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明理学的性说 |
申绪璐(译)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儒家本体论的内在化转向--以“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诠释为中心的考察 |
高强
蔡杰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形象研究 |
施海淑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4
|
“大公无私”与“公私两无”--对中国传统“崇公抑私”政治思维方式的反思 |
刘中建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5
|
“我既不是活的,也未曾死”——论艾略特的《荒原》 |
曾艳兵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3 |
7
|
|
6
|
待嵌格式“不A不B”的认知研究 |
罗耀华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2 |
6
|
|
7
|
从“有无互成”到“天人相合”——周汝登本体论思想考察 |
田探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近代汉语中的“不X不Y”格式考察 |
刘志生
黄友福
|
《惠州学院学报》
|
2008 |
2
|
|
9
|
浑然至善之意——论刘蕺山对无善无恶说的批判 |
冯前林
|
《晋阳学刊》
CSSCI
|
2013 |
2
|
|
10
|
强光板紫外线消毒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
王军玲
孙伯英
张婷兰
陈桂芬
徐英
|
《护理研究》
|
2001 |
3
|
|
11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意义——从“严打”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演变角度分析 |
王春林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2
|
1892年后中朝关系由冷变暖的原因探析 |
张礼恒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3
|
“波粒二象性”的新说与古论 |
黄金枝
|
《中国文化与管理》
|
2022 |
2
|
|
14
|
自立,屹立:中国语言学的愿景 |
鲁国尧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从“无善无恶”看心学与佛学交融的可能与限度 |
龚晓康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1 |
1
|
|
16
|
“……也不是,……也不是”的逻辑意义分析 |
刘板
景梅叶
|
《黄山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7
|
植根于自己国家的土壤才会长命——读王佐良论美国诗人勃莱(Robert Bly) |
鲁国尧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8
|
“非驴非马”还是“非鱼非肉”——论翻译中文化因素的传递 |
张秀峰
|
《菏泽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9
|
唐诗英译中的“并置呼应”之美 |
白晓东
|
《语言教育》
|
2018 |
1
|
|
20
|
艺术美:从来源与创造看本质 |
赵海江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