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EASM k-ω两方程湍流模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强 杨永 段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9-92,共4页
显式代数应力 ( EASM)模型是一种比线性涡粘模型 ( LEVM)更高级的非线性构成模型。这类构成模型用平均速度梯度、平均应变率和旋转应变率张量 ,给出了更高级的湍流剪应力表达式。通过把 EASM构成模型和 k- ω两方程模型耦合到一起 ,可... 显式代数应力 ( EASM)模型是一种比线性涡粘模型 ( LEVM)更高级的非线性构成模型。这类构成模型用平均速度梯度、平均应变率和旋转应变率张量 ,给出了更高级的湍流剪应力表达式。通过把 EASM构成模型和 k- ω两方程模型耦合到一起 ,可得到一种更高级的 EASM k- ω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这种非线性的构成模型后 ,可以极大地拓展湍流模型的应用范围 ,提高数值计算精度。在求解湍流流场时 ,Navier- Stokes( N- S)方程和 EASM k-ω两方程湍流模型的控制方程采用非耦合方法求解 ,通过对平板、RAE 2 82 2超临界翼型、ONERA M6机翼等标准算例的计算 ,验证了此种湍流模型对湍流流场的预测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式代数应力模型 κ-ω两方程模型 Navier-Stokes(N—S)方程
下载PDF
近60年洪泽湖流域汛期降水特征及其与EASM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叶正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58-1363,共6页
洪泽湖流域近60 a来汛期降水的综合分析表明,汛期降水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且未来仍呈增加趋势。汛期降水在2000年出现突变,此后呈现明显增加特征,是2000年来洪涝频繁的主要因素。SPI旱涝等级显示,旱涝以1960 s波动最为显著,而2000 s以来... 洪泽湖流域近60 a来汛期降水的综合分析表明,汛期降水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且未来仍呈增加趋势。汛期降水在2000年出现突变,此后呈现明显增加特征,是2000年来洪涝频繁的主要因素。SPI旱涝等级显示,旱涝以1960 s波动最为显著,而2000 s以来SPI值明显偏高。汛期降水与东亚夏季风(EASM)指数存在6 a左右和准2 a的共振周期。在1960~1972年间的6 a左右共振周期上,EASM越强,降水越少;而在1986~1992年的6 a左右共振周期上,EASM与汛期降水呈较弱正相关。1996~2004年间准2 a左右的共振周期上,EASM与汛期降水呈反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流域 汛期降水 标准化降水指数 东亚夏季风
原文传递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3
作者 陈丽娟 袁媛 +2 位作者 杨明珠 左金清 李维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532,共12页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 从短期气候预测关注的外强迫信号角度出发,回顾了国内外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和我国汛期降水影响机理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模态、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偶极子、南印度洋偶极子和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模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影响。从研究成果在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中应用的角度,重点关注海温异常和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以及我国汛期降水多雨带位置的关系,总结了海温异常作为外强迫信号对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指示意义以及汛期降水预测的难度。最后指出气候预测业务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机理研究和动力气候模式发展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强迫信号 海温异常 东亚夏季风 汛期降水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冉津江 季明霞 +3 位作者 黄建平 齐玉磊 李玥 管晓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3,共8页
利用1951-2011年中国756个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暖季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降水近60年来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是增加的,增长速率为0.27 mm/a,而半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 利用1951-2011年中国756个观测站的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暖季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降水近60年来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是增加的,增长速率为0.27 mm/a,而半干旱区的暖季降水整体是减少的,减少速率为0.80 mm/a.存在这样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个区域受不同的环流系统所控制,即干旱区为西风控制区,而半干旱区则为季风区.通过对两个区域降水偏多(偏少)年大气环流的合成分析发现,当西风气流加强、位置偏南,黑海、里海和巴尔喀什湖的水汽被输送到我国干旱区,有利于该地区的降水,反之干旱区降水则偏少;而当东亚夏季风较强时,水汽向西能到达甘肃中部(105?E),向北能到达整个华北和东北地区,因此半干旱区降水偏多,反之半干旱区降水则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季 降水 大气环流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先兆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柯宗建 华丽娟 +1 位作者 钟霖浩 杜良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6-544,共9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CMAP格点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2年东亚夏季风强度与其先兆信号的关系,并分析了热带海温异常的可能影响。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先兆...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CMAP格点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2年东亚夏季风强度与其先兆信号的关系,并分析了热带海温异常的可能影响。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先兆指数反映了2月200 hPa纬向风距平的主要模态特征(EOF1),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高),2月亚洲地区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偏南),东亚夏季风先兆指数偏强(弱)。前期热带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明显影响,前冬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高)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强(弱)。2月亚洲中纬度地区纬向风异常特征在春季不能持续,先兆信号与东亚夏季风强度的联系主要源自热带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先兆信号指数 海温 多雨带
下载PDF
影响2018年汛期气候的先兆信号及预测效果评估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丽娟 顾薇 +1 位作者 龚振淞 任宏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3-564,共12页
准确预测了2018年我国汛期降水"南北多,中间少,旱涝并重"的总体布局,尤其是准确预测了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的特征;对2018年东部地区季节内雨季进程前晚后早和夏季全国大部气温正常到偏高的预测也与... 准确预测了2018年我国汛期降水"南北多,中间少,旱涝并重"的总体布局,尤其是准确预测了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水异常偏少的特征;对2018年东部地区季节内雨季进程前晚后早和夏季全国大部气温正常到偏高的预测也与实况一致;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生成和登陆我国的数量偏多、西北行和北上为主的移动路径、活跃程度前强后弱的预测与实况吻合。2018年汛期气候预测重点分析了冬季达到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及其衰减后热带印度洋海温偏低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偏强的机理,还参考了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预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菲律宾为气旋式异常环流的结果。对先兆信号影响的诊断分析以及动力模式的结果均预测东亚夏季风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因此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海温对其滞后响应的偏冷特征是有利于预测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明显偏少、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的重要先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尼娜事件 东亚夏季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夏季降水 评估
下载PDF
江南春雨和南海副热带高压的时间演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万日金 王同美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0-807,共8页
使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创建了江南春雨建立时间指数和南海副热带高压(副高)减弱时间指数,研究了江南春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当江南春雨建立较晚... 使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创建了江南春雨建立时间指数和南海副热带高压(副高)减弱时间指数,研究了江南春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分析表明,当江南春雨建立较晚时,夏季江南地区的降水也较少,这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加强,高原近侧气旋性环流加强,使江南地区出现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气旋性辐合环流减弱)所致;当南海副高减弱较晚时,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降水偏多,易发洪涝,这主要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减弱,南海副高偏强,华南的异常西南风与围绕高原的异常反气旋环流的偏北风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形成异常气旋性环流所致。江南春雨的建立时间和南海副高减弱时间之间又具有线性无关性,可以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异常的预报提供重要线索。两指数与3月ENSO综合指数MEI关系密切,表明东亚的气候异常与ENSO全球气候异常紧密联系,因此在分析预测东亚气候异常时必须同时关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春雨 东亚夏季风 南海副高 相关分析 时间指数
下载PDF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2
8
作者 柳艳香 郭裕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的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蒙地区平均海平面气压和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负相关系数分别达-0.67 和-0.69, 远远超过了99.9%信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表现为... 中高纬度气压系统的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蒙地区平均海平面气压和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负相关系数分别达-0.67 和-0.69, 远远超过了99.9%信度。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表现为距平低压的1960—1976 年期间, 东亚季风区盛行较强的偏南风, 增强了东亚夏季风, 造成华北地区多雨; 而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压系统异常为距平高压时的1977—2000年, 其东部的偏北风阻止了南来水汽的往北输送, 减弱了东亚夏季风强度, 使华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 江淮流域降水增多。100 hPa位势高度的距平场呈偶极子型分布, 表现为东高西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强, 西高东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弱, 这一现象在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中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地区 气压系统异常 东亚夏季风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超声速大迎角分离流中三种湍流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永 段毅 张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1-374,379,共5页
通过对雷诺平均N-S方程的数值求解,模拟了细长旋成体在超声速大迎角下的流场,比较了S-A,SST和EASM三种湍流模型。不同轴向位置的物面周向压力分布和实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湍流模型对物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横截面流态分析表明,空间主... 通过对雷诺平均N-S方程的数值求解,模拟了细长旋成体在超声速大迎角下的流场,比较了S-A,SST和EASM三种湍流模型。不同轴向位置的物面周向压力分布和实验结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湍流模型对物面压力分布影响较大。横截面流态分析表明,空间主体涡结构受湍流模型影响不大,靠近壁面的二次分离涡的模拟精度和湍流模型密切相关。弹体积分气动力受湍流模型影响不大,和实验结果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 easm AUSM^+-up 湍流模型 细长体
下载PDF
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冬季环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10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1 位作者 周国连 鲁亚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0-349,共10页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个站的月平均降水和1948—2003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云南夏季旱涝的时空特征,探讨... 夏季气候异常的前期信号特征分析一直是短期气候预测工作的重点。利用1948—2004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1—2004年云南124个站的月平均降水和1948—2003年英国Hadley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云南夏季旱涝的时空特征,探讨了云南夏季旱涝与前期大气环流和大气热力状态变化的关系,发现云南夏季旱涝前冬12月—1月,特别是1月东亚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环流变化和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的热力状态对云南夏季旱涝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当前冬东亚大槽强(弱),冬季风强(弱),赤道附近高低层大气温度偏低(高)时,后期云南夏季降水偏多(少)。同时,初步探讨了东亚冬夏季风环流变化的相互联系及热带海温变化的可能影响,指出冬季到夏季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地区持续的海温异常有可能通过改变夏季海陆的热力对比,进而影响夏季风活动和云南夏季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夏季旱涝 前期大气环流异常 东亚冬季风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及其影响机制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吕心艳 张秀芝 陈锦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3-562,共10页
应用欧洲中心(ECMWF)逐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 应用欧洲中心(ECMWF)逐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其中31~32候季风前沿异常停留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以及华南西部,33~35候季风前沿停滞在华南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南,造成了我国华南洪涝;36候季风前沿跳至黄淮地区,导致长江空梅、黄淮地区多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槽脊活动异常及热带和中高纬度低频振荡是导致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异常 西太平洋副高 中高纬度槽脊 大气季节内振荡
下载PDF
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模拟评估及订正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连升 段春锋 +3 位作者 杨玮 徐敏 程智 丁小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0-1332,共13页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与模拟PC(principal component)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订正EASMI(简称PC订正法)。结果表明:MRI-CGCM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东亚夏季风降水和低层风场的气候态,但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偏弱、偏东,使得模拟的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偏小。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夏季风降水第一模态(EOF1)及相应的低层风场,能够较好再现出EOF1对应El Ni?o衰减位相;模拟降水的EOF1与观测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ACC)为0.72,且能较好地再现其对应的年际变率,其时间系数PC1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能模拟出观测EOF1的2 a和5 a主导周期;但模拟的我国以东梅雨锋区雨带位置偏南,这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有关。模式对降水第二模态EOF2的模拟能力比EOF1明显下降,模拟EOF2与观测之间的ACC降到0.36;虽然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出EOF2对应El Ni?o发展位相,但模拟的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使得雨带位置偏南,模拟的我国梅雨锋区雨带位于江南,与观测场上江南少雨相反。模式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气温空间异常分布和年际变化,模拟与观测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多年平均ACC分别为0.74和0.68。模式模拟我国东部、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多年平均PS评分分别为69、70和68分,略高于我国夏季降水业务预测多年平均评分(65分)。模拟的我国东部夏季气温与观测多年平均PS评分为74分。PC订正后EASMI与实况的相关系数由0.51提高到0.65、符号一致率由84%升到91%、标准差由0.75增大到1.4、大于1个标准差年数由6年变为12年,订正后在模拟变幅偏小和梅雨锋区雨带偏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对应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和梅雨锋区雨带位置与实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主模态分析 海气耦合模式 模式订正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徐建军 朱乾根 周铁汉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313-320,共8页
以海陆气压差定义的夏季风强度指数为依据,讨论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发现东亚夏季风强时,中国夏季降水可能多也可能少,但以少雨为主;季风弱时,中国降水也是或多或少,但以多雨为主。依此可以将季风与降水的... 以海陆气压差定义的夏季风强度指数为依据,讨论了东亚夏季风年际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发现东亚夏季风强时,中国夏季降水可能多也可能少,但以少雨为主;季风弱时,中国降水也是或多或少,但以多雨为主。依此可以将季风与降水的异常关系分成强季风强降水(A)、强季风弱降水(B)、弱季风强降水(C)、弱季风弱降水(D)四种关系型。其中(A)型和(D)型、(B)型和(C)型的降水呈反相似性分布,主要特殊性反映在东北、华北以及东南等部分沿海小范围区域。夏季风环流强弱仅为中国降水异常提供背景,降水的多少及区域性差别与当时局地的天气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夏季 降水 年际异常 分型研究 大气环流
下载PDF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基本模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芸芸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3-685,共13页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个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都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庞大辐散环流中,从高层辐散中心流出的三支气流分别对推动印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 亚洲—太平洋季风区各季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对季风区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整个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都处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庞大辐散环流中,从高层辐散中心流出的三支气流分别对推动印度夏季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很好地表现了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季风区多种气象要素的基本模态在年代际和年际尺度上都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特征:年代际尺度上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年际尺度上存在准2年和准4年的两个周期,其中准2年振荡特征表现为若印度西南季风偏强,则印度季风雨带偏强偏北,导致印度大陆中北部地区降水偏多;同时,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和偏强的印度西南季风显著向东延伸,10°N~30°N范围内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则表现为异常的气旋性环流,而30°N~50°N之间为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对应东亚夏季风偏强,季风雨带能够北推至我国华北地区。也就是说,当亚洲夏季风中某一季风子系统表现为异常偏强时,另一季风子系统在这一年中也将表现为异常偏强,反之亦然。准2年的振荡周期可能是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的一种固有振荡,它从年际尺度上反映了亚洲—太平洋夏季风受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温的强迫表现出明显的整体一致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太平洋夏季风系统 印度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准两年振荡 大气热源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纪忠萍 谷德军 林爱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42,共16页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中国雨带和旱涝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做好东亚夏季风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分别寻找了它在前冬海温场、200...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中国雨带和旱涝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做好东亚夏季风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分别寻找了它在前冬海温场、200 h Pa纬向风场上的前兆信号,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物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存在准4年、准13年和准43年的周期振荡。年际尺度上,前冬赤道东太平洋(10°N^10°S,160°W^80°W)海温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最强的显著负相关,且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在200 h Pa纬向风场上的前兆信号有较强的负相关;年代际尺度上,南半球60°S与35°S附近200 h Pa纬向风之差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最强的显著正相关,且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在热带印度洋、低纬度东南太平洋、低纬度南大西洋的海温及亚洲副热带200 h Pa纬向风等前兆信号有强的正相关。通过探讨这两个前兆因子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预测意义,揭示了他们影响东亚夏季风强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可能物理过程。所建立的东亚夏季风强度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不仅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且对异常极值年份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强度 前兆信号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 交叉检验
下载PDF
辽宁本溪庙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距今4-3千年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禹 王芳 +3 位作者 蔡炳贵 马志邦 李苗发 李婷婷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距今4—3千年正值中华文明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资料有利于深入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辽宁本溪庙洞石笋MD11,通过^(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4.09—2.84 ka BP东北地区南部... 距今4—3千年正值中华文明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段的气候变化资料有利于深入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利用辽宁本溪庙洞石笋MD11,通过^(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重建了4.09—2.84 ka BP东北地区南部夏季风降水变化历史。4.09—3.85 ka BP时段,东亚夏季风较为稳定,期间在约3.95 ka BP前后出现短暂的夏季风小幅度减弱,与亚洲季风区石笋记录类似,推测4.2 ka事件应早于4.1 ka BP,支持早前南方石笋记录的结论;3.85—2.84 ka BP时段,庙洞石笋沉积速率显著降低,氧同位素整体偏正,说明这段时间内东亚季风总体偏弱,辽宁东部地区夏季风降水偏少,期间只在3.05 ka BP先后出现持续时间约为数十年的夏季风增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石笋 氧同位素 4—3 KA 辽宁本溪
下载PDF
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与随后东亚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及其过程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群 陈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96,共11页
利用长时间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以及反映太阳周期活动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与随后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和过程。结果表明,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后的次年春、夏季在西北太平洋上空往往出现反气旋(气旋)式... 利用长时间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以及反映太阳周期活动的太阳黑子数资料,研究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东亚冬季风与随后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和过程。结果表明,弱(强)的东亚冬季风后的次年春、夏季在西北太平洋上空往往出现反气旋(气旋)式环流异常。通过将东亚冬季风指数分解为与ENSO有关的部分以及与ENSO无关的部分,进一步证实东亚冬、夏季风之间的联系主要来自于与ENSO有关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太阳活动对东亚冬、夏季风关系的影响和过程。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显著影响了东亚冬季风与ENSO的关系,在太阳活动偏低年ENSO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更为密切。并且,对应与ENSO有关的东亚冬季风异常,当太阳活动偏低(LS)时西北太平洋附近的异常反气旋明显增强,范围扩大,其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强度偏强并向北延伸,从而使春季多雨地区绵延到内蒙古乃至西北地区;而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中游,表明是一个强的夏季风年。然而,在太阳活动偏高(HS)年的次年春、夏季,不论是环流异常还是降水场的异常都明显偏弱。这说明东亚冬季风与随后夏季风的关系在LS年要比HS年更紧密。对海温异常的分析则进一步表明,LS(HS)年从冬季至夏季与ENSO有关的东亚冬季风异常相联系的印度洋及热带西太平洋海温正相关范围明显偏大(小);而赤道东太平洋的显著正海温异常衰减迅速(缓慢)。上述海温异常的差异是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能否从冬季持续到夏季的重要原因,并可以很好地解释太阳活动对东亚冬、夏季风关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太阳活动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进退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包云轩 王明飞 +2 位作者 陈粲 陆明红 刘万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351-9364,共14页
为了探明东亚季风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为中短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2016年中国稻纵卷叶螟赶蛾量数据,结合NECP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进退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了探明东亚季风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为中短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2016年中国稻纵卷叶螟赶蛾量数据,结合NECP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进退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的初始迁入与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密切相关,除华南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始期提前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经过该区的时间外,在其他稻区两者基本同步;东亚夏季风北边界在不同稻区首次和二次出现的早晚对该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向北迁入的始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各稻区北迁的高峰期一般都发生在东亚夏季风控制范围内,其中6月中旬—8月上旬东亚夏季风活动范围到达30°N以北地区,此时是我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北界在本30°N以北地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稻纵卷叶螟年发生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8月中下旬是东亚冬、夏季风的转换期,也是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混合迁”发生期,此时,西南稻区和江淮稻区北部迎来初次南迁峰;9月后东亚夏季风开始南撤,东北冬季风快速南下,稻纵卷叶螟种群也随之不断向南迁飞。(4)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江淮稻区特大爆发的大气背景是:6月末—7月的强西南季风使沿江稻区迁入虫量比常年显著增加,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大规模向江淮稻区迁入奠定了虫源基础;7月份江南、华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使喜湿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进一步向沿江和江淮地区聚集;8月份东亚夏季风的回撤偏晚以及9月份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北部的相对偏暖,使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在当地滞留时间偏长、南迁起始期和高峰期异常偏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东亚夏季风 迁飞 始期 高峰期
下载PDF
热带偶极型对流活动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宣飞 励申申 唐镭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23-329,共7页
采用 1 979~ 1 994年 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和 OL R资料 ,研究了热带对流的变化特征 ,讨论了热带对流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关联。指出 :夏季热带对流存在以西太平洋暖池附近和赤道中太平洋附近为中心的年际变化方差大值区 ,且这... 采用 1 979~ 1 994年 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和 OL R资料 ,研究了热带对流的变化特征 ,讨论了热带对流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关联。指出 :夏季热带对流存在以西太平洋暖池附近和赤道中太平洋附近为中心的年际变化方差大值区 ,且这两个中心的对流变化呈偶极型反位相振荡 ,这种偶极型对流活动与东亚夏季风有密切关系。当暖池附近对流偏强 (弱 ) ,赤道中太平洋附近对流偏弱 (强 )时 ,东亚夏季风偏强 (弱 ) ,雨带偏北 (南 ) ,长江流域少 (多 )雨。进一步分析表明 :热带偶极型对流活动主要与东亚热带外地区的正压型大气环流异常相联系 ,而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斜压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对流 偶极型变化 东亚夏季风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金属成型特殊非协调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章华 韩明芬 马晓兵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在金属成型领域,一种较新的特殊非协调大变形有限元法,即增强假设应变有限元法(简称EASM)已被研究用于进行数值模拟.为使该方法可适用于分析压缩大变形问题,对原由Simo提出的EASM列式进行了修正并编制了用于数值模拟变形过程的增强假... 在金属成型领域,一种较新的特殊非协调大变形有限元法,即增强假设应变有限元法(简称EASM)已被研究用于进行数值模拟.为使该方法可适用于分析压缩大变形问题,对原由Simo提出的EASM列式进行了修正并编制了用于数值模拟变形过程的增强假设应变有限元程序EAS.FOR,通过2个标准算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塑性成型 数值模拟 增强假设应变有限元法 非协调大变形 塑性变形 压缩大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