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临床应用验案举隅
1
作者 楚国统 曾庆云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5期48-50,共3页
根据五运六气理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原理,分析除病机外的时间、空间因素;选介临床医案,从运气的角度出发,总结运气因素与疾病的发病规律,体现龙砂六气开阖针法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五运 临床应用 验案
下载PDF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文明 潘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159-162,共4页
目的 探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在西药治疗的... 目的 探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组加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连续治疗15 d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两组杨氏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能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取穴少,操作简单,可替代常规针刺,适宜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急性期 面瘫 疗效
下载PDF
基于开阖枢理论运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辨治验案 被引量:4
3
作者 金登卫 李强 李军茹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1期107-109,共3页
开阖枢理论主要阐述人体三阴三阳的开、阖、升降,是龙砂开阖六气针法理论的源泉,龙砂开阖枢六气针法是在三阴三阳时相图的指导下取相应的位置进行针刺。该文分享以开阖枢理论为指导,运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效案2则。
关键词 枢理论 三阴三阳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下载PDF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痛症验案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雨琳 韩金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第5期98-100,共3页
针刺止痛已在临床上得到许多患者的认可,龙砂开阖六气针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针刺方法,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显著,在治疗痛症时,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痛感.该文介绍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痛症的验案2例.
关键词 痛症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五运 经病欲解时
下载PDF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眼肌麻痹1例
5
作者 李丹玉 陈曦 +1 位作者 莫雅婷 杨薇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眼肌麻痹又名非共同性斜视,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者后天因素,致使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和眼位偏斜的现象。其病因较为复杂,由大脑半球、脑干、颅底、眶上裂到眶内的任何一处部位发生病变,都可能会导致眼... 眼肌麻痹又名非共同性斜视,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者后天因素,致使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所致的眼球运动障碍和眼位偏斜的现象。其病因较为复杂,由大脑半球、脑干、颅底、眶上裂到眶内的任何一处部位发生病变,都可能会导致眼肌麻痹,糖尿病是其常见病因之一[1-2]。主要表现为斜视、双眼复视、头痛,伴或不伴上睑下垂等[3]。目前,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趋近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4]。其临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用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中药及针刺治疗等,大多数经西药治疗后病例多有复发,后期仍需手术治疗[3]。笔者临床应用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1例眼肌麻痹患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眼肌麻痹 五运学说
下载PDF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秦璐璐 刘文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306-1313,共8页
【目的】观察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给予龙砂开阖六气针... 【目的】观察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组给予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8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改良Kupperman(KI)评分、痰热内扰证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63.33%(19/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HAMD评分与SD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KI评分、痰热内扰证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KI评分、痰热内扰证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FSH、LH、E2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清FSH、LH、E2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5-HT、NE、DA、GABA、Gly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5-HT、NE、DA、GABA、Gly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砂开阖六气针法联合黄连温胆汤加味可明显减轻痰热内扰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的抑郁表现,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并能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指标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黄连温胆汤加味 围绝经期抑郁 痰热内扰型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五运六气理论在消渴相关并发症中的医案举隅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子寒 袁怡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7期40-44,共5页
中医学认为,消渴相关并发症是消渴日久,病情缠绵难愈,气血阴阳俱虚所致,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而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越来越多医家将目光集中到中医中药治疗。本文从五运六气理论的角度... 中医学认为,消渴相关并发症是消渴日久,病情缠绵难愈,气血阴阳俱虚所致,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而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越来越多医家将目光集中到中医中药治疗。本文从五运六气理论的角度出发,介绍其基本内容及临床应用,并总结了运气方和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所创制的龙砂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消渴病相关并发症的医案3则以飨同道。希望更多地将运气学说运用到临床诊疗中,扩宽消渴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 消渴并发症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验案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李旭阳 张鹏 郭香云 《中外医疗》 2023年第7期185-188,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实施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间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以计算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针药结合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实施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间兖矿新里程总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以计算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口服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实施针药结合治疗,对比组间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指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5)。研究组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耳聋耳鸣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稳定患者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药结合 中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的中医诊治阶段体会 被引量:13
9
作者 陆曙 顾植山 +5 位作者 陶国水 付德才 高杰元 高广飞 李燚光 王凯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00-1103,共4页
根据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结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分析,认为本病属于中医“伏燥寒湿疫”。在确立寒湿致病的同时,应高度关注伏燥致疫,燥邪为伏气、寒湿为时气,伏气与时气交互产生疫毒,导致了COVID-19患者内燥外... 根据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结合《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分析,认为本病属于中医“伏燥寒湿疫”。在确立寒湿致病的同时,应高度关注伏燥致疫,燥邪为伏气、寒湿为时气,伏气与时气交互产生疫毒,导致了COVID-19患者内燥外寒(湿)的病机证候特征。在前期临床实践基础上将本病分为“伏邪内伤,燥热灼肺型”、“寒湿困脾,壅阻肺气型”、“余邪未尽,肺脾两虚型”,分别予葳蕤汤、升阳益胃汤、神术散合生脉散等加减运用。此外,龙砂开阖六气针法非药物疗法在缓解临床症状中有一定疗效,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伏燥 寒湿疫 五运 黄帝内经 龙砂医学流派 龙砂开阖六气针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