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电影的黑色风格解析
1
作者 贺春健 刘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黑色电影是一种风格、氛围和情绪的表达,以其独特的黑色风格实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折射和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硬汉派小说和德国表现主义都对黑色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中第一人称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打乱了时空顺序,加深了故事的... 黑色电影是一种风格、氛围和情绪的表达,以其独特的黑色风格实现了对社会问题的折射和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硬汉派小说和德国表现主义都对黑色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中第一人称的非线性叙事结构打乱了时空顺序,加深了故事的绝望和宿命感。女性角色多为阴险而又强大的“蛇蝎美人”,体现了当时社会充满矛盾的女性观念。黑色电影善于运用低调影像、高反差照明等拍摄手法营造阴郁、悲观的影像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黑色风格 表现主义 叙事结构
下载PDF
美国经典黑色电影中男性形象类型探析
2
作者 王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0-86,共7页
依据故事主题,美国经典黑色电影大致可以分为犯罪冒险类、战后老兵类和硬汉侦探类三类。与此对应,这三类电影分别呈现了法律逾越者、战后回归者以及城市追逐者三种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在前两类人物身上,男性气质彻底失落,男性中心权力... 依据故事主题,美国经典黑色电影大致可以分为犯罪冒险类、战后老兵类和硬汉侦探类三类。与此对应,这三类电影分别呈现了法律逾越者、战后回归者以及城市追逐者三种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在前两类人物身上,男性气质彻底失落,男性中心权力结构遭毁,焦虑与恐惧、困惑与幻灭集于一身,男性形象危机显而易见;在后一类人物身上,则体现出试图重构男性气质的努力和希望。在梦魇般的世界中,美国经典黑色电影呈现了这三类男性形象,并以此不断突显社会意识形态意涵,寻求社会批判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典黑色电影 男性形象 法律逾越者 战后回归者 城市追逐者
下载PDF
罪与罚:黑色电影中的城市影像与空间建构
3
作者 张燕来 马家清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 电影的发展与都市的成长紧密相联,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黑色电影以美国的现代化城市为环境背景,记录了大量的城市影像。该文借由黑色电影对“大都市”的想象、建构和表达,结合对早期经典影片的分析,从建筑学角度研究黑色电影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关系,探讨电影对城市的表达方式,揭示城市空间如何参与电影叙事,拓展对黑色电影空间的理解边界,探究城市空间建构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城市影像 空间 情感
下载PDF
类型迭变与荒诞意涵:从《周处除三害》看黑色电影的本土化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丹强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146,共5页
结合《周处除三害》的叙事氛围与结构铺陈,显然它可以被放置在“黑色电影”的术语之下。但与经典黑色电影不同的是,《周处除三害》在人物的塑造上并不强求那种对社会秩序的颠覆与突破。陈桂林的形象是一种另类的黑道中人,更贴近武侠文... 结合《周处除三害》的叙事氛围与结构铺陈,显然它可以被放置在“黑色电影”的术语之下。但与经典黑色电影不同的是,《周处除三害》在人物的塑造上并不强求那种对社会秩序的颠覆与突破。陈桂林的形象是一种另类的黑道中人,更贴近武侠文化中的“侠”。这一身份前提使他不至于迷失在主体性的混乱之中,暴力也因之不再是一种危机形式,反倒是一种名正言顺的合法存在。对暴力的信仰与依凭,揭示了主体所在的方位:一个稳定运行的黑暗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处除三害 黑色电影 武侠文化 黑帮电影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域下中韩新黑色电影比较研究
5
作者 胡丹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2-128,共7页
黑色电影在中韩两国皆是佳作频出、具有强传播实力的电影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国的黑色电影制作进入自觉阶段,并构成相互影响的流动性发展模式。二者兼具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品格,以独特的民族审美经验共同抵抗好莱坞的全球化影像策略... 黑色电影在中韩两国皆是佳作频出、具有强传播实力的电影类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国的黑色电影制作进入自觉阶段,并构成相互影响的流动性发展模式。二者兼具亚洲新电影的文化品格,以独特的民族审美经验共同抵抗好莱坞的全球化影像策略,但在黑色电影制作内部,二者也呈现出不少差异。以“恨”情绪为基底的民族审美构成韩国新黑色电影中的复仇结构,中国新黑色电影则以善恶分明的奖惩机制寄托了慰藉式的文化愿景;二者在蛇蝎美人的塑造上都能有意识发掘女性困境,但分别存在着对女性形象认知矛盾和缺乏篇幅与情感逻辑的问题;中国黑色电影在海外传播中面临诸多挑战,韩国以优质的电影内容、渐趋完善的产业支持、良好的反馈机制和国际市场敏感度使黑色电影成功走向世界,其传播经验对中国电影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新黑色电影 现代性 蛇蝎美人形象 海外传播
下载PDF
大陆黑色电影中霓虹元素的演变与隐喻——以刁亦男导演作品为例
6
作者 蓝佳滢 胡星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44-47,共4页
自抗战前后国产黑色电影中出现的霓虹元素到中国第六代导演围绕边缘城镇空间描绘的霓虹世界,大陆黑色电影中的霓虹元素在发展与嬗变。电力工业的发展、霓虹灯产生的特殊视觉感受与特定历史变迁语境下心理感受的相似性使霓虹元素得以使... 自抗战前后国产黑色电影中出现的霓虹元素到中国第六代导演围绕边缘城镇空间描绘的霓虹世界,大陆黑色电影中的霓虹元素在发展与嬗变。电力工业的发展、霓虹灯产生的特殊视觉感受与特定历史变迁语境下心理感受的相似性使霓虹元素得以使用与流行,而随着大陆黑色电影类型的日益成熟与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创作进入旺盛期,原本暗自滋长的霓虹元素逐渐占据了电影中的破败城镇。中国第六代导演中,闪烁着高饱和色光的霓虹元素已成为刁亦男黑色电影的美学标识,从其电影里霓虹灯下的生存空间可以窥见转型中国语境下底层人物城市生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霓虹黑色电影 刁亦男 符号学理论 空间生产
下载PDF
论中国新黑色电影历史回溯的艺术倾向
7
作者 卢巍文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155-163,共9页
中国新黑色电影是一个行进中的流派,创作者们无意识地对美国黑色电影进行习得与借鉴,并结合中国本土社会文化进行影像生产,也呈现出历史回溯的艺术倾向。以比较文化学的视角为切入方法,对中国新黑色电影进行梳理和阐释,经由艺术手段、... 中国新黑色电影是一个行进中的流派,创作者们无意识地对美国黑色电影进行习得与借鉴,并结合中国本土社会文化进行影像生产,也呈现出历史回溯的艺术倾向。以比较文化学的视角为切入方法,对中国新黑色电影进行梳理和阐释,经由艺术手段、历史书写与现实反思等维度,结合电影叙事、间离效应及集体记忆等知识参照,能推导出中国新黑色电影借用历史议题关注存续性现实问题的文化艺术功能。历史回溯艺术倾向的论证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新黑色电影的共性特征,有助于厘清其类型价值及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黑色电影 历史回溯 集体记忆 现实反思
原文传递
科恩兄弟黑色电影色彩研究
8
作者 付政 《色彩》 2024年第1期83-85,共3页
科恩兄弟的黑色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引人入胜的影像世界而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他们的作品为黑色电影的延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创意,通过错综复杂的离奇故事描写边缘人的生活状态,表达出两位导演对哲学和古希腊的悲剧命题的思考。... 科恩兄弟的黑色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引人入胜的影像世界而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他们的作品为黑色电影的延续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创意,通过错综复杂的离奇故事描写边缘人的生活状态,表达出两位导演对哲学和古希腊的悲剧命题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对科恩兄弟黑色电影与传统黑色电影的渊源,以及着重分析科恩兄弟黑色电影中空间地理、情绪感知和人物塑造的色彩作用,归纳科恩兄弟黑色电影作品的色彩美学意义。文章运用对比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对科恩兄弟黑色电影的彩色艺术风格试做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科恩兄弟 电影色彩
下载PDF
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本土黑色电影美学
9
作者 高钰涵 《影视制作》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随着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在艺术与商业上获得双重成功,黑色电影这一诞生于西方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类型,经过本土化的结合,从小众文艺片走入了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舞台。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与影像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凸显,当视觉消... 随着刁亦男导演的《白日焰火》在艺术与商业上获得双重成功,黑色电影这一诞生于西方上世纪40年代的电影类型,经过本土化的结合,从小众文艺片走入了中国主流商业电影的舞台。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与影像的重要性再一次得到凸显,当视觉消费成为主流,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商品,其创作必定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因此中国本土黑色电影自然也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视觉文化 美学风格
下载PDF
黑色电影艺术特质及其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10
作者 马明凯 《人文天下》 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
黑色电影作为好莱坞经典电影样式,对电影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自《白日焰火》之后出现了《南方车站的聚会》《暴裂无声》《暴雪将至》等多部国产黑色电影,但我国当前对黑色电影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对黑色电影的全面认识,要在其... 黑色电影作为好莱坞经典电影样式,对电影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自《白日焰火》之后出现了《南方车站的聚会》《暴裂无声》《暴雪将至》等多部国产黑色电影,但我国当前对黑色电影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加强对黑色电影的全面认识,要在其概念论争、艺术特质、历史意义、实际影响等方面下功夫,以便更好地借鉴其创作经验,丰富中国电影的表现形式,促进中国电影守正创新,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白日焰火》 表现形式 艺术特质 创作经验 经典电影 守正创新 好莱坞
下载PDF
黑色电影中家庭伦理的缺失:以1941—1958年美国黑色电影为例
11
作者 朱婉晴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作为诞生至今影响深远的类型,经典黑色电影在经济危机、女权主义运动和战后动荡的背景下,从硬汉派侦探小说中获取灵感,多以一桩罪案展开叙事,融合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用光影艺术塑造晦暗阴沉的画面,而中产阶级的普通男性主人公和貌... 作为诞生至今影响深远的类型,经典黑色电影在经济危机、女权主义运动和战后动荡的背景下,从硬汉派侦探小说中获取灵感,多以一桩罪案展开叙事,融合德国表现主义的视觉风格,用光影艺术塑造晦暗阴沉的画面,而中产阶级的普通男性主人公和貌美危险的蛇蝎美人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又奠定了电影的整体基调。保罗·施拉德在《黑色电影札记》中指出:“黑色电影是按情调而不是按类型界定的”。他将黑色电影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1941—1946的战争时期、1945—1949的战后写实主义时期、1949—1953的精神病行为和自杀冲动时期,而学界大多通过公认的第一部黑色电影《马耳他之鹰》和最后一部《历劫佳人》,将1941—1958视为经典黑色电影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 蛇蝎美人 女权主义运动 视觉风格 家庭伦理 中产阶级 写实主义
下载PDF
早期中国武侠片与好莱坞黑色电影女性形象研究
12
作者 龚祖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武侠片中诞生了大量女侠形象,而20世纪40年代在好莱坞蓬勃发展的黑色电影也塑造了蛇蝎美人这类经典人物,这两种女性形象影射了现实社会的性别权力关系变化与女性意识觉醒,且中国早期武侠片与经典好莱坞黑色电影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武侠片中诞生了大量女侠形象,而20世纪40年代在好莱坞蓬勃发展的黑色电影也塑造了蛇蝎美人这类经典人物,这两种女性形象影射了现实社会的性别权力关系变化与女性意识觉醒,且中国早期武侠片与经典好莱坞黑色电影的创作均伴随着一定的民族危机。在相似的社会心理的影响下,两者对女性角色的书写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因为民族思想文化环境的差异,两种女性角色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又有所不同。目前,针对中国早期武侠片与经典好莱坞黑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基本建立在中美语境下,较少将二者关联起来进行对比研究,而早期电影性别关系的研究,有谈及中国早期电影与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区分,但从武侠电影与黑色电影的特殊现象出发,探究女性表达与民族性别权力观念差异的研究较少,文章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方面的空缺。文章首先立足于影片创作的历史背景,探究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成因,并选取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红侠》与《马耳他之鹰》作为例证。对比分析《红侠》与《马耳他之鹰》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发现,受政治文化环境与社会心理的影响,两者的女性主体意识呈现存在异同点,文章将从中西两性观念等影响因素出发探究其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片 黑色电影 女性形象 女侠 蛇蝎美人
下载PDF
文化菱形理论视角下中国本土黑色电影的创作与接受--以刁亦男作品为例
13
作者 仝雨昕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2期121-123,187,共4页
刁亦男对于黑色电影本土化创作的成功是类型性与作者性的合谋,是商业叙事模式与艺术表达的共同突围,也是电影工业生产、分配、消费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其放置在文化菱形视域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创作与接受过程,能够窥见艺术... 刁亦男对于黑色电影本土化创作的成功是类型性与作者性的合谋,是商业叙事模式与艺术表达的共同突围,也是电影工业生产、分配、消费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将其放置在文化菱形视域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创作与接受过程,能够窥见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接收者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并为国产电影的多样化创作提供成功的范例和可借鉴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文化菱形 类型电影 作者性
下载PDF
从“黑字影片”到“蛇蝎美女”:黑色电影在中国的叙事厘革
14
作者 王颖倩 《长江文艺评论》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黑色电影兼具了社会性和艺术性,其社会性特征促使各个国家的电影人在影片叙事中把对人性反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刻画同本国现实结合起来,经由该种影像风格来阐释本国的社会状态,通过在地性厘革后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黑色电影。黑色电影强... 黑色电影兼具了社会性和艺术性,其社会性特征促使各个国家的电影人在影片叙事中把对人性反思和对社会问题的刻画同本国现实结合起来,经由该种影像风格来阐释本国的社会状态,通过在地性厘革后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黑色电影。黑色电影强烈地依赖于社会状态,其艺术价值基于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深度挖掘;叙事体裁生发于社会结构改变、社会问题凸显的时代,紧密地与故事发生和生产故事的社会背景联合在一起,对当时矛盾突出的社会现象进行隐喻;叙事主题突出缺陷化的社会症候,表现社会中引起不安和动荡的社会事件;叙事人物着重表现“极端化”的性格塑造,如“蛇蝎美女”“强势硬汉”等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影像风格 人性反思 叙事主题 本土特色 社会性特征 性格塑造 深度挖掘
下载PDF
浅析近年来国产黑色电影的叙事策略
15
作者 李继诚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第5期77-79,共3页
21世纪以来,国产黑色电影在质量和口碑上都呈现上升趋势。黑色电影在反映社会、人性等方面有着统一的影像风格,但在叙事手法上有着不同的结构与技巧。本文将以国产黑色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空间叙事、叙事结构和符号隐喻三个方面,... 21世纪以来,国产黑色电影在质量和口碑上都呈现上升趋势。黑色电影在反映社会、人性等方面有着统一的影像风格,但在叙事手法上有着不同的结构与技巧。本文将以国产黑色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空间叙事、叙事结构和符号隐喻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出国产黑色电影独特的叙事策略,从而探究国产黑色电影本土化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黑色电影 空间叙事 叙事结构 符号隐喻
下载PDF
“黑色从未离开”——美国新黑色电影的风格与类型
16
作者 张颖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新黑色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批具有黑色气质的影片。这些影片在人物形象、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等方面保持了经典黑色电影的核心属性,又展现出类型革新之后的独特风格,包括色彩表现力的增强、对经典作品的戏仿与颠覆、女性自我... 新黑色电影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批具有黑色气质的影片。这些影片在人物形象、视听语言和叙事技巧等方面保持了经典黑色电影的核心属性,又展现出类型革新之后的独特风格,包括色彩表现力的增强、对经典作品的戏仿与颠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蛇蝎美女 低调摄影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以非西方视角的全球黑色电影理论看待《白日焰火》中经典形象的改编
17
作者 毕凯辉 陈思旭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1期151-153,共3页
本文认为,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利用对经典黑色电影硬汉侦探、蛇蝎美女的改编,探索了中国本土化的新黑色主义电影。本文使用德瑟与桂林所提出的全球黑色电影这一理论,构建以非西方视野作为框架的理论。本文认为,全球黑色电影的流动性、... 本文认为,刁亦男的《白日焰火》利用对经典黑色电影硬汉侦探、蛇蝎美女的改编,探索了中国本土化的新黑色主义电影。本文使用德瑟与桂林所提出的全球黑色电影这一理论,构建以非西方视野作为框架的理论。本文认为,全球黑色电影的流动性、中国地缘文化市场内部状况以及中国自身的社会现实和艺术传统决定了中国黑色电影的创新与探索,并通过分析具体场景,在《白日焰火》中找到这些说法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日焰火》 黑色电影 中国化
下载PDF
黑色电影中的美学奇观--以影片《南方车站的聚会》为例
18
作者 秦琦琅 杨佳燕 《河北画报》 202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黑色电影一词是由法国影评家尼诺·法兰克命名的,梦幻、奇异、情色、矛盾、残酷这五个超现实主义的词语是对黑色电影这一概念的描述。黑色电影传入中国后,国内黑色电影在曲折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一方面国内黑色电影吸收了西方黑色... 黑色电影一词是由法国影评家尼诺·法兰克命名的,梦幻、奇异、情色、矛盾、残酷这五个超现实主义的词语是对黑色电影这一概念的描述。黑色电影传入中国后,国内黑色电影在曲折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一方面国内黑色电影吸收了西方黑色电影的部分元素,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元素不断融合将其本土化。本文以刁亦男导演的中国式黑色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为例,通过对影片中人物形象、意象化表达、声音设计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黑色电影中的美学奇观。以其中的部分与美学表达相关联的情节进行探讨,试图从多角度对黑色电影所蕴含的美学领域的内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车站的聚会 黑色电影 表现主义 暴力美学
下载PDF
论美国新黑色电影中的厌女情结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章红 薛玉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80,共4页
“厌女情结”是美国新黑色电影的重要表征,表现为对女性明显的蔑视和厌恶,折射出美国男权对女性在社会结构中地位日趋重要感到焦虑、威胁和迷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渊源,成为理解新黑色电影的关键切口。新黑色电影中“厌女... “厌女情结”是美国新黑色电影的重要表征,表现为对女性明显的蔑视和厌恶,折射出美国男权对女性在社会结构中地位日趋重要感到焦虑、威胁和迷惘,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渊源,成为理解新黑色电影的关键切口。新黑色电影中“厌女情结”有多种表现形式:女性主体地位的集体缺席、女性形象被强制标签化、无法安放女性的自觉以及将女性推向现代都市角落中孤独男性子民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黑色电影 厌女情结 女权主义
下载PDF
黑色电影的“黑色追求”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7,共7页
"黑色电影"出现于二战时的美国,持续到五十年代末期,其后以"新黑色电影"的形式出现。黑色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众多电影制作者尤其是好莱坞导演和摄影指导都称自己的作品受到过"黑色电影"的影... "黑色电影"出现于二战时的美国,持续到五十年代末期,其后以"新黑色电影"的形式出现。黑色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众多电影制作者尤其是好莱坞导演和摄影指导都称自己的作品受到过"黑色电影"的影响。探究黑色电影的秘密关键在于其风格,而黑色电影除了风格化的叙事外,更有着强烈的影像风格,如有着强烈光影效果的低调摄影正是黑色电影的标签。本文正是从影像上的"黑色"追求入手,探究黑色电影的影像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电影 黑色元素 低调摄影 不饱和色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