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乳球蛋白-多酚纳米颗粒稳定的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及其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婷婷 郑丽丽 +6 位作者 艾斌凌 杨旸 郑晓燕 王申宛 校导 杨劲松 盛占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 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kering乳液在不同粒子质量分数和油相比例条件下的粒径、稳定性、微观结构、抗氧化性、消化性、流变特性及脂质氧化产物。结果表明,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是由β-LGCNPs吸附在油水界面稳定的水包油型(O/W)乳液,其粒径与颗粒含量呈正比,与油相比例呈反比,当颗粒质量分数为1.5%、油相比例为30%(体积分数)时,乳液平均粒径达到(5.78±0.10)μm。在不同离子强度和pH值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展现出比百香果籽油更强的抗氧化性,且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颗粒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肠道消化2 h后,乳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65.17±1.52)%,较百香果籽油提高了26.65%。流变学分析展现剪切变稀现象,表明该乳液属于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频率的提高,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都增大。在15 d储藏期内,Pickering乳液中脂质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生成量和脂质氧化速率降低。综上所述,由β-LGCN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改善了百香果籽油的稳定性、抗氧化活性、消化性及脂质氧化,有利于拓宽百香果籽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 Β-乳球蛋白 多酚 百香果籽油 抗氧化活性 消化性
下载PDF
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亚玲 贾舸 +3 位作者 赵军英 乔为仓 张明辉 陈历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6-457,共12页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中重要的天然活性营养物质,也是牛乳中主要的过敏原之一。β-乳球蛋白约为乳清蛋白总量的50%,是牛乳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具有较强的热敏感性和致敏性,在优质乳品工业中起关键作用。其不仅作为牛奶热处理强度的评估指标,还作为食品中牛乳过敏原的标志蛋白,有效识别和检测牛乳β-乳球蛋白非常重要。已报道的牛乳β-乳球蛋白有13种变异体,其中A和B是牛乳β-LG的常见变异体,且含量最高。根据不同的检测原理,文章简述近年来牛乳β-乳球蛋白变异体的三大类检测方法,总结电泳法、色谱法和免疫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部分应用实例,重点介绍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两种定量方法,并展望牛乳β-乳球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变异体 色谱法 免疫法 电泳法
下载PDF
重组牛乳过敏原β-乳球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芬 牛娇娇 +2 位作者 孟轩夷 李欣 陈红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1-29,共9页
目的实现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BLG)的可溶性表达,并比较重组BLG和天然BLG在结构和免疫原性两个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将pET-30a-BLG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 目的实现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BLG)的可溶性表达,并比较重组BLG和天然BLG在结构和免疫原性两个方面的差异性。方法将pET-30a-BLG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分析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利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比较重组BLG空间结构变化,同时采用竞争抑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评价重组BLG致敏性能力。结果在Tris-HCl溶液体系中重组BLG的可溶性表达可达到50%以上,可溶性表达的最优条件为:在Tris-HCl溶液体系中,诱导温度为37℃,IPTG终浓度1.0 mmol/L,诱导4 h。重组BLG表面疏水性下降,可溶性重组BLG的α-螺旋结构减少,经除盐处理后致敏性下降,包涵体重组BLG无规则卷曲结构减少、致敏性上升。结论本研究成功从上清液中纯化得到可溶性重组BLG,且可溶性表达获得的BLG空间结构更接近天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重组体 可溶性表达 空间结构 致敏性
原文传递
迷迭香酸共价偶联对β-乳球蛋白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庆 尚洁丽 +5 位作者 曾浩龙 王璇霈 陈义杰 柳鑫 宫智勇 许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技术,分析RA共价偶联后β-LG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测试,评价β-LG与RA共价偶联前后抗氧化性和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RA共价偶联后β-LG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卷曲转变,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发生改变。此外,与β-LG相比,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显著增强,与血清特异性Ig G的结合能力显著减弱。综上,RA共价偶联通过引入酚羟基增强了蛋白的抗氧化性,改变了β-LG的结构,降低了其与血清特异性IgG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迷迭香酸 共价偶联 蛋白结构 蛋白性质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与红曲色素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其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楠 李秉桓 +2 位作者 宋宇宁 韩钊 武淑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为探究在不同pH值(2.6、6.2、7.1、8.2)条件下,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与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提取物之间的结合特性,构建了4种复合体系,并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β-LG与Mps之间的互作行为... 为探究在不同pH值(2.6、6.2、7.1、8.2)条件下,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与红曲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s)提取物之间的结合特性,构建了4种复合体系,并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分子对接方法对β-LG与Mps之间的互作行为进行研究,同时评价了复合物(β-LG&Mps)的抗氧化活性、热稳定性以及光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实验pH值范围内,Mps与β-LG的结合导致β-LG内源荧光发生猝灭,二者主要借助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以及氢键等非共价作用力结合,但β-LG的二级结构变化不显著;β-LG&Mps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单独任一组分,但低于两组分之和,即β-LG与Mps在DPPH自由基清除方面表现出拮抗作用。与β-LG形成复合物后,在pH值为6.2、7.1、8.2,温度为50℃时,与未复合的Mps相比,Mps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58%、30%和24%;在pH值为6.2、7.1、8.2,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600 Lux,光照时间为36 h时,与未复合的Mps相比,Mps的保留率分别提高了65%、43%和43%。在pH值为2.6时Mps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仍然较差,即β-LG提高了Mps在pH值为6.2、7.1、8.2时的热稳定性与光稳定性。通过食品组分相互作用对改善Mps稳定性的探讨,旨在为Mps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红曲色素 相互作用 PH值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pH值环境下β-乳球蛋白与咖啡中3种主要多酚之间的相互作用
6
作者 翟晓宇 董文江 +1 位作者 于鑫欣 胡荣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40,共15页
利用多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中的3种主要多酚(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与牛乳中β-乳球蛋白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pH值环境下,3种咖啡多酚均通过静态猝灭有效地猝灭β-乳球... 利用多光谱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中的3种主要多酚(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与牛乳中β-乳球蛋白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及对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pH值环境下,3种咖啡多酚均通过静态猝灭有效地猝灭β-乳球蛋白的荧光,在pH 7.4、温度298 K时,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对β-乳球蛋白的猝灭常数(K_(sv))分别为6.53×10^(4)、3.16×10^(4)L/mol及3.09×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0、1.02和1.14,能量转移效率分别为34.55%、24.56%和21.35%;pH 3.0、温度298 K时,K_(sv)分别为7.18×10^(4)、5.24×10^(4)L/mol及7.12×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28、1.18和1.25,能量转移效率分别提高至34.70%、30.42%和29.65%。在pH 7.4时,β-乳球蛋白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含量增加;pH 3.0时,β-折叠含量增加,无规卷曲含量降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种多酚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以及疏水相互作用结合在β-乳球蛋白的疏水口袋。本研究初步揭示不同pH值条件下咖啡乳饮料中β-乳球蛋白和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Β-乳球蛋白 非共价相互作用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多光谱结合探究变性β-乳球蛋白与牛乳纤溶酶的结合特征
7
作者 张太 刘伊索 +2 位作者 曹佳媛 陈志伟 易华西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191-198,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温(ultra-high temperature,UHT)乳的加工过程,探究不同变性程度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与纤溶酶的互作及形成复合体的理化性质。方法β-Lg经过预热和UHT处理后,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明确了不同变性程度的β-Lg... 目的基于超高温(ultra-high temperature,UHT)乳的加工过程,探究不同变性程度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与纤溶酶的互作及形成复合体的理化性质。方法β-Lg经过预热和UHT处理后,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明确了不同变性程度的β-Lg与纤溶酶的结合状态,通过动态光散射表征了聚集体的粒径。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内源荧光和紫外光谱分析了β-Lg与纤溶酶的结合基团,以及聚集体的结构性质;原子力显微镜结合透射电镜揭示聚集体的形貌特征。结果β-Lg能与纤溶酶结合形成二聚体,该聚集体粒径为20~220nm。热变性导致β-Lg二级结构无序化,三级结构展开,进而增强了其与纤溶酶之间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了球状或不规则形貌的聚集体。结论β-Lg与纤溶酶通过非共价作用形成复合体,且变性促进了β-Lg与纤溶酶的结合。该研究为优化低纤溶酶活力UHT乳的加工参数提供了新观点,对延长UHT乳货架期和开发新型纤溶酶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纤溶酶 超高温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加工后牛乳β-乳球蛋白的功能特性变化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牛娇娇 邱毓 +1 位作者 李欣 陈红兵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71-79,共9页
牛乳β-乳球蛋白作为乳清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为许多配体提供结合位点,也使其具有凝胶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多种功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β-乳球蛋白的分子结构、与配体间的结合位点,以及凝胶性、乳化性和起... 牛乳β-乳球蛋白作为乳清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为许多配体提供结合位点,也使其具有凝胶性、乳化性和起泡性等多种功能特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β-乳球蛋白的分子结构、与配体间的结合位点,以及凝胶性、乳化性和起泡性三大功能特性;重点介绍现有主要加工方式,包括热处理、高压加工、脉冲电场处理和紫外辐射诱导;阐述β-乳球蛋白在食品加工、纳米材料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推进牛乳β-乳球蛋白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分子结构 功能特性 加工方式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光热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9
作者 张丕显 邢晓睿 +2 位作者 黄续芳 李诗洁 王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33-139,共7页
目的研制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光热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合成了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η=47.5%)的硫化钴-单宁酸(cobalt sulfide-tannic acid,CoS@TA)纳米球,并将其与多克隆抗体偶联制备光热免疫探针,同时优化了抗体标记... 目的研制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光热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合成了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η=47.5%)的硫化钴-单宁酸(cobalt sulfide-tannic acid,CoS@TA)纳米球,并将其与多克隆抗体偶联制备光热免疫探针,同时优化了抗体标记量、抗体包被浓度以及试纸条的各项工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CoS@TA的β-Lg光热免疫层析试纸条(photothermal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PITS)检测方法。结果该免疫层析法中视觉检出限为250μg/L,光热检出限为26.44μg/L,比视觉检出限高出9.5倍,同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并通过在婴幼儿氨基酸奶粉中的添加回收实验和商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有效性。结论该方法使用便携仪器即可实现对β-Lg的快速、高灵敏定量检测,可用于奶粉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效应 单宁酸修饰的硫化钴纳米球 试纸条 Β-乳球蛋白 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多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探究4种黄酮与β-乳球蛋白的相互作用
10
作者 闫焕 康柱 +2 位作者 张炎 周素珍 范金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3期77-88,共12页
目的 探究4种黄酮[柚皮苷(naringin,Nar)、黄芩素(baicalein,Bai)、白杨素(chrysin,Chr)和漆黄素(fisetin,Fis)]与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相互作用。方法 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4种黄酮与β-Lg的结合位点,再利用... 目的 探究4种黄酮[柚皮苷(naringin,Nar)、黄芩素(baicalein,Bai)、白杨素(chrysin,Chr)和漆黄素(fisetin,Fis)]与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的相互作用。方法 首先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预测4种黄酮与β-Lg的结合位点,再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4种黄酮与β-Lg的荧光猝灭作用及作用机制,并计算相关参数,最后通过多种光谱法分析4种黄酮对β-Lg空间构象的变化。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 表明Nar和Fis结合在β-Lg的疏水空腔口处,Bai与Chr与β-Lg的结合位点在β-Lg的外表面。荧光光谱结果 表明,4种黄酮对β-Lg均产生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均在104~107数量级,说明Nar/Bai/Chr/Fis均与β-Lg结合紧密且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热力学参数分析表明Nar/Bai/Chr/Fis与β-Lg的结合为自发进行,其中Nar/Bai与β-Lg作用力类型是氢键和范德华力, Chr/Fis与β-Lg是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 表明,Nar/Bai/Chr/Fis与β-Lg发生相互作用后使β-Lg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结论 4种黄酮均能与β-Lg结合,为黄酮类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及对活性成分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黄芩素 白杨素 漆黄素 Β-乳球蛋白 多光谱法
原文传递
β-乳球蛋白与二十二碳六烯酸互作效应对β-乳球蛋白致敏性机制的影响
11
作者 周韦妮 王婧 +7 位作者 吴婷 沃俞馨 杜雅宣 姬雅雅 沙祎铖 陈代昌 赵倩 梁肖娜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以β-LG为原料,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分子模拟对接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探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与β-LG互作效应及其对β-LG致...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牛乳中的主要过敏原,以β-LG为原料,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分子模拟对接法和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探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与β-LG互作效应及其对β-LG致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HA与β-LG结合后显著改变了β-LG中芳香族残基的微环境,使其极性增加;DHA通过疏水作用力与β-LG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且结合后,β-LG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骨架发生折叠,随着DHA浓度的增加,β-折叠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α-螺旋相对含量的变化与β-折叠相反,β-转角、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此外,在两者结合后,β-LG的抗原性降低,DHA浓度为3 mmol/L时,免疫球蛋白E结合能力抑制率约为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二十二碳六烯酸 互作效应 致敏性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木犀草素处理对β-乳球蛋白结构及致敏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梯梯 王阳 +3 位作者 邹琳 刘俊 邵艳红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6,共9页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BLG)可诱发严重的牛乳过敏反应,通过超声波辅助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BLG进行处理,探究其结构和致敏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一次或二次... 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BLG)可诱发严重的牛乳过敏反应,通过超声波辅助木犀草素(luteolin,LUT)对BLG进行处理,探究其结构和致敏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研究一次或二次超声波辅助LUT处理对BLG结构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细胞实验对其致敏性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前后的BLG与LUT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超声波辅助LUT处理显著改变了BLG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降低了BLG的免疫球蛋白E结合能力以及KU812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和组胺的释放能力。因此,超声波辅助LUT处理通过改变BLG的构象表位降低其致敏性,二次超声波辅助LUT处理对BLG的降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木犀草素 Β-乳球蛋白 结构 致敏性
下载PDF
碱性氨基酸对β-乳球蛋白结构和致敏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琳 陈琼珍 +3 位作者 熊子豪 叶云花 刘俊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2,共6页
碱性氨基酸是一种自身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可与蛋白质上的负电残基发生静电吸引,也可与蛋白侧链上某些基团构成空间位阻,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可引发过敏反应,通过不同碱性氨基酸对β-Lg进行处... 碱性氨基酸是一种自身带正电荷的小分子,可与蛋白质上的负电残基发生静电吸引,也可与蛋白侧链上某些基团构成空间位阻,进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可引发过敏反应,通过不同碱性氨基酸对β-Lg进行处理,研究其结构和致敏性的变化规律。以L-精氨酸(L-Arg)、L-赖氨酸(L-Lys)和L-组氨酸(L-His)单独或混合处理的β-Lg为研究对象,通过电泳、圆二色谱、光谱等技术分析其结构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细胞实验等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免疫球蛋白E(immune globulin E,IgE)/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和KU812细胞释放组胺和白介素-6的能力。结果表明,L-Arg、L-Lys和L-His处理β-Lg后,改变了β-Lg的二级结构、紫外吸收强度、内源荧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同时增加其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IgE/IgG结合能力以及KU812细胞中组胺和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能力。因此,L-Arg、L-Lys和L-His破坏β-Lg的构象过敏表位,降低其致敏性,顺序依次为L-His、L-Lys和L-Arg。研究结果为低致敏性牛乳制品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氨基酸 Β-乳球蛋白 结构 致敏性 构象表位
下载PDF
具有T细胞口服免疫耐受作用的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制备及鉴定
14
作者 田岭含 张倩倩 +1 位作者 丛艳君 闫文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9,共13页
以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制备和鉴定具有T细胞表位和口服免疫耐受性的水解物,旨在为牛乳过敏患者口服免疫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β-乳球蛋白的T细胞表位,通过质谱分析6种蛋白酶水解β-乳球蛋... 以牛乳中主要过敏原β-乳球蛋白为研究对象,制备和鉴定具有T细胞表位和口服免疫耐受性的水解物,旨在为牛乳过敏患者口服免疫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β-乳球蛋白的T细胞表位,通过质谱分析6种蛋白酶水解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序列,用T细胞增殖实验鉴定水解物中多肽免疫耐受作用,体内实验测定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1、IgG2a)、Th1细胞因子(IFN-γ、IL-17)、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组胺、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水平及小鼠脾脏细胞亚群的变化水平,验证β-乳球蛋白水解物的口服免疫治疗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胰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口服耐受性,其中复合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水解物具有口服耐受性是创新性发现。中性蛋白酶水解物虽然含有T细胞表位,但是仍然具有致敏性。因此含有T细胞表位的水解物不一定具有口服免疫耐受性,需要体内实验验证。研究结论以期为新型抗过敏乳基料的开发和临床治疗牛乳过敏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 Β-乳球蛋白 多肽 口服耐受 T细胞表位
下载PDF
β-乳球蛋白与邻苯醌类物质反应效率分析
15
作者 李晓彤 刘琦 +4 位作者 沈洁惠 徐振林 余祥英 李琳 李玉婷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4-52,共9页
乳清蛋白作为营养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或成分,可能与多酚氧化形成的邻苯醌类物质反应,即发生蛋白-多酚共价相互作用。乳清蛋白与邻苯醌类物质的反应效率是阐明两者反应行为的重要科学依据。以乳清蛋白主要成分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 乳清蛋白作为营养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或成分,可能与多酚氧化形成的邻苯醌类物质反应,即发生蛋白-多酚共价相互作用。乳清蛋白与邻苯醌类物质的反应效率是阐明两者反应行为的重要科学依据。以乳清蛋白主要成分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不同条件下β-LG与邻苯醌类物质的反应效率。结果表明:在pH值7.0,扫描速率50mV/s条件下,β-LG(0.03mmol/L)与非黄酮型邻苯醌的反应效率顺序为:原儿茶酸(54.72%)>咖啡酸(47.01%)>迷迭香酸(41.86%)>绿原酸(39.29%)>邻苯二酚(27.36%)>4-甲基邻苯二酚(22.51%)>原儿茶酸乙酯(19.24%),与黄酮型邻苯醌的反应效率的顺序为:木犀草素(19.34%)>槲皮素(14.68%)>芦丁(12.50%)≈儿茶素(11.97%)>表儿茶素(6.66%)。研究表明:邻苯醌类物质的结构会影响其与β-LG的反应效率,醌环上含有给电子基团的邻苯醌类物质反应效率高于醌环上含有吸电子基团的邻苯醌类物质;此外,醌环上取代基的空间位阻会削弱邻苯醌类物质与β-LG的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 Β-乳球蛋白 邻苯醌 反应效率
下载PDF
装载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构建及特性
16
作者 樊文婷 李康静 +4 位作者 宋婕 姜紫菡 许浩田 朱俊向 吴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45-52,共8页
本文基于层层组装法构建载有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通过调节环境pH和温度,同时联合芹菜素配体,诱导β-乳球蛋白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表征,研究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 本文基于层层组装法构建载有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通过调节环境pH和温度,同时联合芹菜素配体,诱导β-乳球蛋白形成纳米颗粒。利用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表征,研究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形成规律和贮藏稳定性。然后,将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装载到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中,研究纳米载量对膜机械特性、透过特性、光学特性和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环境pH为7.1,加热温度为75℃,在蛋白/配体摩尔比1:8条件下可得到稳定性较好的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以0.2 mg/mL和0.3 mg/mL浓度添加到三层复合膜中时,薄膜的机械特性和水蒸气阻隔性均有明显提升。此外,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加入还改善了三层复合膜的透光性和热稳定性。综上,装载β-乳球蛋白纳米颗粒的海藻酸钠三层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包装特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酮 Β-乳球蛋白 纳米颗粒 层层组装 复合膜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多酚和苋菜红与β-乳球蛋白结合的竞争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范金波 麻奥 +2 位作者 周素珍 王长霞 吕长鑫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6,共13页
功能性乳制品中富含包括多酚类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然而,为改善食品外观,添加合成偶氮类色素苋菜红(Am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的健康风险。通过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5种多酚类物质和Ama与β-乳球蛋白(β-Lg)结合... 功能性乳制品中富含包括多酚类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然而,为改善食品外观,添加合成偶氮类色素苋菜红(Am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食品的健康风险。通过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研究5种多酚类物质和Ama与β-乳球蛋白(β-Lg)结合的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Cur)、白藜芦醇(Res)、槲皮素(Que)、咖啡酸-β-苯乙醇酯(CAPE)、绿原酸(CGA)和Ama均可与β-Lg形成复合物,几种配体与β-Lg的结合常数均在105~107 L/mol数量级,结合能力较强。其中,Ama和CGA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β-Lg结合,Cur、Res、Que、CAPE则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β-Lg。酸性条件下Ama和5种多酚与β-Lg结合于不同位点,均无明显竞争结合作用。中性条件下Ama与Cur竞争结合于β-Lg的结合位点;而多酚先与β-Lg结合时,Res影响Ama与β-Lg位点的结合,即配体添加顺序影响竞争作用。此时,Cur与Ama均结合位于β-Lg疏水空腔入口处的位点,共同竞争Asn90,且竞争作用较Res更强。通过对小分子间与乳蛋白结合的竞争作用的科学探讨,为利用加工手段控制某些食品添加剂在人体吸收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苋菜红 多酚 荧光光谱法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活性氧对牛乳β-乳球蛋白结构、功能特性和致敏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杨子滢 葛新宇 +4 位作者 闫欣 杨永新 于春娣 杨庆利 吕良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25,I0002,共9页
为分析牛乳加工过程中活性氧氧化对牛乳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构、功能特性和致敏性的影响,以牛乳β-LG为研究对象,利用圆二色谱、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活性氧氧化前后β-LG结构的变化,同时测定其功能特性的变... 为分析牛乳加工过程中活性氧氧化对牛乳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构、功能特性和致敏性的影响,以牛乳β-LG为研究对象,利用圆二色谱、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活性氧氧化前后β-LG结构的变化,同时测定其功能特性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s,RBL-2H3)评价其致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氧氧化后,β-LG的α-螺旋含量降低,二级结构更无序,表面疏水性升高,内源荧光强度降低,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增加,乳化活性降低,但乳化稳定性升高。β-LG的免疫球蛋白E结合能力和RBL-2H3中β-已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的释放量降低。表明加工过程中适当氧化可以改变牛乳β-LG构象结构,从而显著改善功能特性与降低潜在致敏性。该研究为探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牛乳蛋白功能特性及其致敏性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结构 功能特性 致敏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准确定量牛乳中β-乳球蛋白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燕秋 徐增益 +3 位作者 喻静兰 李良君 徐仲杰 雷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6-441,I0005,共7页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的主要致敏蛋白之一,亟需开发一种准确且可追溯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胰蛋白酶酶解β-LG后,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对特定多肽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考察氘标记特征多肽IDAL*NENK(D_(6)-Leu)及碳氮... β-乳球蛋白(β-LG)是牛乳的主要致敏蛋白之一,亟需开发一种准确且可追溯的准确定量分析方法。本研究利用胰蛋白酶酶解β-LG后,采用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法对特定多肽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考察氘标记特征多肽IDAL*NENK(D_(6)-Leu)及碳氮双标记特征多肽IDAL*NENK(^(13)C_(6),^(15)N-Leu)作为内标对色谱行为和检测结果的影响,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为90.1%~102.7%,变异系数(CVs)<8.0%。分析来自国内市场的5个样本,CVs<6.5%,合成成本较低的氘标记多肽在蛋白质定量中可作为^(13)C、^(15)N标记多肽的可靠替代。本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有助于提高β-LG定量结果在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β-乳球蛋白-LG) 同位素稀释质谱(IDMS) 特征多肽
下载PDF
分子印迹SPR传感器用于骆驼奶粉中β-乳球蛋白的检测
20
作者 申永帅 胡子凡 +3 位作者 朱良宇 王雨晨 何康 王延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9-357,I0002,共10页
结合模板分子前定位、表面印迹法和后修饰策略,在金(Au)基底上构建了分子印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骆驼奶粉中β-乳球蛋白(BLG)的检测。首先在聚多巴胺(PDA)修饰的金片(PDA/Au)上,通过巯基封端的聚丙烯酸(PAA-SH)固... 结合模板分子前定位、表面印迹法和后修饰策略,在金(Au)基底上构建了分子印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并将其用于骆驼奶粉中β-乳球蛋白(BLG)的检测。首先在聚多巴胺(PDA)修饰的金片(PDA/Au)上,通过巯基封端的聚丙烯酸(PAA-SH)固定模板分子BLG,以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进行印迹;然后在非印迹部分接枝具有抗蛋白质吸附功能的部分水解聚(2-甲基-2-噁唑啉)(PMOXA-EI),洗脱模板后,得到BLG分子印迹SPR传感器。采用水接触角(WCA)研究了传感器表面亲/疏水的变化,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可变角光谱椭偏仪(VASE)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0.21~10μg/mL的BL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2μg/mL,能快速灵敏地检测出骆驼奶粉中BLG的质量浓度,回收率为100.2%~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多巴胺 分子印迹 SPR传感器 聚(2-甲基-2-噁唑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