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微生物菌群及龈沟液炎性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钦文 黄敏 +2 位作者 何小芳 郭玲 陈纯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0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微生物菌群及龈沟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92例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观察组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微生物菌群及龈沟液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92例正畸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观察组则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微生物菌群(弯曲杆菌、消化链球菌及丙酸杆菌)及龈沟液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治疗前,两组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两组牙龈指数、龈沟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弯曲杆菌、消化链球菌及丙酸杆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弯曲杆菌、消化链球菌及丙酸杆菌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β、PGE2、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IL-1β、PGE2、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患者牙周健康、微生物菌群及龈沟液炎性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好,在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健康 微生物菌群 龈沟液炎性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