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3)DIBA)_(2)Cl]·[HGeMo_(12)O_(40)]的合成、表征、光催化和电化学性质
1
作者 于晓洋 黄仕霆 +2 位作者 吕艳欣 耿嘉琦 金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5-70,85,共7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Keggin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物[(H_(3)DIBA)_(2)Cl]·[HGeMo_(12)O_(40)],(HDIBA=3,5-二(1H--咪唑-1-基)苯甲酸).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7831(4)nm,b=1.29723(4...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Keggin型杂多酸的无机-有机杂化物[(H_(3)DIBA)_(2)Cl]·[HGeMo_(12)O_(40)],(HDIBA=3,5-二(1H--咪唑-1-基)苯甲酸).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27831(4)nm,b=1.29723(4)nm,c=1.98978(5)nm;α=94.51°,β=102.61°,γ=117.99°,V=2.77968(14)nm 3,Z=2.结构研究表明,在该化合物中HDIBA被质子化,配体与游离的Cl-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Keggin型[GeMo_(12)O_(40)]^(4-)多酸阴离子与[H_(3)DIBA]^(2+)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将相邻的一维超分子链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该化合物可以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孔雀石绿,150 min内降解率达到99.99%;另外,该化合物具有电催化还原BrO_(3)^(-)和电催化氧化抗坏血酸(AA)的性质.总之,该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处理废水中污染物的异相光、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o_(12)O_(40)]^(4-) 超分子化合物 水热法 光催化 电化学
下载PDF
叶酸通过JNK/p38 MAPK信号通路调节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化
2
作者 孙缦利 邓海峰 +3 位作者 金少举 陈旭东 王兴红 范文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目的:观察叶酸(folic acid,FA)对小鼠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在小鼠C2C12成肌细胞增殖阶段,采用不同浓度(0、2.5、5、10和20μmol/L)的FA处理C2C12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状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目的:观察叶酸(folic acid,FA)对小鼠C2C12成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在小鼠C2C12成肌细胞增殖阶段,采用不同浓度(0、2.5、5、10和20μmol/L)的FA处理C2C12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状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2)在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化阶段,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Ctrl)组(0μmol/L FA)和FA组(10μmol/L FA),于分化的第2天和第4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成肌细胞分化相关蛋白成肌细胞决定蛋白1(myoblast determination protein 1,MyoD)、成肌蛋白(myogenin,MyoG)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各组细胞肌管形成情况。(3)在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化第4天时,加入FA处理0、1、3和6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时点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JNK(phosphorylated JNK,p-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磷酸化p38 MAPK(phosphorylated p38 MAPK,p-p38 MAPK)蛋白水平。(4)将分化4 d的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为Ctrl组、FA组、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组、SB2035805(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组、FA+SP600125组和FA+SB203580组。C2C12成肌细胞先接受10μmol/L的SP600125或SB203580处理1 h,再经10μmol/L的FA处理24 h,FA组经10μmol/L FA处理24 h,Ctrl组不作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JNK、JNK、p-p38 MAPK、p38 MAPK和MyHC蛋白水平。结果:(1)与0μmol/L FA组相比,其余各浓度组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5),EdU阳性细胞率均显著增加(P<0.05)。(2)与Ctrl组相比,FA组MyoD、MyoG和MyH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肌管融合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3)与0 h组相比,FA处理1、3和6 h后p-JNK/JNK和p-p38 MAPK/p38 MAPK的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JNK/JNK和p-p38 MAPK/p38 MAPK的比值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4)与Ctrl组相比,FA组p-JNK、p-p38 MAPK和MyHC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FA组相比,FA+SP600125组p-JNK和MyH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FA+SB203580组p-p38 MAPK和MyHC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FA可以通过激活JNK/p38 MAPK信号通路促进小鼠C2C12成肌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C2C12成肌细胞 骨骼肌 细胞分化 JNK/p38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作者 杨雪 程园园 田瑞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My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c-Myc、CDK12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c-Myc、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的c-Myc、CDK12表达水平。比较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c-Myc与CDK12阳性表达的相关性,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率(77.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8%、15.0%)(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患者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Ⅲ~Ⅳ期、侵犯浆膜、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c-Myc和CDK1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87.0%、88.9%、90.0%和94.0%、92.6%、97.2%、100.0%,均明显高于高分化、Ⅰ~Ⅱ期、未侵犯浆膜、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的60.0%、57.7%、68.2%、70.0%和76.7%、76.9%、79.5%、80.0%(P<0.05)。相关分析发现,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487,P=0.016<0.05)。胃癌组织中c-Myc、CDK12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9.4%、21.4%,均明显低于c-Myc、CDK12阴性患者的55.6%、70.0%(P<0.05)。结论 c-Myc、CDK12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性,并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通过检测两者水平可能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基因 C-MYC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
4
作者 何永亮 章培 +4 位作者 吴宁 蒋炳林 成永莲 欧阳海英 涂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05-1310,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Krüpple样转录因子12(KLF1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07月至2020年07月收治于本院的82例宫颈癌患者活检及手术宫颈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宫颈癌组织及宫颈癌KLF12、STAT3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Kaplan-Meier曲线分析KLF12、STAT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KLF1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STAT3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产次、月经状态、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患者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Ⅱ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Ⅱ期、KLF12、STAT3阳性表达均是宫颈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KLF12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66.66%(28/42)低于KLF12阴性表达患者90.00%(36/40)(P<0.05),STAT3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70.49%(43/61)低于STAT3阴性表达患者100%(21/21)(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KLF12、STAT3阳性表达升高,两者异常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可作为用于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KLF12基因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维生素B_(12)缺乏致婴儿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诊治体会
5
作者 王小红 毋盛楠 +3 位作者 杜萌萌 卫海燕 苏畅 陈永兴 《儿科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S-MMA)临床表现、生化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例确诊为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继发性S-MMA(S-MMA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的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S-MMA)临床表现、生化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的11例确诊为维生素B_(12)缺乏导致继发性S-MMA(S-MMA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母亲孕期情况及生化特点。依据年龄、性别按照1∶3匹配同期确诊为cblC型MMA(C-MMA组),维生素B_(12)缺乏非MMA组为维生素B_(12)缺乏组10例,应用SPSS 20.0软件比较三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三组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呕吐、发育落后,S-MMA组及C-MMA组患儿头颅磁共振主要表现为髓鞘化落后。S-MMA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上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同型半胱氨酸、丙酰肉碱(C3)、丙酰肉碱/乙酰肉碱(C3/C2)、尿甲基丙二酸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MA患儿预后良好,极个别(9%)因诊断治疗较晚遗留轻度智力低下和运动落后。S-MMA组与C-MMA组治疗前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MCV、总同型半胱氨酸、C3、C3/C2水平以及尿甲基丙二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维生素B_(12)缺乏可导致婴儿S-MMA,特殊生化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S-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基丙二酸血症 钴胺素 维生素B_(12) 缺乏 同型半胱氨酸 丙酰肉碱
下载PDF
去氢骆驼蓬碱诱发PC12细胞凋亡时对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6
作者 巩月红 赵美玲 +3 位作者 马瑞佳 林玉霞 赵军 王建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3,共10页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 目的探讨去氢骆驼蓬碱(HM)对PC12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和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HM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组、HM+Mdivi-1组、线粒体裂变激动剂WY14643组、HM+WY14643组,药物浓度均为1、10、25、50、100μmol·L^(-1),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线粒体形态和纵横轴长度比值,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ROS、ATP水平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胱天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电穿孔法转染Drp1的干扰序列,筛选转染效果好的siRNA序列,协同药物干预,通过荧光法、MTT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MTT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Mdivi-1组、HM+Mdivi-1组、WY14643组和HM+WY14643组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EC 50分别为(11.48±2.32)、(12.35±1.67)、(14.88±2.07)、(39.14±3.25)、(20.09±1.97)μmol·L^(-1),依此后续实验选择20μmol·L^(-1)浓度的HM、Mdivi-1和HM+Mdivi-1作为构建PC12细胞模型的工作浓度;显微镜和MitoTracker Red探针染色观察发现,药物组细胞密度呈不同程度减少,树枝状突起减少变圆;线粒体形态趋向圆形,纵横轴长度比值分别为细胞对照组(3.33±0.72)、HM组(2.19±0.58)、Mdivi-1组(2.45±0.44)、HM+Mdivi-1组(1.43±0.62)。JC-1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M组线粒体模电位显著下降(P<0.01);ROS显著升高(P<0.01)、ATP水平下降(P<0.01),LDH酶活性上升(P<0.01);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促凋亡蛋白Bax、细胞色素C、胱天蛋白酶3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M组细胞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Mf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特异性干扰Drp1并协同HM干预后,各干扰组较各单独药物干预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Drp1和Mfn2表达下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M可通过ROS累积降低PC12细胞膜电位及ATP,进而激活caspase-3凋亡途径促使细胞凋亡,线粒体融合分裂可能参与HM造成PC12细胞的损伤,启动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驼蓬碱 PC12细胞 线粒体融合分裂 线粒体功能损伤 神经毒性损伤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对2型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雪倩 禚映辰 +1 位作者 李婷 陈珂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31-334,33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 目的:探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2(CXCL12)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90例为单纯T2DM组(A组),选取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90例为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B组),同时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血压、糖脂及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血清VEGF、CXCL12水平。分析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VEGF和CXCL12水平升高(均P<0.05)。与A组比较,B组上述指标水平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FBG、Scr、VEGF、CXCL12是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VEGF、CXCL12与TC、FBG、Scr呈正相关(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CXCL12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均P<0.05)。结论:血清VEGF、CXCL12在单纯T2DM和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均升高,且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中水平更高。两者对T2DM并发微血管病变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XC配体12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咪达唑仑通过上调miR-320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8
作者 薄云 潘尉洲 +1 位作者 周敏 黄岚 《解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 为了明确咪达唑仑在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探讨咪达唑仑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H/R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组、10μmol/L咪达唑仑+anti-miR-NC组、和10μmo... 目的 为了明确咪达唑仑在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探讨咪达唑仑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PC12细胞,分为Control组、H/R组、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组、10μmol/L咪达唑仑+anti-miR-NC组、和10μmol/L咪达唑仑+anti-miR-320组;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用于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RT-qPCR检测miR-320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R组细胞A值(0.43±0.02)、pro-caspase3水平(0.14±0.01)和miR-320表达(0.15±0.01)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26.68±0.81)和Cleaved-caspase3水平(0.70±0.05)显著升高(P<0.05)。与H/R组相比,不同剂量(0.1、1.0、10μmol/L)咪达唑仑组细胞A值(0.43±0.02、0.57±0.03、0.93±0.04)、pro-caspase3水平(0.14±0.01、0.30±0.02、0.52±0.03)和miR-320表达(0.15±0.02、0.42±0.03、0.81±0.05)显著升高(P<0.05),而凋亡率(25.65±0.92、21.74±0.56、15.63±0.50)和Cleaved-caspase3水平(0.70±0.06、0.50±0.04、0.23±0.02)显著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10μmol/L咪达唑仑+anti-miR-NC组相比,10μmol/L咪达唑仑+anti-miR-320组细胞A值(0.47±0.02)、pro-caspase3水平(0.24±0.01)和miR-320表达(0.26±0.02)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23.52±0.59)和Cleaved-caspase3水平(0.56±0.04)显著升高(P<0.05)。结论 咪达唑仑可以上调miR-320表达,进而促进H/R诱导的PC12细胞增殖,并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PC12细胞 缺氧复氧 miR-320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梁冰 王萌萌 张靖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水平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血透室治疗的MHD患者110例,根据T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42例,...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S100A12)、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的水平变化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血透室治疗的MHD患者110例,根据T值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42例,T值≤-2.5 g/cm2)及非骨质疏松组(68例,T值>-2.5 g/cm2),同期选取在本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BMI、透析龄)及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RAGE和S100A12水平对MHD患者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MH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骨质疏松组与骨质疏松组患者血钙、血磷、骨密度、sRAGE水平均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S100A12水平均升高(P<0.05)。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iPTH、S100A12水平均升高,血磷、骨密度、sRAGE水平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sRAGE与S100A12表达呈负相关;血清sRAGE与血磷、骨密度均呈正相关,与iPTH呈负相关;血清S100A12与血磷、骨密度均呈负相关,与iPTH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A12、sRAGE联合预测MHD患者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S100A12、sRAGE、iPTH均与骨质疏松发生有关(P<0.05)。结论MH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sRAGE、S100A12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可作为诊断MH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质疏松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A12
下载PDF
Multisim12在电类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中的应用
10
作者 朱延枫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针对电类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元器件损耗过大、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进行实物电路组装和焊接之前应用Multisim12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仿真结果与实物电路测试结果基本一... 针对电类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元器件损耗过大、教学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进行实物电路组装和焊接之前应用Multisim12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分析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仿真结果与实物电路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将Multisim12仿真软件应用于实训中,不仅解决了传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im12 技能实训 实践创新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切削参数对车削12L14钢切削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赵夫超 张增成 +2 位作者 刘畅 杨坤 刘长青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对12L14易切削钢开展车削正交试验,研究切削深度a p、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 c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刀具在车削12L14易切钢时,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切削深度,其次为进给量,而切削速度影响最小。各方... 采用硬质合金刀具对12L14易切削钢开展车削正交试验,研究切削深度a p、进给量f和切削速度v c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质合金刀具在车削12L14易切钢时,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切削深度,其次为进给量,而切削速度影响最小。各方向切削力的变化随着a p、f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随着v c的增大有所波动,对切削分力与各切削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切削力经验公式,并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经验公式在一定参数阈值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L14易切削钢 切削试验 切削参数 切削力公式
下载PDF
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张雪梅 彭美玲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心绞痛患者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稳定性心绞痛64例(稳定组)与变异型心绞痛20例(变异组)。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特征调查,判定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心绞痛患者根据临床确诊结果分为稳定性心绞痛64例(稳定组)与变异型心绞痛20例(变异组)。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特征调查,判定诊断的价值。结果两组的TG、TC、LDL-C、HDL-C、ALT、AST值对比无差异(P>0.05)。变异组的U波倒置、ST段抬高、室性早搏、T波高耸等占比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组的SDNN、SDANNI、SDNNI、RMSSD与PNN50值均明显低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4例患者中,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判断为稳定型心绞痛63例,变异型心绞痛21例,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在心绞痛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8.4%(63/64)和100.0%(20/20)。结论12导联心电图能观察到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12导联心电图结合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变异性心绞痛的敏感性与特异性都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导联心电图 变异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 心率变异性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彭南燕 黄重云 袁文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心电图检查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疑似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1例,均接受常规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经冠状动脉造影剂综合诊断确诊(金标准),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1... 目的 分析不同心电图检查在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疑似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1例,均接受常规心电图、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经冠状动脉造影剂综合诊断确诊(金标准),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1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0例,分析不同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不同疾病的房速前窦性频率、房速频率情况。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阵发性心房颤动及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4%、93%、93%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68%、73%、70%(P<0.05);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见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房速前窦性频率、房速频率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效果显著,可准确鉴别阵发性心房颤动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差异,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对患者病情改善、治疗方案拟定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12导联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及其与神经发育特征的关联
14
作者 吴媛 杨亭 +6 位作者 陈红羽 龙丹 向雪利 冯钰茹 韦秋宏 陈洁 李廷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目的调查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vitamin B_(12),VB_(12))水平及其与神经发育水平的关联。方法招募324例2~6岁ASD儿童和318例2~6岁健康儿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 目的调查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vitamin B_(12),VB_(12))水平及其与神经发育水平的关联。方法招募324例2~6岁ASD儿童和318例2~6岁健康儿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叶酸和VB_(12)水平,采用社交反应量表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估ASD儿童的核心症状,采用格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神经发育水平。结果ASD儿童的血清叶酸及VB_(1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P<0.05)。ASD儿童血清叶酸水平与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商呈正相关(P<0.05),血清VB_(12)水平与适应性行为、精细运动、语言发育商呈正相关(P<0.05)。2~<4岁ASD儿童血清叶酸水平与各能区发育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VB_(12)水平与语言发育商呈正相关(P<0.05);ASD男童血清VB_(12)水平与语言、个人-社会发育商呈正相关(P<0.05)。结论学龄前ASD儿童血清叶酸和VB_(12)水平较健康儿童低,且与神经发育水平相关,尤其<4岁ASD儿童。因此,保持正常的血清叶酸和VB_(12)水平可能有益于ASD儿童,特别是<4岁ASD儿童的神经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神经发育水平 叶酸 维生素B_(12) 儿童
下载PDF
Mg_(3)Y_(2)Ge_(3)O_(12)∶Pr^(3+)材料的多色发光及余辉性能
15
作者 郭海洁 张涛 +4 位作者 时秋峰 乔建伟 崔彩娥 黄平 王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长余辉发光材料Mg_(3)Y_(2)Ge_(3)O_(12)∶Pr^(3+)。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及热释光曲线等,对样品的结构、发光及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83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485 nm和60...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颜色变化的长余辉发光材料Mg_(3)Y_(2)Ge_(3)O_(12)∶Pr^(3+)。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发射光谱、余辉衰减及热释光曲线等,对样品的结构、发光及余辉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83 nm激发下,发射光谱在485 nm和609 nm处表现出两个较强的尖峰发射,分别归属于Pr^(3+)离子的3P_(2)→3H_(4)及3P0→3H6能级跃迁。通过对Pr^(3+)离子浓度的调控,有效改变了绿光和红光的相对发射强度,从而实现了发光颜色的多色化。此外,在激发光源停止后该材料同样具有多色的余辉发射,对于最佳样品(Mg_(3)Y_(2)Ge_(3)O_(12)∶0.015Pr^(3+))的余辉时间可达1200 s以上。之后,我们通过热释光曲线具体研究了陷阱的分布及余辉的充放能过程。结果表明,Mg_(3)Y_(2)Ge_(3)O_(12)∶0.015Pr^(3+)材料中浅陷阱的浓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室温下的余辉性能较弱。由于材料在高温区域具有超宽带陷阱分布,因此,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其在高温下的多色长余辉性能。在本工作中,我们成功制备了一种单一离子激活的发光及余辉颜色可调的长余辉发光材料,考虑到其在室温以及高温条件下都具有发光及余辉颜色变化的特点,该材料在高温预警标识以及防伪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发光材料 Mg_(3)Y_(2)Ge_(3)O_(12)∶Pr^(3+) 多色化 防伪
下载PDF
^(12)C^(16)O_(2)分子位于1.57μm的饱和吸收光谱
16
作者 江山 谈艳 +2 位作者 刘安雯 周晓国 胡水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18,I0117,共7页
本文展示了基于光梳锁频-光腔衰荡光谱装置测量的^(12)C^(16)O_(2)分子位于1.57μm附近的30012←00001振动带中转动量子数最高为68的共计37根振转跃迁的饱和吸收光谱,其频率确定至kHz水平;文献和CDSD2019数据库中的多普勒光谱确定的3001... 本文展示了基于光梳锁频-光腔衰荡光谱装置测量的^(12)C^(16)O_(2)分子位于1.57μm附近的30012←00001振动带中转动量子数最高为68的共计37根振转跃迁的饱和吸收光谱,其频率确定至kHz水平;文献和CDSD2019数据库中的多普勒光谱确定的30012振动态的振转能级与本工作确定的数值存在超过1 MHz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吸收光谱 光腔衰荡光谱 ^(12)C^(16)O_(2) 高精密
下载PDF
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筛选诺如病毒抗原模拟表位
17
作者 周飞园 王璐 +6 位作者 梁芷妍 林璧慧 李佳恒 王宇 井多娜 张绪富 戴迎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88,共6页
目的:利用Ph.D.-12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诺如病毒(NoV)的抗原模拟表位。方法:包被与GⅡ.4、GⅡ.6、GⅡ.17型NoV具有高特异性及中和能力较强的单链可变片段抗体(scFv),用Ph.D.-12噬菌体展示肽库进行3轮生物淘选。ELISA鉴定淘选所得噬菌体与... 目的:利用Ph.D.-12噬菌体展示肽库筛选诺如病毒(NoV)的抗原模拟表位。方法:包被与GⅡ.4、GⅡ.6、GⅡ.17型NoV具有高特异性及中和能力较强的单链可变片段抗体(scFv),用Ph.D.-12噬菌体展示肽库进行3轮生物淘选。ELISA鉴定淘选所得噬菌体与scFv的结合活性及其与NoV P蛋白的竞争作用;阳性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合成多肽鉴定其抗原性。结果:发现1段与GⅡ.6 VP1区同源性较高的氨基酸序列“MG-D-W”,综合分析提示其可能为GⅡ.6 NoV的抗原模拟表位,且合成的包含“MG-D-W”的多肽可竞争抑制P蛋白与人类组织血型抗原(HBGAs)受体的结合。结论:“MG-DW”是与NoV单链抗体高亲和力的肽段,可能模拟了GⅡ.6 NoV与scFv结合的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12肽库 抗原模拟表位 单链可变片段抗体
下载PDF
卷丹百合LlARF1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
18
作者 李佳敏 王梦迪 +5 位作者 梁佳惠 张铭芳 杜运鹏 张秀海 李玉舒 于晓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目的】探究卷丹百合珠芽发生前细胞和组织学层面的变化,讨论卷丹百合珠芽发生的内在机制。克隆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LlARF12,为解析LlARF12基因在卷丹百合珠芽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卷丹百合珠芽... 【目的】探究卷丹百合珠芽发生前细胞和组织学层面的变化,讨论卷丹百合珠芽发生的内在机制。克隆生长素响应因子基因LlARF12,为解析LlARF12基因在卷丹百合珠芽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卷丹百合珠芽器官形成前的叶腋部位进行了组织学观测,从卷丹珠芽形成过程的转录组中筛选得到参与珠芽发生的关键基因LlARF12,克隆得到其编码区(CDS)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预测,通过qRT-PCR对不同时期、不同种与品种的百合组织中的LlARF12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并通过VIGS技术对卷丹种球进行LlARF12基因沉默,从而验证其基因功能。【结果】克隆获得LlARF12基因长度为2346 bp,编码781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LlARF12在珠芽发生的小白点时期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发生珠芽时期、在S1时期植株茎秆上部表达量显著低于茎秆下部、在能够自然发生珠芽的百合品种中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百合品种;沉默LlARF12基因导致卷丹珠芽发生时间提前,且发生的珠芽数量增多。【结论】在卷丹百合珠芽发生的S1时期之前,腋生分生组织已经开始启动,此处靠近表皮的薄壁细胞层数增加、细胞核堆积,并且逐渐产生成熟的维管组织。LlARF12在卷丹百合不能发生珠芽的组织部位和时期的表达量普遍更高,推测其在珠芽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转录抑制作用,通过VIGS技术进行的基因功能验证证明了LlARF12对珠芽发生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丹百合 珠芽 LlARF12基因 表达分析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下载PDF
基于细胞代谢组学的柴胡皂苷b2对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9
作者 李萌 施浩 +4 位作者 陈佳俊 吕家乐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b2(SSb2)对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CORT(100~800μmol·L^(-1)孵育24 h)组和SSb2(1.5625,3.125,6.25,12.5,25,50和100μmol·L^(-1)孵育24 h)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②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RPMI-1640培养基培养24 h),模型组(CORT 400μmol·L^(-1)孵育24 h)和模型+SSb2组(SSb21.5625,3.125,6.25,12.5和25μmol·L^(-1)预处理3 h,去上清,然后加入CORT 400μmol·L^(-1)及对应浓度SSb2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微板法检测PC12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③将细胞分为细胞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SSb212.5μmol·L^(-1)组,采用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PC12细胞代谢轮廓变化;比色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①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当CORT浓度为400μmol·L^(-1)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55±6)%(P<0.01);SSb2浓度>50μmol·L^(-1)时,对PC12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P<0.01)。②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各浓度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LDH释放率显著降低(P<0.01)。③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代谢组学结果表明,SSb2能显著回调谷氨酸、肌酸、N-乙酰天冬氨酸、L-酪氨酸、柠檬酸、L-异亮氨酸、乳酸、谷氨酰胺和胆碱9个差异代谢物。对SSb2调控的关键代谢物进一步富集分析表明,SSb2主要影响5条代谢通路,即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与细胞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谷氨酸含量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模型+SSb2组细胞谷氨酸含量(P<0.01)和谷氨酰胺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SSb2对COR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苷b2 皮质酮 PC12细胞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激光粉末床熔融WC-12Co硬质合金温度场模拟
20
作者 牛玉玲 李晓峰 +3 位作者 赵宇霞 张利 刘斌 白培康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热模型,利用APDL命令及生死单元方法实现对高斯热源的施加和WC-12Co硬质合金打印过程的模拟,得到WC-12Co硬质合金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 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热模型,利用APDL命令及生死单元方法实现对高斯热源的施加和WC-12Co硬质合金打印过程的模拟,得到WC-12Co硬质合金在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研究不同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对温度场分布及熔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C-12Co硬质合金在LPBF过程成形时,利用有限元能够有效模拟其成形过程。位于热源前部的等温线比尾部更为密集,温度梯度更大;而扫描路径终端边缘处熔池中心的温度最高。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和扫描速度的减小,熔池宽度、深度和长度均相应增大。通过相关实验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晶粒尺寸的影响,发现晶粒尺寸随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过高的激光功率会引起一定的热裂纹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WC-12CO 有限元 温度场 熔池尺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