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4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vel variants in the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alpha gene in MODY and early onset NIDDM: Evidence for a mutational hotspot in exon 5
1
作者 Chaitry Ghosal Aditi Sen +5 位作者 Shuvodip Chowdhury Kaushik Pandit Surajita Banerjee Suman Kalyan Paine Subhankar Chowdhury Basudev Bhattacharya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年第1期116-122,共7页
The disorder, Maturity Onset of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 is a monogenic form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characterized by autosomal dominant mode of inheritance and onset is usually before ... The disorder, Maturity Onset of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 is a monogenic form of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characterized by autosomal dominant mode of inheritance and onset is usually before 25 years of age. Clinical studies of subjects with the different forms of MODY indicate that each is associated with a different defect in the normal pattern of glucose 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 MODY can result from mutations in any one of the six different genes, one of which encodes the glycolytic enzyme Glucokinase, associated with MO-DY2 and the other five encode transcription factors HNF4-alpha associated with MODY 1, HNF1-alpha associated with MODY 3, IPF with MODY 4, HNF1-Beta with MODY 5 and NeuroD1 with MO-DY6. Studies related to mutations in the MODY genes have le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causes of the Beta cell dysfunction as genetic factors plays a great role in this disorde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 pattern in the different transcription factor gen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HNF1-alpha which are highly penetrant with 63% mutation carriers manifesting clinical diabetes by the age of 25 years. Hence study of mutation pattern in this gene is essential in our population i.e. Eastern Indian population. Our study is focused on HNF1-alpha related to MODY 3,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 one. Methods: In our study enzyme amplification (PCR) of the 10 target exons of the said gene with simultaneous mutation detection in them by PCR-SSCP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reaction analysis method was attempted by screening of exon 1 - 10 with respect to normal healthy controls without Diabetes Mellitus. The nature of the specific mutations was also determined by sequencing. Result: It was observed that maximum number of variations exist in exon 5 of HNF1-alpha gene which may be referred to as “Mutational Hotspot” in our Eastern Indian population. Conclusions: Since maximum number of variations exists in exon 5 of the said gene, hence one can initially go for exon5 followed by other exons, while screening for pathogenic MODY 3 mutations in the responsible gene by PCR-SSCP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Young PCR-SSCP HNF1-alpha Non Insulin DEPENDANT DIABETES Mellitus
下载PDF
联合检测CHI3L1、AFP和GGT在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吴博文 邹光美 +3 位作者 王海延 黄朝任 卢毅 陈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CHI3L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HBV病毒感染相关的50例肝癌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4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HI3L1、AFP、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水平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CHI3L1、AST、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肝癌组AFP、G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CHI3L1、AFP、GGT、AST、AL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的CHI3L1、AFP、GGT、AST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I3L1、AFP、GGT联合时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936)。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HI3L1与AST呈正相关(r=0.414,P=0.003),AFP与GGT呈正相关(r=0.437,P=0.002),AFP与AST呈正相关(r=0.504,P<0.001),GGT与AST呈正相关(r=0.759,P<0.001),GGT与ALT呈正相关(r=0.636,P<0.001)。结论CHI3L1、AFP及GGT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诊断价值,对临床肝癌患者诊疗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甲胎蛋白 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 HBV病毒感染 肝癌 相关性
下载PDF
DCLK1和ITGA5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刘昊 靳二梅 +1 位作者 丁红娟 常彦祥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72-576,共5页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双皮质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和整合素α5(integrin alpha5,ITGA5)水平并讨论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在我院收治的116例NSCLC患者(NSCLC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同期10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CLC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DCLK1和ITGA5的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ROC曲线分析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对NSCLC患者3年发生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DCLK1、ITGA5单独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死亡的AUC分别为0.895(95%CI=0.824~0.944)、0.828(95%CI=0.747~0.892)、0.926(95%CI=0.862~0.966);DCLK1、ITGA5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DCLK1、ITGA5的水平异常升高,二者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双皮质素样激酶1 整合素Α5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表达水平及意义
4
作者 张畅 李小双 +2 位作者 廉凯 徐进 李晶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GFRA1)、原纤维蛋白-1(FBN1)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手术的66例骨肉瘤患者治疗精细切除骨肉瘤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整理其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FRA1、FBN1蛋白表达;骨肉瘤组织GFRA1、FBN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骨肉瘤组织中GFRA1、FBN1阳性表达率明显较高(P<0.05)。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发生肺转移、软组织是否浸润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无关(P>0.05);骨肉瘤组织GFRA1、FBN1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低于FBN1阴性表达患者(P<0.05)。GFRA1、FBN1阳性表达、肿瘤转移、软组织浸润是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GFRA1、FBN1的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GFRA1 FBN1 病理特征
下载PDF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5
作者 张利敏 张华茹 +1 位作者 王东英 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接受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相关因子[趋化因子配体3(CCL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α1-酸性糖蛋白(α1-AG)]、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音等症状缓解时间降低(P<0.05)。治疗4、7 d后,两组CCL3、HMGB1、α1-AG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抑制气道炎症,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症状缓解,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 重组人干扰素Α1B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配体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Α1-酸性糖蛋白
下载PDF
益气升清方调节HIF-1α/NLRP3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
6
作者 王月 权兴苗 +3 位作者 王玉 宋春侠 邵月 徐立伟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50-355,共6页
目的 探究益气升清方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益气升清方低、中、高剂量组(3.465、6.930... 目的 探究益气升清方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益气升清方低、中、高剂量组(3.465、6.930、13.860 g/kg)及益气升清方高剂量+HIF-1α激活剂DMOG组(13.860 g/kg益气升清方+40 mg/kg DMOG),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构建脑卒中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TTC染色评估脑梗死体积;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水平;HE染色检测缺血皮质区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焦亡及HIF-1α/NLRP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M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梗死体积、IL-1β含量、IL-18含量、神经细胞凋亡率、胞膜穿孔蛋白D-N端(GSDMD-N)、胱天蛋白酶1(Caspase-1)、HIF-1α、NLRP3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与M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益气升清方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梗死体积、IL-1β含量、IL-18含量、神经细胞凋亡率、GSDMD-N、Caspase-1、HIF-1α、NLRP3蛋白水平均下调(P<0.05);DMOG减弱了高剂量益气升清方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的改善作用。结论 益气升清方可能通过下调HIF-1α/NLRP3信号通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NLR家族 热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神经元 细胞焦亡 益气升清方
下载PDF
缺氧对宫颈癌SiHa细胞中Gli1与Sox2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朱长吉 刘兴哲 玄延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0,共9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探讨Gli1与宫颈癌干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9例宫颈癌组织中Gli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 目的:分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Gli1)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病理学意义,探讨Gli1与宫颈癌干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59例宫颈癌组织中Gli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ox2、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9(Sox9)、分化簇44(CD44)、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使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明确Gli1对宫颈癌状细胞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干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缺氧条件下检测SiHa细胞的球体形成能力及其干细胞标志物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宫颈癌组织中Gli1表达率与HIF-1α(r=0.374,P<0.001)和Sox2表达水平(r=0.176,P<0.05)呈正相关关系;GEPIA数据库分析,宫颈癌中Gli1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0.05)。缺氧条件下SiHa细胞中Gli1、HIF-1α和Sox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且具有较强的球体形成能力。结论:缺氧上调宫颈癌细胞Gli1和S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癌细胞的干性特征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1 缺氧 干性 缺氧诱导因子1A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I联合血清SPINK1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价值研究
8
作者 王倩文 胡琳琳 徐运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MRI)联合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Kazal 1型(SPTINK1)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4例,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扫描检查,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者行细针穿...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MRI)联合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Kazal 1型(SPTINK1)水平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价值。方法2020年4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4例,均接受动态增强MRI扫描检查,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者行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PTINK1和甲胎蛋白水平。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HCC的血清指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在2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并经穿刺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30例(14.7%);HCC组血清SPTINK1和AFP水平分别为(23.9±5.2)ng/mL和(426.5±67.0)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7.4±2.1)ng/mL和(14.4±4.3)ng/mL,P<0.05】;血清SPTINK1(OR:3.69,95%CI:1.08~12.49)和甲胎蛋白(AFP,OR:3.54,95%CI:1.04~11.98)均与HCC高度相关;以血清AFP水平大于等于360.1 ng/mL为截断点,其诊断HCC的AUC为0.80(95%CI:0.72~0.8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和73%,以血清SPTINK1水平等于或大于15.6 ng/mL为截断点,其诊断HCC的AUC为0.82(95%CI:0.74~0.9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和79%。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时,血清SPINK1和AFP水平升高可以帮助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应尽早进行穿刺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硬化 增强磁共振成像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因子Kazal 1 甲胎蛋白 诊断
下载PDF
白术内酯I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9
作者 马伟谦 刘明 +2 位作者 魏娟 张云青 严月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4-549,共6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I)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AMI组、Atr-I组、阿司匹林组、BAY87-2243组、Atr-I+BAY87-2243组,每组18只。...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I(Atr-I)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AMI组、Atr-I组、阿司匹林组、BAY87-2243组、Atr-I+BAY87-2243组,每组1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根部的方式构建AMI模型,建模1h后,开始处理,给药1次/d,持续7d。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数;HE染色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ELISA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大鼠心肌损伤明显,FS、LVEF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数、Mb、LDH、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与AMI组相比,Atr-I组、阿司匹林组大鼠心肌损伤有所改善,FS、LVEF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升高,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数、Mb、LDH、TNF-α、IL-1β含量降低,BAY87-2243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与Atr-I组相比,Atr-I+BAY87-2243组大鼠心肌损伤加剧,FS、LVEF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数、Mb、LDH、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结论:Atr-I减轻AMI大鼠心肌损伤可能与激活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I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急性心肌梗死 凋亡
下载PDF
α1-抗胰蛋白酶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文冬 宋娟 +4 位作者 张含 杨禄祥 岳宇阳 张新玲 王永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HI+AAT组分别于HI前24 h、HI后立即及HI后72 h腹腔注射AAT(50 mg/kg);HI+生理盐水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7 d和55 d进行头颅磁共振T2加权成像扫描。2月龄时利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成年期小鼠的静态、动态和协调性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损伤小鼠造模后7 d头颅磁共振T2加权像呈现高信号,可见脑白质明显损伤;造模后55 d脑白质损伤仍存在。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生理盐水组小鼠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爪印宽度、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步态模式AA占比、爪印耦合(左后爪→左前爪)占比降低(P<0.05);HI+生理盐水组爪间距离、步态模式AB占比、位相滞后(左前爪→左后爪)占比升高(P<0.05)。与HI+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HI+AAT组小鼠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右前爪)升高(P<0.05)。结论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在成年期可表现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而应用AAT可改善其部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白质损伤 Α1-抗胰蛋白酶 Catwalk步态分析 小鼠
下载PDF
结直肠腺癌中COL9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幸子 龚进 +2 位作者 甘柳 李爽 吴雪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微环境中Ⅸ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X alpha 1 chain,COL9A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40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腺癌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微环境中Ⅸ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 IX alpha 1 chain,COL9A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月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40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腺癌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OL9A1表达,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肿瘤蛋白53(tumor protein 53,P53)和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6和PMS2的表达,统计分析COL9A1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以及与P53突变和MMR状态的相关性,并分析COL9A1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COL9A1在结直肠腺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COL9A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有关(χ^(2)=16.943、89.031和84.814;均P<0.001),而与P53突变和MMR状态无关(χ^(2)=0.677、1.260,均P>0.05);Log-rank检验显示COL9A1阴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COL9A1阳性表达患者(分别P<0.001,P=0.040)。结论:结直肠腺癌中COL9A1蛋白的表达缺失与肿瘤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提示不良预后,这可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药物筛选等提供可能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Ⅸ型胶原α1 结直肠腺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层粘连蛋白α1的表达影响
12
作者 林达 宋广伟 +2 位作者 马歆琰 叶脉 郑海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4期307-310,335,F0002,共6页
目的分析高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层粘连蛋白α1(LAMA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设置4种糖浓度培养液(5、15、25、35 mmol/L),其中5 mmol/L作为对照组,15、25、35 mmol/L作为高糖组。观察不同糖浓度培养液处... 目的分析高糖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层粘连蛋白α1(LAMA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育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设置4种糖浓度培养液(5、15、25、35 mmol/L),其中5 mmol/L作为对照组,15、25、35 mmol/L作为高糖组。观察不同糖浓度培养液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情况,LAMA1的表达情况、检测细胞的迁移、增殖能力变化。结果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高糖环境下细胞的生长速度增加,糖浓度越高,相对应生长速度越快。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在处理24、48 h后,LAMA1在细胞质中表达,在高糖组(25、35 mmol/L)中表达量较对照组减少。处理24 h时,高糖组(25、35 mmol/L)中LAMA1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t分别=4.40、5.20,P均<0.05);处理48 h时,高糖组(35 mmol/L)LAMA1蛋白表达量和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6.80、4.23,P均<0.05)。在处理48、72 h后,高糖组(15、25、35 mmol/L)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分别=6.78、10.47、10.00、10.78、10.78、10.78,P均<0.05)。处理48、72、96 h后,高糖组(25、35 mmol/L)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6.68、4.60、3.89、4.09、4.29、4.37,P均<0.05)。结论高糖短期内刺激了细胞的生长、迁移、增殖,但抑制了LAMA1蛋白的表达,LAMA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并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血管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层粘连蛋白α1
下载PDF
血清miRNA-199a-5p、α-1-B-糖蛋白反义RNA1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
13
作者 单永双 万学锋 王晓英 《癌症进展》 2024年第4期457-460,464,共5页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的血清微小RNA(miRNA)-199a-5p、α-1-B-糖蛋白反义RNA1(A1BG-AS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和8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所有脑胶质瘤患者... 目的检测脑胶质瘤患者的血清微小RNA(miRNA)-199a-5p、α-1-B-糖蛋白反义RNA1(A1BG-AS1)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和8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所有脑胶质瘤患者均随访2年,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71)和非复发组(n=2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miRNA-199a-5p、A1BG-AS1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组和非复发组的血清miRNA-199a-5p、A1BG-AS1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miRNA-199a-5p、A1BG-AS1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miRNA-199a-5p、A1BG-AS1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NA-199a-5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A1BG-AS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患者血清miRNA-199a-5p水平低于非复发组,血清A1BG-AS1水平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NA-199a-5p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呈负相关(r=-0.382,P﹤0.05),血清A1BG-AS1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呈正相关(r=0.423,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NA-199a-5p、A1BG-AS1联合检测评估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的AUC和灵敏度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血清miRNA-199a-5p水平降低,血清A1BG-AS1水平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有关,联合检测对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iRNA-199a-5p α-1-B-糖蛋白反义RNA1 复发
下载PDF
血清FIB-4、CHI3L1、GP73、AF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4
作者 许才红 宋晨 钟宏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4(FIB-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按照是否... 目的:研究血清纤维化-4(FIB-4)、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2月于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按照是否发生肝硬化将其进行分组,其中发生肝硬化患者纳入硬化组(n=38),未发生肝硬化患者纳入对照组(n=42),比较两组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比较两组血清FIB-4、CHI3L1、GP73、AFP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ALT、AST、TBIL、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血清FIB-4、CHI3L1、GP73、AF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ROC曲线得知,FIB-4的AUC可达0.956,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可达90.48%,截断值为3.32;CHI3L1的AUC可达0.956,敏感度可达94.74%,特异度可达92.86%,截断值为158.15 ng/mL;GP73的AUC可达0.904,敏感度可达94.74%,特异度可达76.19%,截断值为125.14 ng/mL;AFP的AUC可达0.734,敏感度可达60.53%,特异度可达85.71%,截断值为30.50μg/L;联合诊断的AUC可达0.977,敏感度可达100%,特异度可达92.86%。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采用FIB-4、CHI3L1、GP73、AFP进行联合诊断,使患者可及时确诊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4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乙型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Elabela,LRG1水平表达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王燕 胡秀娟 +3 位作者 张丽 吕竹洁 王龙 仝高成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Elabela,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1,LRG1)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运城市中心...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Elabela,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alpha-2-glycoprotein-1,LRG1)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UC患者为UC组,其中活动期62例,缓解期36例。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43)和重度组(n=29)。根据内镜活动指数(endoscopic activity index,EAI)分为Ⅰ级组(n=25)、Ⅱ级组(n=40)和Ⅲ级组(n=33)。根据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分为愈合组(n=65)和未愈合组(n=33)。另取51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labela和LRG1水平。Pearson法分析UC患者血清Elabela,LRG1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labela和LRG1对内镜下黏膜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UC组血清Elabela(4.77±1.36 ng/ml),LRG1(352.12±39.45 ng/ml)水平高于对照组1(2.51±0.53 ng/ml,121.02±21.06 ng/ml)和对照组2(2.35±0.42 ng/ml,120.35±23.49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10~39.000,均P<0.05)。活动期组血清Elabela(5.26±0.54 ng/ml),LRG1(370.42±12.49 ng/ml)高于缓解期组(3.93±0.42 ng/ml,320.60±8.47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05,21.242,均P<0.05)。重度组血清Elabela(5.89±0.20 ng/ml),LRG1(369.92±16.59 ng/ml)高于中度组(4.51±0.67 ng/ml,356.12±18.75 ng/ml)和轻度组(3.95±0.21 ng/ml,325.65±10.14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05~35.077,均P<0.05)。Ⅲ级组血清Elabela(5.80±0.18 ng/ml),LRG1(369.16±13.47 ng/ml)高于Ⅱ级组(4.49±0.35 ng/ml,355.46±16.34 ng/ml)和Ⅰ级组(3.86±0.16 ng/ml,324.15±8.71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54~48.725,均P<0.05)。未愈合组血清Elabela(5.12±0.42 ng/ml),LRG1(367.12±14.27 ng/ml)高于愈合组(4.08±0.37 ng/ml,322.57±10.35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43,15.917,均P<0.05)。UC患者血清Elabela,LRG1水平与EAI,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0.602,0.298;0.576,0.302,均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51,-0.334,均P<0.05)。血清Elabela,LRG1联合预测内镜下黏膜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80~0.958),高于Elabela,LRG1单独预测的0.803(95%CI:0.741~0.856),0.783(95%CI:0.720~0.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01,4.228,均P<0.05)。结论UC患者血清Elabela,LRG1水平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指数增加和病情加重有关,检测血清Elabela,LRG1可为UC内镜下黏膜愈合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疾病活动指数 黏膜愈合
下载PDF
重症肺炎64例外周血微RNA-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的表达
16
作者 甘平 蓝军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病人外周血微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收治的64例重症肺炎病人为重症肺炎组,同期收治的80例普通肺炎病人为普通肺炎组,进行...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病人外周血微RNA-34a(miR-34a)、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收治的64例重症肺炎病人为重症肺炎组,同期收治的80例普通肺炎病人为普通肺炎组,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外周血miR-34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irt1、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miR-34a与Sirt1表达水平与重症肺炎组病人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重症肺炎组miR-34a的表达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1.65±0.28比1.32±0.33、1.00±0.25),Sirt1表达水平低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6.83±1.59)μg/L比(8.94±1.62)μg/L、(12.11±1.77)μg/L](P<0.05);miR-34a表达水平与Sirt1表达水平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高危、中危病人miR-34a表达水平高于低危病人,Sirt1表达水平低于低危病人(P<0.05),高危病人miR-34a表达水平高于中危病人,Sirt1表达水平低于中危病人(P<0.05)。miR-34a高表达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高于miR-34a低表达病人,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miR-34a低表达病人(P<0.05);Sirt1高表达病人血清TNF-α、ICAM-1、IL-6、HMGB1水平低于Sirt1低表达病人,30 d累积生存率高于Sirt1低表达病人(P<0.05)。ICAM-1、miR-34a及Sirt1均是影响重症肺炎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病人外周血中miR-34a表达增加与血清Sirt1表达降低具有相关性,且miR-34a、Sirt1的变化与病情加重、炎症反应激活、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微RNA-34a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黏附分子 白细胞介素6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预后
下载PDF
人防御素-alpha1-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伟 顾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探讨人防御素-alpha1-3(HNP1-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乳腺组织及59例乳腺癌组织中HNP1的表达,并结合乳腺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PR/ER/C-erB-2表达进行相关性... 目的探讨人防御素-alpha1-3(HNP1-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乳腺组织及59例乳腺癌组织中HNP1的表达,并结合乳腺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PR/ER/C-erB-2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HNP1-3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为强阳性表达,表达率为95%;②HNP1-3在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强阳性表达为45%,而淋巴结未转移患者表达强阳性率81.08%(P<0.05),强阳性率在组织学Ⅰ级为85.71%,Ⅱ级72.22%,Ⅲ级45%(P<0.05);③HNP1-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患者年龄、临床分期、PR/ER/C-erB-2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NP1-3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乳腺癌预后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防御素-alpha1-3(HNP1-3) 预后 生物标记
原文传递
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HIF1A表达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静 徐琳 叶元华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链1(LncRNA HIF1A-AS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表达异常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于本院住院分娩的92例晚发型重度子... 目的分析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长链非编码RNA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链1(LncRNA HIF1A-AS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表达异常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于本院住院分娩的92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选取同期86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收集各孕妇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等一般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HIF1A mRNA水平,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测定胎盘螺旋动脉管腔面积和管壁厚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HIF1A mRNA水平与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HIF1A mRNA水平及平均管壁厚度、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LncRNA HIF1A-AS1水平、平均管腔面积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与HIF1A mRNA水平呈负相关(r=-0.628,P<0.05),且LncRNA HIF1A-AS1与平均管腔面积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管壁厚度、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P<0.05);HIF1A mRNA与平均管腔面积呈负相关(P<0.05),与平均管壁厚度、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LncRNA HIF1A-AS1、HIF1A异常表达,可能与胎盘螺旋动脉重铸不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胎盘组织 长链非编码RNA缺氧诱导因子-1α-反义链1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胎盘螺旋动脉重铸
下载PDF
血清PGC-1α水平在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晶 陆芹芹 崔艳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7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对脓毒症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绍兴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继发AKI将患者分为AK... 目的 探讨血清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对脓毒症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AK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绍兴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继发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68)和非AKI组(n=39)。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收集确诊脓毒症时患者空腹静脉血和尿液标本,检测血清PGC-1α、降钙素原(PCT)、乳酸(Lac)、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GC-1α水平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GC-1α水平对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合并基础病史、原发感染部位比例及La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KI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及PCT、sCr、NGAL等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KI组(P <0.05),而eGFR、PGC-1α则显著低于非AKI组(P <0.05)。二元logist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sCr、NGAL、eGFR、PGC-1α是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PGC-1α水平与sCr、NGAL呈负相关性(r=-0.302、-0.635,均P <0.05),而与eGFR呈正相关(r=0.475,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GC-1α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继发AKI的诊断效能优于NGAL和eGFR。结论 PGC-1α在脓毒症继发AKI患者的早期血清中明显升高,其或可作为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 早期诊断价值
下载PDF
Collagen-Ⅵ-alpha-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
作者 刘峰 俞梦春 高亚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Collagen-Ⅵ-alpha-1(COL6A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22例正常脑组织中COL6A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COL6A1在胶质母细胞... 目的探讨Collagen-Ⅵ-alpha-1(COL6A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和22例正常脑组织中COL6A1的表达,并对其表达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COL6A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率为88.57%(31/35),而在正常脑组织中仅为9.09%(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6A1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KPS评分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不同体积的肿瘤及是否完整切除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6A1阳性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COL6A1可能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胶质母细胞瘤诊断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agen-Ⅵ-alpha-1 胶质母细胞瘤 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