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性理论的原生态——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向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孟子提出说诗者面对诗作要"以意逆志",也就是解诗者要以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但孟子却没有明确论定说诗者所用之意,是说诗者之意,还是诗作者之意,这就留下了文本的未定点,引发了千古不绝的争论。本文以诗的文本作为不同主体间... 孟子提出说诗者面对诗作要"以意逆志",也就是解诗者要以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但孟子却没有明确论定说诗者所用之意,是说诗者之意,还是诗作者之意,这就留下了文本的未定点,引发了千古不绝的争论。本文以诗的文本作为不同主体间的经验世界的对象,认为对文本底蕴的把握,既要以诗人之意去迎取诗人之志,也要以解诗人之意去迎取诗人之志,并在作为对象存在的诗—世—志的多重文本间,达到对于文学文本的体验与认知。此中既有主体间性,又有文本间性。可见,"以意逆志"说中正含有间性理论的原生态的丰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理论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主体间性 文本间性
下载PDF
孟子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东栓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的作者背景和社会背景;"以意逆志"主要是内容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作者的思想情志。同时... 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的作者背景和社会背景;"以意逆志"主要是内容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作者的思想情志。同时孟子对这一理论有所实践,而且这一方法和原则关联着孟子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下载PDF
“诗可以群”与律诗定型
3
作者 岳德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1-26,共6页
"诗可以群"作为儒家诗教的四大功能之一,其所具有的"群居相切磋"的社会功能不断推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事君"的需要,促使律诗从古体诗中一步步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律诗特有的创作规则和表现形式... "诗可以群"作为儒家诗教的四大功能之一,其所具有的"群居相切磋"的社会功能不断推动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发展。"事君"的需要,促使律诗从古体诗中一步步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律诗特有的创作规则和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初唐时期,在皇帝的大力扶持与文人学士的频繁唱和中,"诗可以群"在规模、范围、层次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扩大,诗艺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律诗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了律诗的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可以群” 初唐唱和 律诗定型
下载PDF
李振钧题画诗考论
4
作者 吴瑞侠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8-94,共7页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 李振钧出身安徽太湖官宦世家,清代道光九年状元。他的诗集《味灯听叶庐诗草》中有59首题画诗。清代题画诗的繁荣,对书画的喜爱以及与画家的广泛交游促使他创作了大量的题画诗。他的题画诗反映了他看重性情、坦率放纵、追求个性自由、热爱艺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观照他的新角度。诗歌书画是他安顿自己痛苦心灵的处所,也是其解救自己的途径。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一个灵魂在现实的挤压和艺术的放纵里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他为了外在的功名放弃了自我,又不能适应官场的倾轧,45岁便抑郁而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振钧 题画诗 交游 性情 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