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蛋白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临床意义的Meta分析
1
作者 罗锦 李岚 +3 位作者 张睿 马健波 方静怡 朱正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31-3336,3341,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黏蛋白1(MUC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MUC1在甲状腺癌中表...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黏蛋白1(MUC1)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检索维普、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MUC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及其意义的文献,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指标,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及敏感性进行检验。结果共纳入13项病例对照研究,甲状腺癌病例组共1157例,非甲状腺癌对照组共509例。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病例组MUC1表达明显高于非甲状腺癌对照组(OR=9.78,95%CI:7.49~12.78,P<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OR=3.08,95%CI:1.37~6.92,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甲状腺癌组织中MUC1表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甲状腺癌组织(OR=1.88,95%CI:1.22~2.90,P<0.05)。结论与非甲状腺癌对照组比较,甲状腺癌病例组MUC1呈高表达,且MUC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MUC1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甲状腺癌分子研究领域的一项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黏蛋白1 META分析 病例对照 病理参数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黏蛋白1的表达及与放疗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晓 白睿华 +1 位作者 李修炜 成慧君 《癌症进展》 2023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CLK1)、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和预后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比较放疗前后患者血清...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CLK1)、黏蛋白1(MUC1)的表达及与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临床疗效和预后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比较放疗前后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结果不同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疗效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放疗前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水平均随着疾病发展逐渐升高。3年生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水平均明显低于1年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DCLK1、MUC1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放疗前血清DCLK1、MUC1水平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肿瘤转归和评估放疗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 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 黏蛋白1 放疗 预后
下载PDF
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黏蛋白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岱齐 潘艳珍 吴瑾柔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及黏蛋白1(mucin-1,MUC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及黏蛋白1(mucin-1,MUC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EOC患者,根据术后3年生存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血清TGF-β_(1)、MUC1水平,分析TGF-β_(1)、MUC1表达与EOC患者术后3年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术前血清TGF-β_(1)、MUC1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双侧卵巢癌、低分化、FIGO分期Ⅲ~Ⅳ期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侧病变、低分化、高FIGO分期及术前血清TGF-β_(1)、MUC1高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TGF-β_(1)联合MUC1预测EOC患者预后的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0.05),而敏感度与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血清TGF-β_(1)及MUC1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术前血清TGF-β_(1)及MUC1低表达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血清TGF-β_(1)、MUC1高表达是影响EO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这两项指标对早期评估EOC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转化生长因子-β_(1) 黏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对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吉春 赵小霞 +5 位作者 高航 方芳 周静 宋献美 柳忠辉 台桂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多肽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UC1多肽与Jurkat细胞共同培养,锥虫蓝染色法观察MUC1多肽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生长周期及其细胞表面MUC1的表达;Anne...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多肽对人T淋巴瘤Jurkat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UC1多肽与Jurkat细胞共同培养,锥虫蓝染色法观察MUC1多肽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生长周期及其细胞表面MUC1的表达;Annexin V/PI双标记法检测Jurkat细胞的凋亡;应用抗体封闭实验检测MUC1多肽在Jurkat细胞表面作用的位点。结果:10、20、40μg/ml MUC1多肽作用使Jurkat细胞生长抑制分别达(32±4)%、(37±2)%、(46±5)%,未见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MUC1多肽可诱导Jurkat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在Jurkat细胞表面有MUC1蛋白的表达。采用5μg/ml和25μg/ml抗MUC1抗体封闭Jurkat细胞表面MUC1表位后,MUC1多肽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几乎全部消失。结论:MUC1多肽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生长,其机制与该多肽通过和Jurkat细胞表面MUC1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多肽 JURKAT细胞 生长抑制 细胞周期
下载PDF
黏蛋白1、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1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原发性喉癌临床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荣国 宋晓飞 陈红耀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0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评估黏蛋白MUCI(Mucin-1)、p1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I(HMGB1)在原发性喉癌中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原发性喉癌患者临床肿瘤样本中p16和MUCI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原发性喉癌患者血清样本中HMGB1的表达... 目的评估黏蛋白MUCI(Mucin-1)、p1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I(HMGB1)在原发性喉癌中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原发性喉癌患者临床肿瘤样本中p16和MUCI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原发性喉癌患者血清样本中HMGB1的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MUCI,p16和HMGBI表达水平与喉癌分期、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MUCI,p16和HMGBI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喉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MUCI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喉癌的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0.513,P<0.001),p16与原发性喉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0.437,P<0.001)。HMGBI与喉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0.523,r=0.671,P均<0.001)。结论MGBI、p16和MUCI的表达水平状态可做为原发性喉癌患者疾病进展的诊断指标,有望成为原发性喉癌诊断与治疗的新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Laryngeal Neoplasms) 黏蛋白1(Mucin-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原发性喉癌(primary LARYNGEAL cancer)
下载PDF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黏蛋白1、干扰素-γ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易雪 关军 +3 位作者 周英 余丹 邹亮 张婷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751-752,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为特点的B细胞性肿瘤。骨髓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存活、转移是肿瘤微环境中的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3例MM患者CD4+CD25...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以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克隆性增生为特点的B细胞性肿瘤。骨髓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生长、存活、转移是肿瘤微环境中的生长因子、黏附因子和其他一些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检测13例MM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黏蛋白1(MUC1)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旨在探讨三者间关系及在MM疾病进程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黏蛋白1 干扰素-Γ
下载PDF
结直肠癌淋巴结中黏蛋白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松明 王强 +3 位作者 丁尔迅 项洪刚 农江 刘伟信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的表达,以寻找1种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69例结直肠癌457枚区域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无转移的结直肠癌...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的表达,以寻找1种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靠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对69例结直肠癌457枚区域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常规病理学检查无转移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其MUC1的阳性表达率(淋巴结微转移率)为18.6%(61/328),Dukes A、B和C期淋巴结微转移率分别是4.7%(3/64)、16.8%(28/167)和30.9%(30/97)。Dukes A、B和C期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分别是4.7%(3/64)、16.8%(28/167)和70.4%(159/226)。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结直肠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检查(P<0.05),淋巴结微转移率和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随Dukes期别上升呈显著递增(P<0.05)。1例Dukes A期患者,9例B期患者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微转移,分期从Dukes A或B期上调至C期。结论MUC1在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中有表达,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靠指标。检测淋巴结中MUC1的表达可更准确的对结直肠癌进行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 免疫组织化学 微转移 黏蛋白1
下载PDF
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表达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亚琴 卢燕鸣 +2 位作者 薛海燕 曹兰芳 孔宪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4-182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表达量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就诊的89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严格标准分为API^+(过去1年内... 目的探讨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表达量与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儿科就诊的89例5岁以下喘息患儿,依据哮喘预测指数(API)严格标准分为API^+(过去1年内喘息次数≥4)组(n=42)和API-(过去1年内喘息次数1~3次)组(n=47);另设API0(5岁以下健康儿童)对照组(n=51)。检测3组血清ORMDL3基因表达量,分析血清ORMDL3表达水平与API、喘息、鼻炎、总免疫球蛋白E(TIg E)、家族史、湿疹、年龄、尘螨等吸入性过敏原及牛奶等摄入性过敏原的相关性。结果 API^+组患者血清ORMDL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PI-和API0组。ORMDL3表达水平与API(r=0.405,P=0.000)、喘息(r=0.492,P=0.000)、湿疹(r=0.454,P=0.000)、户尘螨(r=0.298,P=0.000)、狗毛皮屑(r=0.251,P=0.000)和TIg E(r=0.170,P=0.002)存在正相关;与性别、家族史、鼻炎、年龄、屋尘螨、猫毛皮屑、树木、点青/分枝/烟曲/黑曲/交链霉及饮食因素(牛奶、鸡蛋白、牛肉、腰果、蟹、虾)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ORMDL3基因表达量与儿童API之间呈正相关,提示ORMDL3表达量与API相结合可作为诊断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断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类黏蛋白1蛋白3 喘息 哮喘预测指数 5岁以下儿童
下载PDF
钙黏蛋白1在少弱精子症精子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于艳 孙伟 +4 位作者 菅福琴 杨丽霞 于庆 孔风云 管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钙黏蛋白1(CIB1)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少弱精子组13例和弱精子组12例,另同期收集正常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半定量PCR(RT-PCR)及荧... 目的:通过检测钙黏蛋白1(CIB1)在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少弱精子症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少弱精子组13例和弱精子组12例,另同期收集正常对照组19例。分别采用半定量PCR(RT-PCR)及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和Western印迹检测,并比较各组精子中CIB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1RT-PCR和qRT-PCR检测表明:在少弱精子组、弱精子组和正常对照组的CIB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而CD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CIB1 mRNA与CDK1 mRNA在3组间两两比较,除qRT-PCR检测中少弱精子组与弱精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IB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少弱精子组、弱精子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呈上升趋势,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DK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少弱精子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B1可能通过CDK1通路参与少弱精子症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 男性不育 少弱精子症 精子
下载PDF
黏蛋白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万红 邹声泉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胆囊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和17例正常胆囊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明显高于正常胆...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1)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胆囊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和17例正常胆囊组织中MUC1的表达。结果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明显高于正常胆囊组织(29.4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UC1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也有相关关系。但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无相关关系。结论MUC1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有可能作为肿瘤微转移的诊断及免疫治疗的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胆囊癌 黏蛋白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墓头回提取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勤江 王玉洁 +2 位作者 戴晓雁 马世红 董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8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墓头回提取物(回康灵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6例,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采用墓头回精致提取物回康灵片口服并配合促甲状腺激素(T... 目的观察墓头回提取物(回康灵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6例,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采用墓头回精致提取物回康灵片口服并配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对照组57例单纯TSH抑制治疗。在第4周及12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结果服药4周时,干预组MUC1阳性表达检出20例(40.8%)、对照组36例(63.2%),两组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周时,干预组MUC1阳性表达检出9例(19.1%)、对照组23例(45.1%),对照组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墓头回提取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MUC1阳性表达细胞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头回 回康灵片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
下载PDF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黏蛋白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国强 沙琨 邓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黏蛋白1(mucin 1,MUC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黏蛋白1(mucin 1,MUC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6例EA标本、57例子宫非典型增生组织标本以及53例正常子宫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标本中HIF-1α、MUC1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MUC1的表达与EA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A组织中HIF-1α、MUC1阳性率高于非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不同FIGO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EA组织中HIF-1α、MUC1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A组织中HIF-1α、MUC1表达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患者(P<0.05),且EA组织中HIF-1α和MUC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EA组织中HIF-1α、MUC1呈高表达状态,与肿瘤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腺癌 低氧诱导因子-1Α 黏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黏蛋白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波 张慧娟 +4 位作者 邸雅南 彭德银 李丽坤 杨林英 林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黏蛋白1(MUC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患者手术后的癌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为研究材料,提取组织中的总RNA,反转... 目的:分析黏蛋白1(MUC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患者手术后的癌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为研究材料,提取组织中的总RNA,反转录后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UCs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术后6个月、12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情况与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Cs1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随着患者T分期、N分期的逐渐提高,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T_1-T_4、N_0-N_3分期患者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未复发、未转移、未死亡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C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黏蛋白1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黏蛋白1(MUC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标志物CD80、CD86。再应用Cp G作为免疫佐剂,MUC1作为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肿瘤靶细胞以5∶1、10∶1、20∶1的效靶比共孵育,MTT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致敏的DC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疫苗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其中DC+Cp G+MUC1组明显高于MUC1+DC或Cp G+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T细胞组或DC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效靶比增大,其杀伤作用呈逐渐增强。结论经Cp G和MUC1致敏的DC疫苗在体外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CpG(CpG ODN2006) 肿瘤疫苗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中黏蛋白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旭东 王东宁 +4 位作者 何易 胡元 王文文 林东军 黄仁魏 《新医学》 2013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观察各型急性白血病(AL)中黏蛋白1(MUC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及复发的关系,为MUC1基因成为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292例AL患者初治、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时M... 目的:观察各型急性白血病(AL)中黏蛋白1(MUC1)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疗效及复发的关系,为MUC1基因成为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292例AL患者初治、治疗后获完全缓解(CR)时MUC1基因的表达,并观察MUC1已转阴性的患者再次转阳时与临床复发的关系。结果:292例初治AL患者中MUC1阳性156例(53.4%),其中21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MUC1阳性123例(57.2%),M1阳性率为42.9%,M2为50%,M3为46.4%,M4为75%,M5为73.9%,M6为33.3%。6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MUC1阳性30例(43.5%)。8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中MUC1阳性3例(37.5%)。156例MUC1阳性者治疗后CR112例(71.8%),136例阴性患者CR 125例(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治疗前为MUC1阳性的112例CR患者中56例AML及17例ALL患者进行观察,CR时MUC1均由阳性转阴性,其中5例AML及6例ALL随后再出现MUC1转阳性,9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无复发,2例未移植者临床复发。结论:MUC1基因在AML-M4、M5的表达最高;MUC1阳性者CR率低,治疗效果差;通过检测MUC1基因可提前监测AL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黏蛋白1基因 复发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中TPO mRNA表达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及黏蛋白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的表达及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3)和黏蛋白1(MUC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结节组织的TPOmRNA表达进行了定性检查。用光密度扫描...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的表达及与Ret、半乳糖苷凝集素3(Gal-3)和黏蛋白1(MUC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55例甲状腺结节组织的TPOmRNA表达进行了定性检查。用光密度扫描仪测定并计算样品的TPO/β-actin比值,代表TPO mRNA丰度的相对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同步进行了Ret、Gal-3和MUC1蛋白的检测。结果55例中,恶性肿瘤TPO mRNA的表达率低于良性病变(P<0.05)。有表达的43例TPO RT-PCR产物的光密度值,良性病变组TPO mRNA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1)。Ret、Gal-3和MUC1在良恶性病变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均为0.000),恶性病变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PO mRNA定性、半定量结果与Ret、Gal-3和MUC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或P<0.05);Ret、Gal-3、MUC1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mRNA在甲状腺结节的高表达可视为良性病变的标记之一,Ret、Gal-3、MUC1在甲状腺癌有较高的表达率,4种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半乳糖苷凝集素3 黏蛋白1
下载PDF
黏蛋白1多肽通过small MUC1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7
作者 马吉春 台桂香 +5 位作者 赵小霞 方芳 张庆勇 窦蕊 陈文博 柳忠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1,MUC1)串联重复序列多肽(简称黏蛋白1多肽,MUC1多肽)对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MUC1多肽与多种肿瘤细胞Jurkat、Raji、U937、MCF-7、SMMC7721及活化的T细胞、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观察MUC1多肽对上述细胞生长的影响;建立BABL/c小鼠Jurkat细胞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应用MUC1多肽进行治疗;采用GST免疫沉降实验鉴定与MUC1多肽结合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果:MUC1多肽对Jurkat、Raji、U937、MCF-7和SMMC7721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活化的T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MUC1多肽对BABL/c小鼠皮下Jurkat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GST免疫沉降实验显示,Jurkat和MCF-7细胞裂解上清中与MUC1多肽结合的蛋白可与两种抗MUC1串联重复序列抗体(GP1.4和HMPV)及抗胞内段抗体(Ab5)发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15000,提示可能是MUC1新的同种型,命名为smallMUC1(sMUC1)。结论:MUC1多肽可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smallMUC1蛋白的相互作用向细胞传导生长抑制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SMALL MUC1 肿瘤细胞 生长抑制
下载PDF
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早期钙黏蛋白1(CDH1)差异表达研究
18
作者 田文霞 李家奎 +7 位作者 王瑞 覃平 宁官保 乔建钢 李宏全 毕丁仁 潘思轶 郭定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2-646,共5页
为研究福美双诱发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早期钙黏蛋白1(CDH1)的差异表达,基础日粮中添加福美双,在试验第1、2、6天,对试验鸡进行剖杀,迅速采取胫骨生长板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于4℃固定,做CDH1免疫组化分析;... 为研究福美双诱发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Tibial Dyschondroplasia,TD)早期钙黏蛋白1(CDH1)的差异表达,基础日粮中添加福美双,在试验第1、2、6天,对试验鸡进行剖杀,迅速采取胫骨生长板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于4℃固定,做CDH1免疫组化分析;提取对照组和饲喂福美双组的生长板总RNA,采用Real-time PCR对CDH1基因进行差异表达验证。结果钙黏蛋白1(CDH1/E-cadherin)基因在TD生长板表达上调,在对照和TD软骨生长板,其蛋白合成主要在前肥大、肥大区软骨细胞质,增殖区软骨细胞无表达,钙化区软骨细胞表达少,在饲喂福美双第1、2、6天其表达增加与定量PCR变化结果相一致,且在饲喂福美双第2、6天呈明显高表达。结果表明CDH1参与细胞黏附、血管入侵及调节Wnt/β-cat的信号传递,和其它分子共同调节软骨内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 黏蛋白1(CDH1) 差异表达
下载PDF
黏蛋白1和midkine在外阴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9
作者 武昕 郭科军 +2 位作者 李曼 白枫 辛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8-449,453,共3页
目的 :探讨黏蛋白 1(MUC1)和midkine(MK)在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 (V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VSCC ,2 5例VIN ,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 ,同时将MUC1和MK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黏蛋白 1(MUC1)和midkine(MK)在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 (V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0例VSCC ,2 5例VIN ,10例正常外阴表皮进行研究 ,同时将MUC1和MK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 :VSCC中MUC1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 (P <0 .0 5 ) ,VINⅠ ,Ⅱ和正常表皮无表达 ;MUC1阳性细胞率在高、中、低分化VSCC中差异显著 (P <0 .0 5 )。VSCC中MK蛋白表达及阳性细胞率高于VINⅢ (P <0 .0 5 ) ,VINⅠ ,Ⅱ和正常表皮中无表达 ;MK更强表达于分化型 (高分化和中分化 )的VSCC中 ,与未分化 (低分化 )的VSCC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MUC1表达可作为VSCC一种有效的肿瘤标志物。MUC1和MK与外阴肿瘤细胞分化有关 ,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 ,MUC1表达增加 ,MK表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 MIDKINE 外阴鳞状细胞癌 外阴上皮内瘤变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