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复发性原发颅内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剑 杨柳 +3 位作者 张曙 顾志恺 严耀华 沈剑虹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4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复发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及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4月收治的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复发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总结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患者经首次手术全切除后病理报告为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未行放化疗等后续辅助治疗,随访7年余复发,二次术后恢复良好,随访5月余未见复发。结论 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长期生存者较罕见,其影像学表现多变,术前易误诊,手术全切除是治疗关键,对于复发病例重复切除仍是延长生存期的方案;放化疗效果不确切,手术结合立体定性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似乎是原发性颅内黑色素瘤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颅内 原发性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茯苓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赵婷秀 兰钰琪 +2 位作者 金贺 何彦丽 杜标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A对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A可以明显抑制B16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关系(P<0.01);PA干预24 h后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40μmol/L的PA能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并下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40μmol/L的PA可明显降低B16细胞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论:PA可以抑制B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小鼠黑色素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内皮素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3
作者 王冬亮 刘昊 刘玉玲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 目的探究内皮素3(EDN3)、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中收集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DN3、PRAME表达;EDN3、PRAME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EDN3、PRAME对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DN3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PRAME mRNA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PRAME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DN3阳性患者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PRAME阳性患者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EDN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RAME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得知,EDN3和PRAME二者联合预测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优于各自单独预测(Z联合vsEDN3=2.667、Z联合vsPRAME=2.682,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AME、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EDN3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DN3表达显著降低,PRAME表达显著升高,二者与临床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3 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 子宫内膜癌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GLUD1 在恶性黑色素瘤及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刘婉雯 郭美亮 +1 位作者 庄昊俊 邓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比较谷氨酸脱氢酶1(GLUD1)在正常皮肤、光线性角化病(AK)、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基底细胞癌(BCC)、皮内痣及恶性黑色素瘤(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ABC法)检测30例AK、30例... 目的比较谷氨酸脱氢酶1(GLUD1)在正常皮肤、光线性角化病(AK)、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基底细胞癌(BCC)、皮内痣及恶性黑色素瘤(MM)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ABC法)检测30例AK、30例BCC、30例cSCC与3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LUD1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同方法比较30例皮内痣与30例MM组织标本中GLUD1的表达差异。结果GLUD1在cSCC组、BCC组和AK组中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0.73±3.50)%、(33.11±2.90)%和(29.68±4.08)%,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16.37±2.14)%,其中cSCC组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AK组及BCC组。GLUD1在MM组中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皮内痣组[(48.43±4.66)%比(19.64±2.45)%]。GLUD1在正常皮肤、AK、BCC和cSCC组织中染色强阳性率分别为0.00%(0/30)、13.33%(4/30)、3.33%(1/30)和26.67%(8/30),cSCC组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D1在皮内痣组和MM组的染色强阳性率分别为0.00%(0/30)和50.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UD1的高表达可能与AK、BCC、cSCC和MM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脱氢酶1 恶性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皮肤癌
下载PDF
姜黄素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作用
5
作者 盛小红 王利明 +1 位作者 赵鑫 辛向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0、20、40和80μmol/L)姜黄素培养液培养M23细胞48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采...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葡萄膜黑色素瘤(U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0、20、40和80μmol/L)姜黄素培养液培养M23细胞48 h,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别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23细胞集落形成、凋亡、迁移及侵袭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Surviv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相对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c-Myc、Cyclin D1、Survivin、MMP-9、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及轴抑制蛋白2(Axin2)蛋白相对表达量。另取20只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左后腹皮下脂肪垫注射M23细胞悬浮液建立小鼠M23体内移植肿瘤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姜黄素中剂量组和姜黄素高剂量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内注射0、10、20和40 mg/kg姜黄素生理盐水溶液,连续注射30 d后剥离皮下瘤体并称质量。结果0μmol/L姜黄素组、20μmol/L姜黄素组、40μmol/L姜黄素组和80μmol/L姜黄素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0)%、(83.78±4.59)%、(66.09±3.92)%和(47.16±3.63)%,细胞集落形成数分别为128.67±9.18、100.33±8.73、58.67±6.55和31.67±4.9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3±0.29)%、(14.53±2.04)%、(27.23±3.56)%和(44.73±4.36)%,细胞迁移率分别为(89.76±4.57)%、(65.43±3.70)%、(34.83±2.19)%和(18.82±1.99)%,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48.33±8.18、125.33±7.41、73.67±6.34、45.67±5.31,各组M23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数、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321、97.941、72.516、277.097、139.006,均P<0.001)。随姜黄素作用浓度的增大,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数、细胞迁移率、细胞侵袭数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大,细胞中c-Myc、Cyclin D1、Survivin和MMP-9 mRNA和蛋白及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Axin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鼠荷瘤质量随姜黄素作用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抑制UM细胞M23增生、迁移、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抑制肿瘤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Wnt/β-catenin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葡萄膜黑色素瘤 生物学行为 WNT/Β-CATENIN通路
下载PDF
黑色素瘤SENP1蛋白质参与达卡巴嗪耐药性的探究
6
作者 赵蓓 施小琪 +1 位作者 唐雪梅 程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 目的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中显著性变化的基因及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杂交(Western blotting,WB)等对变化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1)成功构建了黑色素瘤耐药细胞株:通过DTIC小剂量逐步增加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耐药型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M14,通过计算其对DTIC的半抑制浓度值(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确定了细胞对DTIC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耐药的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显著抗DTIC引发的凋亡的能力。(2)发现了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建立的耐DTIC的黑色素瘤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转录测序和分析,发现了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高表达和蛋白激酶Hippo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3)SENP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TIC耐药:WB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黑色素瘤细胞系发现在耐药的细胞中,SENP1与YAP表达都上调。(4)通过基因敲除证实SENP1参与DTIC耐药,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初步证实SENP1对YAP存在去泛素化调控作用。结论SENP1与DTIC耐药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异常上调可能导致Hippo信号通路发生变化使得黑色素瘤对DTIC耐受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耐药性 转录物组学 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Hippo信号通路
下载PDF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策略:基于新抗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7
作者 文习之 张晓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1-1337,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显著改善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但原发及继发性耐药使治疗进入瓶颈期。T细胞受体与肿瘤抗原的结合是免疫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肿瘤新抗原(neoantigen)由肿瘤特异性蛋白编码突变产生,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在正常组织不表达,不受中枢免疫耐受影响,是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靶向肿瘤新抗原的疫苗、过继性细胞回输及抗体药物等能有效加强和扩大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识别并清除肿瘤,突破当前治疗瓶颈。本文就黑色素瘤新抗原的个性化治疗现状、最新进展、临床困境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新抗原 免疫治疗
下载PDF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术后个体化放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徐健 蔡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1期31-35,39,共6页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好发于面部,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会导致组织缺损,破坏面部器官功能和美观。手术后联合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提...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好发于面部,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手术切除会导致组织缺损,破坏面部器官功能和美观。手术后联合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术后美容效果,同时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目前应用于皮肤肿瘤的放射治疗设备种类繁多,其中,新型直线加速器可以实现对辐照剂量的精确控制,针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定向辐照,在保证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本文旨在介绍新型直线加速器在NMSC术后放疗的优势,综述不同类型皮肤非黑色素瘤术后放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皮肤癌 术后放疗 直线加速器
下载PDF
误诊为毛母细胞瘤的结节型黑色素瘤一例
9
作者 张婷 曹煜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误诊为毛母细胞瘤的结节型黑色素瘤。患者,女,53岁。头皮孤立的半球形肤色质硬结节2年,临床诊断为毛母细胞瘤。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最终诊断为结节型黑色素瘤。
关键词 结节型黑色素瘤 毛母细胞瘤 误诊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漫谈
10
作者 宋小乐 《科技视界》 2024年第1期9-10,共2页
黑色素瘤让大家听而生畏,歌手张恒远没有战胜这个疾病,美国卡特总统也曾罹患此病,一度与胰腺癌并称为“癌王”。恶性黑色素瘤全球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3-5例,约占人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 黑色素瘤让大家听而生畏,歌手张恒远没有战胜这个疾病,美国卡特总统也曾罹患此病,一度与胰腺癌并称为“癌王”。恶性黑色素瘤全球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3-5例,约占人体全部恶性肿瘤的1%。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065%到0.1%之间的疾病或病变,它们绝大部分属于先天性疾病、慢性病,少部分为恶性肿瘤,常常危及生命。恶性黑色素瘤是罕见肿瘤,而更为罕见的是其中的黏膜亚型,长在鼻腔、口腔、食管、直肠、生殖道、泌尿道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罕见病 先天性疾病 恶性肿瘤 胰腺癌 卡特总统 慢性病 泌尿道
下载PDF
铁死亡相关基因作为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的多组学分析
11
作者 吴猛 李可 +8 位作者 廖阳英 李蓝 肖潇 陈勇健 郭俊玮辰 胡丰 曲靖 汪政 冯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74,共16页
目的: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异质性。开发特定的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选择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最近,铁死亡已被证明是一种由过度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然而,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 目的:黑色素瘤具有高度恶性和异质性。开发特定的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选择治疗策略至关重要。最近,铁死亡已被证明是一种由过度脂质过氧化诱导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然而,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FRGs)与黑色素瘤预后的相关性仍不清晰。本研究评估FRGs在黑色素瘤中的作用,开发一种新的预后模型,旨在为黑色素瘤的个性化治疗及疗效改善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通过系统地表征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中73个FRGs的遗传改变和mRNA表达。同时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筛选的特定靶基因。随后使用TCGASKCM队列构建多基因特征模型。根据特征模型将黑色素瘤患者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对铁死亡相关的特征模型与免疫特征、免疫治疗的疗效或药物反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通过分析TCGA-SKCM数据集中的黑色素瘤样本,发现FRGs在基因变异和拷贝数变异方面表现出高频率,这些变化显著影响了基因的表达。此外,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在黑色素瘤组织中发现了3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随后使用LASSO Cox回归方法构建的FRGs相关预后模型成功识别了13个与患者总体生存预后相关的FRGs,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功能富集和免疫响应结果分析进一步表明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之间存在免疫细胞浸润、突变负担和低氧状态的显著差异,且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免疫治疗响应和药物敏感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强预后预测模型,可为黑色素瘤患者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 铁死亡 风险评分 免疫疗法 靶向治疗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甲下恶性黑色素瘤28例临床病理分析
12
作者 王建文 陈学超 +5 位作者 周桂芝 陈声利 卢宪梅 张雪燕 张帆 刘永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 目的:探讨原发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0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病理科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8例甲下恶性黑色素瘤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好发于拇指,临床表现为甲黑线、甲破坏等,黑线宽度均>3 mm,哈钦森征阳性9例;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肢端雀斑样痣型,细胞组成主要为上皮样细胞,免疫组化SOX10比S100表达阳性率高;28例中随访16例7例扩大切除8例局部截肢治疗1例化疗后死亡。12例失访。结论:甲下恶性黑色素瘤有不同于其他部位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临床与病理均易误诊。对于年龄大于50岁,临床表现为甲黑线,宽度>3 mm,哈钦森阳性的患者均应警惕甲下恶性黑色素瘤,应及时做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PDF
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6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3
作者 李小霞 李灿 +1 位作者 刘漪沦 侯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比较MCM6在SKCM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 (K-M)分析评... 目的 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在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比较MCM6在SKCM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 (K-M)分析评估MCM6在SKCM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LinkedOmics数据库、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GO/KEGG富集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对与MCM6共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MCM6在SKCM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且MCM6的高表达与SKCM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GO功能注释分析显示,与MCM6共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器分裂、DNA复制、细胞周期检查点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细胞周期、细胞衰老、p53信号途径及对药物的耐药性形成等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MCM6表达水平与Th2细胞、辅助性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与浆细胞样树突细胞、Th17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MCM6在SK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SKCM的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SKCM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 微型染色体维持复合物6 预后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干扰hsa_circ_0103232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杨萱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干扰hsa_circ_0103232对葡萄膜黑色素瘤C918和MUM2B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C918和MUM2B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3个靶向hsa_circ_0103232的小干扰RNA(siRNA)的干扰效果,并选择干扰效果最好... 目的探讨干扰hsa_circ_0103232对葡萄膜黑色素瘤C918和MUM2B细胞增殖、迁移、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C918和MUM2B细胞株,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3个靶向hsa_circ_0103232的小干扰RNA(siRNA)的干扰效果,并选择干扰效果最好的siRNA进行后续实验。将C918和MUM2B细胞均分为阴性对照转染(siCtrl)组和干扰(si-hsa_circ_010323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检测hsa_circ_0103232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个靶向hsa_circ_0103232的siRNA中,以si-hsa_circ_0103232#1的靶点效果最好,在C918和MUM2B细胞中的干扰后表达水平分别为0.263±0.016和0.469±0.0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0.008和1.004±0.108(均P<0.001)。CCK-8结果显示,与siCtrl组相比,si-hsa_circ_0103232组C918和MUM2B细胞增殖活力在转染后不同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hsa_circ_0103232组C918和MUM2B细胞形成克隆数分别为(12±1)和(45±7)个,分别少于siCtrl组的(28±4)和(83±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3、7.42,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i-hsa_circ_0103232组C918和MUM2B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4±1)和(24±2)个,分别少于siCtrl组的(37±12)和(57±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10.80,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siCtrl组相比,si-hsa_circ_0103232组C918和MUM2B细胞中G1期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G2/M期比例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hsa_circ_0103232在C918和MUM2B细胞中定位在细胞核。结论干扰hsa_circ_0103232可抑制C918和MUM2B细胞增殖、迁移和周期进程,并促进细胞凋亡。hsa_circ_0103232可能成为葡萄膜黑色素瘤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环状RNA 小干扰RNA 治疗靶点
下载PDF
抗黑色素瘤分化抗原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亚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15
作者 杨阚波 卢昕 +1 位作者 王国春 陈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抗原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272例MDA5阳性DM-ILD患者。分为3组:组1为治疗前确诊为快速进展性ILD(RPILD),组2患... 目的:探讨抗黑色素瘤分化抗原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DM)并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272例MDA5阳性DM-ILD患者。分为3组:组1为治疗前确诊为快速进展性ILD(RPILD),组2患者治疗后发生RPILD,组3为病情较轻的ILD。评估3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糖皮质激素剂量等预后因素。结果:共纳入219例患者。组1患者病程短,发热、抗核抗体和抗Ro-52阳性率高,ESR、CRP水平高,CD3、CD4 T细胞计数低,与另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患者治疗后4~8周死亡率高,组2患者12周后死亡率升高,组3死亡率最低,3组间死亡时间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显示,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未用免疫抑制剂和初始激素用量是组1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组2的保护因素(P<0.05)。组2多数患者肺部恶化时发现病原体。结论:MDA5阳性DM-ILD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显著异质性,RPILD患者并不能从大剂量激素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分化抗原5抗体 快速进展间质性肺疾病 临床异质性 皮肌炎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武淑琴 王远涵 +3 位作者 郑凯元 韩红娟 康金秀 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7,共6页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临床资料,以电话随访方式确认患者总生存期(OS),随访截至2022-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MM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194/205)、81.9%(168/205)、72.6%(149/205),患者平均OS为71.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6.83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厚度、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MM患者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644,95%CI=1.148~2.498)、肿瘤厚度>1.94 mm(HR=2.466,95%CI=1.419~4.284)、瘤体溃疡(HR=1.821,95%CI=1.225~2.708)、淋巴结转移(HR=1.999,95%CI=1.305~2.892)、NLR≥3(HR=1.873,95%CI=1.108~3.166)是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厚度>1.94 mm、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NLR≥3为影响MM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医务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有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MM患者,加强护理提高其生存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COX模型 列线图 总生存期 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
下载PDF
CDC25C表达下调的黑色素瘤细胞线粒体应激反应和线粒体途径凋亡情况观察
17
作者 缪欣宇 栗彦飞 +4 位作者 郑方园 刘海龙 张瑶尧 晁耐霞 莫发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4,3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C(CDC25C)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线粒体应激反应和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取黑色素瘤B16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转染组转染CDC25C低表达慢病毒质粒,转染对照组转染慢...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C(CDC25C)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线粒体应激反应和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影响。方法取黑色素瘤B16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转染组、转染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转染组转染CDC25C低表达慢病毒质粒,转染对照组转染慢病毒空质粒,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利用Rhod-2/AM与MitoSOX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内Ca^(2+)浓度及线粒体活性氧(ROS),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线粒体应激反应相关分子ClpP、LONP1及线粒体途径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9、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转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细胞线粒体Ca^(2+)及ROS含量增加,ClpP、LONP1、Caspase-9、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0.01)。结论CDC25C表达下调激活黑色素瘤B16细胞发生线粒体应激反应,并诱导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5同源蛋白C 线粒体应激反应 线粒体钙离子超载 线粒体活性氧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YOLOv5的黑色素瘤图像检测仿真
18
作者 刘勇志 万方 +1 位作者 雷光波 徐丽 《计算机仿真》 2024年第4期214-218,516,共6页
针对黑色素瘤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检测准确率低以及人为主观性太强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目标检测模型BiC-YOLOv5。首先设计了一种双向特征提取网络BiFPN-L3替换原模型中的特征提取网络FPN,针对不同分辨率下的特征,使用多尺度特征融... 针对黑色素瘤疾病在临床上存在检测准确率低以及人为主观性太强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目标检测模型BiC-YOLOv5。首先设计了一种双向特征提取网络BiFPN-L3替换原模型中的特征提取网络FPN,针对不同分辨率下的特征,使用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方式提取特征;其次,在骨干网络中融合CBAM注意力模块,设计了一种C3CBAM模块从通道与空间两个层面捕获特征信息以提升检测精度;最后,使用DIOU_loss损失函数,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检测精度。通过仿真对比实现,BiC-YOLOv5的mAP值达到95.2%,相较原YOLOv5模型,精确度提高了5.2%,召回率提高了4.9%,mAP值提高了5.8%,可以有效的协助临床医学对黑色素瘤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网络 注意力机制 黑色素瘤 皮肤镜图像
下载PDF
Sitravatinib联合Niraparib对黏膜黑色素瘤细胞系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
19
作者 胡子衿 孔燕 +2 位作者 吴晓雯 郭倩 郭军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3期295-302,共8页
目的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Sitravatinib联合多聚(腺苷二磷酸[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Niraparib对黏膜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Sitravatinib和Niraparib在黏膜黑色素瘤(MM)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Co... 目的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Sitravatinib联合多聚(腺苷二磷酸[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Niraparib对黏膜黑色素瘤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Sitravatinib和Niraparib在黏膜黑色素瘤(MM)细胞系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CompuSyn模型计算不同浓度联合条件下的联合指数(CI)。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测量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RT-q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在人阴道黏膜来源黑色素瘤细胞系(HMVⅡ)和人外阴黏膜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病灶来源细胞系(GAK)中Sitravatinib(2μmol/L)联合Niraparib(20μmol/L)条件下CI值分别为0.19和0.15;与对照组及单药组相比,联合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或P<0.01或P<0.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凋亡标志物蛋白质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细胞自噬标志物蛋白质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01);DNA损伤相关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而与对照组相比,Sitravatinib单药组和联合组重组酶辐射敏感蛋白51(RAD51)表达显著下降。随着Sitravatinib剂量逐渐升高至2μmol/L,RAD5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或P<0.01),BRCA1与BRCA2的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Sitravatinib联合Niraparib可抑制黏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自噬,其机制可能与Sitravatinib抑制同源重组修复(HRR)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型黑色素瘤 抗血管生成药物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同源重组修复
下载PDF
微小RNA-21抑制剂联合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
作者 游小龙 周正宇 +5 位作者 陈雯 魏小勇 傅爱荣 袁分钱 李敏 凌琦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抑制剂联合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GPt)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分为对照组、纳米药24 h组、纳米药48 h组、纳米药72 h组,利用四甲基偶氮...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21抑制剂联合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GPt)对黑色素瘤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分为对照组、纳米药24 h组、纳米药48 h组、纳米药72 h组,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筛选出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然后再分为miRNA-21抑制剂组、纳米药组、miRNA-21抑制剂+纳米药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NA-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p53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再通过皮下注射B16F10细胞制备裸鼠黑色素瘤模型,检测各组肿瘤重量。结果筛选出用药作用时间与剂量分别为72 h和5.0μl,miRNA-21抑制剂具有明显的干扰效果,可用于后期实验。与对照组相比,纳米药组和miRNA-21抑制剂组细胞的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均下降,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凋亡增多,两者联用后效果更明显。miRNA-21抑制剂组和纳米药组的Bcl-2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两者联用后下降更加明显,p53、BAX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两者联用后升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小鼠肿瘤重量均下降,并且miRNA-21抑制剂+纳米药组下降最明显。对照组的肿瘤组织中血管分布丰富,肿瘤细胞排列紧密,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大小相对一致,其他各组肿瘤细胞排列疏松,细胞生长不活跃。结论GPt联合miRNA-21抑制剂能够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凋亡,并能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微小RNA-21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负载顺铂纳米药物系统 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