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9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减压 疗效
原文传递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
作者 高青 李淑娟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93-494,共2页
目的对比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观... 目的对比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B、PAB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相比,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快速改善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 营养状况 并发症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普通鼻胃管在保守治疗小肠粘连性肠梗阻时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鲁林杰 沈宏 闻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93-0096,共4页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普通鼻胃管在保守治疗小肠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鼻胃管,观察组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比两组胃...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普通鼻胃管在保守治疗小肠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鼻胃管,观察组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比两组胃肠减压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整体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胃肠减压指标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保守治疗小肠粘连性肠梗阻过程中,可提升减压效果,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肠梗阻导管 普通鼻胃管 小肠粘连性肠梗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鼻胃管早期拔除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周游 郝建玲 黄建业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鼻胃管早期拔除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遵循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科室2020年4月—2021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鼻胃管早期拔除可行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遵循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优化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过程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科室2020年4月—2021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胃管拔除时间分为早期拔除组(≤48 h)和晚期拔除组(>48 h),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共有25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早期拔除鼻胃管150(58.37%)例。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长(P=0.024)、是否重置胃管(P=0.002)、并发症(P=0.002)、住院天数(P=0.046)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长(3~5 h)(OR=0.546,95%CI:0.323-0.921,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时长是影响鼻胃管早期拔除直接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可使患者获益;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早期拔除鼻胃管是安全的;医护一体化专业化团队有利于ERAS综合措施的贯彻执行开展,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配合,实现加速康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鼻胃管 早期拔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鼻肠管与鼻胃管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5
作者 解利平 苏龙 +2 位作者 李强 张海平 林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鼻肠管(nasaljejunal tube,NJT)与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方法检索1950年1月-2023年8月Medline、EMBase和Cochran图书馆、中国学...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鼻肠管(nasaljejunal tube,NJT)与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人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比较。方法检索1950年1月-2023年8月Medline、EMBase和Cochran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筛选有关重型TBI病人应用NJT和NGT肠内营养的研究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0个研究,总计2952例病人。Meta分析显示:①NJT组与NGT组的呕吐反流率OR合并值为0.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16,0.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NJT组与NGT组的误吸率OR合并值为0.23,95%CI为(0.16,0.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NJT组与NGT组的腹泻率OR合并值为0.66,95%CI为(0.52,0.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NJT组与NGT组的消化道出血率OR合并值为0.65,95%CI为(0.48,0.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NJT组与NGT组的肺部感染率OR合并值为0.30,95%CI为(0.23,0.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NGT相比,NJT在重型TBI肠内营养时,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重型 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脑卒中病人留置鼻胃管护理最佳证据总结
6
作者 王亚运 文雪柯 +4 位作者 冯静洁 杨庆庆 蔡久梅 姚青芳 杨光会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脑卒中病人留置鼻胃管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循证资源“6S”模型,检索关于脑卒中病人鼻胃管留置期间护理的最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最佳实践、专家共识、Meta分析、证据总结...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脑卒中病人留置鼻胃管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循证资源“6S”模型,检索关于脑卒中病人鼻胃管留置期间护理的最佳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最佳实践、专家共识、Meta分析、证据总结、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选择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将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从置管前、置管时、带管过程管理、拔管前及拔管后5个方面提取38条证据。结论:总结的脑卒中病人留置鼻胃管护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结合实际选择性应用证据,进一步完善脑卒中病人留置鼻胃管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鼻胃管 置管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急诊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王利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鼻空肠管与鼻胃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80例急诊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分为两组,即空肠组(40例,采用鼻空肠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与... 目的 观察鼻空肠管与鼻胃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01月收治的80例急诊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分为两组,即空肠组(40例,采用鼻空肠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与胃管组(40例,采用鼻胃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一般营养状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与机械通气时间、感染情况及胃肠道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清ALb、Hb、PA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ALb、Hb、PA表达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空肠组患者血清ALb、Hb、PA表达高于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胃管组(12.50%VS 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PACHEⅡ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下降(P<0.05),且空肠组APACHEⅡ评分低于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清WBC、PCT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WBC、PCT表达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空肠组患者血清WBC、PCT表达低于胃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组胃肠道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胃管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机械通气患者采取鼻空肠管留置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发生率,对提高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整体获益水平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机械通气 空肠管 鼻胃管留置 肠内营养支持
下载PDF
改良鼻胃管固定法在预防鼻黏膜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王小春 樊利妮 +1 位作者 张洁 常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观察改良鼻胃管固定法对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8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需要留置鼻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60例)。两组的鼻胃管材料、型号相... 目的 观察改良鼻胃管固定法对鼻黏膜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8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需要留置鼻胃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例)和干预组(60例)。两组的鼻胃管材料、型号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胶带固定法,干预组采用改良鼻胃管固定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鼻黏膜压力性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鼻部疼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导管移位、脱管、自行拔管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鼻胃管固定法可有效预防鼻黏膜压力性损伤,减轻鼻部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降低导管移位、脱管和自行拔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固定 改良固定法 黏膜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蒙燕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7-0080,共4页
观察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医嘱所示分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鼻胃管营养支持,研究组(n=38)采用鼻胃管胃肠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 观察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医嘱所示分组,对照组(n=32)给予常规鼻胃管营养支持,研究组(n=38)采用鼻胃管胃肠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生化指标、血清Ig水平及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营养生化指标、血清Ig水平无差异(P>0.05),两种治疗后,研究组Hb(132.26±14.30)g/L、TP(68.22±8.32)g/L、ALB(48.28±5.46)g/L,对照组Hb(120.08±13.68)g/L、TP(62.15±7.64)g/L、ALB(44.10±5.05)g/L,研究组各项营养生化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A(2.90±0.89)g/L、IgG(10.92±1.24)g/L、IgM(1.50±0.63)g/L,对照组IgA(2.44±0.75)g/L、IgG(9.60±1.56)g/L、IgM(1.74±0.82)g/L,研究组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IgM水平无差异(P>0.05);研究组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重症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较单一鼻胃管减压有较大优势,胃肠道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 肠管 营养支持 重症
下载PDF
SAP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时机选择及肠源性感染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丽晖 徐凤娟 +2 位作者 靳晓倩 王刚 王欣彤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及肠源性感染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时机的选择及肠源性感染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5 例)和常规肠内营养组(45 例),于入院 48h内和 48h后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 14d后的营养状况及肠源性感染指标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肠内营养组比较,治疗后早期肠内营养组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评分(分:3.41±1.22 比 3.94±1.20)、Ranson评分(分:3.37±1.03 比 3.82±0.97)、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7.54±3.62 比 10.08±3.52]、C-反应蛋白[CRP(mg/L):5.88±1.03比 17.49±3.64]、降钙素原[PCT(μg/L):1.68±0.42 比 5.57±1.26]、白细胞计数[WBC(×10^(9)/L):9.31±1.24 比12.98±2.01]和内毒素(kU/L:0.28±0.08 比 0.66±0.21)均明显降低(均P<0.05),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9.63±4.76 比 14.82±4.61)、住院时间(d:21.46±5.18 比 26.80±5.35)均明显缩短(均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万元:11.87±1.92 比13.59±2.47,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3.33%比 42.22%)、肺炎(20.00%比 44.44%)、呼吸衰竭(8.89%比 33.33%)和胰腺感染(11.11%比 35.56%)等并发症发生率亦均明显降低(均P<0.05);前白蛋白(g/L:36.10±3.46 比 32.19±3.17,P<0.05)、白蛋白(g/L:0.29±0.04 比0.25±0.05,P<0.05)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 对SAP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肠源性感染指标水平,并减少MODS、胰腺感染、呼吸衰竭、肺炎等的发生率,从而能促进患者恢复,缩短其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加之鼻胃管肠内营养操作简单方便,置管费用低,患者耐受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鼻胃管肠内营养 治疗时机 疗效 肠源性感染
下载PDF
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新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 分析经鼻胃管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 分析经鼻胃管和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采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支持14 d后的营养状况、胃动力学、免疫功能、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7 d后,研究组ALB、PA、Hb水平及胃收缩频率、胃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各指标及NGF、BDNF水平显著更高,炎性因子水平及NIHS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经鼻胃管,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更有助于增强患者胃动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神经及免疫功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反应及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 营养状况 肠管 急性脑出血 肠内营养 神经状况
下载PDF
自制简易单腔高流量鼻导管在留置鼻胃管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敏 肖鹏霞 +1 位作者 王宏瑾 杨延洁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9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单腔高流量鼻导管在留置鼻胃管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使用HFNC的留置鼻胃管患者5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单腔高流量鼻导管在留置鼻胃管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使用HFNC的留置鼻胃管患者5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使用双腔高流量鼻导管进行湿化氧疗,观察组使用自制简易单腔高流量鼻导管进行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高流量鼻导管脱出次数、护理人员重复固定高流量鼻导管的工作量及高流量鼻导管固定部位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鼻导管平均每天脱出1次、2~3次及>3次的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复固定高流量鼻导管所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更换胶布次数、胶布使用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高流量鼻导管固定部位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应用自制简易单腔高流量鼻导管为留置鼻胃管患者进行HFNC,可有效降低鼻导管脱出次数,维持患者氧疗的稳定性,减少护理人员重复固定的工作量,降低鼻导管固定部位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湿化氧疗 鼻胃管 单腔高流量导管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下载PDF
新型鼻胃管及肠管患者术后营养施救导管固定的临床及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海绮 王佳珏 陈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195-197,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带式胃管固定装置,探讨并评估其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医院64例应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式胶布粘于鼻翼及脸颊,实验... 目的 研制一种带式胃管固定装置,探讨并评估其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医院64例应用鼻胃管行肠内营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式胶布粘于鼻翼及脸颊,实验组在胶布粘于鼻翼基础上采用带式胃管固定装置。观察两组患者胃管固定效果(鼻胃管滑脱、鼻黏膜损伤)和患者舒适度以及美观度、非计划拔管率。记录并比较两组鼻胃管更换时间和固定敷料更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鼻胃管滑脱率3.12%,明显低于对照组21.87%(P<0.05)。实验组患者鼻黏膜损伤率为3.12%,较对照组25.0%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胃管非计划拔管率3.12%,明显低于对照组25.0%(P<0.05)。实验组患者鼻胃管固定舒适度和美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鼻胃管更换时间和固定敷料更换时间分别为(29.74±2.84)d、(3.98±0.76)d,明显长于对照组鼻胃管更换时间(19.63±3.72)d、固定敷料更换时间(1.59±0.81)d(P<0.05)。结论 带式胃管固定装置能够有效固定患者鼻胃管,降低鼻胃管滑脱率,减少对患者鼻黏膜的损伤,提高患者舒适性,进而降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同时带式胃管固定装置具有较好的美观性,且固定时间更长,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鼻胃管 肠管 固定装置 营养 非计划性拔管 导管固定
下载PDF
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丽颖 王秀锋 +1 位作者 高娅妮 王亚珍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0期1718-1722,共5页
目的:分析鼻胃管与鼻肠管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2种肠... 目的:分析鼻胃管与鼻肠管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2种肠内营养方式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涉及596例病人,其中鼻肠管组300例,鼻胃管组296例。鼻肠管组C-反应蛋白水平[MD=4.66,95%CI(2.31,7.00),Z=3.89,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OR=1.57,95%CI(1.01,2.41),Z=2.03,P=0.04]低于鼻胃管组。两组血清清蛋白[MD=-0.62,95%CI(-1.69,0.45),Z=1.13,P=0.26]、住院时间[MD=-0.43,95%CI(-1.33,0.47),Z=0.94,P=0.35]、死亡率[OR=0.56,95%CI(0.25,1.23),Z=1.44,P=0.15]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效果相似,但在缓解炎症反应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鼻肠管优于鼻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鼻胃管 肠管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下载PDF
护理人员应用《成人患者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质性研究
15
作者 邓子银 刘加婷 +1 位作者 赵丽蓉 程云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22期2056-2061,共6页
目的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应用了解《成人患者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情况以及应用该指南的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2年9-10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根据鼻饲指南进行鼻胃管喂养的16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 目的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应用了解《成人患者经鼻胃管喂养临床实践指南》的情况以及应用该指南的促进因素和障碍因素。方法2022年9-10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根据鼻饲指南进行鼻胃管喂养的16名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数据逐字转录并按主题分析。结果整理分析出3个主题,(1)指南应用下的鼻饲护理实践内容。(2)鼻饲指南应用中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3)鼻饲指南的更新建议。结论根据实践内容的促进及障碍因素得出更新掼的建议,建议在更新鼻饲指南时考虑特殊患者群体,将恶心、呕吐、堵管等鼻饲并发症内容纳入更新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临床实践指南 鼻胃管喂养 质性研究 护理
下载PDF
基于倾向值匹配法分析胃癌患者鼻胃管减压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性
16
作者 高俊 王冬梅 +2 位作者 谢小艳 杨茗兰 李建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9期1-6,共6页
目的分析鼻胃管减压(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ND)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2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值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有... 目的分析鼻胃管减压(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ND)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22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值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有鼻胃管减压组和无鼻胃管减压组进行1:1匹配。以肺部感染发生率为因变量,将鼻胃管减压情况及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情况共10个协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1例患者,其中鼻胃管减压127例及无鼻胃管减压94例。匹配后,鼻胃管减压组和无鼻胃管减压组,每组各75例,术后肺部感染总发生率为12.0%(18/150),其中无鼻胃管减压组肺部感染发生率6.7%(5/75)低于鼻胃管减压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7.3%(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P=0.0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鼻胃管减压是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鼻胃管减压发生肺部感染是无鼻胃管减压的3.160倍(OR=3.160,95%CI 1.220~8.200,P=0.018)。结论鼻胃管减压与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相关,不建议择期手术胃癌患者术后常规留置鼻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减压 肺部感染 倾向值匹配
下载PDF
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会坊 高亮 王静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比较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E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EN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鼻肠管组、鼻胃管组各61例。鼻胃管组予以... 目的:比较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EN)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122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按EN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鼻肠管组、鼻胃管组各61例。鼻胃管组予以传统鼻胃管行EN,鼻肠管组予以鼻肠管行EN,比较两组置管成功时间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视黄醛结合蛋白(RBP)、血红蛋白(Hb)]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D-乳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健康状况[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肠管组置管成功时间短于鼻胃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肠管组血清ALB、RBP、Hb水平均高于鼻胃管组,血清D-乳酸、I-FAB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鼻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2%(3/61),低于鼻胃管组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患儿采用床边胃镜引导下留置鼻肠管行EN治疗可缩短置管成功时间,提高置管成功率,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鼻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床边
下载PDF
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金连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选取110例sTBI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NIT组和进行鼻胃管插管的NGT组。NIT组通过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而NG...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经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选取110例sTBI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的NIT组和进行鼻胃管插管的NGT组。NIT组通过胃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而NGT组接受鼻胃管插管来获取营养,共持续10 d。比较两组受试者进行不同肠道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与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以及患者在接受不同方式肠内营养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水平。结果:在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Hb、Alb和PAB含量以及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hs-CPR)基本无差异,在经过不同途径的10 d肠内营养后,NIT组和NGT组患者的各营养指标均有明显提升,而炎性反应因子含量均有所降低,且NIT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此外,研究期间NIT组发生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和血糖紊乱比率明显低于NGT组(P<0.05)。结论: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比较,sTBI患者通过鼻肠管行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改善其营养情况以及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且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管 鼻胃管 肠内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简谈品管圈提高鼻胃管管理规范性的策略
19
作者 黄艳 谈万兰 +2 位作者 李明娟 吕颖 王淑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18-0020,共3页
研讨品管圈对策的实施用于鼻胃管管理规范性的影响。方法 将扬州友好医院各病区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住院且长期留置鼻胃管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管理对策,再选取2023年3月1日~2023年4月30日期间在院,且长期置鼻胃... 研讨品管圈对策的实施用于鼻胃管管理规范性的影响。方法 将扬州友好医院各病区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31日期间住院且长期留置鼻胃管的120例患者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管理对策,再选取2023年3月1日~2023年4月30日期间在院,且长期置鼻胃管的117名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对策,两组对应涉及护理人员均为10名,将以上信息作为观察样本,分析并研讨在开展管理决策之后,组与组之间引发的不良事件概率情况、鼻胃管移位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及置管后并发症率情况、患者置管不适感情况。结果 计数与统计组与组的不良事件概率值,观察组在鼻胃管置管阶段内所出现的不良事件概率明显为更低的情况(P<0.05)。对组与组之间的移位情况及非计划拔管情况观察,观察组鼻胃管存在中、重度移位现象的发生概率为更低,非计划拔管概率也为更低(P<0.05)。以组与组护士的质量评分作为观察,观察组经对护理质量各维度进行评测,得分居更高水平(P<0.05)。在置管完成之后对组与组的并发症概率进行计数,观察组的并发症患有概率值位于更低情况(P<0.05)。对组与组进行不适感观察,观察组病患胃管置管期间,自诉轻微不适感更多(P<0.05)。结论 品管圈对策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我院鼻胃管置管操作的规范性,能强化护理质量水平,减少管道维护层面的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 品管圈 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 非计划拔管
下载PDF
床旁盲插鼻肠管与鼻胃管对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影响
20
作者 李丹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床旁盲插鼻肠管与鼻胃管对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100例重症患者,根据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肠管组52例,胃管组48例,分别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方法、鼻胃管方法进行肠内营养,均持续至患者出院... 目的:床旁盲插鼻肠管与鼻胃管对重症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100例重症患者,根据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肠管组52例,胃管组48例,分别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方法、鼻胃管方法进行肠内营养,均持续至患者出院。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检测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TF、PA、ALB均有所提高,但肠管组TF、PA、ALB高于胃管组;肠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胃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床旁盲插鼻胃管相比,床旁盲插鼻肠管能够有效改善肠道营养水平,且能够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法 肠管 鼻胃管 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