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93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1
作者 黄港 曹桂莹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35-1741,共7页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 背景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分析中国龋病的发病、患病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现状及变化趋势,为我国制订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中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患病和YLD数据,计算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的变化百分比,并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和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YLD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减少了25.69%、28.74%和28.63%;恒牙龋病的发病人次、患病人数和YLD人年数分别增加了17.41%、15.84%和15.07%。2019年,在各年龄组中,5~9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118.96%)最高,1~4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53.08%)和YLD率(20.40/10万)最高;20~24岁成年人恒牙龋病的发病率(62.30%)、患病率(32.19%)和YLD率(32.41/10万)均最高。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乳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21%,95%CI=0.19%~0.22%)、患病率(AAPC=0.03%,95%CI=0.01%~0.05%)和YLD率(AAPC=0.03%,95%CI=0.01%~0.05%)整体呈上升趋势;恒牙龋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APC=-0.05%,95%CI=-0.05%~-0.04%)、患病率(AAPC=-0.23%,95%CI=-0.32%~-0.14%)和YLD率(AAPC=-0.22%,95%CI=-0.31%~-0.13%)整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1990—2019年乳牙龋病疾病负担呈现出加重趋势,尽管恒牙龋病的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依旧严峻,预防龋病不能仅局限于儿童,而应该包括所有年龄段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龋病 恒牙龋病 牙科生理学现象 Joinpoint回归模型 2019全球疾负担研究
下载PDF
基于MobileNetV3网络的龋病和根尖周炎根尖片的诊断
2
作者 王凯欣 刘丰 +1 位作者 曾令芳 刘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研究深度学习技术智能诊断龋齿和根尖周炎的效果,初步探讨深度学习在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298张包含健康牙齿、龋病、根尖周炎的根尖片数据集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1573张训练集图像,233张验证集图像以及492张测试集... 目的研究深度学习技术智能诊断龋齿和根尖周炎的效果,初步探讨深度学习在口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298张包含健康牙齿、龋病、根尖周炎的根尖片数据集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1573张训练集图像,233张验证集图像以及492张测试集图像。通过多种神经网络对比验证,选择性能较好的MobileNetV3网络模型应用于牙病诊断,并通过调整网络超参数优化模型。采用精确率、准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评估模型识别龋齿和根尖周炎的能力,并使用类激活热力图对网络模型性能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基于MobileNetV3网络模型的牙齿病变检测算法对健康牙齿、龋病和根尖周炎进行分类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准确率分别为99.42%、99.73%和99.60%,F1分数为99.57%,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智能诊断效果。可视化类激活热力图也显示出网络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取牙科病变的特征。结论基于MobileNetV3网络模型的牙齿病变检测算法能够排除图像质量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满足口腔医学教学和临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 龋病 根尖周炎 根尖片 智能诊断 图像处理 深度学习 MobileNetV3网络 类激活图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CarisolvⅢ在龋病治疗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作者 白梓含 苏雪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1-0114,共4页
龋病治疗中传统的去腐方法可能造成医源性穿髓、激惹牙髓、去腐不彻底或患者恐惧、焦虑等问题,为此,提倡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下,急需微创,甚至无创的去腐方法,以提高精准医疗的诊疗水平。近几年伢典(Carisolv)化学机械去腐法因精准、安... 龋病治疗中传统的去腐方法可能造成医源性穿髓、激惹牙髓、去腐不彻底或患者恐惧、焦虑等问题,为此,提倡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下,急需微创,甚至无创的去腐方法,以提高精准医疗的诊疗水平。近几年伢典(Carisolv)化学机械去腐法因精准、安全、减少气溶胶污染等原因受到了口腔医疗界的广泛关注。此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去腐精准,降低穿髓率,舒适,充填效果好等优点。本文就Carisolv化学机械去龋法在龋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及和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ISOLV 机械化学去 龋病 微创治疗
下载PDF
益生菌对龋病和牙周病防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鸿瑞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综述了益生菌在口腔龋病和牙周病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益生菌在口腔中引入的时机是它能否起到预防疾病作用的重要因素。其越早引入口腔,对龋病的防治效果越好。活的鼠李糖乳杆益生菌对预防龋病的效果最好,并且安全性较高。灭活的双... 综述了益生菌在口腔龋病和牙周病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益生菌在口腔中引入的时机是它能否起到预防疾病作用的重要因素。其越早引入口腔,对龋病的防治效果越好。活的鼠李糖乳杆益生菌对预防龋病的效果最好,并且安全性较高。灭活的双歧杆益生菌也有相似效果。另外,益生菌经过微囊化处理后,有助于其活性保持。这类胶囊化的益生菌,比单纯益生菌,在动物牙周炎防控中效果更佳。研究还发现,辅酶Q10辅助的益生菌和基因改造的益生菌,在牙周病防控方面也有显著效果。将来,随益生菌的菌种种类和剂型不断丰富,其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会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定将会成为现有防控手段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龋病 牙周 口腔防护
下载PDF
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关系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刘月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43-0046,共4页
分析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的关系。方法 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口腔科儿童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乳牙龋齿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的关系。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110例受检儿童中乳牙龋齿发生10例,发生率9.09%(10/1... 分析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的关系。方法 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口腔科儿童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乳牙龋齿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的关系。结果 数据分析显示,110例受检儿童中乳牙龋齿发生10例,发生率9.09%(10/11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饭后漱口、睡前零食、喜食甜食、定期检查、母乳喂养、刷牙时间、家长文化水平属于乳牙龋齿的影响因素。结论 乳牙龋病与小儿口腔卫生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刷牙年龄、刷牙习惯、睡前零食、甜食等均属于影响因素,可结合影响因素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普及疾病知识,做好小儿乳牙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龋病 口腔 卫生行为 关系
原文传递
唾液CA-Ⅵ、MMP-2、CCL28与儿童龋病严重程度关系及预测龋病复发价值
6
作者 高静 吴昊 谢静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碳酸酐酶Ⅵ(Carbonic anhydraseⅥ,CA-Ⅵ)、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CC趋化因子配体28(CC chemokine ligand 28,CCL28)水平在判断儿童龋病病情及预测龋病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 目的:探讨唾液碳酸酐酶Ⅵ(Carbonic anhydraseⅥ,CA-Ⅵ)、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CC趋化因子配体28(CC chemokine ligand 28,CCL28)水平在判断儿童龋病病情及预测龋病复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且均完成1 y随访的86例龋病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龋失补指数(decay missing fill index,DMFT)将患者分为低龋组(39例,DMFT=1~4)和高龋组(47例,DMFT≥5)。根据治疗后1 y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24例)和未复发(62例)。比较低龋组和高龋组入院时唾液CA-Ⅵ、MMP-2、CCL28水平及与DMFT的相关性;比较复发、未复发患者唾液CA-Ⅵ、MMP-2、CCL28水平。分析CA-Ⅵ、MMP-2、CCL28水平对龋病复发的危险度。分析CA-Ⅵ、MMP-2、CCL28水平预测龋病复发的价值。结果:入院时高龋组唾液CA-Ⅵ水平低于低龋组,与DMFT呈负相关;高龋组唾液MMP-2、CCL28水平高于低龋组,与DMFT呈正相关(P<0.05)。入院时、治疗后1 m时复发者唾液CA-Ⅵ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复发者,MMP2、CCL28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者(P<0.05)。CA-Ⅵ、MMP-2、CCL28水平联合预测龋病复发AUC为0.808,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67%、77.42%。结论:唾液CA-VI、MMP-2、CCL28水平的变化对儿童龋病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严重程度 复发 CA-Ⅵ MMP-2 CCL28
下载PDF
Er∶YAG激光应用于乳牙龋病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吕静雅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Er∶YAG激光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于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因乳牙龋病就诊的5~8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Er∶YAG激光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高速涡轮机。分别... 目的观察Er∶YAG激光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于2023年2月至2023年5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因乳牙龋病就诊的5~8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Er∶YAG激光处理,对照组采用传统高速涡轮机。分别采用面部图像量表(FIS量表)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记录两组的焦虑、治疗时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时间。结果实验组焦虑、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牙龋病治疗中,Er∶YAG激光较对照组更有利于缓解疼痛及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AG激光 乳牙 龋病 焦虑 疼痛
下载PDF
儿童龋病和肥胖的关系研究
8
作者 张家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7-0060,共4页
统计2022年宁明县小学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在宁明县内两所小学中随机抽取55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9~12月对所有儿童进行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儿童的患龋率,分析体重指数与儿童龋病二者间... 统计2022年宁明县小学儿童龋病的发生情况,并探究其与肥胖的关系。方法 在宁明县内两所小学中随机抽取558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9~12月对所有儿童进行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儿童的患龋率,分析体重指数与儿童龋病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在所有参与研究的558名小学儿童中,男女比例为291:267,7~<9岁儿童占12.73%、9~<11岁儿童占67.20%、11~13岁儿童占20.07%,乳牙、恒牙及乳恒牙患龋率分别为44.09%、37.28%、62.01%。不同牙齿类型及不同年龄的肥胖儿童的患龋率均高于低体重与正常体重儿童,P<0.05。结论 儿童龋病的发生与肥胖存在一定联系,总体而言,肥胖儿童的患龋率相对高于正常体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龋病 肥胖 体重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探讨综合口腔护理对龋病患儿口腔健康及口腔行为能力的影响
9
作者 梁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1-0154,共4页
探讨综合口腔护理对龋病患儿口腔健康及口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龋病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口腔健康、口腔行为能力... 探讨综合口腔护理对龋病患儿口腔健康及口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龋病患儿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口腔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口腔健康、口腔行为能力,并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的认知能力和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干预前后口腔健康评分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口腔行为能力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能力和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龋病患儿的口腔健康和口腔行为能力都具有提升作用,可促进患儿的口腔健康水平提升,增强龋病防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综合护理 龋病患儿 口腔健康
下载PDF
恒牙窝沟封闭预防青少年龋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10
作者 杨周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3-0086,共4页
研究恒牙窝沟封闭在预防青少年龋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 研究选择了2013年1月到2021年10月在医生诊所接受口腔科体检的200名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随机限定的实验。研究将这些病例分为未接受恒牙窝沟封闭术治疗的对照... 研究恒牙窝沟封闭在预防青少年龋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 研究选择了2013年1月到2021年10月在医生诊所接受口腔科体检的200名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随机限定的实验。研究将这些病例分为未接受恒牙窝沟封闭术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恒牙窝沟封闭术治疗的观察组,并对两组的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接受恒牙窝沟封闭术治疗的观察组青少年龋失补牙数和补牙面数明显少于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青少年龋齿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恒牙窝沟封闭在预防青少年龋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对青少年的口腔健康和咀嚼功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口腔科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预防青少年龋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窝沟 青少年龋病 预防
下载PDF
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欣妍 彭显 +1 位作者 李雨庆 周学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1期813-818,共6页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宿主、食物、时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游离糖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食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游离糖引起龋病发生...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口腔微生物、宿主、食物、时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龋病的发生发展。其中游离糖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食物因素。本文就近年来游离糖与龋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阐明游离糖引起龋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探索龋病预防的方法提供参考。游离糖的致龋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不仅可被牙菌斑生物膜中的口腔微生物利用产酸和合成细胞内外多糖,还可引起口腔微生态失调并增强与口腔微生物致龋毒力相关的基因表达。基于游离糖与龋病的相关性,限制游离糖的摄入量和频率在龋病预防中至关重要,这包括制定减糖公共卫生政策、创造低糖家庭环境和建立良好饮食习惯、使用糖代品并结合使用氟化物等。目前关于游离糖和口腔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较少,未来仍需深入揭示游离糖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验证各种减糖措施的防龋效果,为今后龋病的有效预防开拓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糖 龋病 牙菌斑生物膜 微生物 代谢 口腔微生态 机制 龋病预防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婷 孟凡琦 +1 位作者 韩婧 赵今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龋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儿童龋病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8个区16所幼儿园3~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检查、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回收...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龋病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儿童龋病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8个区16所幼儿园3~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检查、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回收专业检查表及问卷调查表,整理数据并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主成分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7个公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分别为:口腔卫生习惯因子、家庭教育背景因子、糖分摄入影响因子、睡前饮食习惯因子、年龄因子、胎龄因子、喂养方式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6.486%。经主成分Logistic回归分析与低龄儿童龋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为口腔卫生习惯因子(OR=0.795,P=0.044)、家庭教育背景因子(OR=0.667,P=0.019)、糖分摄入影响因子(OR=1.260,P=0.006)、睡前饮食习惯因子(OR=5.432,P<0.001)及年龄因子(OR=0.676,P=0.015)。结论 经主成分分析,乌鲁木齐市3~5岁儿童龋病相关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因子、家庭教育背景因子、糖分摄入影响因子、睡前饮食习惯因子及年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岁 儿童 龋病 保护因素 危险因素 主成分分析 一级预防
下载PDF
窝沟封闭术与氟保护漆涂布术联合应用预防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的三年随访结果
13
作者 赵鲁明 魏立梅 +1 位作者 李源 褚文文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90-92,共3页
目的 总结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涂布术在预防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加牙齿窝沟封闭项目的青州市小学二年级7~9岁学生共3 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1 402例(共4 425牙)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及氟保护漆涂布术,B... 目的 总结窝沟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涂布术在预防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加牙齿窝沟封闭项目的青州市小学二年级7~9岁学生共3 632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1 402例(共4 425牙)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及氟保护漆涂布术,B组1 370例(共4 116牙)实施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术,C组860例(共3120牙)的第一恒磨牙未做处理。分别于治疗结束后第1、2、3年时进行随访复查,观察A、B两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脱落情况,观察A、B、C组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2、3年时,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脱落率A组分别为9.74%、14.73%、16.18%,B组分别为11.71%、19.05%、20.89%,二组相比,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2、3年时,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率A组分别为1.40%、2.33%、2.73%,B组分别为1.70%、3.69%、5.22%,C组分别为4.04%、7.60%、16.31%;A、B组与C组相比,P均<0.05;A组与B组相比,P均<0.05。结论 窝沟封闭术可有效降低7~9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的发生率。与单独实施窝沟封闭术相比,窝沟封闭术与氟保护漆涂布术联合应用可减少窝沟封闭剂脱落,并进一步降低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涂布术 龋病 第一恒磨牙
下载PDF
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正畸儿童龋病和牙龈炎的影响
14
作者 陈亚琼 谢玉海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6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正畸儿童应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防范儿童龋病以及牙龈炎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定期... 目的:探讨针对正畸儿童应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对防范儿童龋病以及牙龈炎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及定期检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口腔综合防治措施。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儿童龋病与牙龈炎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牙周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龋病、牙龈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的儿童应用口腔综合防治措施干预,能明显降低儿童患龋病与牙龈炎的发生率,改善儿童牙周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正畸 口腔综合防治 龋病 牙龈炎
下载PDF
释氟充填材料在龋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寿宇珂 任彪 程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聚酸改性复合树脂、Giomer等牙科充填修复材料具有氟离子释放和再充氟能力,被认为可以预防或减缓龋病的进展。释氟充填材料的释氟能力、抗菌性、力学特性及抗老化特性都是评价其防龋能... 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聚酸改性复合树脂、Giomer等牙科充填修复材料具有氟离子释放和再充氟能力,被认为可以预防或减缓龋病的进展。释氟充填材料的释氟能力、抗菌性、力学特性及抗老化特性都是评价其防龋能力的重要指标,材料的防龋作用主要依赖于氟离子对矿化的影响。但是,释氟能力强的材料如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因力学性能欠佳等劣势主要用于儿童牙科及暂时修复,材料的氟离子释放潜力和机械强度很难两全,尚未有材料可以在提供理想机械强度的同时释放大量氟离子。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聚酸改性复合树脂、Giomer的氟离子释放和再充氟能力依次递减,材料改性的趋势倾向于为维持理想的机械强度,一定程度上牺牲材料释放氟离子的能力。目前研究者们尝试通过添加多种无机填料进一步增强材料的抗折裂能力,通过添加抗菌剂补偿材料因氟离子释放减少损失的防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氟充填材料 能力 玻璃离子水门汀 龋病 充填 牙科材料 窝沟封闭 材料改性
下载PDF
龋病活跃性试验与龋蚀罹患状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梅 下野勉 松村诚士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4期46-47,共2页
目的 :探讨龋病活跃性试验 (CariostatTest,CAT)与龋蚀罹患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CAT试验 ,检测了 2 5 9名 3~ 4岁幼儿的龋病活跃性 ,并将测试结果 (CAT值 )与龋蚀罹患状态 (龋失补牙数 ,dmf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龋病活跃性 (... 目的 :探讨龋病活跃性试验 (CariostatTest,CAT)与龋蚀罹患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CAT试验 ,检测了 2 5 9名 3~ 4岁幼儿的龋病活跃性 ,并将测试结果 (CAT值 )与龋蚀罹患状态 (龋失补牙数 ,dmf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龋病活跃性 (CAT值 )与龋蚀罹患状态之间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 :CAT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临床患龋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活跃性 龋病活跃性试验 龋病 监测
下载PDF
龋病患儿唾液中sIgA、MMPs、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变化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智斌 余波 陈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龋病患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变化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检出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门诊确诊的重度龋病患儿60例(重度组)、轻... 目的探讨龋病患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变化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检出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门诊确诊的重度龋病患儿60例(重度组)、轻度龋病患儿60例(轻度组)、无龋病患儿6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患儿唾液中sIgA、MMPs水平,采用实时单量PCR技术检测3组儿童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水平,并分析sIgA、MMPs与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患儿唾液中sIgA、MMP-2、MMP-9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轻度组sIgA、MMP-9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重度组患儿唾液中sIgA、MMP-2水平均分别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水平均分别高于轻度组、对照组,轻度组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相关法分析,龋病患儿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sIgA、MMP-2、MMP-9水平与龋失补指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0.538、0.462、0.668、0.611、0.582,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sIgA、MMP-2、MMP-9水平增加会增大儿童罹患龋齿的风险(P<0.05)。结论唾液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sIgA、MMP-2、MMP-9水平增加与儿童罹患龋齿有关,并且与龋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基质金属蛋白酶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相关性
下载PDF
正畸患者的龋病综合管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梅 刘敏 +3 位作者 任雯 张海萍 白玉兴 陈薇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 采用预防为导向的龋病临床管理模式对正畸患者进行纵向监测,评估该模式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正畸科就诊的34例恒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在预防科进行预防导向的龋病临床管理,比较正畸前、干预后、正畸... 目的 采用预防为导向的龋病临床管理模式对正畸患者进行纵向监测,评估该模式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正畸科就诊的34例恒牙列错牙合畸形患者,在预防科进行预防导向的龋病临床管理,比较正畸前、干预后、正畸中、正畸后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健康行为变化。结果 口腔卫生行为改善,与基线比较,患者正畸后刷牙次数增加,含氟牙膏的使用率从29.4%提高至88.2%,牙线使用率从3%提升至56%(P<0.05)。调查对象在基线、干预后、正畸中和正畸后每天餐间吃零食次数分别是(3.3±2.2)、(1.9±1.7)、(1.9±1.6)和(2.1±1.5)次,零食摄入频率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口腔卫生状况改善,患者正畸后菌斑指数为0.86(0.67,1.11),较基线1.42(1.15,1.94)显著下降(P<0.05)。患者正畸后龋态Cariostat值1.5(1.0,2.0),低于基线值2.0(1.5,2.0)。正畸后龋高风险等级人数占比(15%)较基线(65%)有显著降低(P<0.01)。患龋状况:正畸期间釉质白斑发病率为26%,釉质脱矿指数(Enamel Decalcification Index,EDI)为0.033±0.054,正畸过程中有14.7%患者(5人)出现新发龋坏。结论 预防导向的龋病临床管理模式应用于正畸患者有效,干预后患者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有所改善,正畸后釉质白斑发生情况得到控制。该模式可作为常规性措施,应用于正畸门诊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 龋病风险评估 龋病管理 釉质脱矿 龋病预防
下载PDF
抗菌肽在龋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朱贺 程兴群 吴红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6期434-439,共6页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肽类物质,可分为天然抗菌肽和人工合成抗菌肽两种。人工合成抗菌肽主要是根据天然抗菌肽结构,通过重组不同功能结构域、调整原有氨基酸序列,或者完全重新设计,而获得新的抗菌肽。抗菌肽可抑制多种致龋微生物... 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作用的肽类物质,可分为天然抗菌肽和人工合成抗菌肽两种。人工合成抗菌肽主要是根据天然抗菌肽结构,通过重组不同功能结构域、调整原有氨基酸序列,或者完全重新设计,而获得新的抗菌肽。抗菌肽可抑制多种致龋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微生物生物膜的形成,降低微生物产酸耐酸的特性。天然抗菌肽基因可作为龋病遗传易感性标志物,在口腔龋病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天然抗菌肽的不稳定性、无法实现靶向缓释,限制了其在口腔龋病防治中的应用。人工合成抗菌肽可提高抗菌肽稳定性和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可与口腔常用粘接剂聚合,减少龋病充填治疗后的微渗漏,防止继发龋的发生;可根据龋病动态进展中的pH值敏感性靶向缓释,促进早期龋的再矿化。但人工合成抗菌肽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较天然抗菌肽差;抗菌肽与其他龋病防治药物,如氟化物等联用效果尚不确切。本文针对目前抗菌肽的种类、防龋作用机制和改良设计方法进行综述,为龋病防治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生物膜 口腔微生态 再矿化 继发 抗菌肽 靶向缓释 抗菌作用
下载PDF
低龄儿童龋病相关口腔菌群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麻世英 董岩 尚佳健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低龄儿童龋病具有患病率高、发病时间早的特点。目前我国低龄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问题突出,亟待解决。龋病是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口腔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一种病理表现。研究牙菌斑生物膜和唾液中口腔微生物群落在特异性位... 低龄儿童龋病具有患病率高、发病时间早的特点。目前我国低龄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问题突出,亟待解决。龋病是口腔内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口腔微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一种病理表现。研究牙菌斑生物膜和唾液中口腔微生物群落在特异性位点、随龋病发生发展和治疗前后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从微观水平上发现龋病相关核心微生物组,寻找龋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并为龋病的监测和预防提供敏感快速、特异的指标。本文将针对这一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儿童 生态菌斑学说 核心微生物组 龋病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