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疣蝗和黑条小车蝗的寄生虫一新种——疣蝗微粒子虫(微孢子门:微粒子科) 被引量:3
1
作者 问锦曾 李社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89-391,513,共3页
本文报道寄生于疣蝗和黑条小车蝗的一种微粒子虫的光镜和电镜形态特征及寄生习性,定为新种。
关键词 孢子纲 黑条小车蝗 新种
下载PDF
黑条小车蝗发生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卫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 1993年第5期26-30,共5页
应用相关普查法找出与黑条小车蝗孵化盛期密切相关的有效积温值,建立了预报模型.同时采用有效积温法求得一龄蝗蝻的发育起点温度C值,进而通过历期预测法预测出蝗虫的三龄盛期和成虫盛期,并分析了防治蝗虫的关键期——三龄蝗蝻期的蝗虫情... 应用相关普查法找出与黑条小车蝗孵化盛期密切相关的有效积温值,建立了预报模型.同时采用有效积温法求得一龄蝗蝻的发育起点温度C值,进而通过历期预测法预测出蝗虫的三龄盛期和成虫盛期,并分析了防治蝗虫的关键期——三龄蝗蝻期的蝗虫情况,应用多项式回归方法,建立起三龄蝗蝻中短期数量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小车蝗 发生预测
下载PDF
黑条小车蝗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熊玲 《新疆畜牧业》 1994年第4期35-37,共3页
黑条小车蝗属直翅目,蝗总科、斑翅蝗科、小车蝗属.他分布于新疆北部草地,是对牧草造成严重危害的优势种蝗虫之一.为了掌握黑条小车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对发生期、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从而正确指导防治、提高防治效益,我们对该种蝗虫进... 黑条小车蝗属直翅目,蝗总科、斑翅蝗科、小车蝗属.他分布于新疆北部草地,是对牧草造成严重危害的优势种蝗虫之一.为了掌握黑条小车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对发生期、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从而正确指导防治、提高防治效益,我们对该种蝗虫进行了生活史、发育历期、生活习性、繁殖、生命表、天敌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小车蝗 生物学 生态学 研究
下载PDF
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4
作者 兰世强 马钰洁 +2 位作者 蒲雪 季荣 袁亮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2-844,共13页
为解析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在小车蝗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利用长距离PCR技术和引物步移法测序对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组装。结果表明,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为典型双链环状DNA,全... 为解析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及其在小车蝗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本研究利用长距离PCR技术和引物步移法测序对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和组装。结果表明,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为典型双链环状DNA,全长15 914 bp,A+T含量为75.07%,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 RNA编码基因、2个rRNA编码基因和1个位于小核糖体RNA(small rRNA, srRNA)和tRNAIle之间的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黑条小车蝗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基因的数量及位置排序与小车蝗属其他近源种一致。黑条小车蝗线粒体13个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N模式,除ND5使用不完整的T为终止密码子外,其他基因均使用完整的TAA作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编码基因中,21个能形成三叶草结构,只有tRNASer缺少DHU环。预测大核糖体RNA(large rRNA, lrRNA)二级结构共有6个结构域(结构域Ⅲ缺失)和47个茎环结构,预测srRNA二级结构包含3个结构域和31个茎环结构。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6处94 bp,间隔序列1~21 bp不等。基因重叠区共计11处47 bp,重叠序列1~8 bp不等。在D-loop区检测出4组重复序列,序列范围在27~155 bp。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小车蝗属中,黑条小车蝗与亚洲小车蝗亲缘关系较近,二者聚为姊妹群,然后与隆叉小车蝗聚为一个支系,黄胫小车蝗与红胫小车蝗聚为姊妹群,形成另一个支系,这两个支系再聚为姊妹群。本研究支持亚洲小车蝗为黑条小车蝗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小车蝗 线粒体基因组 小车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荒漠化草场印楝素灭蝗试验
5
作者 杨钦环 魏旭明 +2 位作者 韩兵兵 阿斯里汉 周靖 《中国畜牧业》 2015年第5期57-57,共1页
印楝素是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灭蝗生物制剂,目前新疆昌吉州兵团第六师已使用5年、累计防治面积达20万亩,但印楝素防治效果一直未进行过调查,有待探究。针对这一问题,兵团第六师选择在红旗农场南戈壁草场典型区域开展印楝素灭蝗试验,该... 印楝素是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灭蝗生物制剂,目前新疆昌吉州兵团第六师已使用5年、累计防治面积达20万亩,但印楝素防治效果一直未进行过调查,有待探究。针对这一问题,兵团第六师选择在红旗农场南戈壁草场典型区域开展印楝素灭蝗试验,该试验区为蝗虫常发区,几乎每年都能见到蝗虫,10年内有2次达到严重危害程度,针对该区域开展印楝素防治效果的研究很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楝素 新疆昌吉州 常发区 南戈壁 生物制剂 防治面积 黑条小车蝗 天山北坡 超低量喷雾器
下载PDF
新疆萨孜区人工招引粉红椋鸟生物治蝗成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宏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9-161,共3页
塔城是新疆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天然草地703.3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572万hm2。萨孜是塔城地区主要的蝗害区之一,蝗害区总面积为8万hm2。由于该地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蝗虫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据统计,蝗灾每年发生面积约... 塔城是新疆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天然草地703.3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572万hm2。萨孜是塔城地区主要的蝗害区之一,蝗害区总面积为8万hm2。由于该地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为蝗虫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据统计,蝗灾每年发生面积约5.3万hm2,暴发年份发生面积达6.3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椋鸟 天然草地 草原退化 西伯利亚 幼鸟 繁殖区 雄鸟 生产基地 黑条小车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