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蛋白酶原、癌胚抗原、黏蛋白类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效能 被引量:14
1
作者 林凯 宋莎莎 章礼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7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胃蛋白酶原(PG)、癌胚抗原(CEA)、黏蛋白类癌胚抗原(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方法胃癌患者45例(A组)、胃溃疡患者66例(B组)、萎缩性胃炎患者47例(C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D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 目的观察胃蛋白酶原(PG)、癌胚抗原(CEA)、黏蛋白类癌胚抗原(CA72-4)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效能。方法胃癌患者45例(A组)、胃溃疡患者66例(B组)、萎缩性胃炎患者47例(C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D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计算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Ⅰ/PGⅡ);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A72-4。分析PGⅠ、PGⅡ、CEA、CA72-4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D组比较,A组PGⅠ、PGR降低和CEA、CA72-4升高,B组PGⅠ、PGⅡ升高,C组PGⅠ、PGR降低和PGⅡ升高,P均<0.05;与C组比较,A组PGⅡ降低和CEA、CA72-4升高,P均<0.05。单独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PGR为最高,分别为62.5%、75.7%。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PGⅠ、PGR、CEA、CA72-4联合为最高,分别为85.6和92.5%。结论 PG、CEA、CA72-4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蛋白酶原 癌胚抗原 黏蛋白类癌胚抗原
下载PDF
三步沉淀法纯化鸡卵类黏蛋白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帅 吴子健 +4 位作者 王素英 刘建福 张伟 帖航 荣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80,共7页
鸡卵类黏蛋白(hen’s egg ovomucoid,HOVM)是鸡蛋清中最重要的过敏原蛋白,探讨三步沉淀(一步三氯乙酸沉淀以及两步硫酸铵盐析沉淀)从鸡蛋清中提取并纯化HOVM的工艺条件,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 鸡卵类黏蛋白(hen’s egg ovomucoid,HOVM)是鸡蛋清中最重要的过敏原蛋白,探讨三步沉淀(一步三氯乙酸沉淀以及两步硫酸铵盐析沉淀)从鸡蛋清中提取并纯化HOVM的工艺条件,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检测纯化效果。结果表明:用等体积去离子水稀释的鸡卵清液加入质量分数10%三氯乙酸去除大部分杂蛋白后,所得上清液加入硫酸铵至终饱和度50%,盐析沉淀进一步去除非HOVM的杂蛋白,上清液中最后再追加硫酸铵至终饱和度80%,离心所得沉淀再经过透析冻干即为高纯度的HOVM;HPLC(检测波长220 nm)检测所获HOVM的纯度为99.202%,此工艺条件下得到HOVM的提取率约为27.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卵蛋白 三步沉淀 盐析
下载PDF
鸡卵类黏蛋白结构与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帅 吴子健 +2 位作者 刘建福 胡志和 王连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6-331,共6页
鸡卵类黏蛋白是鸡蛋中最主要也是过敏原性最强的过敏原蛋白。本文总结该蛋白的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糖基组成、二硫键位置、二级结构以及组成该蛋白的3个结构域,并描述其理化性质,最后着重分析讨论其过敏原性,特别是其分子结构中二硫... 鸡卵类黏蛋白是鸡蛋中最主要也是过敏原性最强的过敏原蛋白。本文总结该蛋白的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糖基组成、二硫键位置、二级结构以及组成该蛋白的3个结构域,并描述其理化性质,最后着重分析讨论其过敏原性,特别是其分子结构中二硫键、糖基和结构域等因素与过敏原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卵蛋白 过敏原性 二硫键 糖基 结构域
下载PDF
抗鸡蛋卵类黏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邹菊 张强 刘志刚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制备和鉴定鼠抗鸡蛋主要过敏原卵类黏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鸡蛋卵类黏蛋白(ovm)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和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筛选获得稳定分泌的特... 目的制备和鉴定鼠抗鸡蛋主要过敏原卵类黏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鸡蛋卵类黏蛋白(ovm)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和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筛选获得稳定分泌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抗体纯化。采用Ig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Ig亚型;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和交叉性。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中的鸡蛋过敏原。结果获得4株可稳定分泌鼠抗卵类黏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G8,2H5,3A7,4G4,其Ig亚型均为IgG1。且4株单抗效价均在10-8以上。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4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卵类黏蛋白,并且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可以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中鸡蛋过敏原的存在。结论成功制备了4株高效价的鼠抗卵类黏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卵类黏蛋白检测及纯化方法奠定了基础,也可为食品中鸡蛋过敏原的检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单克隆抗体 特性鉴定 过敏原检测
原文传递
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表达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琴 卢燕鸣 +2 位作者 薛海燕 曹兰芳 孔宪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4-18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表达量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就诊的89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严格标准分为API^+(过去1年内... 目的探讨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表达量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就诊的89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严格标准分为API^+(过去1年内喘息次数≥4)组(n=42)和API-(过去1年内喘息次数1~3次)组(n=47);另设API0(5岁以下健康儿童)对照组(n=51)。检测3组血清ORMDL3基因表达量,分析血清ORMDL3表达水平与API、喘息、鼻炎、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家族史、湿疹、年龄、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及牛奶等摄入性过敏原的相关性。结果 API^+组患者血清ORMDL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PI-和API0组。ORMDL3表达水平与API(r=0.405,P=0.000)、喘息(r=0.492,P=0.000)、湿疹(r=0.454,P=0.000)、户尘螨(r=0.298,P=0.000)、狗毛皮屑(r=0.251,P=0.000)和TIg E(r=0.170,P=0.002)存在正相关;与性别、家族史、鼻炎、年龄、屋尘螨、猫毛皮屑、树木、点青/分枝/烟曲/黑曲/交链霉及饮食因素(牛奶、鸡蛋白、牛肉、腰果、蟹、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ORMDL3基因表达量与儿童API之间呈正相关,提示ORMDL3表达量与API相结合可作为诊断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蛋白1样蛋白3 喘息 哮喘预测指数 5岁以下儿童
下载PDF
鸡卵类黏蛋白过敏原性的在体与离体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娟 吴子健 +3 位作者 刘露 陈一华 裴高鑫 王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7-251,共5页
通过观察卵类黏蛋白引起的豚鼠过敏性休克以及对致敏豚鼠离体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反应(SchultzDale反应)的影响,研究鸡卵类黏蛋白的过敏原性,并初步建立其过敏实验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1)在实验观察剂量下,1 mg/mL卵清白蛋白组豚鼠100%... 通过观察卵类黏蛋白引起的豚鼠过敏性休克以及对致敏豚鼠离体肠平滑肌过敏性收缩反应(SchultzDale反应)的影响,研究鸡卵类黏蛋白的过敏原性,并初步建立其过敏实验的动物模型。结果显示:1)在实验观察剂量下,1 mg/mL卵清白蛋白组豚鼠100%出现过敏性休克并死亡,全身性过敏反应呈极强阳性(4分);卵类黏蛋白组豚鼠的反应与卵白蛋白组相似(P>0.05),大部分动物出现死亡,全身性过敏反应100%呈阳性(2.04~3.68分);不同剂量的卵类黏蛋白引起的豚鼠全身过敏反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当致敏剂量为4 mg/mL时,全身性过敏反应评分为3.68。2)卵类黏蛋白对Schultz-Dale反应的影响也与卵清白蛋白相似,使致敏的肠平滑肌收缩活动明显加强;以2 mg/mL致敏时,豚鼠离体肠收缩力改变率最高,为538.5%。3)不同致敏剂量卵类黏蛋白组豚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建立的卵类黏蛋白在体与离体过敏实验的动物模型可用以检测卵类黏蛋白过敏原及评价其过敏原的消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卵白蛋白 动物模型 过敏性休克 Schultz-Dale反应
下载PDF
血清类黏蛋白的功能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志学 侯晓丹 +3 位作者 金新源 宋明明 刘霞 杨义力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943-948,共6页
类黏蛋白(ORM)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机体许多组织和细胞均能合成,但主要的合成器官是肝脏。ORM能够调节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多种细胞,平衡机体的能量代谢,并具有抗疲劳作用。许多组织损伤均可诱导细胞及血中的ORM升高。在感染... 类黏蛋白(ORM)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机体许多组织和细胞均能合成,但主要的合成器官是肝脏。ORM能够调节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多种细胞,平衡机体的能量代谢,并具有抗疲劳作用。许多组织损伤均可诱导细胞及血中的ORM升高。在感染和创伤的过程中,血中ORM水平在炎症的多个阶段均持续升高。因此,监测血中ORM水平能够与C反应蛋白(CRP)互补,反映炎症性疾病的持续、进展和消退情况,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文章从ORM的结构特征、生物功能以及检测ORM的临床意义等方面对ORM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C反应蛋白 天然免疫 获得性免疫
下载PDF
双抗夹心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卵类黏蛋白
8
作者 李晶 王薇 +2 位作者 张燕 陆旸 王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27-130,共4页
卵类黏蛋白是鸡蛋中的主要过敏原,因此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保障消费者健康非常重要。为此本试验分别制备了卵类黏蛋白特异性兔多克隆抗体和鼠多克隆抗体,对不同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卵类黏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 卵类黏蛋白是鸡蛋中的主要过敏原,因此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对保障消费者健康非常重要。为此本试验分别制备了卵类黏蛋白特异性兔多克隆抗体和鼠多克隆抗体,对不同检测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卵类黏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精密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通过对封闭液、捕获抗体包被量和检测p H的优化,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达到(0.274±1.27)ng/m 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以及检测精密度。因此,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食品中卵类黏蛋白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蛋白 双抗夹心ELISA方法
下载PDF
加热对鸡卵类黏蛋白结构及其与IgG结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子健 张允萍 +1 位作者 侯惠静 李晓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83-191,共9页
鸡卵类黏蛋白(hen's egg ovomucoid,HOVM)是存在于鸡蛋卵清中的一种致敏蛋白,而热处理是常用的一种蛋制品的加工方式。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圆二色谱法、8-苯胺-1-萘磺酸(8-anili... 鸡卵类黏蛋白(hen's egg ovomucoid,HOVM)是存在于鸡蛋卵清中的一种致敏蛋白,而热处理是常用的一种蛋制品的加工方式。通过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圆二色谱法、8-苯胺-1-萘磺酸(8-anilino-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ANS)荧光探针法以及相关性分析法解释热处理对HOVM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强度(包括温度和时间)的增加,HOVM与IgG的结合能力不断下降,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呈下降趋势,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表面疏水性指数在处理强度较低的情况下会提高,处理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会下降,HOVM结合ANS后的最大荧光波长数(λmax)出现蓝移以及数值变化显示HOVM结构在热处理的作用下先变得松散,随后处理温度的攀升可能会进一步导致HOVM蛋白发生凝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卵蛋白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圆二色谱法 8-苯胺-1-萘磺酸(8-anilino-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ANS)荧光探针 表面疏水性 二级结构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对Cry1Ac毒素杀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婷婷 王振营 何康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7,共7页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 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中肠类钙黏蛋白Cry1A毒素结合区MPR及其在Cry1Ac抗性玉米螟中的突变体MPR-r2多肽片段。采用饲料混合法测定了MPR和MPR-r2及其分别与Cry1Ac毒素混合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MPR和MPR-r2多肽片段对亚洲玉米螟幼虫都有一定的杀虫作用;当MPR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时,杀虫活性具有加性效应,而MPR-r2多肽片段与Cry1Ac毒素混合的杀虫效果则没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蛋白 毒素结合区 Cry1Ac毒素 加性效应 等位基因突变
下载PDF
VEGF通过NF-κB通路对内皮细胞血清类黏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琳 周经霞 曾超胜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内皮细胞血清类黏蛋白(ORM)1表达的影响,探讨转录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Real-time PCR检测ORM1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分析P65蛋白核移位。Western blot检测ORM1和P65蛋白表达...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内皮细胞血清类黏蛋白(ORM)1表达的影响,探讨转录调控核因子-κB(NF-κB)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Real-time PCR检测ORM1基因表达。免疫荧光分析P65蛋白核移位。Western blot检测ORM1和P65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低剂量VEGF组、高剂量VEGF组、PDTC组ORM1基因的2^-△△Ct值分别为0.324±0.053、0.252±0.042、0.192±0.034、0.166±0.02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VEGF组、高剂量VEGF组、PDTC组细胞核内的P6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低剂量VEGF组、高剂量VEGF组、PDTC组细胞核内P65蛋白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527±0.114、0.316±0.065、0.242±0.038、0.105±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RM1蛋白表达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874±0.142、0.462±0.083、0.305±0.047、0.126±0.0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ORM1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是VEGF致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清蛋白1 转录调控核因子-κB 脑水肿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对鼻黏膜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MUC5AC的刺激作用及分子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白晶 苗北平 +3 位作者 夏文彤 韦屹 李华斌 熊观霞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6期319-32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 7 A,I L-1 7 A)刺激离体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后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并检测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离体培养的HNECs经过IL-17A诱导0~6 h后,...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 7 A,I L-1 7 A)刺激离体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uman nasal epithelial cells,HNECs)后黏蛋白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并检测相关的信号通路。方法离体培养的HNECs经过IL-17A诱导0~6 h后,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Q-PCR)技术检测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有无特异性阻断剂作用时p38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及相应MUC5A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IL-17A在1 ng/ml即能诱导HNECs中MUC5AC的mRNA水平上调,并在浓度为100 ng/ml时达到峰值(F=48.60,P<0.01);p38信号通路在IL-17A诱导后开始活化,并在第30分钟达到最大程度,之后信号递减并趋于正常;采用p38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抑制p38信号通路后,MUC5AC mRNA的上调得到抑制(F=223.8,P<0.01)。结论 IL-17A能通过p38信号通路诱导HNECs表达MUC5AC mRNA的过程,阻断p38信号通路可能作为干预由IL-17A诱导导致的气道黏液高分泌状态的一个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黏蛋白类 信号传导
下载PDF
外周血类黏蛋白1样蛋白3水平与过敏性哮喘患儿Th1/Th2平衡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喻维 汪忠鸿 +3 位作者 李冰 鲁焱 王仁杰 黄文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水平与过敏性哮喘(AA)患儿Th1/Th2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AA患儿为AA组,另选取48例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g E、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R),外周血ORMDL3 m RNA、Th1/Th2水平,... 目的探讨外周血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水平与过敏性哮喘(AA)患儿Th1/Th2平衡的关系。方法选取64例AA患儿为AA组,另选取48例同时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g E、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R),外周血ORMDL3 m RNA、Th1/Th2水平,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Pearson相关性分析AA组外周血ORMDL3 m RNA与Th1/Th2水平及两者与Ig E、EOSR、Fe NO、VPEF/VE、TPTEF/TE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A危险因素。结果AA组血清Ig E、EOSR、Fe NO和外周血ORMDL3 m RNA、Th2水平高于对照组,VPEF/VE、TPTEF/TE、Th2水平和Th1/Th2低于对照组(P均<0.05);AA患儿外周血ORMDL3 m RNA与Th1/Th2水平呈负相关(r=-7.103,P<0.05)。外周血ORMDL3 m RNA水平与Ig E、EOSR、Fe NO呈正相关,与VPEF/VE、TPTEF/TE呈负相关(P均<0.05),Th1/Th2水平与Ig E、EOSR、Fe NO呈负相关,与VPEF/VE、TPTEF/TE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g E(OR=1.103,95%CI=1.019~1.193)和ORMDL3 m RNA(OR=13.697,95%CI=2.203~15.161)为AA发生独立危险因素,Th1/Th2(OR=0.040,95%CI=0.004~0.396)为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AA患儿外周血ORMDL3 m RNA水平明显升高,Th1/Th2处失衡状态,二者可作为评估AA病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儿童 血清蛋白1样蛋白3 辅助性T细胞
下载PDF
雌二醇及气道杯状细胞黏蛋白5B水平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炎症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天相 徐红艳 +3 位作者 施婕 朱蕾 徐慧 仵倩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885-890,共6页
目的:探讨雌二醇及气道杯状细胞黏蛋白5B表达水平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炎症水平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连续纳入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纳入标准分别... 目的:探讨雌二醇及气道杯状细胞黏蛋白5B表达水平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炎症水平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连续纳入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纳入标准分别纳入支气管结核组(112例)和普通肺结核组(62例)。支气管结核组进一步分为溃疡坏死组(54例)和瘢痕狭窄组(58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肺叶组(60名)。分别检测支气管结核组及普通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黏蛋白5B水平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正常肺叶组仅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比较支气管结核组与普通肺结核组抗结核治疗前后黏蛋白5B水平差异,同时比较以上两组抗结核治疗前后与正常肺叶组雌二醇水平差异,并分析支气管结核溃疡坏死组患者黏蛋白5B与雌二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溃疡坏死组黏蛋白5B水平为(33.39±7.20)μg/L,明显高于瘢痕狭窄组[(17.94±10.61)μg/L]及普通肺结核组[(14.47±5.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137和16.205,P值均<0.01);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黏蛋白5B水平为(32.88±6.97)μg/L。经1个月抗结核治疗后,溃疡坏死组黏蛋白5B水平[(22.86±6.71)μg/L]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1,P<0.01),也明显高于瘢痕狭窄组[(16.05±5.63)μg/L]及普通肺结核组[(12.67±3.6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727和9.839,P值均<0.01);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黏蛋白5B水平为(22.37±6.57)μg/L。治疗前,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为(120.54±30.66) pmol/L,明显低于瘢痕狭窄组女性患者[(145.31±45.06) pmol/L]、普通肺结核组女性患者[(154.58±51.35) pmol/L]及正常肺叶组女性志愿者[(230.46±76.85)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88、-2.854、-8.134,P值分别为0.042、0.016、<0.01)。经1个月抗结核治疗后,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雌二醇水平[(154.90±47.07) p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P=0.032);但明显低于普通肺结核组女性患者[(195.19±57.23) pmol/L]及正常肺叶组女性志愿者[(230.46±76.85) 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588和-4.589,P值分别为0.011和<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BALF中黏蛋白5B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强负相关性(r=-0.669,P=0.001);经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溃疡坏死组女性患者BALF中黏蛋白5B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中等负相关性(r=-0.498,P=0.005)。结论:黏蛋白5B与雌二醇在支气管结核炎症发生、发展中参与了调控作用,两者与支气管结核的预后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蛋白 雌二醇
下载PDF
甲基丁香酚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黏蛋白5AC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楠楠 侯赟 +5 位作者 桂岩 席克虎 王有虎 杨静 陈虹 张小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7-485,共9页
目的:观察甲基丁香酚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黏蛋白5AC(MUC5AC)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卵清蛋白致敏Wistar大鼠建立变态性鼻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 目的:观察甲基丁香酚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黏蛋白5AC(MUC5AC)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卵清蛋白致敏Wistar大鼠建立变态性鼻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和甲基丁香酚小、中、大剂量组(10mg/kg、20mg/kg、40mg/kg),各组给药干预,分别在干预l周、2周、4周和6周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UC5AC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MUC5AC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及MUC5ACmRNA表达量小剂量组在整个干预过程中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中剂量组分别在干预2周和4周后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雷他定组在干预1周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雷他定组MUC5AC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率比较:中剂量组在干预6周后依然较高(P〈0.05),大剂量组在干预6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雷他定组MUC5ACmRNA表达量比较,大、中剂量组在干预4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基丁香酚可以显著抑制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黏蛋白MUC5AC的表达,进而对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为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药理学 丁香酚/投药和剂量 鼻炎/药物疗法 氯雷他定/治疗 应用 黏蛋白类/药物作用 膜/药物作用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黏蛋白MUC2和MUC5A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文斌 袁平 +2 位作者 林鸿民 徐国祥 齐琼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黏蛋白 MUC2和 MUC5 A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74例胃癌组织中 MU C2和 MU C5 AC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MU C2和MU C5 A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1.4%和 40 ... 目的 研究黏蛋白 MUC2和 MUC5 AC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74例胃癌组织中 MU C2和 MU C5 AC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 MU C2和MU C5 A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1.4%和 40 .5 %。胃癌组织中 MU C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无关 (P>0 .0 5 ) ,仅与 L auren分型有关 (P<0 .0 5 ) ;而 MU C5 AC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P>0 .0 5 ) ,但与病理分期和 L auren分型密切相关 (P<0 .0 5 )。结论  MU C2和 MUC5 AC黏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反映了胃癌细胞的不同方向分化 ,随着胃癌的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黏蛋白类 MUC2 MUC5A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和黏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平 罗金燕 +3 位作者 董蕾 谢丹红 管海涛 马卉 《胃肠病学》 2006年第4期211-214,共4页
背景: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加快胃排空,促进肠推进运动。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SP)和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3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服3... 背景:六味安消胶囊能明显加快胃排空,促进肠推进运动。目的:探讨六味安消胶囊及其组分对豚鼠结肠P物质(SP)和黏蛋白2(MUC2)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后3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服30天。处死动物,观察结肠黑变情况;对盲肠和近段结肠切片行SP、MUC2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对肌间神经丛铺片行嗜银染色,计数神经元细胞数。结果:大黄组结肠有黑变,以盲肠和近段结肠为著。大黄组、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近段结肠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阳性面积比:6.2%±1.7%、5.3%±0.8%和5.4%±0.9%对2.1%±0.7%,P<0.01),免疫阳性增强(灰度:131.50±1.16、133.79±0.63和133.78±0.67对146.20±2.03,P<0.01),大黄组近段结肠SP免疫阳性又显著强于诃子组和六味安消胶囊组(P<0.05)。各组盲肠和近段结肠MUC2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大黄组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细胞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11.60±1.52对17.00±1.87、18.60±3.78和17.80±2.95,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可能通过其主药大黄改变肠道内SP含量而发挥消积导滞作用。六味安消胶囊和大黄对结肠MUC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安消胶囊 大黄 P物质 黏蛋白类 黑变病
下载PDF
胃癌组织MUC黏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分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亚男 姜懿凌 罗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阐述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在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选择了43篇研究文献,内容涉及黏蛋白的研... 目的:阐述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病理意义,探讨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在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发病机制方面的意义。方法:通过Pubmed文献检索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选择了43篇研究文献,内容涉及黏蛋白的研究概况,黏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变化以及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黏蛋白MUC1、MUC5AC、MUC6在正常胃黏膜中呈强阳性表达而MUC2则不表达。在正常胃黏膜向肠上皮化生、胃癌演进过程中,MUC1、MUC5AC、MUC6表达呈下调趋势而MUC2表达上调。以黏蛋白为标记可对胃癌进行重新分型,弥补了Lauren分型的不足。结论:黏蛋白MUC质和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胃上皮细胞癌变的情况。黏蛋白标记的胃癌分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潜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黏蛋白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TNF-α与香烟烟雾在诱导气道上皮细胞株黏蛋白表达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琪 周向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香烟提取物共同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特点。方法培养的人气道上皮细胞BEAS-2B,转染核转录因子(NF)-κB"decoy"寡核苷酸(ODNs),并以乱序NF-κBODNs为对照转染组,各组均分别予以TNF...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香烟提取物共同诱导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相互关系及作用特点。方法培养的人气道上皮细胞BEAS-2B,转染核转录因子(NF)-κB"decoy"寡核苷酸(ODNs),并以乱序NF-κBODNs为对照转染组,各组均分别予以TNF-α、10%香烟提取物(CSE)单独刺激及共同刺激,以Western blot、ELISA及RT-PCR法检测各组刺激前后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黏蛋白(MUC5AC)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转染乱序NF-κBODNs的细胞予以TNF-α、10%CSE刺激后,各组细胞中p-EGFR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伴随MUC5AC蛋白含量及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P<0.05);共孵育组中较单独刺激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转染NF-κB"de-coy"ODNs组再予以TNF-α刺激,细胞中MUC5AC蛋白含量及mRNA水平与未转染组相比升高不明显,而单用CSE刺激组中的MUC5AC、p-EGFR水平仍有明显升高(P<0.05);共孵育组显示出与CSE单独刺激组相似的结果。结论TNF-α、CSE能协同促进气道上皮细胞中黏蛋白合成,转录因子NF-κB主要参与TNF-α所致的MUC5AC表达,而在CSE诱导的效应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吸烟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