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氨基芴缩邻香草醛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锌离子的检测
1
作者 刘悦 吴莉莉 +3 位作者 周实 张云杰 闫红 栾芳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04-712,共9页
以2-氨基芴和邻香草醛为原料,成功合成了席夫碱荧光探针2-氨基芴缩邻香草醛(L)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的荧光强度与Zn^(2+)浓度在1×10^(-5)~15×10^(-5) mol·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 以2-氨基芴和邻香草醛为原料,成功合成了席夫碱荧光探针2-氨基芴缩邻香草醛(L)并对其进行了光谱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的荧光强度与Zn^(2+)浓度在1×10^(-5)~15×10^(-5) mol·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4.32×10^(-8) mol·L^(-1)。通过Job曲线确定L-Zn^(2+)配位比为2∶1,由Benesi-Hildebrand方程得出L-Zn^(2+)配位常数为2.2×10^(8)。L与Zn^(2+)配位后有效改善了略扭曲的L分子的共平面性,荧光性能较L大大增强。因此,荧光探针L可实现裸眼识别Zn^(2+),抗干扰性良好,灵敏度高,合成及检测方法简便可靠,为检测环境体系中的Zn^(2+)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芴缩邻香草醛 荧光探针 锌离子
下载PDF
2-氨基芴席夫碱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冯驸 胡卫兵 +2 位作者 余爱农 黄廷能 刘胜茂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4,56,共3页
原料芴经硝化、还原得到2-氨基芴,再与一系列的芳香醛缩合得到相应的席夫碱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体外抗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2-氨基芴 席夫碱 合成
下载PDF
3-甲酰基色酮缩2-氨基芴席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冯驸 聂响亮 +2 位作者 胡卫兵 刘红霞 黄立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原料芴经硝化、还原得到2-氨基芴,再与3-甲酰基色酮缩合得到相应的席夫碱化合物,利用IR,1H NMR和MS证实了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体外抗活性研究表明,该席夫碱化合物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2-氨基芴 席夫碱 合成
下载PDF
真菌植物松茸提取物体外抑制2-氨基芴致突变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小琼 邓艳 段生朝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年第3期33-34,共2页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突变生物资源,为肿瘤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修改的Ames试验,研究真菌植物松茸提取物AMH对强致癌物2-AF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AMH能显著性抑制2-AF的致突变作用穴P<0.01雪,对测试菌株TA97、TA98和TAl00... 目的: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突变生物资源,为肿瘤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修改的Ames试验,研究真菌植物松茸提取物AMH对强致癌物2-AF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结果:AMH能显著性抑制2-AF的致突变作用穴P<0.01雪,对测试菌株TA97、TA98和TAl00的诱发回变菌落形成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96.1%、97.9%和98.8%,AMH可使2-AF的诱发回变菌落数下降至阴性范围。AMH抑制2-AF致突变作用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松茸提取物AMH对2-AF致突变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突变作用,在肿瘤预防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抗突变 肿瘤预防 真菌植物 2-氨基芴
下载PDF
2-氨基芴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贤丰 陈斌 李德义 《染料与染色》 CAS 2005年第4期66-68,56,共4页
以2-硝基芴为原料,在95%乙醇溶液中以Fe3+-C为催化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合成了2-氨基芴。通过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水合肼与2-硝基芴的摩尔比为3.5:1;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温度为85℃;催化剂1g活性碳+0.2gFeCl3·6H2O;溶剂比8m... 以2-硝基芴为原料,在95%乙醇溶液中以Fe3+-C为催化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合成了2-氨基芴。通过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水合肼与2-硝基芴的摩尔比为3.5:1;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温度为85℃;催化剂1g活性碳+0.2gFeCl3·6H2O;溶剂比8ml/g。产品的熔点:127℃-127.5℃,还原反应收率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硝基 还原 水合肼 2-氨基芴
下载PDF
2-氨基芴双希夫碱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对低碳钢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文厂 刘峥 +3 位作者 魏润芝 吕奕菊 韩佳星 张淑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96-12201,共6页
通过溶液法,以2-氨基芴、吡啶-2,6-二甲醛、溴代丙二醛为原料,成功合成出2,6-二氨基吡啶缩2-氨基芴双希夫碱(A1)和溴代丙二醛缩2-氨基芴双希夫碱(A2),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分析等对A1和A2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测量技术、扫... 通过溶液法,以2-氨基芴、吡啶-2,6-二甲醛、溴代丙二醛为原料,成功合成出2,6-二氨基吡啶缩2-氨基芴双希夫碱(A1)和溴代丙二醛缩2-氨基芴双希夫碱(A2),采用红外光谱、质谱分析等对A1和A2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测量技术、扫描电镜研究其在模拟循环冷却水中对低碳钢的缓蚀性能,并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初步探讨了A1和A2的缓蚀机理。失重结果表明,A1和A2在温度为25℃、浓度为1.0 mmol·L^(-1)时,最能有效抑制模拟循环冷却水对低碳钢的腐蚀,其缓蚀效率分别为96.85%和93.46%。动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均表明两种缓蚀剂有较好的缓蚀效率,且均为以阳极抑制为主的阳极型缓蚀剂。吸附研究表明A1和A2在低碳钢表面均遵循Langmiur吸附,ΔGadsθ值分别为-27.02 kJ·mol^(-1)、-29.03 kJ·mol^(-1),为混合型吸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揭示了两种缓蚀剂分子结构中的吸附位点,且分子结构参数分析表明,A1的缓蚀效果优于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芴 模拟循环冷却水 低碳钢 双希夫碱 吸附机理 缓蚀性能
下载PDF
2-氨基芴的电化学聚合
7
作者 马宁 张胜军 马建翔 《化学工程师》 CAS 2008年第11期59-61,64,共4页
在L iC lO4的甲醇溶液中,利用恒电位电解聚合方法,2-氨基芴可以直接阳极氧化制备高质量聚2-氨基芴(PAF)膜,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yc lic voltammogram)等测试方法对聚... 在L iC lO4的甲醇溶液中,利用恒电位电解聚合方法,2-氨基芴可以直接阳极氧化制备高质量聚2-氨基芴(PAF)膜,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yc lic voltammogram)等测试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2-氨基芴颗粒直径达到纳米级且分布均匀。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合成的聚2-氨基芴膜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2-氨基芴 LICLO4
下载PDF
一种3-溴芴酮的合成工艺
8
作者 韩蒙蒙 马欣 +4 位作者 李瑞 陈鹏丽 李奎 杨振强 申奥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1-13,22,共4页
3-溴芴酮是制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功能性材料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2-氨基芴为起始原料,经溴代反应、重氮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合成了3-溴芴酮产物。针对氧化过程中溶剂及碱的种类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优化选择。较佳的反应... 3-溴芴酮是制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功能性材料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2-氨基芴为起始原料,经溴代反应、重氮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合成了3-溴芴酮产物。针对氧化过程中溶剂及碱的种类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优化选择。较佳的反应条件是:以四氢呋喃作为溶剂,氢氧化钾作为碱时,3-溴芴酮的收率较高,纯度达到99.9%,产品的质量好,生产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芴 3- 合成工艺
下载PDF
2-乙酰氨基芴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 被引量:7
9
作者 刁汇玲 周春仙 +1 位作者 余艳柯 杨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剂2-乙酰氨基芴(2-AAF)是否可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及γH2AX作为检测DNA损伤的一个新的特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2-AAF处理中国仓鼠CHL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中性彗星实验验证DNA损伤的程度... 目的探讨DNA损伤剂2-乙酰氨基芴(2-AAF)是否可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及γH2AX作为检测DNA损伤的一个新的特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2-AAF处理中国仓鼠CHL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γH2AX焦点的形成,并通过中性彗星实验验证DNA损伤的程度。结果0.1,1,5和20mg·L-1的2-AAF都可使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量及有γH2AX焦点生成的细胞数量增加,但只有20mg·L-12-AAF处理的细胞才出现明显的彗尾增长及有彗尾的细胞数量增加。另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家族抑制物渥曼青霉素可抑制2-AAF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结论2-AAF可通过激活PI3K家族成员使H2AX磷酸化,进而诱导γH2AX焦点的形成。γH2AX检测DNA损伤的敏感性优于彗星实验,因此,γH2AX有可能成为衡量DNA损伤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H2AX 2-乙酰氨基 DNA损伤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对2-乙酰氨基芴致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畅 吴纯启 +1 位作者 马华智 廖明阳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原致癌物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致突变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复方丹参滴丸不同剂量诱导处理后的大鼠肝S9作为代谢活化系统进行Ames试验 ,比较加入S9前后 2 AAF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率。雄性昆...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对原致癌物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致突变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复方丹参滴丸不同剂量诱导处理后的大鼠肝S9作为代谢活化系统进行Ames试验 ,比较加入S9前后 2 AAF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率。雄性昆明小鼠以不同剂量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 ,比较未诱导 (- )与诱导 (+)处理后 ,2 AAF引起骨髓微核率及PCE/NCE比值的变化。结果 经复方丹参滴丸不同剂量诱导处理的大鼠肝S9复 和空白对照肝S9对 对 2 AAF均有代谢活化作用 ,TA98、TA10 0菌株的菌落回变数比无S9活化时增高 5倍左右 ,但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微核试验表明 2 AAF引起小鼠骨髓微核率明显升高 ,PCE/NCE比值下降。复方丹参滴丸三个不同剂量诱导处理后 ,2 AAF致小鼠骨髓微核率与未用复方丹参滴丸诱导处理时相比两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复方丹参滴丸三个剂量诱导组间也无明显差异。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未见致突变作用 ,用其诱导处理 ,亦不能增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2-乙酰氨基 致突变性 中药 实验
下载PDF
微波辐射下合成2-苯甲酰氨基芴类衍生物
11
作者 崔治财 覃术文 冯驸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307-308,共2页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通过2-氨基芴与系列苯甲酰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2-苯甲酰氨基芴类衍生物(2a~2f),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关键词 微波辐射 2-氨基芴 合成
下载PDF
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氨基芴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玉琴 张伟 +1 位作者 李锋 顾锦华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31-132,135,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基芴(2-AFF)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肝癌模型以0.05%2-AFF的饲料喂养SD大鼠10周。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肝脏指数、ALT、AST、γ-GT及肝组织的病理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 目的:研究复方龙葵胶囊对2-乙酰基芴(2-AFF)诱导大鼠肝癌的影响。方法:肝癌模型以0.05%2-AFF的饲料喂养SD大鼠10周。给予不同剂量复方龙葵灌胃,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肝脏指数、ALT、AST、γ-GT及肝组织的病理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龙葵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方龙葵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龙葵胶囊 肝癌 2-乙酰氨基 大鼠
下载PDF
2-乙酰氨基芴诱导大鼠肝细胞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
13
作者 易成 黄英 +1 位作者 侯梅 任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 :观察致癌剂 2 乙酰氨基芴 (2 AAF)对大鼠肝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肝癌P gp天然性过度表达的机制。 方法 :实验组大鼠采用致癌剂 2 AAF灌胃 ,5mg·kg 1·d 1连续 1 0天 ,对照组大鼠用玉米油灌胃 ,连... 目的 :观察致癌剂 2 乙酰氨基芴 (2 AAF)对大鼠肝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的影响 ,初步探讨肝癌P gp天然性过度表达的机制。 方法 :实验组大鼠采用致癌剂 2 AAF灌胃 ,5mg·kg 1·d 1连续 1 0天 ,对照组大鼠用玉米油灌胃 ,连续 1 0天 ,然后采用WesternBlots法检测大鼠肝细胞P gp的表达量。 结果 :实验组大鼠肝细胞P gp的表达量是对照组大鼠的 8倍多 (P <0 .0 0 1 )。 结论 :2 AAF能够诱导大鼠肝细胞P gp的过度表达 ,提示肝癌P gp天然性过度表达的原因可能与肝细胞癌变过程中 ,某些致癌物对P gp的诱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氨基 诱导 大鼠 肝细胞 P-糖蛋白 肝细胞癌
下载PDF
2-乙酰氨基芴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尚原 郎松 +3 位作者 陈耀凯 王宇明 李俊刚 刘国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 在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 2 乙酰氨基芴 (AAF)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按本室建立和改进的方案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 ,AAF剂量分别按 10、2 0及 2 5mg kg给予 ,同时设单纯切肝对照组... 目的 在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 2 乙酰氨基芴 (AAF)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按本室建立和改进的方案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 ,AAF剂量分别按 10、2 0及 2 5mg kg给予 ,同时设单纯切肝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重点观察大鼠肝组织结构变化及不同剂量下肝卵圆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3个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内均未见到肝卵圆细胞 ,而 3个实验组均见肝卵圆细胞增生 ;与 10mg kg剂量组比较 ,2 0mg kg及 2 5mg kg两个剂量组大鼠肝组织内的肝卵圆细胞增殖更加明显 ,但 2 5mg kg剂量组大鼠死亡率较高 ,存活大鼠健康状况差。结论 AAF可诱导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 ,剂量以 2 0mg kg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氨基 大鼠 肝卵圆细胞增殖 模型 影响 肝组织结构 肝细胞 再生机制
下载PDF
比较两种推荐的TA102菌株间接诱变剂的致突变性
15
作者 叶虹 郑卫东 +5 位作者 周永贵 郑勇英 郑志清 忻佩君 杨隽 董竞武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49,共2页
[目的 ]选定TA10 2菌株间接诱变性的参照阳性剂和有效剂量。 [方法 ]按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 ,比较两种化合物的诱变性和剂量 反应关系。 [结果 ]①在加S9的条件下 ,每皿 1,8 二羟基蒽醌 5 0~ 10 0 μg对测试菌株TA10 2具有明显的诱变性... [目的 ]选定TA10 2菌株间接诱变性的参照阳性剂和有效剂量。 [方法 ]按Ames试验平板掺入法 ,比较两种化合物的诱变性和剂量 反应关系。 [结果 ]①在加S9的条件下 ,每皿 1,8 二羟基蒽醌 5 0~ 10 0 μg对测试菌株TA10 2具有明显的诱变性 ,5 0 μg/皿回复突变菌落数为 72 4个 /皿 ,是自发回变数的 2~ 3倍 ,且有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 ;不加S9,回复突变菌落数未发生显著性差异。② 2 氨基芴 (2 AF)每皿 0 5~ 2 0 0 μg ,在加和不加S9实验条件下 ,回复突变菌落数均未超过溶剂对照的 2倍以上 ,且无剂量 反应关系。 [结论 ]根据我室重复试验TA10 2 +S9所用的阳性剂可选择 1,8 二羟基蒽醌 ,2 AF不能作为TA1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羟基蒽醌 2-氨基芴 TA102 突变
下载PDF
9,9-二甲基-2-(N-联苯基)氨基芴的合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利兵 杨振强 +3 位作者 李江涛 韩兆海 吕海宽 杨瑞娜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0-752,共3页
以芴为原料,苄基三甲基三溴化铵为溴化试剂,室温下在甲醇和二氯甲烷中溴化得到2-溴芴,然后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叔丁醇钾作用下与碘甲烷反应合成9,9-二甲基-2-溴芴,最后与4-联苯胺通过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9,9-二甲基-... 以芴为原料,苄基三甲基三溴化铵为溴化试剂,室温下在甲醇和二氯甲烷中溴化得到2-溴芴,然后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叔丁醇钾作用下与碘甲烷反应合成9,9-二甲基-2-溴芴,最后与4-联苯胺通过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9,9-二甲基-2-(N-联苯基)氨基芴,总收率为56.0%~62.4%。通过1HNMR、13CNMR、MS、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 9-二甲基-2-(N-联苯基)氨基 合成 表征
原文传递
C-kit^+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甘建和 秦爱兰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27-1030,共4页
分离纯化卵圆细胞并对其体外增殖、分化进行研究。SD大鼠喂饲2-乙酰氨基芴(2-acetainofluorene,2-AAF)10mg/kg,以促进肝脏干细胞增殖,通过免疫磁珠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标记C-kit阳性细胞以纯化卵圆细胞,进行体外培... 分离纯化卵圆细胞并对其体外增殖、分化进行研究。SD大鼠喂饲2-乙酰氨基芴(2-acetainofluorene,2-AAF)10mg/kg,以促进肝脏干细胞增殖,通过免疫磁珠法(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标记C-kit阳性细胞以纯化卵圆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观察其体外增殖、分化特性。以MACS纯化的C-kit阳性卵圆细胞,90%以上为卵圆细胞抗原(OV6)阳性,大部分甲胎蛋白(AFP)阳性。C-kit阳性细胞在体外增殖能力较强,能形成集落样生长,并向胆管细胞及肝细胞分化,表达角蛋白19(CK19)和/或白蛋白(ALB)标记。细胞集落RT-PCR结果显示AFP、CK19及ALB基因均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利用C-kit标记通过MACS纯化的C-kit+细胞为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脏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干细胞 增殖 分化 细胞体外增殖 细胞分化 C-kit标记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肝脏干细胞 2-乙酰氨基 阳性细胞 分离纯化 卵圆细胞
下载PDF
GITR阳性的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AAF/PH小鼠肝脏再生调控
18
作者 李丽 何宇 +1 位作者 刘锴 王萍 《肝脏》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 分析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切除(AAF/PH)小鼠肝脏再生模型肝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J小鼠每天应用AAF连续灌胃5 d后切除1/3肝组织,术后继续每天应用AAF灌胃至术后7 d、14 d。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 目的 分析2-乙酰氨基芴联合部分肝切除(AAF/PH)小鼠肝脏再生模型肝组织中浸润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 C57BL/6J小鼠每天应用AAF连续灌胃5 d后切除1/3肝组织,术后继续每天应用AAF灌胃至术后7 d、14 d。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前体细胞活化情况;采用多色免疫荧光染色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效应T淋巴细胞及其活化标志物GITR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AAF/PH组小鼠术后7 d肝组织重量即可恢复至对照小鼠水平。肝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不明显,但术后14 d时,肝脏汇管区中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与细胞外基质沉积。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Sox9+肝脏前体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肝组织Sox9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增加。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肝组织中浸润的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术后14 d为对照组的1.47倍(P=0.0289),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阳性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术后7 d、14 d分别为对照组的1.5倍(P=0.0098)、0.65倍(P=0.0427)。尽管术后CD4+T淋巴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但术后14 d时GITR阳性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为对照组的0.85倍(P=0.0225)。结论 AAF/PH小鼠肝再生模型中伴随肝脏前体细胞的活化,效应T淋巴细胞参与了小鼠的肝脏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氨基联合部分肝切除 肝脏前体细胞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下载PDF
以^(32)P后标记技术研究人血组分在DNA-致癌剂加合物AF-dG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建华 M.Wegenke T.Wolff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0-301,共2页
DNA加合物的形成,即致癌剂对DNA分子的共价修饰是致癌的初始作用.绝大多数致癌剂必须先在生物体内酶系催化下形成亲电子的代谢物,然后与靶细胞DNA亲核部位共价结合。报道据,肝脏和一些肝外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及其他氧化酶系参与基因毒... DNA加合物的形成,即致癌剂对DNA分子的共价修饰是致癌的初始作用.绝大多数致癌剂必须先在生物体内酶系催化下形成亲电子的代谢物,然后与靶细胞DNA亲核部位共价结合。报道据,肝脏和一些肝外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及其他氧化酶系参与基因毒性化合物的生物活化.血液各组分有各种氧化酶活力,人血细胞在外源致癌剂生物活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加合物 致癌物 人血 2-氨基芴 组分 磷32
原文传递
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前体细胞及其脾内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海洪 王宇明 +3 位作者 刘国栋 陈耀凯 李俊刚 赵文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将体外小鼠胚胎干细胞(ESC)诱导为肝前体细胞(HPCs)并移植到预处理的C57/BL6小鼠脾脏,检测HPCs在小鼠脾脏内分化和移植细胞的功能及其在脾脏组织中的整合情况,探讨肝细胞合适的替换治疗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培养ESC并制备拟胚体(EBs)... 目的将体外小鼠胚胎干细胞(ESC)诱导为肝前体细胞(HPCs)并移植到预处理的C57/BL6小鼠脾脏,检测HPCs在小鼠脾脏内分化和移植细胞的功能及其在脾脏组织中的整合情况,探讨肝细胞合适的替换治疗细胞来源。方法体外培养ESC并制备拟胚体(EBs),体外诱导EBs 18 d后得到HPCs,然后用Hochest 3342荧光标记HPCs并制备成6.0×107/m l细胞悬液。移植受体小鼠用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移植前受体鼠经过7 Gy60Coγ全身辐照和50%肝脏切除,造成小鼠体内对肝细胞的极大需求;然后将0.1 m l含6.0×106HPCs细胞悬液经尾静脉注射移植入脾脏,细胞移植4周后,检测移植细胞在小鼠脾脏整合分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ESC并制备出EBs,EBs经体外诱导为HPCs,并将HPCs移植到小鼠脾脏,4周后观察到移植细胞能够嵌合到受体脾脏组织,在脾脏组织中未形成畸胎瘤,并且移植细胞能表达肝细胞较特异标志物白蛋白、CK19和糖原P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本实验建立一种将体外ESC诱导的HPCs移植并整合到脾脏的细胞移植技术,为研究肝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肝病的细胞替换治疗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脾脏 肝前体细胞 细胞移植 2-乙酰氨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