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面孔与限度——1990年代诗歌想象力的再思考
1
作者 张凯成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1,共8页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问题充满复杂性与多义性,对这一问题的重提不仅能够再度思考此时期诗歌所写作的“历史”这一特殊对象,而且还能为从想象力角度观察诗歌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照。1990年代诗歌虽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建构了“历史化”想象...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问题充满复杂性与多义性,对这一问题的重提不仅能够再度思考此时期诗歌所写作的“历史”这一特殊对象,而且还能为从想象力角度观察诗歌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照。1990年代诗歌虽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建构了“历史化”想象与“日常镜像式”想象这两种方式,描摹出历史的两副面孔,但由于社会时代的复杂与多变,加之诗人们精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抗意识,其对历史的想象自然无法摆脱局限。这种局限表明诗人不能将历史视为空洞的面具,而应发掘历史中所存在过的鲜活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历史 想象力
下载PDF
《中国诗选》与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
2
作者 张凯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9-66,共8页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 闵正道主编的《中国诗选》刊载了1990年代前期的诗歌作品与诗论文章,为90年代诗歌身份的确立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也为观察90年代诗歌的想象维度创造了可能。《中国诗选》刊载的诗人频繁进入90年代诗歌的各种选本,还成为诗歌史层面的“90年代诗歌”所重点讲述的对象。从想象力角度来看,该刊推动了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建构,其中的诗歌作品通过“死亡”“衰老”等元素的书写,与90年代初期诗歌想象之间形成深刻的对话,并由此建构了“中年”的想象方式,展示了诗人在时代语境中对社会现实以及诗歌本身的被动指认。这些作品还呈现出对90年代中后期诗歌写作的观念预设,即诗人不再以一种主观的姿态来建构诗学想象,转而生发出客观的“看风景”心态,赋予诗学想象“客体化”属性。“客体化”诗学想象容纳了此时期诗人对于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种要素的综合考量,使诗歌写作的层次与空间得到拓展,有力地承担起90年代诗歌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选》 1990年代诗歌 想象维度
下载PDF
语义终结——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 被引量:1
3
作者 范云晶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82,共7页
语义终结是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决定语义的外指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临时性特征;语义的临时性使得词语固有意义的确定性瓦解,语义处于不断变比之中,成为抽离意义的符号;词语作为符号存在,意味着不同语义之间差异性的消失... 语义终结是1990年代诗歌表意方式之一。决定语义的外指意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临时性特征;语义的临时性使得词语固有意义的确定性瓦解,语义处于不断变比之中,成为抽离意义的符号;词语作为符号存在,意味着不同语义之间差异性的消失。这可能会造成词语在意义悬空的情况下无限衍生新的言说内容,即“由词生词”的问题。语义终结的表意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意义扩展的同时,也会给现代汉语诗歌写作带来某种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表意方式 语义终结
下载PDF
1990年代诗歌的“声音”问题--以于坚和伊沙诗歌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陈昶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05,共8页
1990年代诗歌语言普遍呈现日常性、口语化的特征,作为诗歌语言重要方面的“声音”,反映了诗人在形象建构上的思考进路与诗学观念,由语言风格尤其是“声音”所体现的观念转向,引发了诗人对于中国形象表达方式的转捩,上述现象在这一时期... 1990年代诗歌语言普遍呈现日常性、口语化的特征,作为诗歌语言重要方面的“声音”,反映了诗人在形象建构上的思考进路与诗学观念,由语言风格尤其是“声音”所体现的观念转向,引发了诗人对于中国形象表达方式的转捩,上述现象在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如于坚和伊沙的作品中尤为突出。较之前一时期诗歌的启蒙与浪漫倾向,从声音语词到中国形象,90年代诗歌更加重视日常经验对于意义生成的直接性和效用性,将形象的建构内化于声音、语词的形成和运动中,在诗歌语言和中国形象之间,在诗人主体与诗歌客体之间,建立了更为直接的语义机制,经由声音语词的价值实现中国形象的丰富与完善。可以说,90年代的创作经验与审美标准,为新世纪诗歌树立了价值典范,逐渐成为当代诗人向世界文学贡献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的一条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新世纪诗歌 中国形象 诗歌语言 声音 语词
下载PDF
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的意义生成机制
5
作者 范云晶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49-58,共10页
“非诗”词语的跨语境运用、“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以及“矛盾修辞法”,是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意义生成的三个典型机制。诗人将“非诗”领域的词语,及其可能涵括的意义向度移植并填充到诗中,再借助更注重过程、更具敞开性的“叙述”行... “非诗”词语的跨语境运用、“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以及“矛盾修辞法”,是欧阳江河1990年代诗歌意义生成的三个典型机制。诗人将“非诗”领域的词语,及其可能涵括的意义向度移植并填充到诗中,再借助更注重过程、更具敞开性的“叙述”行为,实现了词汇的扩展与意义领地的扩张;“非诗”领域词语入诗之后,诗人在“词物同向”和“词物异向”,即词与其指称物的意义指向一致与相异两个维度,将“词”与“物”勾连,完成了“物质性”对语义的反哺与填充,其意义走向变得不确定,也加大了理解与阐释的难度;被“物质性”填充的语义,借助“矛盾修辞法”有效表意。诗人通过“自反”与“它反”两种表意方式,以及“语义悖论”和“语境悖论”两个表意层次,增强了词语面对现实的言说效力。这三个意义生成机制构成了欧阳江河“90年代诗歌”的整体语言样态,彰显了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难度,带来了语义的多元与繁复,同时也致使欧阳江河的诗歌变成“失心的写作”,产生了“词生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江河 1990年代诗歌 意义生成机制
下载PDF
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1990年代诗歌综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桃洲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92-102,共11页
论文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中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全面反顾,在论述其诗学来源、表现形态、文本特征等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了这十年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要现象,如"叙事"、"口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女性诗歌的变... 论文站在新世纪的历史语境中对1990年代诗歌进行了全面反顾,在论述其诗学来源、表现形态、文本特征等的基础上,深入辨析了这十年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和重要现象,如"叙事"、"口语"、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女性诗歌的变化,等。作者认为,1990年代是一个杂语共生的时代,中国诗歌处于急速的转型之中,而这一转型过程尚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叙事 口语 转型
下载PDF
重审1990年代诗歌的意识与观念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桃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9,共8页
在重新探究1990年代诗歌的过程中,“回到历史现场”的资料发掘整理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突破那种孤立地看待1990年代诗歌的思维和方式,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将之同时放在中国当代乃至20世纪诗歌发展脉络和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尤其是二... 在重新探究1990年代诗歌的过程中,“回到历史现场”的资料发掘整理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突破那种孤立地看待1990年代诗歌的思维和方式,以一种开阔的视野,将之同时放在中国当代乃至20世纪诗歌发展脉络和历史社会文化语境,尤其是二者的交错关系中。反观1990年代诗歌中的“历史意识”,不仅关于“历史”内涵的理解、对于诗歌与历史关系的认识以及诗歌书写历史的方式,在不同诗人和评论者那里出现了明显分歧,而且某些着意凸显“历史意识”的诗歌文本的效力几乎丧失殆尽;“个人意识”及“个人写作”也是如此,它们被赋予了取向不一的价值和独特的品质,其中“历史的个人化”主张犹如历史与个人间的平衡木,易于滑入惯性驱动的“空转”。就1990年代诗歌的文本构造而言,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应该是“戏剧化”,它也许能够重塑对于诗的认识,重新锻造被种种凌空虚蹈所消耗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历史意识 个人意识 历史化 戏剧化
下载PDF
“楼梯上”的境遇:19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转换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凯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00-106,共7页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立足于1990年代初期的"断裂"语境,与其后社会转型的语境之中,呈现出了内在的转换历程。朱朱的《楼梯上》所营构的"楼梯上"的悖论,与臧棣的《在楼梯上》所呈现的"在楼梯上"的突围,构... 1990年代诗歌的想象力立足于1990年代初期的"断裂"语境,与其后社会转型的语境之中,呈现出了内在的转换历程。朱朱的《楼梯上》所营构的"楼梯上"的悖论,与臧棣的《在楼梯上》所呈现的"在楼梯上"的突围,构成了一种对位的联系,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1990年代诗歌想象维度的内在变化,即由抒情想象逐步转向了叙事想象,转变本身有其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想象力 抒情想象 叙事想象
下载PDF
对1990年代诗歌主体“祛魅”的学理反思
9
作者 王昌忠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9-33,共5页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qu...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祛魅"的。这四点"祛魅"本身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只是由于对其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处理,甚至扭曲和丑化,才成为了导致1990年代诗歌"失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诗歌主体 “祛魅”
下载PDF
论1990年代诗歌中的跨文体书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桃洲 雷奕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1-56,共16页
19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文化和诗学的转型,中国诗歌中出现了较明显的跨文体写作现象,主要体现为片断书写、叙事性因素、戏剧性情境等在诗歌中的增多,分别显示出向散文、小说、戏剧跨越的趋向。本文通过对一些诗人作品的个案分析,探讨了... 19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文化和诗学的转型,中国诗歌中出现了较明显的跨文体写作现象,主要体现为片断书写、叙事性因素、戏剧性情境等在诗歌中的增多,分别显示出向散文、小说、戏剧跨越的趋向。本文通过对一些诗人作品的个案分析,探讨了这种文体跨越现象的成因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得与失,认为跨文体写作是1990年代诗歌为寻求文体的突破而进行的大胆而审慎的尝试,有其积极的建设性意义。不过,也应留意跨文体带来的形式边界模糊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跨文体 片断 叙事 戏剧性
原文传递
1990年代初期诗歌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局限性——以“广场”语象的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凯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4-171,共8页
1990年代初期的诗歌语言在"转型"的社会语境中生成,突出呈现为两种形态。一方面,诗人们的精神意识在社会语境的转变中陷入了困境,诗歌语言作为突破困境的方式,其"本体性"地位得到了重新指认;另一方面,面对转型的语... 1990年代初期的诗歌语言在"转型"的社会语境中生成,突出呈现为两种形态。一方面,诗人们的精神意识在社会语境的转变中陷入了困境,诗歌语言作为突破困境的方式,其"本体性"地位得到了重新指认;另一方面,面对转型的语境,诗人们的语言意识发生了内在的转换,形成"介入性"的表达方式,以此探寻着写作的可能性。但从根本上看,1990年代初期诗歌的语言存在局限性。首先,诗人们急于摆脱转型语境所带来的精神困境,预设性的前提造成了诗歌语言的"不自主性";其次,由于诗歌位置的整体偏移,由"介入性"表达建构起的表达空间相对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诗歌语言 广场语象
下载PDF
炫技与饶舌的背后——论20世纪90年代诗歌“技艺”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献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0,共4页
在1990年代诗歌书写中,"技艺"成为许多诗人关注的对象并在具体诗歌书写中进行了实验,致使1990年代诗歌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诗歌的特质。这种"技艺"性的诗歌书写实际上是1990年代复杂的现实语境、诗人矛盾人生体验的... 在1990年代诗歌书写中,"技艺"成为许多诗人关注的对象并在具体诗歌书写中进行了实验,致使1990年代诗歌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诗歌的特质。这种"技艺"性的诗歌书写实际上是1990年代复杂的现实语境、诗人矛盾人生体验的外在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技艺 炫技与对象
下载PDF
“长90年代”:新诗“当代”空间的确立
13
作者 辛北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76,共7页
“90年代”诗歌作为一个新诗史段落,一般被认为具有自己的诗学特征和起止时段。本文在不否认其诗学特征的前提下,引入外部研究视角,同时以新近的“当代性”诗学意识为考察动力,重返这一年代现场,从而提出并论证:新诗之“90年代”,是当... “90年代”诗歌作为一个新诗史段落,一般被认为具有自己的诗学特征和起止时段。本文在不否认其诗学特征的前提下,引入外部研究视角,同时以新近的“当代性”诗学意识为考察动力,重返这一年代现场,从而提出并论证:新诗之“90年代”,是当下新诗“当代”话语的真正起点。这一重识工作涉及到现当代文学研究断代方法论的更新,因此在前述基础上,本文又给出一个“长90年代”的新命名,试图以之作为今后当代新诗研究、当代文化批评塑造话语空间时的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诗歌 当代 新诗
下载PDF
诗的等级制——形式、文体与历史的多重想象
14
作者 林楠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6-72,共7页
在浪漫主义中,诗歌总是优于散文,其语言也比散文化的表述更具现实概括性。1990年代,散文化、叙事性重新成为诗歌打开现实的关键词,但散文之于诗歌仍只是次一级的文体。在新诗的线索中,诗歌主潮时有更迭,诗歌与现实缠绕的对话却从未消失... 在浪漫主义中,诗歌总是优于散文,其语言也比散文化的表述更具现实概括性。1990年代,散文化、叙事性重新成为诗歌打开现实的关键词,但散文之于诗歌仍只是次一级的文体。在新诗的线索中,诗歌主潮时有更迭,诗歌与现实缠绕的对话却从未消失,这具体表现在诗歌的形式、文体与历史的三重叙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形式 诗歌文体 历史叙述 1990年代诗歌
下载PDF
亡灵的虚构——欧阳江河诗学浅探
15
作者 陈婉 毛靖宇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亡灵"一词隐喻了欧阳江河对1990年代诗人主体身份的认定;"虚构"一词则包含对于诗歌本体论、方法论的暗示。"亡灵的虚构"准确地概括了欧阳江河1990年代的诗学思想。这种诗学思想刷新了诗人与现实的关系,... "亡灵"一词隐喻了欧阳江河对1990年代诗人主体身份的认定;"虚构"一词则包含对于诗歌本体论、方法论的暗示。"亡灵的虚构"准确地概括了欧阳江河1990年代的诗学思想。这种诗学思想刷新了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为诗歌表现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主体感受的兴趣,阻断了通往读者的道路,因而导致了一些读者与批评家的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亡灵的虚构 欧阳江河 1990年代诗歌
下载PDF
“它在要求一个对称”:王家新的踟蹰和犹豫——重读《帕斯捷尔纳克》
16
作者 李振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83-91,共9页
在《帕斯捷尔纳克》一诗中,诗人的心愿是去成为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诗的一个"对称",但他又身不由己地对此感到踟蹰和犹豫。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的这种踟蹰和犹豫呢?
关键词 王家新 帕斯捷尔纳克 1990年代中国诗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