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栓线法制作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进及效果 被引量:15
1
作者 冯新红 沈霞 +2 位作者 袁伟 崔桂云 葛巍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83-485,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 目的 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参照Longa和Koizumi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可逆性大鼠中动脉缺血 (MCAO)模型 ,对栓线的制备、手术操作进行改进 ,通过病理学观察栓线直径、插入深度以及大鼠体重对缺血模型有效性的影响。结果 大鼠体重 2 50~ 2 80g ,插线头端浸蜡 ,直径 0 .2 6mm ,由颈内动脉插入大脑中动脉 ,插入深度 (18± 1)mm ,可获得较成功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结论 改进的模型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稳定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线法 制作 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改进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云虎 张旋 王殿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研究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模型组(I/R)、ADMA处理组(ADMA+I/R)和DDAH处理组(DDAH+I/R)。通过大鼠脑缺血2 h后恢复血流灌注... 目的研究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模型组(I/R)、ADMA处理组(ADMA+I/R)和DDAH处理组(DDAH+I/R)。通过大鼠脑缺血2 h后恢复血流灌注诱导急性肺损伤。在恢复血流灌注24 h后,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肺组织蛋白激酶(PK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入肺血和出肺血血浆中的ADMA水平。结果脑I/R损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入肺血血浆中ADMA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同时MLCK和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预先给予外源性DDAH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入肺血血浆中ADMA水平明显降低,肺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升高,MLCK和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ADMA通过上调肺组织MLCK和PKC的表达参与了脑I/R损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ADMA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 急性肺损伤 鼠脑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程景丽 和姬苓 +4 位作者 耿红 孙洪英 杨国安 吴丽娥 马俊兵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6期1-2,F000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尼莫地平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3、6、12、24、36、48、72h和7d组。制作MACO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记录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应用TUNEL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缺血组各时间点同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莫地平干预后可以显著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数量(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以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脑缺血再灌注 尼莫地平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结果]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04+(7.16×Ce)/(Ce+372.4);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6.83-(37.31×Ce)/(Ce+0.04)。[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芍药内酯苷 PK-PD模型
下载PDF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李月婷 李勇军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灯盏甲素 PK-PD模型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fos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江君 陈军 +3 位作者 鲁雅琴 王颖 杨奎 蒋珍秀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6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os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os表达水平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os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c-fos表达明显增加(P<0.01),于缺血再灌注12小时后达高峰,且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c-fos表达水平增加,并参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脑缺血再灌注 C-FOS表达 神经细胞凋亡
下载PDF
醒脑开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VEGF、HIF-1α表达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6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VEGF、HIF-1α表达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5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重210-230g,平均体重210±20g,鼠龄4-5周),采用Zea longa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方法复制脑缺血...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VEGF、HIF-1α表达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5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体重210-230g,平均体重210±20g,鼠龄4-5周),采用Zea longa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方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4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15只/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醒脑开窍液组,分别灌胃干预(剂量1m L/100g体重,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天。采用改良Bederson’s评分法,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VEGF与HIF-1αm 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VEGF m RNA尼莫地平组、醒脑开窍液组3d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时间(1d、3d、7d)醒脑开窍液组均与尼莫地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m RNA表达醒脑开窍液组7d高于模型组(P〈0.05),不同时间(1d、3d、7d)醒脑开窍液组均与尼莫地平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液、尼莫地平均可提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VEGF、HIF-1α表达,干预时间越长,提升幅度越大,具有时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开窍液 尼莫地平 灌胃干预 VEGF、HIF-1α mRNA PCR方法 Western blot方法 神经和行为学改变 Bederson’s评分 实验研究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矢荅剌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丁婷婷 贾孟辉 +3 位作者 侯荔桉 李宏伟 黑晓英 贾戌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第13期28-30,共3页
脑血管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矢荅剌知丸是回医治疗脑病的经典方,文章主要对矢荅剌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用机理的研究予以综述,总结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 矢荅剌知丸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作用机理 保护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功能恢复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永升 韩咏竹 +3 位作者 徐磊 刘向国 付晓明 胡纪源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2期228-230,24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 min内进行,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8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 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14 d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表达增多,14 d持续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结论电针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VEGF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缺血灌注 电针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丹化瘀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组织BDNF、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利甫 邱雪银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黄丹化瘀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组[7.20 g/(kg·d)]、中剂量组[14... [目的]探讨黄丹化瘀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组[7.20 g/(kg·d)]、中剂量组[14.40 g/(kg·d)]、大剂量组[28.80 g/(kg·d)]。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的24 h将大鼠处死。进行神经行为评分(Zea Longa评分法),用免疫组化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BDNF、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检测,观察各组BDNF、VEGF、VEGFR-1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EGF、BDNF、VEGFR-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大剂量组VEGF、BDNF、VEGFR-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VEGF、BDNF、VEGFR-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丹化瘀饮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模型大鼠,能通过上调VEGF、BDNF、VEGFR-1蛋白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丹化瘀饮 鼠脑缺血再灌注 BDNF VEGF VEGFR-1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11
作者 李志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9期585-586,共2页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行为动作评分、脑梗死面积、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等影响。通过当归补...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行为动作评分、脑梗死面积、脑梗死率和脑含水量等影响。通过当归补血汤原提液与超滤液的对比考察超滤液的脑保护作用是否变化。结果:当归补血汤提取液与超滤液对各因素的影响没有组间差异。结论:当归补血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减少超滤液服用剂量未对疗效有显著影响,超滤技术可用于当归补血汤提取液的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超滤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自噬在雌激素保护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谢晓娟 康娟 郭豪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961-1966,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雌激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去势后建立CIR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不进行CIRI模型建立,等量生理盐水干预)、B组(进行CIRI假手术,等量生理盐水干预)、C组(CIRI模型大鼠,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讨自噬在雌激素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去势后建立CIRI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不进行CIRI模型建立,等量生理盐水干预)、B组(进行CIRI假手术,等量生理盐水干预)、C组(CIRI模型大鼠,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和D组(CIRI模型大鼠,腹腔注射100μg/kg雌激素);ELA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雌激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Shohami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测定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法观察大脑皮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自噬小体数目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C组和D组的雌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6和ICAM-1含量以及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而B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的雌激素水平均显著降低,IL-6和ICAM-1含量、脑梗死体积、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自噬小体数目、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和P62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C组相比,D组的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IL-6和ICAM-1含量、脑梗死体积、神经缺损功能评分、自噬小体数目、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和P62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雌激素能够通过促进细胞自噬从而发挥其对CIRI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雌激素 自噬 BECLIN1 LC3Ⅱ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13
作者 陈俊峰 闵思庆 +2 位作者 钟志越 申捷 莫为春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3年第6期1247-1252,共6页
目的明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效应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获得外泌体。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在Wistar大鼠中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 目的明确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效应并探索可能的机制。方法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分离获得外泌体。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在Wistar大鼠中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外泌体治疗组,于给药治疗后,在24、48和72 h时间点测量脑组织含水量和Evans blue染色量,并采用Western-blotting确定脑组织中Caveolin-1和ZO-1的水平。结果本研究成功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并分离获得了其来源的外泌体,该外泌体能够被磷钨酸染色,尺度分布为50~200 nm,且表达CD63c不表达GM-130a。在48和72 h时,治疗组脑组织水含量相较于模型组有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在72 h无显著差异。EB染色的结果与水含量的结果相似,但是在72 h仍高于假手术组。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显示外泌体能够升高Caveolin-1和ZO-1的水平。结论胎盘来源外泌体能够通过调节Caveolin-1和ZO-1的水平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的严重程度,可能是在老年患者中治疗缺血再灌注一种潜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缺血灌注 作用 机制
下载PDF
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
14
作者 乐金海 林湘东 +2 位作者 向茗 张强 胡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42-2147,2153,共7页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泰通组方 叉头框转录因子3a/低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缺血保护 局灶性缺血灌注模型
下载PDF
甲钴胺、叶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永民 姜美子 全银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叶酸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甲钴胺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叶酸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甲钴胺联合叶酸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 目的探讨甲钴胺、叶酸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健康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甲钴胺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叶酸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甲钴胺联合叶酸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模型,预处理组给予甲钴胺、叶酸、甲钴胺+叶酸灌胃治疗,预先4周,每天2次灌胃。测定各组脑梗死面积、凋亡细胞数、不同时间点测定血浆中Hcy含量、免疫印迹法测定ERK的活性。结果叶酸、甲钴胺预处理组的脑梗死面积、细胞凋亡数、Hcy含量均比缺血组减少(P<0.05),叶酸、甲钴胺预处理组的脑组织ERK的表达增加(P<0.05),联合应用组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甲钴胺和叶酸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联合应用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叶酸 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运动训练联合地黄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16
作者 严百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0001-0004,共4页
分析运动训练联合地黄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依照数字表法,在120只大鼠内选择20只视为假手术组,剩余100只创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把造模成功的100只大鼠利用数字法分成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 分析运动训练联合地黄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依照数字表法,在120只大鼠内选择20只视为假手术组,剩余100只创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把造模成功的100只大鼠利用数字法分成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运动训练组以及模型组,每组各20只大鼠。分别开展相关处理,对比最终结果。结果 干预后,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学习能力潜伏期更高,记忆能力潜伏期更低,P<0.05。和模型组相比,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以及运动训练组的学习能力潜伏期更低,记忆能力潜伏期更高,P<0.05。模型组的忆能力潜伏期高于运动训练组,P<0.05。干预后,假手术组相比,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以及运动训练组、模型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和假手术组相比,假手术组SOD活性更低,MDA值和NO值更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以及运动训练组脑组织SOD活性更高,NO、MDA水平比模型组低,P<0.05。干预后,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各炎性因子指标更高,P<0.05。干预后,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部p-IKBa蛋白、p-p65值明显更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运动训练组大鼠的脑组织内p-IKBa蛋白、p-p65值更低,P<0.05;和运动训练组相比,地黄多糖40mg组、20mg组、10mg组的p-IKBa蛋白、p-p65值明显更低,P<0.05。结论 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应用运动训练联合地黄多糖可以显著修复其神经功能,改善其记忆、学习能力,这一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地黄多糖 缺血灌注 神经功能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永升 徐银 +4 位作者 韩咏竹 徐磊 刘向国 韦玉国 王佳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92-97,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组织GAP-43、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电针干预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r-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组织GAP-43、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电针干预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r-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3 h内开始,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GAP-43、SYN的表达。结果: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7 d时,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电针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切片中没有GAP-43阳性细胞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组织周围出现GAP-43阳性细胞,14 d时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电针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假手术组可见SYN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区SYN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模型组SYN表达14 d开始上升,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SYN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缺血灌注 电针 运动功能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 突触素
原文传递
山楂总黄酮对血瘀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影响(二)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再兴 方晓艳 +1 位作者 陈红 苗明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7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HFs)对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血黏度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复制小鼠血瘀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20min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该模型小鼠全血黏度和脑组织中Na+-K+-ATP、C...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HFs)对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血黏度及脑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塞米松复制小鼠血瘀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20min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该模型小鼠全血黏度和脑组织中Na+-K+-ATP、Ca2+-Mg2+-ATP、Ca2+-ATP、Mg2+-ATP、LD、LDH值,探讨山楂总黄酮对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液流变性和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山楂总黄酮能明显改善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全血黏度(P<0.05),对脑能量代谢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ATP含量显著或明显增加(P<0.01或P<0.05),LD减少(P<0.05),LDH活性显著或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山楂总黄酮能改善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液流变性和脑能量代谢,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性缺血-灌注模型 全血黏度 能量代谢
下载PDF
大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严志康 肖端 龚梅芳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大黄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大黄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HE染色和2... 目的:研究大黄对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大黄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1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HE染色和2,3,5-氧化三苯基甲氮唑(TTC)染色观察大黄、阿司匹林对大鼠大脑海马回细胞形态、梗死面积以及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的影响。结果:大黄能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面积,降低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性。结论:大黄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灌注 血液流变学指标 梗死面积 大黄 血液粘滞性 降低血脂 血管病 临床工作
下载PDF
山楂总黄酮对血瘀合并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影响(一) 被引量:3
20
作者 程再兴 陈红 +1 位作者 方晓艳 苗明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6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对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血黏度、脑含水量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地塞米松复制小鼠血瘀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20min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该模型小鼠全血黏度、脑水肿、Ca2+和观... 目的:观察山楂总黄酮对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血黏度、脑含水量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用地塞米松复制小鼠血瘀模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20min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该模型小鼠全血黏度、脑水肿、Ca2+和观察脑组织病理学的情况,探讨山楂总黄酮对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液流变性、脑含水量、Ca2+和脑组织的影响。结果:山楂总黄酮能明显改善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全血黏度(P<0.05),能显著或明显减轻脑组织Ca2+的超载程度(P<0.01或P<0.05),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P<0.05),对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损伤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山楂总黄酮能改善小鼠血瘀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液流变性,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和Ca2+超载,改善脑组织的病理情况,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性缺血-灌注模型 全血黏度 水肿 组织形态 Ca2+超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