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鼻通气功能及变态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杨晓宇 黄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鼻甲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鼻腔容积大于对照组,鼻阻力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总免疫球蛋白E(T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糖精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黏液纤毛清除率高于对照组,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联合低温等离子鼻甲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鼻通气功能及鼻腔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改善,减轻变态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手术 低温等离子甲射频消融术 慢性窦炎 鼻通气功能 变态反应
下载PDF
儿童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鼻通气功能的关系
2
作者 李慧 聂雷 +2 位作者 张佩瑶 刘煜 高士培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8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鼻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6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PAR患儿作为PAR组,按照《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将患儿分为轻度组(... 目的:探讨儿童常年性过敏性鼻炎(PAR)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鼻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连续性纳入2020年7月─2021年6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0例PAR患儿作为PAR组,按照《儿童过敏性鼻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将患儿分为轻度组(n=48)和中重度组(n=52),以同期的50例儿童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比较各组的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病情评估指标[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FAR)评分及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鼻通气功能指标[鼻气道阻力(NAR)、0~5 cm鼻腔容积(NCV0~5)、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呼吸量(NS)];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炎症因子与病情评估指标、鼻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AR组血清hs-CRP、IL-1β、IL-6及IL-8水平及SFAR评分、VAS评分、NA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NCV0~5、NMCA及N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中重度组的血清hs-CRP、IL-1β、IL-6及IL-8水平及SFAR评分、VAS评分、NAR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NCV0~5、NMCA及NS均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1β、IL-6及IL-8水平与SFAR评分、VAS评分、NAR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NCV0~5、NMCA及NS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IL-1β、IL-6及IL-8水平随着儿童PAR病情加重而明显增高,对儿童PAR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鼻通气功能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过敏性 儿童 炎症因子 病情严重程度 鼻通气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下鼻甲位置不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秋萍 李泽卿 +3 位作者 王天友 汤健 程向荣 周文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下鼻甲位置不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并介绍下鼻甲外移术的方法。 方法 :将 2 0 4例不同疾病伴有“鼻塞”患者与 2 1例健康受试者的下鼻甲骨行CT冠状位扫描 ,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 2 0 4例经下鼻甲外移手术患者分析鼻通气功... 目的 :探讨下鼻甲位置不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并介绍下鼻甲外移术的方法。 方法 :将 2 0 4例不同疾病伴有“鼻塞”患者与 2 1例健康受试者的下鼻甲骨行CT冠状位扫描 ,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 2 0 4例经下鼻甲外移手术患者分析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状况。 结果 :2 0 4例患者中 10 7例下鼻道宽敞而下鼻甲骨位置靠近鼻中隔 ;5 5例下鼻甲居中但总鼻道狭窄 ,4 2例下鼻甲骨骨质增厚。 2 1例健康受试者中 15例下鼻甲骨居中 ,其余略偏向下鼻道 ,总鼻道宽敞。经下鼻甲外移手术所有患者的鼻通气功能均明显改善。 结论 :下鼻甲骨位置不良是引起鼻阻塞的主要原因 ,故传统的“慢性鼻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外移术 微创伤手术 阻塞 甲位置不良 鼻通气功能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眶减压术对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龙城 钟海林 +1 位作者 林文彪 蒋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35-1235,1239,共2页
关键词 鼻通气功能 眶减压术 内镜下 甲状腺机能障碍性眶病 眼球突出 手术治疗 客观方法 腔手术 呼吸生理 手术前后 国内外
下载PDF
复方辛夷滴鼻液对慢性鼻炎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赵文斌 郭兆刚 +2 位作者 黄玉芍 刘玉珍 董惠宜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2年第5期217-218,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方辛夷滴鼻液对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慢性单纯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1组(呋麻滴鼻液组)和对照2组(生理盐水组),用冷镜法测量各组病例给药前后鼻呼吸影面积数值,作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 目的 观察复方辛夷滴鼻液对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40例慢性单纯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1组(呋麻滴鼻液组)和对照2组(生理盐水组),用冷镜法测量各组病例给药前后鼻呼吸影面积数值,作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呋麻滴鼻液组给药后影面积较给药前明显增大(P<0.01);且大于生理盐水组给药后影面积(P<0.01)。结论 复方辛夷滴鼻液能有效改善慢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辛夷滴 慢性 鼻通气功能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对改善鼻通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湛 佟欣 +3 位作者 何胜泉 袁野 刘星 郑敏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19-319,共1页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鼻塞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各种术式均会造成鼻黏膜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6年10月采用经鼻内镜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鼻塞,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甲骨折外移术 鼻通气功能 内镜 慢性 手术方法 功能 治疗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FRS疗效及对鼻通气功能、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晓波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3期225-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FRS)的疗效及对鼻通气功能、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8例FRS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及对照组(n=44)。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1周,采用主观评价量表...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FRS)的疗效及对鼻通气功能、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88例FRS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及对照组(n=44)。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1周,采用主观评价量表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0条(SNOT-20),客观评价量表Lund-Mackay鼻窦CT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评估手术治疗效果;采用鼻阻力仪检测鼻通气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手术后1周,观察组的SNOT-20评分、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鼻腔容积、鼻呼吸量、鼻腔最小横截面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鼻通气阻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索-12、白介素-17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可有效优化FRS患者的疗效,在增加鼻通气、增强免疫功能的同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窦炎 内镜手术 鼻通气功能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在鼻中隔偏曲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何碧仪 《医疗装备》 2017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在鼻中隔偏曲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采用鼻声反射仪、四相鼻阻力计测量鼻通气功能。结果试验组的V2-5、V...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在鼻中隔偏曲鼻通气功能客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4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采用鼻声反射仪、四相鼻阻力计测量鼻通气功能。结果试验组的V2-5、V5-7容积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鼻腔距前鼻孔的距离(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吸气有效阻力(Reffin)、呼气有效阻力(Reffex)、吸气顶点阻力(VRin)和呼气顶点阻力(VRex)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可有效评估鼻中隔偏曲鼻腔容器及气道受阻情况,是一种客观评价通气功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反射仪 阻力计 中隔偏曲 鼻通气功能
下载PDF
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改善的客观评估
9
作者 施思斯 张超 +2 位作者 于青青 白晶 王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8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改善的客观评估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舌下免疫法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3例,患者均应用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后进行... 目的:探讨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改善的客观评估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行舌下免疫法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3例,患者均应用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6、12个月后进行鼻声反射检测和鼻阻力检测,比较各时间点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最小横截面距前鼻孔距离(DCAN)、0~5 cm距离的单侧和双侧鼻腔容积(NCV)、单侧和双侧鼻阻力值(NR)等观察指标。结果:治疗3、6、12个月后,患者的NMCA、单侧NCV、双侧NCV均高于治疗前,DCAN、单侧NR、双侧NR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12个月后,患者的NMCA、单侧NCV、双侧NCV均高于治疗3个月,DCAN、单侧NR、双侧NR均低于治疗3个月(P<0.05);治疗6、12个月后,患者的NMCA、DCAN、单侧NCV、双侧NCV、单侧NR、双侧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舌下免疫法治疗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客观检查数据均得到明显改善,鼻声反射和鼻阻力客观检查数据可作为舌下免疫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对患者鼻通气功能改善的客观评估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 舌下免疫法 鼻通气功能 客观评估
下载PDF
经口鼻超声雾化后鼻腔冲洗浓度和时机对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通气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
10
作者 戴锋 谢佐君 +1 位作者 杨启明 钟庄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0期113-117,共5页
目的研究经口鼻超声雾化后鼻腔冲洗浓度和时机对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通气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浓度和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A、B... 目的研究经口鼻超声雾化后鼻腔冲洗浓度和时机对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通气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浓度和时机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在雾化吸入后10 min时采用0.9%盐水进行冲洗,B组患者在雾化吸入后10 min时采用2.5%盐水冲洗,C组患者在雾化吸入后30 min时采用0.9%盐水冲洗,D组患者在雾化吸入30 min时采用2.5%盐水冲洗。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指标、鼻腔通气功能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改善时间短于A、C、D组,住院费用低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干预后的鼻腔总阻力值(RT)、鼻阻力差异比值(Rlr)低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经口鼻超声雾化后10 min采用2.5%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更有利于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鼻通气功能的改善及临床疗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超声雾化 腔冲洗 窦炎 鼻通气功能
下载PDF
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在结构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浩 杨秀海 +3 位作者 梁秋林 冯超 张阳 陈善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在结构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结构性鼻炎患者67例、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鼻堵的评估结果将鼻炎患者分为轻度鼻堵组15例、中度鼻堵组28例、重度鼻堵组24例... 目的探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在结构性鼻炎患者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结构性鼻炎患者67例、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对鼻堵的评估结果将鼻炎患者分为轻度鼻堵组15例、中度鼻堵组28例、重度鼻堵组24例,各组均行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记录鼻声反射检测指标[鼻腔限流阶段截面积(MCA1)、鼻甲段截面积(MCA2)、截面积距前鼻孔的距离(MD1、MD2)及以上指标两侧鼻腔的比值、两侧鼻腔距离前鼻孔5 cm、2-〈5 cm、〉5-7 cm的鼻腔容积(V5、V2-5、V5-7)比值]、鼻阻力测量指标[鼻腔总阻力(RT)、鼻腔阻力差异比(Rlr)]。结果各组MCA1a/MCA1b、MCA2a/MCA2b、MD2a/MD2b、V5a/V5b、V2-5a/V2-5b、R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重度鼻堵组以上指标变化最明显(P均〈0.05)。结论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对评估结构性鼻炎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 鼻通气功能 视觉模拟评分 声反射 阻力
下载PDF
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钟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3-15,173,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为鼻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鼻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行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矫正术及内镜下...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对鼻通气功能及美学效果的影响,为鼻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鼻骨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行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矫正术及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鼻腔通气功能变化及鼻部外形美学效果。结果:两组术前鼻腔通气评分、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鼻腔呼气吸气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鼻部美学效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7.50%,观察组为9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结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改善鼻通气功能更为明显,疗效及美学效果与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骨折 内镜 骨骨折复位术 中隔成形术 中隔矫正术 鼻通气功能 美学效果
下载PDF
下甲骨切除术对患者鼻腔通气截面积和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霞 苗小明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298-1300,共3页
目的探讨下甲骨切除术对患者鼻腔通气截面积和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密云区医院耳鼻喉科拟行下甲骨切除术的下鼻甲肥大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患者行下甲骨切除手术前后的通气截面... 目的探讨下甲骨切除术对患者鼻腔通气截面积和鼻通气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密云区医院耳鼻喉科拟行下甲骨切除术的下鼻甲肥大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患者行下甲骨切除手术前后的通气截面积参数,包括下鼻甲前缘黏膜至鼻中隔之间距离(DTNS)、双侧鼻甲软组织内侧缘之间最小距离(MDTT)及双侧下鼻甲骨之间最小距离(MDTB)、轴位下鼻甲中心层面鼻阈处下鼻甲软组织之间最小距离(NLDT)及冠状位筛漏斗中心层面下鼻甲黏膜厚度(ITT),以及鼻通气各项参数和血气参数。结果术后患者的两侧DTNS、MDTT、MDTB和NLDT显著高于术前,而两侧ITT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鼻气道阻力(鼻总阻力值)降低至(0.37±0.06)Pa/(cm3·s),优于术前的(3.21±0.54)Pa/(cm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调查结果显示,行下甲骨切除术后,鼻通气评分由术前的(5.24±1.24)分下降至术后的(2.56±0.99)分,夜间鼻通气评分由术前的(3.64±1.08)分下降至术后的(1.68±0.57)分,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气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鼻甲肥大患者行下甲骨切除术后的鼻腔通气截面积以及鼻通气功能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肥大 下甲骨切除术 通气截面积 鼻通气功能
下载PDF
金莲花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鼻窦炎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鼻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江燕 齐银辉 +2 位作者 胡慧娟 于洁 王中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316-319,263,共5页
目的:探讨金莲花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鼻窦炎(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鼻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 目的:探讨金莲花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鼻窦炎(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鼻通气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鼻腔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金莲花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鼻通气功能[鼻腔最小截面积(NMCSA)、鼻腔容积(NV)]、生活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NMCSA、NV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IL-5、TNF-α、PC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腔清洁时间、上皮化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莲花液雾化吸入治疗CRS功能性内窥镜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鼻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莲花液 雾化吸入 慢性窦炎 功能性内窥镜术 鼻通气功能 生活质量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在维吾尔族鼻中隔偏曲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小荣 谭晖 张瑾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在维吾尔族患者鼻中隔偏曲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接收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根据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45例和汉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 目的研究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在维吾尔族患者鼻中隔偏曲鼻通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接收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88例,根据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45例和汉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鼻腔总鼻阻力(RM)值(R总)、阻塞侧鼻腔RM值(R阻塞)与非阻塞侧鼻腔RM值(R非阻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双侧鼻腔第一狭窄面积(Min1)、第二狭窄面积(Min2)、最小截面积(MCA)和最小截面积所处位置到前鼻孔的距离(DCAN),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双侧0~2 cm(V0~2)、2~5 cm(V2~5)、0~5 cm(V0~5)鼻腔容积。结果维吾尔族患者R总[(1. 43±0. 41) Pa·cm^(-3)·s^(-1)]、R阻塞[(6. 38±1. 49) Pa·cm^(-3)·s^(-1)]、R非阻塞[(1. 97±0. 45) Pa·cm^(-3)·s^(-1)]均明显大于汉族患者[(0. 36±0. 10) Pa·cm^(-3)·s^(-1)、(1. 42±0. 35) Pa·cm^(-3)·s^(-1)、(0. 54±0. 13) Pa·cm^(-3)·s^(-1),P均<0. 05];阻塞侧与非阻塞侧Min1、Min2、MCA、DCAN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其中71例(80. 68%)的患者双侧鼻腔MCA都出现在Min1,17例(19. 32%)患者双侧鼻腔MCA出现在Min2(其中维吾尔族组阻塞侧5例,非阻塞侧3例;汉族组非阻塞侧9例,阻塞侧0例)。阻塞侧鼻腔容积中,V0~2、V2~5及V0~5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非阻塞侧鼻腔容积中,V0~2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维吾尔族患者V2~5[(5. 26±1. 47) cm-3]、V0~5[(7. 08±1. 58) cm-3]均大于汉族患者[(4. 32±1. 13) cm-3、(6. 16±1. 91) cm-3,P <0. 01,P <0. 05]。两组患者双侧鼻腔总容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汉族组为(10. 95±2. 73) cm-3,维吾尔族组为(11. 27±2. 69) cm-3。结论鼻声反射仪联合鼻阻力计可有效检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通气功能情况,相对来说,维吾尔族患者的偏曲程度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反射仪 阻力计 中隔偏曲 鼻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正常人和几种常见鼻病鼻通气功能的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世发 杨大俊 +4 位作者 许德珠 徐家兰 李金梅 张伦 邱维光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1期18-20,共3页
用冷镜法对不同年龄组383名正常人、150名鼻病患者,以影面积为单位,测出适合我国情况鼻通气功能正常值。以此划分四个等级,衡量鼻阻塞的程度,进行治疗前后测试对比,以观察鼻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鼻通气功能 冷镜法 影面积
原文传递
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和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和对嗅觉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张艳林 周锋 董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5期147-150,155,共5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和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和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治疗收治的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9例。单一偏曲矫正组,进行内镜下鼻... 目的观察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和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和对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治疗收治的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9例。单一偏曲矫正组,进行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鼻腔扩容联合组,给予患者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和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价鼻出血、反射性头痛、鼻塞症状,检测鼻通气功能、嗅觉阈值。结果鼻腔扩容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单一偏曲矫正组高(97.96%vs 8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P<0.05);鼻腔扩容联合组患者鼻出血、反射性头痛、鼻塞评分低于单一偏曲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扩容联合组患者鼻通气功能指标优于单一偏曲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扩容联合组患者嗅觉阈值评分低于单一偏曲矫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和鼻腔扩容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可缓解患者鼻出血、反射性头痛、鼻塞症状,改善患者鼻通气功能及嗅觉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扩容术 中隔偏曲 鼻通气功能 嗅觉功能
下载PDF
辛荑清肺饮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儿童慢性鼻炎临床观察
18
作者 郭金明 王莉 王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辛荑清肺饮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应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辛荑清肺饮)和对照组(应用辛荑清肺饮)各55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辛荑清肺饮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应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辛荑清肺饮)和对照组(应用辛荑清肺饮)各5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鼻通气功能、用药时间、复发率、生活质量、鼻内镜评分、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通气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鼻内镜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荑清肺饮加减联合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与鼻通气功能,减少持续用药时间与复发率,提升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木芙蓉涂软膏 辛荑清肺饮 慢性 生活质量 鼻通气功能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19
作者 李慧 聂雷 +2 位作者 张佩瑶 刘煜 高士培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anaphylactic rhinitis,AR)的效果。方法选取AR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1∶1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anaphylactic rhinitis,AR)的效果。方法选取AR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1∶1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8周。评估患儿鼻痒、打喷嚏、鼻塞和流涕等临床症状积分,并观察中文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量表(sino-nasal outcome test-20,SNOT-20)评分变化;检测患儿鼻通气功能[动脉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0~5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和鼻呼吸量(nasal spirometry,NS)]及炎症因子[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2组患儿临床症状(鼻痒、鼻塞、打喷嚏和流涕)及SNOT-20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AR明显低于对照组,NCV、NMCA和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CT、IL-1β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AR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鼻通气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丙酸氟替卡松喷雾剂 过敏性 鼻通气功能 血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萌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2445-244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鼻内窥镜下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布地奈德,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鼻内窥镜下手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布地奈德,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鼻腔功能[鼻通气功能与嗅觉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通气功能[鼻气道总阻力(NAR)、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最小截面积至前鼻孔距离(DCAN)]、嗅觉功能评分、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AR、DCAN、嗅觉功能评分、IL-6、TNF-α较对照组低,NCV、NMCA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手术联合布地奈德可有效改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鼻腔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窦炎伴息肉 布地奈德 鼻通气功能 嗅觉功能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