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6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ophic Structure of the Fish Community in the Samandeni Reservoir—Burkina Faso
1
作者 Minoungou Mahamoudou Kiendrebeogo Seni +4 位作者 Ouedraogo Raymond Da Nomwine Sawadogo Marc Florent Yabyoure Bance Victor Oueda Adama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9期621-632,共12页
From November 2020 to August 2022, the diet of 12 fish species from the Samandeni reservoir was examined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iet and the trophic level of each of them. The analysis of this vital function allows ... From November 2020 to August 2022, the diet of 12 fish species from the Samandeni reservoir was examined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diet and the trophic level of each of them. The analysis of this vital function allows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concerned ecosystem and gives opportunity for its better management. The fish were sampled with gill nets and cast net. A total of 213 stomach contents of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12 species grouped in 7 families and 10 genera were analysed. Results showed low to medium vacuity coefficients. The preys were mainly composed of fish, insects, detritus, zooplankton and phytoplankton. Variability in the use of resources by individuals was evident. Thus, the 12 species were classified as fish-eating predators, granivorous, zooplanktivorous, insectivorous and filter-feeding microphages. Then, the fish trophic structure of the Samandeni reservoir was elabo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T Vacuity Coefficient trophic Organisation Samandeni Burkina Faso
下载PDF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中东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及资源状况变化分析
2
作者 张忠 韩冠荣 +2 位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FiB)的变动规律,以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显示,MTL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50—1956年,MTL指数在3.20左右,无明显变化;1957—1963年,MTL指数迅速上升至3.44;1964—1996年,MTL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历史最高值(3.54)出现在1985年;1997—2019年,MTL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2018年为该阶段最低点3.35。FiB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50—1956年,FiB指数呈小幅波动增加;1957—1974年,FiB指数显著上升;1975—1996年,FiB指数呈平稳波动状态;1997—2019年,FiB指数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结果表明,中东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潜在的渔业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发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大西洋 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高寒草甸高原鼢鼠营养生态位特征
3
作者 周睿 王志鹏 +2 位作者 花立民 邹小玉 汪海波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5-37,共13页
【目的】分析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特征,了解动物所占据的营养层,揭示啮齿动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食物资源利用变化。【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碳氮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 【目的】分析啮齿动物营养生态位特征,了解动物所占据的营养层,揭示啮齿动物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食物资源利用变化。【方法】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为研究对象,采用贝叶斯碳氮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分析高原鼢鼠不同组织的食性信息及其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高原鼢鼠不同组织中同化的食物种类基本一致,但在食谱中的贡献率各有差异。地上部分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在血液(24.33%)、肌肉(19.63%)和毛发(14.00%)组织中的贡献率均最高;地下部分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在不同组织中的贡献率均最高,分别为66.01%,17.79%和10.72%。不同组织中同化食物种类和营养生态位宽度变化一致,在植物地上部分表现为血液(8种,1.742)<肌肉(10种,2.049)<毛发(13种,2.227)组织,植物地下部分为血液(5种,1.100)<肌肉(14种,2.370)<毛发(15种,2.469)组织,且地上和地下植物在高原鼢鼠血液组织(1.100)中的生态位重叠度远低于肌肉(0.447)和毛发(0.566)组织。【结论】高原鼢鼠各组织代表的不同时间尺度的食性信息中,短期食性(血液组织)中同化物种数较少,生态位宽度较小。而在长期食谱(肌肉和毛发组织)中食物种类广泛,生态位宽度变大。且地上和地下植物在高原鼢鼠短期食性中生态位重叠度远低于长期食性。鉴于高原鼢鼠的采食习性,建议在高原鼢鼠危害严重区域,可以通过补播禾本科等优良牧草,降低高原鼢鼠优质食物在其栖息地植物群落中的比例,达到防治高原鼢鼠危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原鼢鼠 食性 营养生态位 稳定同位素 贝叶斯混合模型
下载PDF
淮河中游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利聪 王东伟 +1 位作者 张敏莹 周彦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探究淮河中游水体中叶绿素a (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水域设置28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 为探究淮河中游水体中叶绿素a (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水域设置28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Chl-a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中游Chl-a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Chl-a年平均值为(20.12±7.25)μg/L,变化范围为2.97~80.61μg/L,不同水文期Chl-a浓度变化明显,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空间变化特征为临淮岗闸上段>临淮岗至蚌埠闸河段>蚌埠闸下段;主成分分析显示,临淮岗闸上段Chl-a浓度与透明度(SD)、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亚硝酸盐氮(NO2--N)呈显著负相关(P<0.05),临淮岗闸至蚌埠闸河段Chl-a浓度与DO、pH呈显著正相关(P<0.05),蚌埠闸下段河流Chl-a浓度与化学需氧量(CODMn)和总磷(T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H、TP和总氮(TN)是影响淮河中游Chl-a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pH为Chl-a浓度变化的被动因子,TN在不同水文期与Chl-a浓度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TP可能是淮河中游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营养因子;淮河中游水体以轻度富营养化为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时空变化特征与Chl-a浓度变化特征相近,其中临淮岗闸、淮河干流及颍河与涡河交汇口是水质变化的主要突变点。研究表明,淮河中游主要存在TN浓度超标的情况,水坝、支流汇入和面源污染所导致的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是引起TL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叶绿素A 闸坝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水体富营养化及物种入侵对星云湖食物网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素炎 郭雯 +5 位作者 温雯雯 王明果 黄林培 陈子栋 陈光杰 赵帅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2-943,共12页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使用MixSIAR模型对消费者食物来源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初级生产者(模式A)、以碳源贡献权重(模式B)和以初级消费者(模式C)3种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基准计算的消费者营养级结果,进而构建适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食物网结构,探讨富营养化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星云湖食物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浮游碳源、底栖碳源、陆源对消费者的贡献分别为77.3%、12.2%、10.5%,且沿岸带、敞水区不同生境鱼类的碳同位素信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浮游碳源的相近,指示浮游碳源是富营养湖泊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能量传输以浮游路径为主.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基础食物源(CR)跨度大,而肉食性鱼类营养长度(NR)更高,两者的核心生态位分离,且杂食性鱼类的核心生态位面积(3.79)高于肉食性鱼类(2.46),表明杂食性鱼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模式B计算的营养级结果与消费者的食性较一致,可应用于星云湖消费者营养级计算.模式B结果显示,星云湖食物链长度为3.73,顶级掠食者为抚仙鲇,入侵物种太湖新银鱼营养级(3.37)次之,且与星云白鱼(3.01)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研究认为,富营养化导致的物源和能流的改变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星云湖土著鱼类资源衰退、食物网结构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物种入侵 碳氮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营养级 湖泊食物网 星云湖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元帅 谢军 +2 位作者 刘璐 霍斌 李大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浑太河流域
下载PDF
PAEs和APs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银娥 罗孝俊 +2 位作者 黄晨晨 王璐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74-4682,共9页
探究了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13种新型增塑剂(APs)在广东清远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体内PAEs总浓度分别为20~974ng/g ww和264~370n... 探究了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13种新型增塑剂(APs)在广东清远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体内PAEs总浓度分别为20~974ng/g ww和264~370ng/g ww,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为主要污染物;APs总浓度分别为1.25~181ng/g ww和27~62ng/g ww,以对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为首要污染物.电子垃圾拆解区各水生生物中PAEs和APs的浓度和组成差异显著,与其食性、生长阶段和代谢能力紧密相关.北江段鲮鱼和罗非鱼间无明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其具有相似的栖息环境、摄食行为和脂肪含量有关.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湿重浓度和脂重浓度均与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呈显著正相关,其营养级放大因子(TMF)分别为1.65和1.88.此外,邻苯二甲酸二苯酯的脂重浓度与δ^(15)N呈显著正相关,TMF为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新型增塑剂 水生生物 生物积累 食物链传递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洈水水库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姚鸿伟 林子木 +3 位作者 陈敏建 钟可儿 马吉顺 周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为调查山谷型水库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湖北省洈水水库2020年夏季与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评价4种潜在碳源(颗粒有机物、陆生植物、周丛藻... 为调查山谷型水库的鱼类群落营养结构及其食物资源利用情况,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湖北省洈水水库2020年夏季与秋季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并运用贝叶斯混合模型评价4种潜在碳源(颗粒有机物、陆生植物、周丛藻类和有机碎屑)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贡献。结果表明:洈水水库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鱼类群落的营养层次(NR)、基础食物来源(CR)、生态位总空间(TA)、群落的整体密度(NND)、聚集均匀程度(SDNND)和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等参数为夏季高于秋季,表明夏季食物源多样性高、营养冗余程度低、食物网结构更加复杂而稳定。洈水水库夏季和秋季鱼类均依赖外源性碳源,但两个季节的利用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陆生植物在两个季节对洈水水库鱼类的碳源贡献最大,但夏季周丛藻类为次重要碳源,秋季有机碎屑为次重要碳源,颗粒有机物(POM)在两个季节均不重要。夏季和秋季对外源碳的依赖程度最高的鱼类均为黄尾鲴(碎屑食性鱼类),对外源碳的依赖程度最低的鱼类为鳙(滤食性鱼类)和团头鲂(植食性鱼类)。在夏季和秋季共有的9种鱼类中,肉食性鱼类(鳜、蒙古鲌)、杂食性鱼类(鲤、鲫)与碎屑食性鱼类(黄尾鲴)营养级变化显著。夏季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5—3.5,平均3.01,而秋季鱼类营养级范围为2.9—3.8,平均3.32。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发现,秋季鱼类的营养级普遍高于夏季(P<0.05)。研究揭示洈水水库鱼类夏季和秋季的碳源利用存在显著差别,鱼类的营养级秋季普遍高于夏季,这主要是由于洈水水库秋季的低水位不利于陆生植物进入水生食物网,鱼类食物资源竞争加剧、捕食作用加强所致。基于贝叶斯混合模型分析鱼类食物资源的利用情况表明:植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鱼苗投放时间应选在早春(2—3月),碎屑食性鱼类鱼苗的投放时间在秋、冬季更加合适,这将为研究山谷型水库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及渔业结构调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洈水水库 稳定同位素 鱼类群落 营养结构 内/外源碳 大水面渔业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旭红 黄凯 +4 位作者 王丹丹 曹鑫盛 罗雨萧 于凯 黄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研究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猪油(LO)、豆油(SO)、鱼油(FO)、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MO)为脂肪源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将600尾克氏原螯虾[(3.50±0.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为研究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营养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猪油(LO)、豆油(SO)、鱼油(FO)、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MO)为脂肪源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饲料。将600尾克氏原螯虾[(3.50±0.50)g]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按虾体质量的3%饲喂60 d。试验结果表明:MO组和FO组的肌肉与肝胰脏质量比、肌肉胶黏性显著大于LO组(P <0.05)。LO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低于其他试验组(P <0.05),FO组粗脂肪含量低于其他组(P <0.05)。肌肉脂肪酸中:FO组ARA(13.44%)和DHA(5.15%)含量最高。MO组EPA含量最高(9.89%)。FO组(47.31%)和MO组(45.15%)∑PUFA含量显著大于LO组(37.54%)和SO组(39.95%)(P <0.05)。肝胰脏脂肪酸中:FO组ARA(13.44%)和DHA(5.15%)含量最高。MO组EPA含量最高(9.89%)。FO组(47.31%)和MO组(45.15%)∑PUFA含量显著大于LO组(37.54%)和SO组(39.95%)(P <0.05)。综合体组成、质构、脂肪酸组成和脂肪源价格,选用鱼油和豆油1:1混合油作为克氏原螯虾饲料添加的脂肪源,有利于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胶黏性、∑PUFA、DHA、EPA和AR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脂肪源 营养组成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浪河库湾夏季溶存CH_4特征
10
作者 孟江槐 肖尚斌 +6 位作者 康满春 刘佳 纪道斌 龙良红 朱怡帆 付陈乐 韩燕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02-6312,共11页
针对丹江口水库溶存CH_4浓度(C_(CH4))和水-气界面CH_4通量(F_(CH4))及其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装置(FaRAGE)于2023年8月20~22日在浪河库湾开展为期2d的定点昼夜监测和多点位垂向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库湾表层C_(CH4)、F_(CH4)具有... 针对丹江口水库溶存CH_4浓度(C_(CH4))和水-气界面CH_4通量(F_(CH4))及其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装置(FaRAGE)于2023年8月20~22日在浪河库湾开展为期2d的定点昼夜监测和多点位垂向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库湾表层C_(CH4)、F_(CH4)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表层C_(CH4)、F_(CH4)分别为(0.54±0.16)μmol/L、(89.35±27.23)μg/(m^(2)·h),其F_(CH4)与其它水源地水库相近,但总体低于非水源地水库.垂向上,C_(CH4)具有表层低、底层高的分层现象.时间上,夜间表层C_(CH4)、F_(CH4)均高于白天.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库湾表层C_(CH4)与pH值变化较大有关(解释度为39.17%).垂向上,水温与溶解氧(DO)是C_(CH4)变化的主要原因,对其解释度分别为56.14%和35.25%.昼夜C_(CH4)变化的主导因素是DO(解释度为52.32%).根据水体综合营养指数(TLI(Σ)),丹江口水库为贫营养水库.库湾表层TLI(Σ)(47.36±8.28)从上游(LH00)到下游(LH05)逐渐下降.垂向上,TLI(Σ)(均小于50)总体呈表、底层高而中层低分布趋势.与其它研究不同的是,丹江口水库C_(CH4)与TLI(Σ)并无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中营养水源地水库水体降低了水体藻华爆发风险,进而保持水源地水库水质和减少CH_4排放,但在中营养水库中并不能用TLI(Σ)评估CH_4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溶存CH_4 水体综合营养级指标 溶解氧 PH值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三角湖鱼类营养结构研究
11
作者 刘淑君 翟东东 +3 位作者 罗进勇 熊飞 刘红艳 陈元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共9页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 为了解武汉地区三角湖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征,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鱼类的δ^(13)C值和δ^(15)N值组成、营养级和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三角湖鱼类δ^(13)C、δ^(15)N均值分别为-26.16‰±1.33‰、13.19‰±1.97‰,平均营养级为3.05±0.64。鱼类δ^(13)C值无显著季节差异,秋季鱼类δ^(15)N值(11.33‰±2.02‰)与夏季(13.67‰±1.24‰)、冬季(14.46‰±1.36‰)差异显著。不同食性鱼类营养级存在差异,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三角湖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鱼类基础食物来源(CR)、鱼类群落营养长度(NR)、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c)均为最大,说明秋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高,春季NR、TA、SEAc值均为最小,说明春季鱼类食物来源多样性低,鱼类之间竞争相对较大。三角湖杂食性鱼类较多,建议通过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优化鱼类群落营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三角湖 鱼类
下载PDF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12
作者 汪慧娟 徐姗楠 +4 位作者 张文博 黄洪辉 齐占会 程琪 刘华雪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0,共9页
根据2015年秋季珠江口南沙海域拖网渔业生物的调查,采用碳(C)、氮(N)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级谱,并探讨了食物网中鱼类营养级历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南沙海域秋... 根据2015年秋季珠江口南沙海域拖网渔业生物的调查,采用碳(C)、氮(N)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级谱,并探讨了食物网中鱼类营养级历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南沙海域秋季渔业生物δ^(13)C介于–29.22‰--–20.67‰,均值为(–25.89±2.08)‰,δ15N介于10.55‰-15.66‰,均值为(12.44±1.41)‰。以小型浮游动物的氮稳定同位素平均值作为基准值构建渔业生物的营养级谱,发现珠江口南沙海域鱼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72-4.23,甲壳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99-3.99,且各种类生物营养级跨度大。与Fishbase鱼类生态学数据库记录进行对比,发现64%的鱼类其营养级均值位于历史营养级数据范围内,27%的鱼类营养级低于历史营养级水平,只有9%的鱼类营养级高于历史营养级水平。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总体处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食物网受干扰较多的状态。研究初步建立了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旨在为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渔业生物 珠江口
下载PDF
向川安瘿蜂寄生白栎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组比较
13
作者 王玉枚 杨雪梅 +3 位作者 惠羽 朱道弘 曾杨 杨筱慧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虫瘿是植物受致瘿昆虫产卵和取食等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虫瘿组织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 虫瘿是植物受致瘿昆虫产卵和取食等刺激而异常生长形成的不正常组织。营养假说认为虫瘿组织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低于寄主植物的成瘿部位。向川安瘿蜂(Andricus mukaigawae)属膜翅目(Hymenoptera)瘿蜂科(Cynipidae),在白栎(Quercus fabri)枝条上形成虫瘿。本文基于非靶向代谢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鉴定和比较向川安瘿蜂幼虫期虫瘿与寄主植物成瘿枝的代谢物。研究结果表明,向川安瘿蜂虫瘿和成瘿枝的代谢物组成存在差异;虫瘿的脂肪含量均高于成瘿枝,虫瘿的4种单宁和4种黄酮物质的含量均低于成瘿枝,这支持营养假说;虫瘿的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成瘿枝,部分酚类物质的含量高于成瘿枝,这不支持营养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川安瘿蜂 虫瘿 非靶向代谢组 营养假说
下载PDF
大连市2022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评估
14
作者 任恺佳 明红霞 +2 位作者 张继红 苏洁 樊景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6,共9页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城市,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丰富的贝类藻类养殖等蓝碳资源,发展蓝碳经济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大连市的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就是重要的近海增汇活动,具备发展蓝碳经济所必需的产业基础和能力。本文以2022年大连市主要贝藻养殖品种(扇贝、牡蛎、蛤、蚶、贻贝、海带和裙带菜)为碳汇研究对象开展了碳汇能力核算。结果显示,2022年大连市贝藻养殖总碳汇量达82.69万t,其中,净碳汇量达53.84万t,移出碳为26.15万t,相当于减排CO_(2)197.43万t,碳汇总价值为7 944.71万元。大连市贝类养殖产量约占全省的64.48%,碳汇贡献率达55.58%;藻类养殖产量占全省的94.75%,碳汇贡献率高达94.68%。大连市藻类和贝类中的海带和蛤的碳汇量最高,在整个辽宁省藻类和贝类碳汇量中贡献率分别达66.12%和31.37%。贻贝作为碳含量更高的碳汇渔业贝类,因大连市养殖面积小、产量低等因素,仅贡献了大连市碳汇量的0.72%。建议加强高碳汇贡献率藻类和贻贝的增养殖,推广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实现海洋生物碳汇有效扩增的同时,优化大连市养殖产业结构(养殖品种、空间布局),改变养殖产业碳流通格局,推动大连市水产养殖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渔业碳汇 贝藻海水养殖碳汇量评估 贝藻综合养殖
下载PDF
子流域景观格局对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余祺 时晨燚 +1 位作者 庄娜娜 刘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4-1724,共11页
探究子流域景观格局与水体富营养化空间异质性间的关系对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影像和半解析方法揭示2013-2023年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SHAP机器学习解释方法,量化分析土地利用组成和景观格局指数与... 探究子流域景观格局与水体富营养化空间异质性间的关系对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影像和半解析方法揭示2013-2023年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SHAP机器学习解释方法,量化分析土地利用组成和景观格局指数与水体营养状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中营养为主,富营养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岸线库湾区及支流附近。泄洪期水体营养状态相对优于蓄水期。②子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汉江上游和库区南部支流地区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呈低值聚集,而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呈现高值聚集。③土地利用组成和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时期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在全年、蓄水期和泄洪期的贡献度分别达到49.31%、50.99%和57.41%。其中斑块密度、林地、草地和不透水面在各时期均具有较高的影响贡献度,而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在蓄水期和泄洪期分别具有较高的影响。研究显示,保持子流域自然地表优势景观,降低耕地和不透水面的破碎度有助于改善水库富营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指数 流域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SHAP
下载PDF
基于肌肉和肝脏脂肪酸分析的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营养生态位分化研究
16
作者 刘卓莹 徐敏 +1 位作者 贡艺 李云凯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5,共9页
多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可反映生物不同时间尺度的摄食信息,对探讨大型顶级捕食者群落内物种间的营养生态位分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通过测定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拟锥齿鲨(Pseudoc... 多组织脂肪酸组成分析可反映生物不同时间尺度的摄食信息,对探讨大型顶级捕食者群落内物种间的营养生态位分化具有重要指示作用。通过测定热带大西洋中上层鲨鱼——大青鲨(Prionace glauca)、长鳍鲭鲨(Isurus paucus)、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和尖吻鲭鲨(I.oxyrinchus)肝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探究4种鲨鱼短期(肝脏)和长期(肌肉)摄食策略及营养关系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4种鲨鱼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性或栖息地差异,长鳍鲭鲨与拟锥齿鲨营养生态位重叠度较高,两者存在激烈的摄食与栖息地竞争;而长鳍鲭鲨与尖吻鲭鲨生态位分离,两者存在摄食隔离。大青鲨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而拟锥齿鲨营养生态位宽度较小,表现为食性特化。比较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发现,鲨鱼在不同时期的资源分配模式不同,尖吻鲭鲨与大青鲨肌肉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高,而肝脏却分离,说明二者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存在摄食竞争。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大洋性鲨鱼的共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性中上层鲨鱼 脂肪酸 摄食生态 营养生态位 多组织
下载PDF
珠江口棘头梅童鱼营养生态位研究
17
作者 石娟 刘永 +4 位作者 李纯厚 王腾 赵金发 宋晓宇 谢宏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是重要的小型经济鱼类,为了解其营养结构和食性等特征,于2021和2022年在珠江口水域采集样本,并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从营养生态位、营养结构指标、食性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δ13C为(-18.74±1.41)‰,δ15N为(12.35±0.57)‰,营养级为(3.25±0.17)‰。δ13C在体长小于100.00 mm时随体长增加逐渐上升,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下降;δ15N在体长<110.00 mm时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110.00~120.00 mm时出现骤降拐点,δ15N最小,之后随体长增加而上升。在体长<100.00 mm和>120.00 mm两阶段的营养多样性较高,营养生态位宽幅较大;在体长100.00~120.00 mm阶段,种群冗余度与均匀度较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分布均匀,拥有相似营养特征的个体占比高。贝叶斯混合模型溯源表明,浮游动物对棘头梅童鱼的食物贡献比例最高。研究结果可为棘头梅童鱼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头梅童鱼 稳定同位素 生态位 营养级 珠江口
下载PDF
2017-2022年洱海水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18
作者 华兆晖 李锐 +5 位作者 杨智 文紫豪 单航 丑庆川 张霄林 曹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9-1649,共11页
洱海是云贵高原重要湖泊,近年来经历了多次污染和治理。2017年以来,洱海全流域开展高水平保护治理,外源污染和水质发生了时空变化。为分析洱海水质的影响因素,于2017-2022年在洱海8个主要湖湾以及北部、中部、南部3个湖心水域进行连续6... 洱海是云贵高原重要湖泊,近年来经历了多次污染和治理。2017年以来,洱海全流域开展高水平保护治理,外源污染和水质发生了时空变化。为分析洱海水质的影响因素,于2017-2022年在洱海8个主要湖湾以及北部、中部、南部3个湖心水域进行连续6年的逐月水质监测,重点分析了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以及透明度4项水质指标,并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评价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1)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北高南低趋势,与外源污染物主要经由北三江入湖有关。2)2017-2022年,南部水域富营养化程度逐年降低,中部水域氮、磷浓度呈降低趋势,北部水域氮、磷浓度略有升高,表明中部和南部治理成效优于北部。3)洱海富营养化程度在汛期高于非汛期,北部水域富营养化程度的季节变异高于中部和南部水域。4)洱海北片区及汛期污染控制尤其是水体磷控制是洱海治理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质 富营养化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水环境治理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19
作者 张丽蓉 郝慧敏 +2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张蝶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身高原鳅 脂肪酸 δ^(13)C δ^(15)N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下载PDF
融合多源信息的大型湖泊营养状态遥感评估
20
作者 孟定华 毛劲乔 +2 位作者 李伟峰 高欢 盛路遥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共11页
湖泊营养状态直接反映了水环境质量,但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全面且准确评估大型湖泊的营养状态是一项挑战。为应对这一难题,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并采用光谱曲线和四分位距原则(IQR)清洗数据异常值,以反演湖... 湖泊营养状态直接反映了水环境质量,但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全面且准确评估大型湖泊的营养状态是一项挑战。为应对这一难题,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并采用光谱曲线和四分位距原则(IQR)清洗数据异常值,以反演湖泊营养状态表征指标:叶绿素a浓度(Chl-a)和营养状态指数(TSI)。通过统计分析选取关键环境因子,包括pH、温度(T)、平均风速(AWS)和含沙量(SC),基于反向传输神经网络(BP-NN)和麻雀搜索算法(SSA)构建营养状态反演模型SSA-BP-NN。结果表明:基于BP-NN模型的Chl-a和TSI反演精度分别为0.843和0.834,而经SSA算法优化后,二者反演精度提高至0.918和0.936。以洪泽湖为例,运用该模型阐明了大型湖泊营养状态的时空分布特性,即西、北部湖区高于东部湖区。此外,栅格点数据分析表明Chl-a和TS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TSI的变化范围更稳定。水华因其高度瞬态性而复杂,TSI作为综合性指标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基本情况,为水华风险预警提供背景参考。本研究表明,通过引入与湖泊营养状态相关性较强的环境因子,可以显著提升遥感反演模型评估精度,为大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湖泊 遥感 环境因子 机器学习算法 叶绿素A 营养状态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