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高松 吴跃锐 +1 位作者 梁明超 吴建萍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提供的临床和RNA-seq数据,以预测MAP1LC3B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Western印...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提供的临床和RNA-seq数据,以预测MAP1LC3B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Western印迹等技术对人群样本(结肠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20例)中MAP1LC3B表达情况进行检测,验证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包括肝转移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组织分化等的关系。结果:MAP1LC3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7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MAP1LC3B阳性组中,21例(72.41%)合并肝转移(P=0.001),且患者的TNM分期多为Ⅴ期患者,占79.31%,与MAP1LC3B阴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MAP1LC3B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P=0.056)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与TCGA数据库等分析结果有所差异,但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AP1LC3B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MAP1LC3B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的功能最为密切。结论:自噬相关基因MAP1LC3B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并参与介导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基因 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 结肠癌
下载PDF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2
作者 张利敏 张华茹 +1 位作者 王东英 宋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分析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与联合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接受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缓解时间、气道炎症相关因子[趋化因子配体3(CCL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α1-酸性糖蛋白(α1-AG)]、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气促、喘息、咳嗽、肺部音等症状缓解时间降低(P<0.05)。治疗4、7 d后,两组CCL3、HMGB1、α1-AG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司坦口服溶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抑制气道炎症,调节机体免疫,促进症状缓解,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羧甲司坦口服溶液 重组人干扰素Α1b T淋巴细胞 趋化因子配体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Α1-酸性糖蛋白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下载PDF
ATP1B3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4
作者 严其康 扈清云 +2 位作者 孙权 王彩霞 朱金玲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41,共7页
目的:探讨ATP1B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CGGA及TCGA分析ATP1B3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敲减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 目的:探讨ATP1B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U87MG)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在线数据库CGGA及TCGA分析ATP1B3在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细胞中差异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敲减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87MG中ATP1B3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敲减效率;用CCK-8、transwell实验检测敲减ATP1B3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敲减ATP1B3后P-MTOR、MTO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数据库分析表明ATP1B3的表达量与恶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成正相关,且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成负相关。敲减ATP1B3后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后明显降低,敲减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敲减ATP1B3影响P-MTOR的表达水平,P-MTOR/MTOR比值降低。结论:ATP1B3高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且不利于患者的生存预后。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内ATP1B3可调控MTOR细胞增殖生长信号通路,敲减ATP1B3基因能有效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ATP1B3基因可能是一个潜在神经肿瘤标志物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ATP1b3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怀庆 杨春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xcel表格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方案治... 目的 探究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的效果及对其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xcel表格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给予基础方案治疗,实验组给予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潮气量(TV)、呼气峰流速(PEF)、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NF-γ)]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参照组的86.96%,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中肺部啰音、三凹征、喘息、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4.65±0.88)、(2.96±0.52)、(3.70±1.08)、(5.18±1.30)d,均短于参照组的(5.41±1.13)、(4.20±0.87)、(4.22±0.96)、(2.79±1.24)d,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肺功能指标中TV、PEF、TPTEF/TE及VPTEF/VE分别为(7.51±1.29)ml/kg、(5.73±1.54)L/s、(26.91±7.08)%、(29.84±5.33)%,均高于参照组的(6.35±1.47)ml/kg、(4.02±0.83)L/s、(23.25±6.46)%、(26.91±4.32)%,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炎性因子指标中IL-10及INF-γ水平分别为(28.06±5.37)、(38.25±6.43)ng/L,均高于参照组的(15.64±7.22)、(29.36±5.24)ng/L,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 布地奈德结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较好,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肺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明显,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肺功能指标
下载PDF
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6
作者 李兴泉 杨春 +2 位作者 李诗源 翁凯 彭麟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 目的探讨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基因1b型CHC患者,其中观察组53例接受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达塞布韦单药治疗,两组治疗持续12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考核超快速病毒学应答(SRVR)、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和随访12周时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观察组SRVR、RVR、ETVR和SVR分别为88.7%、94.3%、100.0%和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9%、75.4%、83.0%和90.5%,P<0.05);在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0.8±4.6)U/L和(29.7±2.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2.2±5.1)U/L和(48.1±3.6)U/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P<0.05)。结论应用奥比帕利联合达塞布韦治疗基因1b型C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血清HCV RNA转阴率,且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HCV基因1b 奥比他韦 帕立瑞韦 利托那韦 达塞布韦 病毒学应答 治疗
下载PDF
HTR1A、HTR1B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研究
7
作者 吴曦 马瑞 +5 位作者 马成凤 马秀慧 马占兵 霍正浩 朱永生 党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45-352,共8页
目的 探讨5-羟色胺1A及1B受体(HTR1A、HTR1B)基因共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392例和401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NaPshot SNP基因分型技术... 目的 探讨5-羟色胺1A及1B受体(HTR1A、HTR1B)基因共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海洛因依赖的关联性。方法 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无亲缘关系的海洛因依赖患者392例和401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提取外周血DNA,采用SNaPshot SNP基因分型技术对HTR1A和HTR1B基因共9个SNPs(rs878567、rs6449693、rs6294、rs1228814、rs1778258、rs4140535、rs6296、rs6297、rs6298)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NPStats在线统计软件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别进行海洛因依赖组与对照组各位点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频率分析及基因间交互分析。结果 rs878567 A等位基因(P=0.045,OR=0.77,95%CI:0.59~0.99)、rs6449693 G等位基因(P=0.040,OR=0.77,95%CI:0.59~0.99)、rs6296 C等位基因(P=0.022,OR=0.79,95%CI:0.65~0.97)及rs6298G等位基因(P=0.012,OR=0.78,95%CI:0.64~0.95)均是海洛因依赖的保护性因素;而携带rs6294 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海洛因依赖的风险增高(P=0.028,OR=1.55,95%CI:1.04~2.29)。HTR1B基因TCGGCA单倍型(rs6297-rs6296-rs6298-rs1228814-rs1778258-rs4140535)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OR=0.598,95%CI:0.395~0.905),是海洛因依赖的保护性因素。此外,rs878567-rs4140535-rs6296三阶交互模型是海洛因依赖的危险因素(P=0.006,OR=3.087,95%CI:0.952~10.016)。结论 HTR1A和HTR1B基因共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人群海洛因依赖的易感性存在一定关联性,且二者可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大脑奖赏效应的调节,进而参与海洛因依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 5-羟色胺1b受体 海洛因依赖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T_(1b)声门型喉癌的治疗现状
8
作者 刘鑫 吕元景 项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74-777,共4页
声门型喉癌治疗方式的选择决定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T_(1b)声门型喉癌有多种治疗方式,各方式有不同的优势与不足,本文综述T_(1b)声门型喉癌的治疗现状。
关键词 T_(1b)声门型喉癌 经口激光显微手术 放射治疗 开放性部分喉切除术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下载PDF
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
9
作者 王子睿 王昱杰 +3 位作者 周泽斌 邱军强 李伟眀 张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 研究旨在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探究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对hsp70的调控作用。通过NCBI数据库检索获取了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的CDS序列,对其胞内段(Notch1a/Notch1b intracellular domain,N1aICD/N1bICD)进行克隆并构建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用Western Blot和亚细胞定位检测N1aICD和N1bICD的表达。通过生信分析并克隆斑马鱼hsp70启动子序列,构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并在HEK293T中检测该报告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活性。之后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notch1a和notch1b基因,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pGL3-hsp70-pro的活性变化,以此探究notch1a和notch1b对hsp70基因的调控作用。实验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载体pCMV-N1aICD和pCMV-N1bICD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pCMV-N1aICD和pCMV-N1bICD可正常表达,亚细胞定位显示N1aICD和N1bICD蛋白表达在HEK293T的细胞核中;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pGL3-hsp70-pro报告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具有活性,是阴性对照质粒的3.7倍;在HEK293T细胞中pCMV-N1aICD和pCMV-N1bICD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显著增强pGL3-hsp70-pro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4.9倍和5.1倍。实验结果表明斑马鱼notch1a和notch1b基因可显著增强hsp70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Notch分子通过Hsp70进行抗感染免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1a notch1b HSP7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细胞凋亡 斑马鱼
下载PDF
DEPDC1B结合p65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胡志勇 张海 +1 位作者 顾磊 文斐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8-54,63,共8页
目的 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过表达DEPDC1B的质粒(oe-flagDEPDC1B)与对照质粒(oe-NC)转染至H22肝癌细胞系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lag和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 目的 研究DEP结构域蛋白1B(DEPDC1B)在肝癌细胞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将过表达DEPDC1B的质粒(oe-flagDEPDC1B)与对照质粒(oe-NC)转染至H22肝癌细胞系中,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lag和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lag抗体富集flag-DEPDC1B结合蛋白,通过质谱进行鉴定,并对免疫共沉淀物进行关键蛋白验证。在oe-flag-DEPDC1B转染细胞中加入p65抑制剂Helenali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分别将oe-flag-DEPDC1B和oe-NC转染细胞注射至C57/B6小鼠皮下,注射后2周开始监测小鼠肿瘤体积,注射后5周处死小鼠。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蛋白质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DEPDC1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均<0.05)。flagDEPDC1B可结合关键蛋白p65,免疫沉淀物中可以检测到p65蛋白。与oe-NC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组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oe-flag-DEPDC1B组细胞比较,oe-flag-DEPDC1B+Helenalin组细胞中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减弱(P均<0.05)。在荷瘤小鼠中,与oe-NC组小鼠比较,oe-flag-DEPDC1B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增长更快,肿瘤组织中DEPDC1B、p65、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DEPDC1B可通过结合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65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荷瘤小鼠 DEP结构域蛋白1b NF-κB
下载PDF
抗GQ1b、GT1a、Sulfatide抗体阳性的类重症肌无力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报告
11
作者 王天舒 张旭 +1 位作者 王立波 刘松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一种临床变异型,以共济失调、眼肌麻痹及腱反射消失为主要临床特征,极少出现瞳孔改变和瞳孔对光反射异常,一般无症状波动,部分患者... Miller-Fisher综合征(Miller-Fisher syndrome,MFS)是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一种临床变异型,以共济失调、眼肌麻痹及腱反射消失为主要临床特征,极少出现瞳孔改变和瞳孔对光反射异常,一般无症状波动,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GQ1b IgG抗体阳性。本文报告了1例抗GQ1b、GT1a、Sulfatide抗体阳性的MFS,以波动性眼外肌麻痹起病,伴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及四肢麻木无力,症状少见不典型,临床极易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ER-FISHER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 抗GQ1b抗体 眼肌麻痹
下载PDF
miR-338-3p通过靶向PPM1B促进口腔癌细胞凋亡
12
作者 赵东强 陈乐 +1 位作者 李萌萌 杨兵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340-347,共8页
目的探讨miR-338-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作用及其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机制。方法以正常口腔组织或成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作为对照组,RT-qPCR法检测OSCC组织或OSCC细胞(TSCCA,CAL-27,Tb3.1)中miR-338-3p和PPM1B mRNA的... 目的探讨miR-338-3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作用及其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机制。方法以正常口腔组织或成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作为对照组,RT-qPCR法检测OSCC组织或OSCC细胞(TSCCA,CAL-27,Tb3.1)中miR-338-3p和PPM1B 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OSCC组织与正常组织PPM1B表达量;过表达miR-338-3p后,MTT法检测OSCC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试剂盒检测OSCC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PM1B与凋亡相关蛋白Bax和Claved-caspase 3、Bcl-2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 scan网站和荧光素酶检测法探索miR-338-3p和PPM1B潜在的靶向关系。通过敲除和过表达PPM1B探索其对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OSCC组织和细胞中miR-338-3p表达下调,而PPM1B mRNA与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过表达miR-338-3p可抑制OSCC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R-338-3p可以促进Bax和Claved-caspase 3并抑制PPM1B、Bcl-2的表达(P<0.05)。敲除PPM1B也抑制了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PPM1B和miR-338-3p之间有直接结合(P<0.05)。过表达PPM1B部分逆转了miR-338-3p对OSCC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P<0.05)。结论miR-338-3p在OSCC患者和OSCC细胞系中表达下调。过表达miR-338-3p通过靶向PPM1B,抑制OSC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miR-338-3p PPM1b 增殖 迁移 凋亡
下载PDF
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13
作者 袁志明 林泽旭 +1 位作者 陈水莲 林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干扰素组和激光结合组,各48例。干扰素组患者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激光结合组患者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联合激光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皮肤生理指标(经皮失水率、皮肤含水率)、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激光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干扰素组(97.92%vs.81.25%,χ^(2)=7.144,P=0.008)。治疗2个月后,2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高于干扰素组(P<0.01);2组经皮失水率低于治疗前,皮肤含水率高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干扰素组(P<0.01);2组症状与躯体感受、心理感受、日常活动、衣物选择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激光结合组低于干扰素组(P<0.01)。激光结合组与干扰素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vs.14.58%,χ^(2)=1.786,P=0.181)。结论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可增强疗效,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皮肤状态,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溢性角化病 激光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B基因连锁不平衡与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性
14
作者 申成凯 刘坤 +2 位作者 刘伟良 吕成昱 赵海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4367-4372,共6页
背景: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白细胞介素1β的升高与原发性冻结肩相关,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白细胞介素1β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使得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原发性冻结肩的发生率。拟通过对白细胞介素1B... 背景:国内外大量文献证实白细胞介素1β的升高与原发性冻结肩相关,白细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白细胞介素1β相关基因的转录及蛋白表达,使得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原发性冻结肩的发生率。拟通过对白细胞介素1B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研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为原发性冻结肩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突破口,寻找原发性冻结肩的易感基因。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B基因中3个基因位点连锁不平衡与原发性冻结肩易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一组为184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另一组为260名健康对照人群。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1B基因位点-511C/T(rs16944)、+3954C/T(rs1143634)和-31C/T(rs1143627)的基因型,并比较分析这3个位点连锁不平衡概率以及形成单倍体与原发性冻结肩患病风险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原发性冻结肩中rs1143634位点和rs1143627位点CT基因型比例明显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对照组中rs16944、rs1143634、rs1143627位点趋于平衡(D’值<0.1),而原发性冻结肩组中rs1143627与rs1143634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连锁不平衡(D’值=0.595);单倍体型TTT相较于CCT型可使得原发性冻结肩风险增加6.66倍(TTT,OR=6.66,95%CI=1.59-27.88,P=0.0097)。结果表明,在原发性冻结肩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B基因rs1143627与rs1143634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连锁不平衡;由3个基因位点形成的单倍体型TTT可能会增加罹患原发性冻结肩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冻结肩 白细胞介素1b 连锁不平衡 基因多态性 基因位点 基因型
下载PDF
Homer1b/c“支架”在CTNND2-/-自闭症模型鼠中的作用研究
15
作者 张翰鸿 王岩 +4 位作者 吕明其 聂应 蔡锦雯 王楚萱 李英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目的:观察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荷马1b/c(homer protein homolog 1b and 1c,Homer1b/c)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 目的:观察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荷马1b/c(homer protein homolog 1b and 1c,Homer1b/c)与三磷酸肌醇受体(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IP3R)、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和香克3蛋白(sh3 and multiple ankyrin repeat domains 3,Shank3)蛋白相关复合体的变化;前额叶皮层中常见氨基酸的变化,发现自闭症模型鼠中可能参与疾病发生的关键靶点。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CTNND2-/-自闭症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支架蛋白Homer1b/c、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SYP)、囊泡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的表达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观察Homer1b/c与IP3R、mGluR5和Shank3蛋白的表达与共定位;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技术分别观察Homer1b/c与IP3R、mGluR5或Shank3结合的变化;使用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LC)观察前额叶皮层中常见氨基酸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TNND2-/-模型鼠前额叶皮层中Homer1b/c(P=0.003)、PSD-95(P=0.003)以及SYP蛋白(P=0.046)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Homer1b/c与IP3R、mGluR5、Shank3蛋白相互之间结合减少;前额叶皮层中常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和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366,P=0.355),组氨酸(histidine,His)(P=0.036),酪氨酸(tyrosine,Tyr)(P=0.030)表达则明显增高。结论:CTNND2-/-自闭症模型鼠中Homer1b/c蛋白低表达,同时Homer1b/c与IP3R、Shank3、mGluR5蛋白复合物的形成减少,并推测低表达的Homer1b/c可能是导致自闭症神经元突触异常发育的关键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r1b/c 自闭症谱系障碍 CTNND2基因敲除鼠
原文传递
缺氧微环境中HIP68/RAP1B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
16
作者 屈航英 闫鹏云 +1 位作者 张佳 陈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480-488,共9页
目的探讨HIP68/RAP1B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3年乳腺癌组织样本共73例,通过免疫组化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HIP68/RAP1B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 目的探讨HIP68/RAP1B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3年乳腺癌组织样本共73例,通过免疫组化标本及临床资料分析HIP68/RAP1B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构建成缺氧乳腺癌细胞,分别测定缺氧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SK-BR-3中HIP68/RAP1B蛋白表达情况。构建高/低表达HIP68的乳腺癌细胞,观察其对RAP1B蛋白的影响及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沉默/过表达乳腺癌细胞RAP1B,观察其对HIP68蛋白的影响及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HIP68/RAP1B的结合位点。结果HIP68和RAP1B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HIP68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RAP1B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ER、RR状态相关(P<0.05);HIP68表达与RAP1B表达呈正相关(r=0.427,P<0.05)。HIP68/RAP1B在缺氧乳腺癌系细胞中高表达;RAP1B蛋白的表达与HIP68表达呈正相关并且高表达HIP68/RAP1B促进细胞侵袭转移,低表达HIP68/RAP1B抑制细胞侵袭转移;HIP68蛋白不因RAP1B蛋白的高/低表达而改变,但是高表达RAP1B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RAP1B可能为HIP 68基因的下游。结论HIP68/RAP1B信号通路在缺氧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IP68 RAP1b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BUB1B与胰腺癌的发生、免疫浸润细胞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贾璐璐 冯小燕 +4 位作者 田玉婷 任晓委 邹立娜 马宏坤 荣胜忠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利用在线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BUB1B在胰腺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BUB1B在各种癌症中的表达情况;GEPIA、Kaplan-Meier Plotter... 目的:利用在线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BUB1B在胰腺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BUB1B在各种癌症中的表达情况;GEPIA、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检索BUB1B的表达与PAA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随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BUB1B共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用David数据库分析其GO生物学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最后使用TIMER数据库分析BUB1B基因的表达与免疫浸润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PADD组织中,BUB1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1);BUB1B的高转录水平与性别、年龄、种族、肥胖状况、饮酒习惯、慢性胰腺炎、淋巴转移和癌症阶段密切相关(P<0.05);BUB1B mRNA表达水平与PAAD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P<0.05)。结论:BUB1B在PADD中高表达,与PAAD预后、免疫浸润相关,可作为胰腺癌诊断、预后、药物治疗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BUB1b 胰腺癌 预后
下载PDF
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
18
作者 梅静 徐四海 +3 位作者 芮军 赵明明 王珝 王耀辉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 探讨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连续入组的pT1b期EGC患者,共163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进行... 目的 探讨pT1b期分化型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23年5月江苏省中医院和当涂县人民医院病理科连续入组的pT1b期EGC患者,共163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体类型、肿瘤大小、溃疡、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Tumor Budding(TB)分级、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结果 pT1b期分化型EG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5/163)。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TB分级、脉管癌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和高级别TB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r=0.239,P=0.005)。虽然浸润深度达pT1b-SM2的分化型EGC淋巴结转移风险比pT1b-SM1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633,P=0.229)。分层分析发现:48例pT1b-SM1期分化型EGC仅2例发生淋巴结转移(4.2%),而115例pT1b-SM2期分化型EG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20.0%。pT1b-SM2期患者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脉管癌栓和T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级别TB和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浸润深度达pT1b-SM2不是pT1b期分化型EG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绝对危险因素,不伴有脉管癌栓、高级别TB及溃疡的pT1b期分化型EGC适合内镜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b期早期胃癌 分化型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脉管癌栓
下载PDF
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1例报告
19
作者 邱晓琪 李文 周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 分析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运动表现。方法 报道1例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存在自发眼震及凝视诱发眼震,同时有头脉冲试验异... 目的 分析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运动表现。方法 报道1例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存在自发眼震及凝视诱发眼震,同时有头脉冲试验异常,合并眼肌麻痹。结论 抗GQ1b抗体综合征是一组累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谱系疾病。以急性前庭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这一组疾病可能是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一个亚型,可与其他类别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Q1b抗体综合征 前庭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连续性疾病 免疫相关谱系疾病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抗GQ1b抗体综合征复发伴癫痫罕见病例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20
作者 宋文慧 肖君 +3 位作者 姚子昂 田代实 秦川 潘邓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73-76,93,共5页
目的:探讨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出现癫痫罕见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癫痫发作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因“行走不稳5月余,突发肢体抽搐1天”就诊。查体示对称性... 目的:探讨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出现癫痫罕见临床表现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癫痫发作的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青少年女性,因“行走不稳5月余,突发肢体抽搐1天”就诊。查体示对称性眼外肌麻痹、腱反射活跃及共济失调;血清抗GQ1b抗体IgG(+),脑电图示双侧大脑半球散发3~4 Hz棘慢波、多棘慢波,磁共振示双侧额叶、左侧顶叶、双侧丘脑及脑干异常信号。诊断为抗GQ1b抗体综合征Bickerstaff’s脑干脑炎型,给予抗癫痫、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好转。检索文献收集相关病例报道4篇,基础实验提示GQ1b抗原与癫痫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结论:癫痫为抗GQ1b抗体综合征罕见临床表现,推测与GQ1b抗原分布特点、抗体浓度及血脑屏障渗透性有关,其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Q1b抗体综合征 Bickerstaff’s脑干脑炎 癫痫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