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anol and 2-phenylethanol Stress Tolerance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
作者 Olga Mameeva Valentin Podgorsk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2期71-78,共8页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 酿酒酵母 苯乙醇 抗逆性 不饱和脂肪酸 GC-MS分析 脂肪酸甲酯 棕榈油酸
下载PDF
分子改造羰基还原酶CpCR提高其催化合成2-苯乙醇能力
2
作者 陈孟军 吕育财 +1 位作者 龚大春 郭金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37,共8页
该研究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易错PCR构建突变文库,利用2,4-二硝基苯肼高通量筛选阳性突变株,测序确定氨基酸突变位点。再通过蛋白质半理性设计进行虚拟饱和突变,... 该研究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易错PCR构建突变文库,利用2,4-二硝基苯肼高通量筛选阳性突变株,测序确定氨基酸突变位点。再通过蛋白质半理性设计进行虚拟饱和突变,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构建和评价。筛选获得突变体T171F具有更强的催化能力和热稳定性。进一步考察了催化时间、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对wtCpCR和T171F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影响。研究表明,酶最适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温度为30℃;T171F最适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pH为6.5;苯乙醛的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T171F产率可达91.24%,是wtCpCR的2.8倍。此外,突变体T171F相比wtCpCR催化时间由10 h降低到4 h,催化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该研究为羰基还原酶催化合成2-苯乙醇提供科学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还原酶 易错PCR 2 4-二硝基苯肼 半理性设计 2-苯乙醇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结合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提高酿酒酵母2-苯乙醇产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路成 徐志伟 +7 位作者 张建泽 单玉栋 肖峰 徐浩 李芩萍 易蒲红 汪琨 朱廷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4,共7页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已用于生产天然2-苯乙醇(2-phenylethanol,2-PE),但其产量低,耐受性差。该研究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酿酒酵母菌株,其中菌株LSC-1的2-PE产量为3.41 g/L,菌株NGER对2-PE的耐受性达3.60 g/L,菌株...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已用于生产天然2-苯乙醇(2-phenylethanol,2-PE),但其产量低,耐受性差。该研究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酿酒酵母菌株,其中菌株LSC-1的2-PE产量为3.41 g/L,菌株NGER对2-PE的耐受性达3.60 g/L,菌株S.C-1耐热性好并能在41℃下生长。以这3株菌为亲本,通过2轮原生质体融合获得融合子菌株RH2-16,对2-PE的耐受性提高了20%。以L-苯丙氨酸为底物,发酵转化36 h,2-PE产量达到4.31 g/L,与亲本菌株LSC-1和2-PE工业生产菌株CWY132相比,分别提高26.4%和38.1%。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RH2-16中构建了含突变的Ras特异性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CDC25(W1416C)菌株,2-PE的产量提高了8%。在RH2-16中过表达艾氏途径合成2-PE关键基因ARO8,ARO10和ADH2未能提高2-PE产量。研究为筛选合成2-PE等天然产物的新型酿酒酵母菌株及其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耐受性 原生质体融合 CRISPR/Cas9
下载PDF
产2-苯乙醇星形假丝酵母培养基及冻干保护剂的优化
4
作者 蒋霞 李春燕 +2 位作者 王鑫炜 史学伟 王斌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1-60,共10页
菌种保藏技术对菌种活性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冷冻干燥法是较为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高产2-苯乙醇的星形假丝酵母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星形假丝酵母X11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冷冻干燥保藏条件,开... 菌种保藏技术对菌种活性和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冷冻干燥法是较为理想的菌种保藏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的一株高产2-苯乙醇的星形假丝酵母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星形假丝酵母X11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冷冻干燥保藏条件,开发能应用于葡萄酒增香的酵母制剂。结果表明,星形假丝酵母X11的最佳培养基条件为蔗糖12%,酵母浸粉1%,硫酸锰0.07%,在此条件下星形假丝酵母OD560nm值达到了2.524。星形假丝酵母X11最佳冷冻干燥条件为脱脂奶粉19.64 g/100mL,海藻糖11.29 g/100mL,山梨醇5.83g/100mL,在此条件下,菌体存活率为65.67%,具有较强的存活能力。研究结果将为星形假丝酵母X11在葡萄酒增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假丝酵母 培养基优化 冷冻干燥 响应面法 2-苯乙醇
下载PDF
1株非酿酒酵母2-苯乙醇合成规律及相关特性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王琮杰 钱云开 +6 位作者 阎贺静 崔宗岩 石文琪 罗莉莎 肖艳霞 单超 葛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76-83,共8页
2-苯乙醇是酿酒酵母的一种重要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作为一种芳香醇类物质,其对葡萄酒香气有重要贡献,其合成情况及调控机制在酿酒酵母中研究很多,在非酿酒酵母中研究较少。这不利于了解混菌发酵体系中由2-苯乙醇引发的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 2-苯乙醇是酿酒酵母的一种重要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作为一种芳香醇类物质,其对葡萄酒香气有重要贡献,其合成情况及调控机制在酿酒酵母中研究很多,在非酿酒酵母中研究较少。这不利于了解混菌发酵体系中由2-苯乙醇引发的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间生理和代谢交互作用及对葡萄酒风味的影响。该研究利用限制氮源培养基筛选到1株具有二型态转换的非酿酒酵母Mp-57。采用气相色谱法鉴定和检测Mp-57菌株培养液中的2-苯乙醇,进一步测定并分析2-苯乙醇合成规律。首先,Mp-57菌株2-苯乙醇合成具有细胞密度依赖性,只有在细胞密度达到107CFU/mL时,培养液中才可检测到2-苯乙醇,其细胞密度阈值与酿酒酵母相同。其次,2-苯乙醇合成速率变化曲线呈钟形,即开始时合成速率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对数末期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降低。这种合成速率变化规律导致上清液中2-苯乙醇含量从开始不断增加,到静止期末期达到高峰并维持在高含量水平。与过去研究不同的是,非酿酒酵母Mp-57的2-苯乙醇合成能力更强,显著高于酿酒酵母Ds。最后考察2-苯乙醇对Mp-57及Ds发酵相关性状的影响时,发现2-苯乙醇类似信号分子,以剂量依赖方式影响Mp-57及Ds的生长,即浓度为50μmol/L时促进菌体生长,浓度为500μmol/L时抑制菌体生长。且50μmol/L的2-苯乙醇能提高Mp-57及Ds对乙醇的耐受能力,并对Mp-57生物被膜形成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混菌发酵体系内非酿酒酵母和酿酒酵母之间互作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氮 非酿酒酵母 2-苯乙醇 群体感应 生物被膜 乙醇耐受性 二型态转换
下载PDF
毕赤酵母多基因组装系统的构建及其在2-苯乙醇合成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晓瑞 战春君 +1 位作者 白仲虎 杨艳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5,I0001-I0003,共9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是一种优良的外源蛋白生产平台,近年来也被用于发酵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为了使产品生产适应发酵工业的需要,常需要对毕赤酵母进行代谢改造,同时表达多个基因。该文设计并建立了一种毕赤酵母多基因组装系统,利用golden g... 巴斯德毕赤酵母是一种优良的外源蛋白生产平台,近年来也被用于发酵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为了使产品生产适应发酵工业的需要,常需要对毕赤酵母进行代谢改造,同时表达多个基因。该文设计并建立了一种毕赤酵母多基因组装系统,利用golden gate克隆实现多元件整合,并通过Cre-lox系统去除抗性标签。该系统可实现同时游离或整合表达多个基因,插入位点、启动子、终止子均可灵活调整。利用这一系统对毕赤酵母进行改造,用于发酵合成高价值化学品2-苯乙醇。通过游离表达比较不同来源的关键基因,并整合表达2-酮-3-脱氧-D-阿拉伯庚酮-7-磷酸合酶ARO3、ARO4^(K229L)和ARO5,分支酸变位酶ARO7^(G141S)和预苯酸脱水酶PHA2基因,最终重组菌株PE-3合成了408.4 mg/L 2-苯乙醇,是出发菌株的10倍以上。该研究建立多基因组装的系统可用于毕赤酵母代谢工程,构建适用于发酵生产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的重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golden gate克隆 代谢改造 2-苯乙醇 多基因组装系统
下载PDF
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Acetophenone to 2-Phenylethanol
7
作者 蔺兆星 郝宁 陈国强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2003年第4期471-475,共5页
Microorganisms are commonly used to transform chemicals to chiral compounds. Pseudomonas cepacia 1813, Pseudomonas stutzeri 131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912, and 5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were used to transform ac... Microorganisms are commonly used to transform chemicals to chiral compounds. Pseudomonas cepacia 1813, Pseudomonas stutzeri 1317,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1912, and 5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were used to transform acetophenone to 2 phenylethano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 coli strains have the poorest biotransformation ability. P. stutzeri 1317 provides the best transformation ability with a transformation rate of 30% achieved with either whole or broken P. stutzeri 1317 cells for a reaction pH of 8.2 and an initial acetophenone concentration of 2 g/L. An acetophenone concentration of 10 g/L strongly inhibits the biotransformation for a pH of 8.2. Crude alcohol dehydrogenase obtained from S. cerevisiae 1912 transforms acetophenone to 2 phenylethanol when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reduced (NADH) is ad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酮 2-苯基乙醇 微生物 生物转化
原文传递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 被引量:11
8
作者 梅建凤 陈虹 +2 位作者 王鸿 应国清 易喻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3,共5页
研究了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工艺,选择确定了构建两相体系的有机溶剂,考察了有机溶剂加入体积、转化培养的振荡转速和温度以及底物浓度对2-苯乙醇合成影响。结果表明,油酸是构建两相体系的最佳溶剂,在油酸加... 研究了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工艺,选择确定了构建两相体系的有机溶剂,考察了有机溶剂加入体积、转化培养的振荡转速和温度以及底物浓度对2-苯乙醇合成影响。结果表明,油酸是构建两相体系的最佳溶剂,在油酸加入体积与培养基体积比为1:3,振荡转速250 r/min,温度30℃,底物浓度14 g/L的条件下,转化培养18 h,有机相和水相中2-苯乙醇的浓度分别为14.9 g/L和1.74 g/L,2-苯乙醇收率为65%,生产率达到0.37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生物转化 两相体系 酿酒酵母
下载PDF
利用酵母细胞生物催化合成2-苯乙醇 被引量:17
9
作者 梅建凤 闵航 吕镇梅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93-998,共6页
比较了13个酵母菌株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活性,确定酿酒酵母菌株的催化活性较高.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酵母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催化合成培养基,2-苯乙醇浓度可达4.654g/L,摩尔产率为0.63.实验进一步采... 比较了13个酵母菌株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活性,确定酿酒酵母菌株的催化活性较高.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酵母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催化合成培养基,2-苯乙醇浓度可达4.654g/L,摩尔产率为0.63.实验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建立了2-苯乙醇合成浓度与培养基主要组分之间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生物催化法合成2-苯乙醇培养基的最优化预测模型.由响应面分析及实验验证得出,在最优培养基条件下,2-苯乙醇浓度可达4.81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生物催化 酿酒酵母 香料
下载PDF
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琨 沈情佳 +2 位作者 魏秀燕 朱廷恒 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通过补糖方式逐步添加葡萄糖有利于提高2-苯乙醇的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2-苯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4.1 g/L,已是目前报道的酿酒酵母能够耐受的最大浓度,摩尔转化率为7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培养工艺 发酵罐
下载PDF
酵母菌转化生产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成涛 孙宝国 +2 位作者 曹雁平 王静 张慧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1,43,共5页
研究了酵母菌催化转化制备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方法。从45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产2-PE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J,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培养基,同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发酵液中底物和产物方法。采... 研究了酵母菌催化转化制备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方法。从45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一株产2-PE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HJ,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其培养基,同时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发酵液中底物和产物方法。采用油酸和PPG-1500原位产物转移发酵技术,2-PE的产量达到2.21 g/L,比单水相发酵摩尔转化率提高了8.6%,部分克服了高浓度2-PE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酵母菌 生物转化 产物原位转移技术
下载PDF
2-苯乙醇耐受性高产酵母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18
12
作者 崔志峰 车智博 +1 位作者 杨霄 沈情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27-430,共4页
2-苯乙醇对酵母的抑制作用是生物法合成2-苯乙醇的瓶颈之一,研究酵母对2-苯乙醇耐受性有可能使2-苯乙醇产量大幅提高.通过用紫外诱变等方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WY132进行诱变育种,获得了10株2-苯乙醇耐受性菌株.对耐... 2-苯乙醇对酵母的抑制作用是生物法合成2-苯乙醇的瓶颈之一,研究酵母对2-苯乙醇耐受性有可能使2-苯乙醇产量大幅提高.通过用紫外诱变等方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WY132进行诱变育种,获得了10株2-苯乙醇耐受性菌株.对耐受性突变酵母菌株的2-苯乙醇耐受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其中CWY132-10菌株的耐受性和产量都较高,耐受性较原始菌株提高了50%,产量提高了9.1%,摩尔转换率达到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耐受性 诱变选育
下载PDF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生物转化2-苯乙醇工艺优化及耐高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牛明福 李亚恒 +1 位作者 陈金帅 李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20,共6页
以耐高温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LY1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主要成分L-苯丙氨酸、碳源、氮源等对天然香料2-苯乙醇合成的影响,优化结果为:L-苯丙氨酸8.39 g/L,蔗糖43.25 g/L,酵母浸粉6.68 g/L,2-苯乙醇产量达到1.450... 以耐高温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LY1为试验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分析培养基主要成分L-苯丙氨酸、碳源、氮源等对天然香料2-苯乙醇合成的影响,优化结果为:L-苯丙氨酸8.39 g/L,蔗糖43.25 g/L,酵母浸粉6.68 g/L,2-苯乙醇产量达到1.450 g/L,较优化前提高了51.0%。进一步对LY1菌株进行耐受性能和高温发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36℃时对2-苯乙醇耐受的质量浓度为2.0 g/L,42℃高温时为1.5 g/L,合成2-苯乙醇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8~32℃,42℃时2-苯乙醇产量为0.809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马克斯克鲁维酵母 2-苯乙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原位转移技术用于酵母合成2-苯乙醇 被引量:12
14
作者 关昂 王航 +2 位作者 孟春 石贤爱 郭养浩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研究了酵母转化L-苯丙氨酸(Phe)合成2-苯乙醇(Pea)的常规和带原位转移的补料分批培养过程特性.在常规培养中,以优化补料策略将糖浓度控制在0.1~0.3g/L,使副产物乙醇浓度小于1%,而Pea的最高终浓度仅为3.85g/L,因产物抑制效应无法获得更... 研究了酵母转化L-苯丙氨酸(Phe)合成2-苯乙醇(Pea)的常规和带原位转移的补料分批培养过程特性.在常规培养中,以优化补料策略将糖浓度控制在0.1~0.3g/L,使副产物乙醇浓度小于1%,而Pea的最高终浓度仅为3.85g/L,因产物抑制效应无法获得更高浓度.采用大孔树脂FD0816作为原位转移产物的介质,Pea最终总浓度达到12.80g/L,平均生成速率为0.38g/(L·h),比未添加树脂的培养体系分别提高了232%和35.7%.采用乙醇溶液对发酵用的树脂进行动态洗脱,Pea洗脱率达到95%以上,洗脱液中Pea浓度达到6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2-苯乙醇 产物原位转移 大孔树脂
下载PDF
酵母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崔志峰 沈情佳 +2 位作者 杨霄 车智博 汪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5,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 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 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L,酵母氮碱0.17g/L;最佳初始pH5~6,接种密度1.21×10^7/mL,最适培养温度28-30℃,200r/min振荡培养36h。优化后2-苯乙醇产量达到3.98g/L,比优化前的1.9g/L提高了109%。原料L-苯丙氨酸的摩尔转化率从最初的51.4%提高到了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2-苯乙醇 培养条件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分批补料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航 董清风 +2 位作者 孟春 石贤爱 郭养浩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7-771,共5页
对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过程的碳氮源进行优化,选择葡萄糖为碳源,1g/L脲为氮源,8g/LL-苯丙氨酸为前体,以呼吸商达1.1±0.1为补糖控制依据,在5L发酵罐水平建立分批补料工艺,2-苯乙醇终浓度达4.39g/L,生成速率达0.314g/(L·h)... 对酿酒酵母转化生成2-苯乙醇过程的碳氮源进行优化,选择葡萄糖为碳源,1g/L脲为氮源,8g/LL-苯丙氨酸为前体,以呼吸商达1.1±0.1为补糖控制依据,在5L发酵罐水平建立分批补料工艺,2-苯乙醇终浓度达4.39g/L,生成速率达0.314g/(L·h),L-苯丙氨酸摩尔转化率为0.8,L-苯丙氨酸残留浓度仅为0.63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酿酒酵母 呼吸商 分批补料培养 优化
下载PDF
酿酒酵母静息细胞转化合成2-苯乙醇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筱萍 黄国昌 +2 位作者 金丹凤 刘兰 熊大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16-1323,共8页
利用酿酒酵母静息细胞转化合成2-苯乙醇,确定了静息细胞转化菌龄、转化液缓冲液体系和辅酶NADH再生辅助底物。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Plackett-Burm设计从影响转化6个因素中筛选出影响细胞转化的显著因素:辅助底物乙醇质量浓度、转化液p... 利用酿酒酵母静息细胞转化合成2-苯乙醇,确定了静息细胞转化菌龄、转化液缓冲液体系和辅酶NADH再生辅助底物。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用Plackett-Burm设计从影响转化6个因素中筛选出影响细胞转化的显著因素:辅助底物乙醇质量浓度、转化液pH和转化温度,以BoxBen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条件为乙醇质量浓度16.5 g/L、pH 5.1、转化温度26℃,2-苯乙醇产量为3.49 g/L(转化率58.8%),比优化前提高了49.14%,静息细胞重复使用8次,2-苯乙醇产量无明显下降。转化液中加入10%的大孔吸附树脂对产物进行原位产物吸附,转化40 h,2-苯乙醇总质量浓度达9.34 g/L,L-苯丙氨酸转化率为83.9%,产量比未加入大孔树脂提高了17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静息细胞 响应面法 大孔树脂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2-苯乙醇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荣绍丰 付艳丽 +1 位作者 王涛 何新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3-697,共5页
从5种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量大的树脂HZ816。研究了HZ816树脂影响吸附及解吸的因素,得出结论如下:HZ816树脂对2-苯乙醇平衡吸附量为151.3 mg/g,最佳吸附pH值为5.1,吸附为快速平衡过程,1.5 h内即达到吸附平衡。通过静态平衡实验及等温... 从5种树脂中筛选出一种吸附量大的树脂HZ816。研究了HZ816树脂影响吸附及解吸的因素,得出结论如下:HZ816树脂对2-苯乙醇平衡吸附量为151.3 mg/g,最佳吸附pH值为5.1,吸附为快速平衡过程,1.5 h内即达到吸附平衡。通过静态平衡实验及等温线方程,得出HZ816树脂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不同温度下,HZ816树脂随温度的升高对2-苯乙醇的吸附量下降,表明它对2-苯乙醇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最佳洗脱剂为无水乙醇,3倍树脂床体积的洗脱液可基本上将2-苯乙醇从树脂上洗脱下来,而且洗脱峰集中,无明显拖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大孔树脂 吸附
下载PDF
高产2-苯乙醇酵母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育岐 刘天明 +3 位作者 赵修报 刘波 王红 刘思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7-142,共6页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气的芳香醇,作为重要香味添加剂之一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烟草行业中。国内外崇尚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2-苯乙醇。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单相单菌株产量分别达到3.6g/L和3.8g/L。本文从9株酵母及9株白地霉... 2-苯乙醇是一种具有玫瑰香气的芳香醇,作为重要香味添加剂之一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妆品及烟草行业中。国内外崇尚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天然2-苯乙醇。目前国内外报道的单相单菌株产量分别达到3.6g/L和3.8g/L。本文从9株酵母及9株白地霉中筛选出一株2-苯乙醇产量达1.6886g/L的酿酒酵母菌株TYQ和另一株产量达1.0025g/L的白地霉菌株GS10A。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酵母TYQ培养基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80g/L,L-苯丙氨酸35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该菌株在接种量10%(v/v)、28℃、120r/min条件下发酵36h的2-苯乙醇产量为4.402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酿酒酵母 白地霉 培养基优化
下载PDF
酵母生物转化生产2-苯乙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杨霄 崔志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主要论述了利用酵母菌生物转化合成天然2苯乙醇的研究进展,从应用微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2苯乙醇生产菌株的筛选,分析了2苯乙醇合成过程中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并对产物原位转移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出发,... 主要论述了利用酵母菌生物转化合成天然2苯乙醇的研究进展,从应用微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2苯乙醇生产菌株的筛选,分析了2苯乙醇合成过程中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并对产物原位转移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生物转化的重点途径———艾利希途径在基因水平上作了诠释,且例举了利用从头合成途径进行的基因工程育种,旨在为利用微生物生产2苯乙醇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乙醇 酵母菌 艾利希途径 产物原位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