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排放情景下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在温升过冲前后达到1.5℃的差异
1
作者 徐影 韩振宇 +1 位作者 吴婕 李柔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402,共14页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SSP1-1.9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达到1.5℃温升(P1阶段)后继续增暖然后再次返回(过冲)到1.5℃温升时的(P2阶段)全球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指... 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SSP1-1.9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工业化前达到1.5℃温升(P1阶段)后继续增暖然后再次返回(过冲)到1.5℃温升时的(P2阶段)全球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指数的可能变化,并且分析其预估不确定性。结果表明:P1和P2两阶段间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的多模式一致的差异在全球各分区广泛出现,且区域性和局地性特征明显。各指标表征的多模式一致的极端温度变化普遍接近或者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15%。极端低温的P1和P2两阶段差异的空间分布与冬季平均气温差异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相似度,极端高温变化的分布则更凸显局地性。全球范围内低温和高温多模式一致增加的面积都高于其减少的面积,预计欧亚大陆中高纬的西部、北美洲、中国东北等区域的低温风险以及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南亚、东非、北美洲、南极洲等区域的高温风险会升高。各指标表征的多模式一致的极端降水变化普遍超过全球陆地面积的20%,其中增加与减少的面积接近。强降水差异的分布特征与年降水的有部分相似,一致增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南亚、东南亚、南美洲东部和西南端、北美、澳洲和中东欧的部分地区等,一致减少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到东北、青藏高原南麓、非洲南部、南美洲北部和澳洲北部等。连续干旱日数在多数区域表现为增多,集中且连续地分布在中亚、南亚、青藏高原、俄罗斯中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北和中部、澳洲中部、南极洲部分地区等。这些都表明即使全球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立即开始减少碳排放,但由于各个区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有明显差异,温升过冲后部分区域的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并未及时回退到过冲前的水平,需警惕区域和局地尺度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温升 过冲 极端气候 预估
下载PDF
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西江流域径流变化趋势
2
作者 单敬敬 苏布达 +2 位作者 陈梓延 孙赫敏 姜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172,180,共9页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大水系珠江流域的主干,其径流变化对华南地区水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基于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对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包含7个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大水系珠江流域的主干,其径流变化对华南地区水资源供给至关重要。基于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对耦合模式国际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包含7个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3-7.0、SSP4-3.4、SSP4-6.0、SSP5-8.5)的5个气候模式进行降尺度和偏差订正,结合水文观测数据对SWAT水文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预估分析了全球温升1.5、2.0、3.0和4.0℃水平下西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61-2020年,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15℃/10 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0.9 mm/10a的速率呈微弱下降趋势。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将升高1.7℃(模式范围:1.2~2.2℃)~4.0℃(3.7~4.3℃);流域年降水量较基准期有所增加,且在全球温升3.0℃和4.0℃时增幅较明显。②1961-2020年,西江流域年径流为6923.5 m^(3)/s,以-19.0(m^(3)·s)/10 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相比基准期(1995-2014年),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西江流域年径流将增加3.5%(-20.4%~28.4%)~10.5%(-18.7%~43.2%);7-11月径流较基准期呈增加趋势,4-6月径流呈减少趋势,12月到次年三月径流均在温升3.0℃时出现较基准期有所减少,其他温升水平下呈微弱增加。③与基准期相比,4种温升水平下流域发生洪水和枯水的风险均呈增加趋势,且温升水平越高,流域发生洪水和枯水的风险越大,历史时期百年一遇的洪水在全球温升1.5~4.0℃水平下将分别变为45~50、15~28、10~18、5~8 a一遇;百年一遇枯水事件发生的时长在不同温升水平下将变为不足40~46、22~25、12~13和8~10 a一遇。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流域发生丰、枯水事件的风险将有所增加,可能对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洪抗旱工程造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温升1.5~4.0 径流变化 极端事件 西江流域
下载PDF
使用订正的“空间型标度”法预估1.5℃温升阈值下地表气温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晓龙 周天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近10年(2007—2016年)全球地表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1861—1890年)已上升约1℃,未来达到1.5℃温升阈值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对未来温度的预估多依赖气候模式,但模式在区域气候预估方面尚存在较大不确... 近10年(2007—2016年)全球地表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1861—1890年)已上升约1℃,未来达到1.5℃温升阈值时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目前对未来温度的预估多依赖气候模式,但模式在区域气候预估方面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采用国际通用的"空间型标度(Pattern scaling)"方法,尝试基于1951—2005年历史温度观测资料,预估1.5℃温升阈值下全球区域地表气温相对于当前升温1℃的变化。由于未来气温变化的空间型可能与历史时期不完全相同,同时非线性因素亦可能令基于线性假设的空间型标度法出现偏差,故利用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21个气候模式在4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RCP8.5,RCP6.0,RCP4.5,RCP2.6)下增暖空间型相对于历史时期(1951—2005年)的变化,对观测的空间型进行订正,并考虑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温度继续上升0.5℃,达到1.5℃时,4种情景下预估的地表气温变化的空间型和增暖幅度接近。大部分陆地将升温0.6℃以上,北半球比南半球高约0.2℃,陆地比海洋高约0.3℃。预估中国区域升温0.7℃以上。RCP2.6下中国北部和中部升温明显高于其他情景。若不考虑订正方法的影响,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基于观测资料的空间型标度法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均远小于气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型标度法 1.5℃温升阈值 地表气温预估 CMIP5 中国地区
原文传递
全球1.5℃温升背景下中国极端事件变化的区域模式预估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东欢 邹立维 周天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6-457,共12页
利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FROALS模拟的区域气候模式降尺度协同试验(CORDEX)的东亚区域的动力降尺度试验数据,分析了全球1.5℃温升背景下中国地区极端温度指数、极端降水指数以及民生相关指数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的暖事件显著增加... 利用区域海气耦合模式FROALS模拟的区域气候模式降尺度协同试验(CORDEX)的东亚区域的动力降尺度试验数据,分析了全球1.5℃温升背景下中国地区极端温度指数、极端降水指数以及民生相关指数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的暖事件显著增加,冷事件显著减少。高强度和中等强度极端暖事件发生风险分别为1986—2005年基准期的2.14和1.93倍,高强度和中等强度极端冷事件发生风险分别为基准期的0.58和0.63倍。分区来看,华北的高强度极端暖事件增幅最大(将为基准期的2.94倍),东北高强度极端冷事件减幅最大(将为基准期的0.38倍)。西北、青藏高原以及东北等地区的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风险略增加(分别为基准期的1.13,1.04,1.22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降水显著增加,高强度的极端降水事件在全国普遍增加,并且在华北和东南的发生风险增幅最大(分别为基准期的1.88倍和1.85倍)。闷热日数在东部地区显著增加,并且与单一的极端高温事件相比,极端闷热日数的增加风险更大(将为基准期的5.34倍)。全国取暖度日显著减少,东部以及西北的降温度日显著增加,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东部地区取暖度日的减幅(-258℃·d)大于降温度日的增幅(72℃·d),但与基准期相比,降温度日的变化比例(82%)大于取暖度日(-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温升阈值 极端温度指数 极端降水指数 民生相关指数
原文传递
1.5℃与2℃温升目标下“一带一路”主要陆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的CMIP6多模式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庄园煌 张井勇 梁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390,共17页
基于CMIP6的16个全球模式试验数据,多模式集合预估了《巴黎协定》1.5℃/2℃温升目标下“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陆域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与观测相比较,多模式集合能够比较准确地刻画“一带一路”主要陆域1995~2014年气温和降水的空间结... 基于CMIP6的16个全球模式试验数据,多模式集合预估了《巴黎协定》1.5℃/2℃温升目标下“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陆域未来气温和降水变化。与观测相比较,多模式集合能够比较准确地刻画“一带一路”主要陆域1995~2014年气温和降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在SSP2-4.5、SSP3-7.0和SSP5-8.5三种不同路径情景下,相对于工业革命前(1850~1900年),全球升温1.5℃与2℃分别将发生在2020年代中后期与2040年左右。全球1.5℃与2℃温升目标下,预计“一带一路”陆域平均的气温分别显著升高1.84℃和2.43℃,两者相差0.59℃,模式间标准差分别为0.18℃和0.21℃;区域平均的降水分别显著增加20.14 mm/a和30.02 mm/a,相差9.88 mm/a,模式间标准差分别为10.79 mm/a和13.72 mm/a。两种温升目标下,“一带一路”主要陆域气温空间上均表现为一致性显著增暖,高纬度的增温幅度普遍比低纬度大;降水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地中海与黑海地区、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地区减少,其他地区的降水普遍增加。P-E指数表征的干旱化未来在欧洲地区、中国南部至中南半岛地区、南亚印度东部地区、东南亚和赤道非洲中部地区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1.5/2温升目标 多模式集合 气候预估 “一带一路”
下载PDF
1.5℃和2℃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2050年的节能减排协同效益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潘涛 韩亚龙 戴瀚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7-528,共12页
利用能源系统模型IMED|TEC,构建可实现2℃和1.5℃温升目标的碳约束情景(2度情景和1.5度情景),分析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化的能源结构变化和空气污染改善的协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2℃和1.5℃温升目标下,2050年能源消耗比基准情景分别下降12... 利用能源系统模型IMED|TEC,构建可实现2℃和1.5℃温升目标的碳约束情景(2度情景和1.5度情景),分析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化的能源结构变化和空气污染改善的协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2℃和1.5℃温升目标下,2050年能源消耗比基准情景分别下降12%和33%,能源结构从传统的油制品占主导转变成使用更清洁的生物质能,甚至电能和氢能。2度情景下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35%,而在1.5度情景下,氢能、电能和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67%以上。同时,中国交通部门脱碳能够带来显著的空气污染物减排协同效益。2度情景下,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少38%,对应交通部门主要排放空气污染物NOx,SO2和PM2.5分别减排35%,34%和38%。1.5度情景下,污染物减排量是2度情景的两倍以上,但对于航空部门和水运部门,其污染物减排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和2温升目标 中国交通部门 碳减排 空气污染物减排 协同效益
下载PDF
When and how will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 witness 1.5 °C and 2 °C warmer worlds? 被引量:3
7
作者 ZHOU Tian-Jun SUN Ning +5 位作者 ZHANG Wen-Xia CHEN Xiao-Long PENG Dong-Dong LI Dong-Huan REN Li-Wen ZUO Me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8年第2期180-188,共9页
Wester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are positioned centrally along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re region bridging the East and the West.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climate over this core re... Wester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are positioned centrally along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which is regarded as a core region bridging the East and the West.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climate over this core region is important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alled'Belt and Road Initiative'(a $1 trillion regional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In this study,both mean and extreme climate changes are projected using the ensemble mean of CMIP5 models.The results show a warming of ~1.5,2.9,3.6,and 6.0 ℃ under RCP2.6,4.5,6.0,and 8.5,respectively,by the en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with respect to the 1986-2005 baseline period.Meanwhile,the annual mean precipitation amount increases consistently across all RCPs,with an increase by ~14% with respect to 1986-2005 under RCP8.5.The warming over the Millennium Silk Road region reaches 1.5 ℃ before 2020 under all the emission scenarios.The 2020s (2030s) see a 2 ℃ warming under the RCP8.5 (RCP4.5) scenario.Global warming that is 0.5 ℃ lower (i.e.a warming of 1.5 ℃) could result in the avoidance of otherwise significant impacts in the Silk Road core region-specifically,a further warming of 0.73 ℃ (with an interquartile range of 0.49%-0.94 ℃) and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treme heat days by 4.2,at a cost of a reduced increase of 2.72% (0.47%-3.82%) in annual precipitation.The change in consecutive dry days is region-depend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nnium Silk Road climate projection 1.5and 2 warming CMIP5 precipitation climateextremes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若干关键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海林 黄晓丹 +1 位作者 赵小凡 何建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3,共8页
当前,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谈判和合作进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关键问题和严峻挑战。其中包括: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促进《巴黎协定》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各要素全面均衡和有效的实施;如何依据气候... 当前,在落实《巴黎协定》的谈判和合作进程中,面临一些新的关键问题和严峻挑战。其中包括: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促进《巴黎协定》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各要素全面均衡和有效的实施;如何依据气候公约的规定并体现历史责任,坚持和维护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如何看待全球1.5℃温升控制目标以及该目标下不同类型国家公平的减排路径;如何看待欧盟等发达国家拟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采取碳边境调节措施等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发达国家忽视和淡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减排压力、转移排放责任、转嫁减排成本的意图和行动已十分明显,不同类型国家和利益集团间也呈现复杂的博弈局面。对此,我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巴黎协定》所确立的长期目标和各项原则,坚持我国发展中国家战略定位,巩固广大发展中国家战略依托,维护发展中国家合理权益。我国对《巴黎协定》达成和生效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当前,要进一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气候治理制度建设,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同时,国内要加快推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加快经济、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治理,制定并实施长期低碳排放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同时,实现与全球控制温升不高于2℃并努力低于1.5℃目标相契合的深度脱碳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治理 公平与责任 发展中国家定位 1.5℃温升 碳边境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