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影响电离层F_2区的一种可能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依谋 王劲松 +1 位作者 肖佐 索玉成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7,共6页
在台风期间,特别是台风登陆前后,强烈的海气、陆气相互作用会增强低层大气中的湍流活动,并可能导致大气湍流层顶的抬升,这种抬升会改变高层大气结构,从而影响高层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最终造成对电离层的影响,在台风活动抬升了湍流层顶... 在台风期间,特别是台风登陆前后,强烈的海气、陆气相互作用会增强低层大气中的湍流活动,并可能导致大气湍流层顶的抬升,这种抬升会改变高层大气结构,从而影响高层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最终造成对电离层的影响,在台风活动抬升了湍流层顶的前提下,利用一个一维电离层物理模型,模拟了日本中纬地区 (45°N,142°E)电离层F2区的响应.模拟结果很好地定性解释了如下观测事实,台风期间,电离层foF2会下降,对给定频率电波的反射面会抬升;同时还表明以上过程会导致hmF2上升,这表明台风期间湍流层顶的抬升可能是台风影响电离层F2区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湍流层顶 F2区临界频率 F2区峰值高度
下载PDF
基于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的15株白地霉分子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凯 刘光全 +2 位作者 李金霞 姚粟 程池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9-362,共4页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 采用26S rRNA基因D1/D2区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的15株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菌种进行复核鉴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株白地霉属于地霉属的成员,且形成两个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发育上最接近Galactomyces geotrichum NRRLY-17569T,与其同源性为96.3%~98.3%。15株白地霉26S rRNA基因D1/D2区序列显著不同于地霉属的模式种及其它种,可能代表地霉属的两个新种,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实验去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分类 系统学 26S RRNA基因 D1/D2区
下载PDF
准噶尔西北缘四_2区火山岩风化壳储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坤 杨志冬 +3 位作者 范存辉 袁云峰 秦启荣 龙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4,共7页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生产等基础资料,对四_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层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是储层裂缝主要的类型,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W、NE向;裂缝倾角大、切割中等、间距...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生产等基础资料,对四_2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储层裂缝特征、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溶蚀缝和构造裂缝是储层裂缝主要的类型,裂缝的优势方位为NW、NE向;裂缝倾角大、切割中等、间距小、密度大、宽度变化大;NWW向和NE向垂直缝和斜交缝的有效性最好;纵向上,有效裂缝主要分布在距离石炭系风化壳顶部20~130m的范围内,平面上,裂缝发育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Ke114-J354、J352-J353、J340-J395-J36-J336、J138-J324井一带;裂缝分布受岩性、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的控制,凝灰岩抗压强度较小,易产生裂缝;石炭系风化壳顶部的岩层经受风化淋滤作用强烈,裂缝分布广,深部裂缝发育差;深大断裂附近,断层的夹持交汇部位,断鼻、褶皱的轴部是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分布规律 风化壳 火山岩 四_2区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黏附因子基因R_1R_2区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映 贾广乐 +1 位作者 邵国青 聂向庭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8-341,共4页
根据 Gen 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 2 32株 P97基因和 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 1对引物 ,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 (强毒株 )基因组 DNA为模板 ,通过 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 ,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 Eco R 和 H... 根据 Gen Bank登录的猪肺炎支原体 2 32株 P97基因和 J株黏附因子基因设计了 1对引物 ,以我国猪肺炎支原体Z株 (强毒株 )基因组 DNA为模板 ,通过 PCR方法扩增了该株黏附因子基因的部分序列。经序列分析后 ,重新设计了1对带有 Eco R 和 Hind 酶切位点的引物 ,并经引物的定点突变 ,PCR扩增了 Z株黏附因子的 R1 R2 区。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克隆到表达载体 p ET- 32 (a) +中。该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 ,将其具有正确阅读框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 BL2 1 (DE3)感受态细胞 ,37℃下经 IPTG诱导表达 ,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 2 90 0 0的融合蛋白 ,表达量约为 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黏附因子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R1R2区 气喘病
下载PDF
我国赫坎按蚊复合体成员种的rDNA-ITS2区序列差异及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雅军 瞿逢伊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9-214,共6页
测定了我国赫坎按蚊复合体 9成员种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 ITS2 )序列 ,根据序列差异分析各蚊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 1 )ITS2区序列最长的是中华按蚊 ( 4 6 8bp) ,最短的是克劳按蚊和赫坎按蚊 ( 4 36bp) ;GC含量... 测定了我国赫坎按蚊复合体 9成员种的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rDNA ITS2 )序列 ,根据序列差异分析各蚊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 1 )ITS2区序列最长的是中华按蚊 ( 4 6 8bp) ,最短的是克劳按蚊和赫坎按蚊 ( 4 36bp) ;GC含量为 4 4 9%~ 4 6 8% ;( 2 )发现该复合体 4成员种的ITS2区序列存在种内个体间差异 ,幅度为 0~ 3 8% ,明显小于种间差异 ;( 3)将各蚊种的ITS2区序列进行同源排序比较 ,发现其变异大多是简单重复单元的拷贝数不同 ;种间差异性最大的是克劳按蚊与嗜人按蚊( 32 3% ) ,最小的是贵阳按蚊与凉山按蚊 ( 9 0 % )平均差异率为 2 2 3% ;( 4 )根据ITS2区序列特征 ,用 3种方法构建的树状图拟合一致。以上结果表明赫坎按蚊复合体各成员种rDNA ITS2序列在种内非常保守 ,以种间序列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分子鉴别技术是甄别蚊种分类地位混淆和错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坎按蚊复合体 成员种 序列差异 系统发育 中国 rDNA-ITS2区 蚊虫
下载PDF
酿酒酵母26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金霞 刘光全 程池 《酿酒》 CAS 2007年第1期37-39,共3页
利用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保藏的22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1株威尔酵母(S.willianus)进行了复核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后,结果显示:21株菌株与原名称一致,... 利用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保藏的22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1株威尔酵母(S.willianus)进行了复核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及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后,结果显示:21株菌株与原名称一致,与酿酒酵母CBS1171T序列相似性在99.0%以上;CICC1313原定名为威尔酵母,此次鉴定结果为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CBS1171T序列相似性为99.8%;CICC1859与异常毕赤酵母(Pichiaanomala)CBS5759T相似性为100%,鉴定为异常毕赤酵母。进一步对酿酒酵母与酵母属内其他种之间的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酵母属内各菌种模式株的26SrDNAD1/D2区系统发育树,发现酿酒酵母与属内其他菌种间差异均大于1%,表明26SrDNAD1/D2区域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酿酒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6SrDNAD1/D2区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强毒株China/99 P2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显升 赵启祖 +6 位作者 刘在新 江鹏斐 常惠芸 陈应理 李冬 魏怀录 谢庆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6-500,共5页
以口蹄疫病毒强毒株China/99RNA为反转录模板 ,用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cDNA ,然后与 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 9菌株 ,再经重组质粒电泳、PCR和EcoR1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该强毒株与A12、O1K和TW 45毒株的核苷酸... 以口蹄疫病毒强毒株China/99RNA为反转录模板 ,用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cDNA ,然后与 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 9菌株 ,再经重组质粒电泳、PCR和EcoR1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该强毒株与A12、O1K和TW 45毒株的核苷酸差异率分别为 7 78%、6 6 2 %和 13 1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 1 2 3%、1 84%和 5 73%。 4个毒株序列比较发现 ,China/99、O1K和TW 45三毒株的 2A/2B连接处为甘氨酸 /脯氨酸 ,A12 为精氨酸 /脯氨酸 ,而且T C转换率和A G转换率较高 ,是点突变的热点核苷酸。氨基酸差异主要存在于 2B和 2C蛋白中 ,2A基因较为保守。 2B蛋白的第 1 4,6 3 6 7,73 78,83 91,116 12 1和 12 6 131区域 ,2A蛋白的第 4 9区域和 2C蛋白的第 9 13,2 2 2 5 ,91 96 ,15 0 15 9,179 188,2 0 1 2 0 7和 2 5 8 2 6 2区域可能是重要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China/99P2区 核苷酸序列 比较分析
下载PDF
我国4种白蛉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PCR-RFLP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顾灯安 张仪 兰勤娴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0-101,108,共3页
采用PCR-RFLP方法对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媒介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吴氏白蛉(Ph.wui)、长管白蛉(Ph.longiductus)和亚历山大白蛉(Ph.alexandri)等4种白蛉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ITS2)进行分型。PCR-RFLP结果显示,以限制性... 采用PCR-RFLP方法对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媒介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吴氏白蛉(Ph.wui)、长管白蛉(Ph.longiductus)和亚历山大白蛉(Ph.alexandri)等4种白蛉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2区(ITS2)进行分型。PCR-RFLP结果显示,以限制性内切酶DraⅠ酶切ITS2片段,可分出4种RFLP带型,即A为450 bp,B为154 bp/127 bp/93 bp/66 bp/10 bp,C为311 bp/80 bp/60 bp,D为353 bp/300 bp/160 bp/58 bp。结果显示,4种白蛉均只有1种RFLP带型,中华白蛉为AA型,亚历山大白蛉为BB型,吴氏白蛉为CC型,长管白蛉为DD型。利用PCR-RFLP方法可区分我国4种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媒介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蛉 内转录间隔2区(ITS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在NS2区的变异状况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冷彦 陈秀珠 +3 位作者 杜勇 毛春生 杜桂鑫 王海涛 《中国病毒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5-219,共5页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 巢式PCR从 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 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NS2全长cDNA ,将其克隆于T载体 ,各随机挑取 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NS2全长基因 ... 探讨HCV准种在NS2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变异状况。利用逆转录 巢式PCR从 1份HCV慢性携带者的阳性血清及 1份丙肝患者的血清中获得HCVNS2全长cDNA ,将其克隆于T载体 ,各随机挑取 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克隆到HCVNS2全长基因 ,所测克隆在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互不相同。该慢性携带者HCVNS2区序列以完整读码框架 (ORF)为主 ,一个于HCV多聚蛋白第 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 ,而该丙型肝炎患者以NS2N端发现终止信号的序列为主 ,其中三个于第 835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 ,一个于第 887位氨基酸的位置出现终止信号 ,仅一个克隆的序列为完整ORF。对ORF完整的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丙型肝炎患者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于N端 ,蛋白二级结构模拟显示丙肝患者NS2与慢性携带者的优势二级结构类似。研究表明从我们选择的两例感染者的HCVNS2序列看 ,不同临床类型的HCV病人体内的HCV准种在NS2区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存在于机体的状态有一定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准种 NS2区 变异
下载PDF
不同疟区恶性疟原虫地理株谷氨酸富有蛋白基因R2区序列分析及分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诸欣平 张新梅 +1 位作者 周蕾 高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测定云南与海南两省不同疟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谷氨酸富有蛋白 (GLURP)基因的部分序列及了解其分型。[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GLURP基因R2区片段 ,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T载体 ,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不同长度的阳性克... [目的 ]测定云南与海南两省不同疟区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谷氨酸富有蛋白 (GLURP)基因的部分序列及了解其分型。[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特异性扩增GLURP基因R2区片段 ,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T载体 ,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不同长度的阳性克隆核苷酸序列 ,并应用DNAStar软件对云南与海南两省分离株GLURP基因及蛋白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首次发现云南与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至少存有 7个大小不同的GLURP等位基因型虫株 ,其基因片段变化范围为 6 0 0~ 15 0 0bp。不同分离株的GLURP基因R2区具高度保守性 ,其由编码 19~ 2 0个氨基酸的碱基的基本重复单位构成 ,该基因具有长度的多态性 ,表现在碱基基本重复单位的数目不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不同分离株之间或同一地区不同株之间GLURP基因及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无明显的地理差异。 [结论 ]不同分离株GLURP基因结构的高度保守性及碱基重复片段数目的多态性 ,对研究疫苗候选抗原和建立疟原虫基因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谷氨酸富有蛋白 R-2区 基因分型
下载PDF
多分支井开采X煤田2区煤层气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升 王新海 +3 位作者 冯毅 张海锋 程宝庆 李建霖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3-106,8,共4页
煤层气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方式不能等同于常规天然气,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多分支井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成为高效开发煤层资源的有效手段。研究选用CMG软件中的GEM模拟器对多分支水平井开发煤层气合理分支间距、煤层渗透率、煤层... 煤层气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方式不能等同于常规天然气,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多分支井技术,以其独有的特点成为高效开发煤层资源的有效手段。研究选用CMG软件中的GEM模拟器对多分支水平井开发煤层气合理分支间距、煤层渗透率、煤层含气量以及煤层厚度等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等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多分支井分支间距是影响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间距增加产气量增加,增加幅度会逐渐变小,研究区合理分支间距为200m左右。煤层气渗透率是产气量的主控因素,与产气峰值、累计产气量都呈正相关关系。煤层含气量及煤层厚度对产气量均产生较大影响,都与单井产气量成正比。不同井型进行生产预测时,多分支井比U型井的采收率提高3.8%,在单井产量和生产时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井 煤层气 数值模拟 X煤田2区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2区缺失突变与肝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强福林 吴徐明 +3 位作者 李海波 杨自力 崔晓燕 李海波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第1期20-21,26,共3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arcinoma,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2区缺失突变情况。方法应用PCR法扩增HBV前S区基因,应用DNAMAN软件对所测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23.08%(6/26)的肝癌患者发现存在preS2区的缺失突变,... 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epatocarcinoma,HCC)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2区缺失突变情况。方法应用PCR法扩增HBV前S区基因,应用DNAMAN软件对所测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23.08%(6/26)的肝癌患者发现存在preS2区的缺失突变,缺失位点为nt 3223~nt 3268,缺失长度为30~45 bp。肝癌患者缺失突变发生率显著高于HBV无症状携带者。结论 HBV preS2区的缺失突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该突变的发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癌 前S2区 缺失突变
下载PDF
西南菌种站20株酵母菌种基于26S rDNA D_1/D_2区序列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晓娟 王柱 +1 位作者 周光燕 宋萍 《四川食品与发酵》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西南菌种站保藏的20株酵母进行复核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菌株与相关标准菌株的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表明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酿酒酵母、东方伊... 利用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西南菌种站保藏的20株酵母进行复核鉴定,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菌株与相关标准菌株的序列相似性在99%以上,表明26SrD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方法能够应用于酿酒酵母、东方伊萨酵母、拜尔结合酵母、杰丁毕赤酵母以及胶红酵母等菌种分子生物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26S RDNA D1/D2区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微古地貌描述及对岩溶储层发育预测的指示意义——以塔河2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尚久靖 李国蓉 +2 位作者 吕艳萍 汤宏伟 郝帅 《四川地质学报》 2011年第2期223-227,共5页
以塔河2区地震、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刻画了塔河2区海西早期微古地貌形态。通过钻井、测井等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有阻挡和无阻挡两种微地貌特征下对岩溶类储层发育的影响模式,并进一步指出有阻挡模式下的阻挡残丘是岩溶类储层发育的有利... 以塔河2区地震、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刻画了塔河2区海西早期微古地貌形态。通过钻井、测井等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有阻挡和无阻挡两种微地貌特征下对岩溶类储层发育的影响模式,并进一步指出有阻挡模式下的阻挡残丘是岩溶类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古地貌 岩溶 阻挡模式 塔河2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春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365-7367,7371,共4页
利用1988年9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3个时期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4个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利用1988年9月、2000年5月、2004年6月3个时期的陆地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选取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4个模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利用RS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对宝鸡市金渭2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趋势和基本特征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园地面积迅速增加,同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地呈现减少趋势,而未利用地有增加趋势,水域面积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RS影像 宝鸡市金渭2区
下载PDF
多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在准噶尔盆地四2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家宁 杨志冬 +1 位作者 李宏 李路 《河南石油》 2005年第6期25-27,共3页
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用已知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得到高分辨的地层波阻抗资料,为储集层的精细描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利用多... 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用已知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得到高分辨的地层波阻抗资料,为储集层的精细描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利用多井约束反演方法对四2区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描述和研究,丰富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从整体上提高解释精度,解决了薄互储层识别难的问题,并对地震反演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区 测井约束反演 分辨率 高频信息 地震剖面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宣煌 陈仙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3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患者,行两枚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经随访,按照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标准:...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患者,行两枚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经随访,按照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Buechler 2区Bennett骨折,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 Buechler 2区 BENNETT骨折
下载PDF
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及其分子系统学研究
18
作者 高艳 王高平 +1 位作者 尹新明 张宏亮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对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Uchida、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Brischke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索了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姬蜂总科和小蜂总科... 对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Uchida、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Brischke和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or(Nees)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索了GenBank核酸序列库中姬蜂总科和小蜂总科的其它26种寄生蜂的相应序列,利用29种寄生蜂及2种弹尾目昆虫28S rDNA D2区序列对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3种寄生蜂28S rDNA D2区序列与同一亚科的其他种相似性达90%以上.3种寄生蜂中,腰带长体茧蜂和麦蚜茧蜂与弹尾目昆虫的遗传距离较远,是较进化的种类;棉铃虫齿唇姬蜂与弹尾目昆虫的遗传距离较近,是较早分化的种类.29种寄生蜂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茧蜂科的蚜茧蜂亚科和长体茧蜂亚科处于同一分化地位,但有明显分化;小蜂总科与姬蜂科处于同一分化地位,比茧蜂科分化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28Sr DNA D2区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2a型E2区基因cDNA的变异分析
19
作者 封波 魏来 +1 位作者 陈明 韩方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2a型基因组E2区序列的一级结构及变异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HC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 (RT -nPCR)法从 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一条约 110 0bp的片段 ,以限制性内切...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2a型基因组E2区序列的一级结构及变异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HC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打下基础。方法 用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 (RT -nPCR)法从 1例NANB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一条约 110 0bp的片段 ,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I、HindⅢ双酶切后连入pUC19载体中 ,转化感受态细胞 ,经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和PCR法证实为阳性克隆后 ,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结果 测得约 110 0bp的核苷酸序列 ,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HCV - 1、HC -C2、HCV -BK、HC -J6、HC -J8相应序列作比较 ,显示分离株HCV在核苷酸水平上与以上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 6 3.1%、6 4 .2 %、6 4 .1%、86 .9%、6 9 3% ,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 6 9.6 %、70 .7%、6 9.6 %、86 .2 %、83.1%。结论 分离株 (HCV -JF)与HC-J6同属 2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2a型E2区基因 基因变异 序列分析 逆转录套式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HCV E_2区基因编码的膜区糖蛋白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群辉 汪俊韬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HCV HCVE2区基因编码 糖蛋白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