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发现和筛选鼻咽癌的EB病毒血清学检测(英文)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文翰 陈国雄 +1 位作者 吴子柏 宗永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鼻咽癌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南方人的一种常见癌症;世界上除其他少数族群具有中等程度的发病率以外,它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鼻咽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且好发于中年人。现今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EB病毒(国际癌症研究协... 鼻咽癌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南方人的一种常见癌症;世界上除其他少数族群具有中等程度的发病率以外,它是一种罕见的癌症。鼻咽癌多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且好发于中年人。现今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EB病毒(国际癌症研究协会归属为第一类人体肿瘤病毒)是鼻咽癌的致病因子,肯定参与鼻咽癌的多阶段、多因素发生过程。本文简要地复阅了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重点地介绍了EB病毒抗体和EB病毒DNA作为鼻咽癌标志的主要应用;根据由鼻咽癌导致的EB病毒抗体反应的现代知识,并考虑到目前可采用的检测技术,提出了促进有效地早期发现鼻咽癌的血清学筛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EB病毒 血清检测
下载PDF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被引量:18
2
作者 蒋卫红 赵素萍 +3 位作者 尹志华 李峰 陈朝晖 肖健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6-8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爱波斯坦-尔病毒/分离和提纯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下载PDF
EB病毒活化对鼻咽癌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霞 马文丽 +3 位作者 梁爽 廖之君 商涛 郑文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鼻咽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潜伏的EBV活化后形成的复发感染对鼻咽癌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EBV阳性(EBV+)/EBV阴性(EBV-)的鼻咽癌靶标基因表达...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鼻咽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潜伏的EBV活化后形成的复发感染对鼻咽癌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EBV阳性(EBV+)/EBV阴性(EBV-)的鼻咽癌靶标基因表达谱和EBV复发感染次数不同的鼻咽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进行交叉比较,统计学分析筛选出25个差异基因。运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pSTIING(protein,signaling,transcriptional interactions and inflammation networks gateway)、GATHER(gene annotation tool to help explain relationships)和TELiS(transcriptionelement listening system)在线分析工具对25个共同差异基因进行表达模式的预测。结果:与EBV初次感染时的基因表达谱比较,仅有DUSP1、TOP1、HOXA9、DEK、IMPDH2、PABPC1等25个基因在EBV复发感染时仍然呈明显差异表达;这25个差异基因及其相关转录因子主要通过2种模式相互作用:一条主要涉及TOP1、DUSP1、DUSP6和RPS28等,另一条是由PITX1、CD9、HOXA9和IMPDH2组成的转录相关环。结论:EBV潜伏后的复发感染,可能通过筛选到的差异基因的2种表达模式发挥功能,最终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EB病毒 复发感染 基因表达谱 差异基因
下载PDF
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鼻咽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范钦 贾卫华 +4 位作者 张如华 余杏娟 陈丽珍 冯启胜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5-918,共4页
背景和目的: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immunoglobulinreceptor,pIgR)基因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EB病毒(Epstein鄄Barrvirus,EBV)的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因而是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遗传易感性的... 背景和目的: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immunoglobulinreceptor,pIgR)基因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EB病毒(Epstein鄄Barrvirus,EBV)的感染途径密切相关,因而是研究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遗传易感性的理想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pIgR基因与NPC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预选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对广东地区的528例NPC患者及408例健康人血标本DNA进行基因分型,然后采用病例鄄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析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4个SNPs总体的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鄄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按45岁年龄分组分析,在小于等于45岁年龄组,多态性位点C8880T(Gly199同义突变)的次要等位基因T的频率在NPC患者中为7%,在健康人中为4%,病例与对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OR值(1.84)也提示携带次要等位基因T的个体患病风险增加。结论:pIgR基因外显子区域多态性位点C8880T与NPC的易感性相关,pIgR可能在NP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pIgR基因/遗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病例-对照分析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的鼻咽癌1例报道
5
作者 何霞云 沈春英 胡超苏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肿瘤/放射疗法 肾移植/并发症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发病机制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8
6
作者 林钦塘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1-804,共14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台湾、新加坡及特定地域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很常见的肿瘤,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还未发现与NPC发生过程的遗传因素有关的主要基因;而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与诱发NPC有关,如食用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在中国南方、台湾、新加坡及特定地域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很常见的肿瘤,其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还未发现与NPC发生过程的遗传因素有关的主要基因;而一些环境因素可能与诱发NPC有关,如食用腌鱼和长期暴露于硫酸蒸汽,研究指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NPC发病机理密切相关。为了探索NPC与EBV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10个NPC细胞株。经过广泛研究,我们认为EBV通过IgA受体(分泌组分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可能仅感染鼻咽肿瘤细胞,而不感染化生上皮细胞。我们发现EBV对于促进NPC进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并不参与启动及促进NP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分子发病机制 EB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