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与黑人社区——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社区建构
1
作者 周方方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54-57,共4页
社区是《宠儿》中的重要主题,《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在黑人社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表现出强烈的社区意识。结合斐迪南·滕尼斯的社区理论解读了《宠儿》的社区建构,并认为莫里森笔下展现的是一个饱受创伤却积极和谐的黑人社区大家... 社区是《宠儿》中的重要主题,《宠儿》中的主要人物在黑人社区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表现出强烈的社区意识。结合斐迪南·滕尼斯的社区理论解读了《宠儿》的社区建构,并认为莫里森笔下展现的是一个饱受创伤却积极和谐的黑人社区大家庭,反过来,社区的团结也推动了黑人个体身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黑人社区 托妮·莫里森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社区的意义
2
作者 马英 《艺术广角》 2009年第4期83-84,共2页
莫里森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通过描写在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心灵的扭曲深刻揭示出:黑人如果放弃自身文化,迷失在白人的文化冲击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她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非洲文化气息。本文着重探讨这部小说里黑人社区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非洲文化黑人社区
原文传递
愤怒的黑人社区——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黑人社区状况分析城市黑人骚动的原因
3
作者 叶志伟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0-15,共6页
60年代黑人社区的变迁、社区黑人的就业状况、家庭状况,以及社区的不和谐状态,是1964-1968年城市黑人骚动的原因。
关键词 美国 60年代 黑人社区 骚动
下载PDF
从《宠儿》看黑人社区的是非观
4
作者 杨海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139-140,共2页
黑人社区在莫里森的《宠儿》中是一个既支持个体成员又限制个体成员发展的存在。在此围绕杀婴事件前后社区对待贝比·萨格斯、塞丝的态度变化,探讨黑人社区的是非观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黑人社区 是非观 因素
下载PDF
《妈妈·戴》中美国黑人社区文化重建道路探析
5
作者 廖新丽 《普洱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4-56,共3页
现代性是20世纪解构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一大因素,这也是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维度解读奈勒小说《妈妈·戴》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通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互补来构建一个理想化的黑人文化社区,为美国... 现代性是20世纪解构美国黑人传统文化的一大因素,这也是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维度解读奈勒小说《妈妈·戴》可以看出作者希望通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互补来构建一个理想化的黑人文化社区,为美国黑人文化的发展指出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社区文化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乔治 《妈妈·戴》
下载PDF
美国南方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1863—1920)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虚峰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5年第6期65-69,16,共6页
美国内战解放了广大黑奴,但是,自由并没有带来黑人与白人的真正平等,南方种族关系反而进入紧张恶化的状态,从奴隶到自由人,在适应角色调整的过程中,南方黑人开始了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一个个独立的黑人社区在南方形成,并建立了黑人社... 美国内战解放了广大黑奴,但是,自由并没有带来黑人与白人的真正平等,南方种族关系反而进入紧张恶化的状态,从奴隶到自由人,在适应角色调整的过程中,南方黑人开始了黑人社区的自我建设。一个个独立的黑人社区在南方形成,并建立了黑人社区的经济自立系统。黑人在共享社区生活的同时,出现了中上层黑人与下层黑人的分层,他们的生活方式也由此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方 黑人社区 自我建设
原文传递
恐惧与对立,撕裂中的美国黑人社区
7
作者 白帆 《三月风》 2022年第3期50-55,共6页
2021年6月底,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摄影组织玛格南图片社公布了5位新提名候选人,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非裔摄影师科比·戴尔( Colby Deal)是其中之一。戴尔的作品根植于他长大的休斯敦黑人社区,通过描述当地非裔的日常生活,展现黑人... 2021年6月底,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摄影组织玛格南图片社公布了5位新提名候选人,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非裔摄影师科比·戴尔( Colby Deal)是其中之一。戴尔的作品根植于他长大的休斯敦黑人社区,通过描述当地非裔的日常生活,展现黑人文化积极的一面,同时揭露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社区 黑人文化 国际摄影 得克萨斯州 戴尔 候选人 休斯敦
原文传递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旭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2-55,共4页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王旭美国黑人史研究分别集中在两个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对19世纪黑人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已是汗牛充栋。黑奴制、南部重建、分成制、种族隔离等题目业经多次推敲,出现难以胜数的新学派与新...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王旭美国黑人史研究分别集中在两个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对19世纪黑人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已是汗牛充栋。黑奴制、南部重建、分成制、种族隔离等题目业经多次推敲,出现难以胜数的新学派与新观点。至于20世纪黑人史的研究,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黑人 美国黑人 黑人教会 黑人聚居区 民权运动 黑人社区 种族隔离 工人阶级 黑人大迁徙
下载PDF
文化多元化——美国黑人种族与民族关系的神话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伟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0-43,共4页
美国历来被称为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 ,不同肤色 ,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与白人主流社会相互影响 ,相互糅合 ,“同化”成为美国众多民族文化发展的主题。然而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民族复... 美国历来被称为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大熔炉” ,不同肤色 ,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与白人主流社会相互影响 ,相互糅合 ,“同化”成为美国众多民族文化发展的主题。然而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 ,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民族复兴”的浪潮 ,它把提倡保留各自传统文化的“文化多元化”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然而 ,这种趋向对于美国黑人来说 ,既没有文化根基 ,也不完全符合广大黑人民众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它并不能解决黑人区当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而只会使其状况愈加恶化 ,造成一个更加隔离的社会。本文意在通过对“文化多元化”的分析 ,揭示黑人应逆浪而行 ,把融入到美国主流社会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元化 美国黑人 种族与民族关系 黑人社区 同化
下载PDF
融入现代性之路——莫里森笔下黑人女性秀拉的现代性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波 《现代营销(下)》 2011年第3期180-181,共2页
本文深入剖析了莫里森笔下的不懈追求自我并具有现代性的黑人女性秀拉这一形象。在黑人社区梅德林,秀拉毫无畏惧地冲破种族歧视、父权统治思想、长辈权威和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和幸福观,迎接挑战、主动出击,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不归路。她... 本文深入剖析了莫里森笔下的不懈追求自我并具有现代性的黑人女性秀拉这一形象。在黑人社区梅德林,秀拉毫无畏惧地冲破种族歧视、父权统治思想、长辈权威和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和幸福观,迎接挑战、主动出击,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不归路。她虽然耗尽了最后一丝生存的勇气,却为黑人妇女探索出一条融入现代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秀拉 现代性 黑人社区
下载PDF
从《两列火车飞驰》看奥古斯特·威尔逊对美国黑人困境的反思
11
作者 李洋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5-76,共2页
奥古斯特·威尔逊虽然将《两列火车飞驰》的时间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他关注的不是轰轰烈烈的黑人革命运动和那些革命英雄,突显的也不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冲突,而是聚焦普通美国黑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借此,威尔逊表达了... 奥古斯特·威尔逊虽然将《两列火车飞驰》的时间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他关注的不是轰轰烈烈的黑人革命运动和那些革命英雄,突显的也不是黑人和白人的种族冲突,而是聚焦普通美国黑人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借此,威尔逊表达了他对当代美国黑人生活困境的反思,从黑人社区的分崩离析、经济的不能自主和民族内部的自相残杀三个方面指出当代美国黑人对自己的处境负有一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特·威尔逊 黑人社区 黑人经济 自相残杀
下载PDF
国家·社区·房子——莫里森小说《家》对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的想象 被引量:71
12
作者 王守仁 吴新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本文从国家、社区、房子三个层面解读莫里森的新作《家》,讨论小说家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想象:国家层面上的种族歧视造成黑人"无立足之地"的处境,黑人社区保持种族文化,可以成为黑人创伤的"... 本文从国家、社区、房子三个层面解读莫里森的新作《家》,讨论小说家对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想象:国家层面上的种族歧视造成黑人"无立足之地"的处境,黑人社区保持种族文化,可以成为黑人创伤的"痊愈之地",而"房子"作为黑人"栖身之地"需要有爱和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成为真正的"家"。本文认为《家》在黑人生存状态特别是黑人家庭的呈现上不同于莫里森过去九部小说的做法,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生存空间 美国黑人社区 房子
原文传递
艰辛之路——论《宠儿》中民族文化意识的重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美珍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57-262,共6页
莫里森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的巨作《宠儿》揭示了莫里森在解放黑人、恢复黑人主体文化意识方面所做的探索。她呼吁黑人勇敢地面对过去,寻求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找回自我,治愈创伤,融入黑人社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本文... 莫里森是一位美国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的巨作《宠儿》揭示了莫里森在解放黑人、恢复黑人主体文化意识方面所做的探索。她呼吁黑人勇敢地面对过去,寻求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找回自我,治愈创伤,融入黑人社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本文从非洲文化、哥特文学和黑人族群等三个方面分析非裔黑人寻求自由、重建民族文化意识之路的艰辛,同时也探讨了莫里森在这三个方面所运用的独特的写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儿》 非洲文化 哥特文化 黑人社区 民族文化意识
下载PDF
超越性别,重塑民族历史——评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红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反映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两个发展阶段之后,在当代社会表现出新特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历史”三部曲(《宠儿》、《爵士乐》和《乐园》)超越单纯对女性经历的关注,开始把目光投向黑人群体和民族历史。莫里森以黑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不同内涵的“爱”的追求为主线,以黑人群体为主角,对白人的官方历史进行解构和颠覆。在重述黑人历史的同时,莫里森也开始对黑人社区自身的缺陷进行反思和批判。“历史”三部曲代表了黑人女性文学的新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宠儿》 《爵士乐》 《乐园》 黑人社区
下载PDF
莫里森非裔文化观探微
15
作者 李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冷静地思考着她所属民族所携带的过度回归传统、黑人社区落后冷漠、黑人社会暴力频繁等"毒素"。她认为在保持黑人民族文化精髓和优良传统的同时,黑人同胞应积极解放自我,融入美国社会。莫里森对黑人传统文化的探讨,对黑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反应,对黑人未来发展的思索,使她的小说更具有深刻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森 文化观 黑人传统 黑人社区 黑人社会暴力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的三位母亲形象
16
作者 焦春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1-83,共3页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刻画了三位各不相同的母亲形象:佩科拉的母亲波琳的母性完全扭曲,成为白人文化的忠实奴隶;杰拉尔丁厌恶自己的黑人身份,处处模仿白人的生活方式却始终无法融入白人社会,最终沦为黑白文化的边缘人;克劳迪...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刻画了三位各不相同的母亲形象:佩科拉的母亲波琳的母性完全扭曲,成为白人文化的忠实奴隶;杰拉尔丁厌恶自己的黑人身份,处处模仿白人的生活方式却始终无法融入白人社会,最终沦为黑白文化的边缘人;克劳迪娅的母亲麦克蒂尔太太坚守自己的黑人身份和黑人文化,她的浓厚的母爱使得孩子们得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母亲 黑人社区
下载PDF
论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成长困境——以《最蓝的眼睛》和《秀拉》为例
17
作者 吴绍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53-56,共4页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秀拉》 女性成长困境 成长引路人 黑人社区 父权制
下载PDF
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
18
作者 王慧 《师道(人文)》 2011年第10期33-34,共2页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接着,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个片段中白人教师的话。让我油然而生一番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社区 小学一年级 《师生情》 美国电影 数学课 教师 白人 手指
下载PDF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缘由新探
19
作者 宋银苗 《今日科苑》 2007年第22期204-204,共1页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本文揭示出黑人社区在白人的强势文化冲击下,由于对本土文化的疏离逐渐丧失对其成员的保护,并像锤子一样敲打他们,并由此导致黑人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无意中充当了成了白人...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本文揭示出黑人社区在白人的强势文化冲击下,由于对本土文化的疏离逐渐丧失对其成员的保护,并像锤子一样敲打他们,并由此导致黑人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无意中充当了成了白人文化霸权的共谋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黑人社区 自我认同 文化霸权
下载PDF
论《所罗门之歌》中的迁徙叙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辰晨 《外国语文研究》 2021年第6期23-31,共9页
一战后的"大迁徙"和民权运动后的非裔南方回迁是美国非裔通过空间移动获得社会流动性的实践。在《所罗门之歌》中,托妮·莫里森运用两次迁徙的历史语境编制小说情节,其文本细节映射出同化政治与文化民族主义话语对非裔社... 一战后的"大迁徙"和民权运动后的非裔南方回迁是美国非裔通过空间移动获得社会流动性的实践。在《所罗门之歌》中,托妮·莫里森运用两次迁徙的历史语境编制小说情节,其文本细节映射出同化政治与文化民族主义话语对非裔社区的影响,并揭示了民族主义话语的局限性。本文从流动性的政治视角聚焦《所罗门之歌》中非裔社区在两次迁徙中的变迁。民权运动中"南方故土"的话语建构作为对抗北方同化政治的策略,维系处于分崩离析危险中的非裔社区。然而,"南方故土"话语也隐藏着不易察觉的怀旧倾向,具有种族沙文主义的偏见。小说借此展开对民族主义话语的批判,探寻美国非裔"走向何处"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罗门之歌》 迁徙 黑人社区 南方故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