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1997~2003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凤杰 杨晓玲 +1 位作者 李常惠 田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16,共1页
关键词 1997-2003年 出生缺陷 辽宁省 监测分析 1997~2003年 干预工作 变化情况
下载PDF
沈阳市2001~2003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雅丽 胡桂华 +3 位作者 徐美琳 闫奇 魏佳 李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2-402,共1页
关键词 从业人员健康 2001-2003年 体检分析 2001~2003年 沈阳市 肠道传染病 健康意识 沈阳地区 检出情况 皮肤性病 结果报告 体检率 结核病
下载PDF
莱芜市1954~2003年麻疹流行趋势 被引量:5
3
作者 孙红云 李东军 Lai-wu 《疾病监测》 CAS 2005年第2期89-90,105,共3页
目的 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 ,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 对莱芜市 195 4~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然感染期 (195 4~ 196 6年 )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流行周期 1~ 2年 ;城市发... 目的 分析莱芜市不同时期麻疹的流行特征 ,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措施。方法 对莱芜市 195 4~ 2 0 0 3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自然感染期 (195 4~ 196 6年 )麻疹发病、死亡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流行周期 1~ 2年 ;城市发病高于农村 ;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 ,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计划免疫期 (1979~ 2 0 0 3年 )麻疹发病、死亡明显下降 ,流行减少 ,以散发为主 ;农村发病高于城市 ;发病季节高峰后移 ,峰值削平 ;发病人群集中在学龄前儿童和成人。结论 由于计划免疫的实施。莱芜市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仍有散在发生或流行。今后 ,应进一步健全麻疹监测系统 ,调整免疫策略 ,进一步提高免疫覆盖率 ,降低麻疹高发年龄段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芜市 流行趋势 1954~2003年 1979~2003年 学龄前儿童 流行病学资料 发病季节高峰 麻疹监测系统 发病人群 免疫覆盖率 流行特征 不同时期 麻疹控制 流行周期 发病高峰 计划免疫 免疫策略 感染期 传染病 发病率 龄段
下载PDF
2000—2003年北京地区涉水产品卫生检测受理情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盛欣 刘玉敏 张永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76-578,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00~2003年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北京地区卫生检测受理情况的调查分析,阐明目前北京地区市场主要涉水产品种类以及在4年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卫生部门完善相关的检测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 目的:通过对2000~2003年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以下简称涉水产品)北京地区卫生检测受理情况的调查分析,阐明目前北京地区市场主要涉水产品种类以及在4年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卫生部门完善相关的检测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3年涉水产品受理登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中输配水设备检测数量最多;2002年报检数量最多; 由于<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颁布后对与饮用水接触的水处理材料(如水质处理器滤芯、膜组件、活性炭等)的卫生安全性进行了规定,2002~2003年此两类产品检测数量大幅度增高,而颁布前的2000年检测数量为零;机械部件如阀门、水泵、水处理剂加入器等检测数量极少,今后应加强对其卫生管理;电热水壶(瓶)和饮水机每年均报检24种至61种,今后应统一其实验方法、检验项目及评价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水产品 北京地区 受理情况 卫生检测 2000-2003年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2003年 生活饮用水 卫生安全产品 输配水设备 水质处理器 卫生安全性 2000 产品种类 卫生部门 统计分析 卫生规范 产品检测 机械部件
下载PDF
上海市卢湾区1994~2003年居民损伤与中毒死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一 徐静依 +1 位作者 程月华 梅芳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321-322,325,共3页
关键词 1994~2003年 上海市卢湾区 损伤 死因分析 中毒 1994-2003年 公共卫生问题 城市人群 人群健康 影响程度 生活质量 居民健康 统计分析 死亡资料 科学依据 全死因 死亡率
下载PDF
2000~2003年宁海县居民伤害死因探讨
6
作者 王志刚 冯丛华 +1 位作者 刘世科 钱行达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了解宁海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按ICD-9、ICD-10分类,进行伤害致居民死因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71.45/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 目的:了解宁海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按ICD-9、ICD-10分类,进行伤害致居民死因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71.45/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是主要原因。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是淹死、交通事故,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与自杀,老年人是意外跌落和自杀。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最大,平均减寿率为13.89‰,居死因首位。结论:伤害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伤害干预已成紧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2003年 居民伤害 宁海县 2000~2003年 因探 ICD-10 交通事故 潜在寿命损失 公共卫生问题 意外跌落 ICD-9 伤害死亡率 死亡特征 各种因素 死因分析 机动车辆 儿童伤害 中青 居民死亡 自杀 死亡前 减寿率
下载PDF
2003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被引量:63
7
作者 肖东楼 余晴 +3 位作者 党辉 郭家钢 周晓农 王立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01-404,F002,共5页
关键词 2003年 血吸虫病 疫情通报 中国 钉螺 疾病预防
下载PDF
关于2003年上半年农药生产情况及下半年预测
8
作者 王律先 《农化新世纪》 2003年第8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2003年上半 农药 生产经营 2003年下半 预测
下载PDF
2003年国际若干停电事故思考 被引量:253
9
作者 甘德强 胡江溢 韩祯祥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9,共5页
2003年夏秋,国际范围内连续发生了若干大停电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最近, 各国有关方面已公布了最新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报告。文中主要介绍意大利大停电、瑞典-丹麦大 停电以及美加大停电事故的分析调查结论,并探讨应对措施。
关键词 停电事故 2003年 电力系统 安全稳定 潮流越限 连锁故障
下载PDF
吉林省2003年冬季的天气特点及影响
10
作者 程红军 《吉林气象》 2004年第2期15-16,21,共3页
2003年冬季(2003年11月1日~2004年2月29日)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特多。气温冷暖变化较明显。降水初冬(2003年11月)和后冬(2004年2月)持续偏多,隆冬(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持续偏少。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 2003年冬季(2003年11月1日~2004年2月29日)吉林省总的天气特点是气温特高,降水特多。气温冷暖变化较明显。降水初冬(2003年11月)和后冬(2004年2月)持续偏多,隆冬(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持续偏少。本文简要分析了冬季的天气特点、环流演变及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特点 吉林省 冬季 2003年11月1日 20042月 2003年12月 20041月 冷暖变化 环流演变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2003年冀南棉区绿盲蝽暴发危害 被引量:27
11
作者 马晓牧 张青文 +4 位作者 蔡青年 徐环李 李继军 翟雷霞 杨玉枫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0,共1页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 绿盲蝽(Lypus lucorum Mey-D(u)r)一直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主要害虫,2003年在冀南棉区暴发成灾.据调查,冀南棉区邯郸、邱县、鸡泽等市县大部分棉田绿盲蝽暴发危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成安、广平、临漳等县棉田发生危害高峰期则在8月上旬,百株虫量最高达30~40头.大量棉株顶芽和边心被害,变黑枯死,形成无头苗或激发不定芽萌生,形成枝条疯长.花蕾和幼铃受害常干枯脱落,有时造成黑心僵瓣.近年绿盲蝽暴发已成为该地区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冀南地区 棉花害虫 绿盲蝽 原因分析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2003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及输水运行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顺德 张洪 +5 位作者 魏琳 毛炜峄 张建岗 王福勇 沈永平 王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5-722,共8页
2003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58.21×108m3,偏多12.8%,属偏丰水年.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1.19×108m3,偏多14.0%,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7.02×108m3,偏... 2003年塔里木河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58.21×108m3,偏多12.8%,属偏丰水年.阿拉尔站以上的三条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出山口天然径流量为221.19×108m3,偏多14.0%,属偏丰水年;开都河孔雀河为37.02×108m3,偏多6.0%,属平略偏丰水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47.66×108m3,占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8.5%.阿拉尔站以上三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4.08×108m3,占三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19.9%,叶尔羌河是惟一无水输入塔里木河的源流.2003年塔里木河干流上游段耗水量20.51×108m3,是干流最大的耗水区段,中游段耗水量16.89×108m3,下游段耗水量11.16×108m3.上、中游耗水量在减少,下游耗水量在增加.从2003年3月3日至7月11日第5次应急输水历时132 d,从博斯腾湖调水入塔河干流水量3.58×108m3,而塔河干流到达恰拉水量7.58×108m3,干流来水量继2002年后再次超过了博斯腾湖调水量.可以确定,2002年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属于由博斯腾湖调水为主转为干流为主的转折年份,但是2003年干流向下游输水的比例更高.2003年大西海子水库向最下游下泄水量为3.455×108m3,首次打通了145km的老塔里木河,采取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双河道输水,水再次流到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加上车尔臣河水的汇入,年内在台特玛湖区最大形成了约200 km2的水面.长期确保向塔河下游输水以干流来水为主,加大对塔河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大对干流上游段和主要源流区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河川径流 输水运行 2003年
下载PDF
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1
13
作者 秦倩倩 朱昊 +1 位作者 张丽芬 吕繁 《疾病监测》 CAS 2004年第10期381-383,共3页
关键词 2003年 中国 性病 流行病学 医疗市场
下载PDF
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特点及环流条件分析 被引量:93
14
作者 方建刚 白爱娟 +1 位作者 陶建玲 高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7,共9页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降水强度大,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 文章分析了陕西省2003年秋季连阴雨降水的特征和形成秋季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结果表明:2003年陕西秋季连阴雨降水的主要特征是降水的落区和时间相对集中,降水强度大,日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是1954年以来陕西又一次极端连阴雨事件。在大气环流由夏季型向冬季型转变过程中,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南压至40°N时,青藏高原东北侧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地区东部,位于急流南侧的高空辐散区,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却保持着高温高湿的热力特征,对流上升运动活跃,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机制,这时对流层中部500hPa欧亚环流形势相对稳定,乌拉尔山的长波脊和中亚低槽维持,偏强、偏北、偏西的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气流为该区域输送了大量的水汽,从而形成了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持续的连阴雨天气;当西风带中纬度新疆高压脊建立,副热带高压东移南退时,陕西及西北地区东部的连阴雨天气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降水 环流条件 西风急流 秋季连阴雨 2003年 降水特点 大气环流 陕西省 条件分析 连阴雨天气
下载PDF
华北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2003年水资源预评估 被引量:68
15
作者 高歌 李维京 张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6-30,共5页
利用华北地区近 50年的气候、水资源等相关资料 ,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了水资源评估模式 ,并结合短期气候预测结果 ,实现了华北地区2 0 ... 利用华北地区近 50年的气候、水资源等相关资料 ,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建立了水资源评估模式 ,并结合短期气候预测结果 ,实现了华北地区2 0 0 3年水资源定量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气候变化 2003年 水资源 评估
下载PDF
从2003年NPRA年会看清洁燃料及其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苗毅 杨哲 +1 位作者 张伟清 卞爱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16,共5页
介绍了2003年NPRA年会上交流的有关清洁燃料及其清洁生产技术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汽油、柴油脱硫,包括使硫含量降至10μg/g的成果以及降低催化裂化烟气中SOx、NOx和粉尘排放的技术。
关键词 2003年 清洁燃料 清洁生产 汽油 柴油 硫含量 催化裂化 烟气 粉尘 炼油工艺
下载PDF
2001~2003年社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动态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秀珍 胡云建 +3 位作者 赵敏 倪语星 许淑珍 黄心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44-748,共5页
目的 调查头孢克洛及其他 5种抗生素对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多中心收集菌株 ,集中复检菌种和检测细菌对 6种抗生素的 MIC值 ;菌种复检采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VITED- cc4的 GPI或NHI卡或特异单克隆乳胶试剂 ;Et... 目的 调查头孢克洛及其他 5种抗生素对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多中心收集菌株 ,集中复检菌种和检测细菌对 6种抗生素的 MIC值 ;菌种复检采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VITED- cc4的 GPI或NHI卡或特异单克隆乳胶试剂 ;Etest方法测试菌株 MIC值。结果 共检测 6 11株菌 ,其中 30 9株流感嗜血菌、12 0株肺炎链球菌、6 1株粘膜炎莫拉菌、6 1株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6 0株 β-溶血性链球菌 ;2 0 0 3年监测结果表明 :35 .8%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高耐株由 2 0 0 1~ 2 0 0 2年的 8%上升至 10 % ;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菌为 9.4 % ,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分别由 2 0 0 1~ 2 0 0 2年的 74 .2 %、6 3.2 %和33.3%上升至 82 .5 %、88.3%和 5 7.4 %。结论  2 0 0 3年社区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头孢克洛对所检测的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可作为社区中轻度呼吸道感染经验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3年 社区呼吸道感染 耐药动态 头孢克洛
下载PDF
2003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人群死因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维卡 郭晓雷 +1 位作者 马吉祥 张吉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常住居民2003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采用国际通用ICD-9死因编码,在国家疾病监测管理软件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省20... 目的:探讨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常住居民2003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采用国际通用ICD-9死因编码,在国家疾病监测管理软件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省20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人群为1660 754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农村监测人群是城市人群的2.86倍,监测人群的婴儿出生率6.27‰,自然增长率城市和农村分别是-1.19‰和0.05‰。婴儿死亡率6.9‰。平均期望寿命是75.8岁,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报告死亡率636.04/10万,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2倍,危害人群的主要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结论:该省疾病监测点人群平均期望寿命较高,慢性病是威胁全省疾病监测点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健康 死因分析 死亡率 2003年 山东
下载PDF
辽宁省1998~2003年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雪梅 田宏 +2 位作者 田晓冰 边文婷 赵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1998-2003年 死亡状况分析 辽宁省 1998~2003年 孕产妇死亡率 公共卫生机构 保健水平 90 情况报告 指标
下载PDF
2003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强 王保通 +2 位作者 李高保 井金学 王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
对2003年采自陕西省若干县(区)的205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及类型主要是条中32号、水源11-14和水源11-4,分别为46.34%、11.21%和7.31%。其分布范围广,致病性强,是造成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 对2003年采自陕西省若干县(区)的205份小麦条锈菌标样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及类型主要是条中32号、水源11-14和水源11-4,分别为46.34%、11.21%和7.31%。其分布范围广,致病性强,是造成陕西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优势小种。条中31号出现频率为4.39%,仍呈下降趋势,其它各小种(类型)频率均较低。毒力频率分析表明,Yr9、Yr3b.4b、YrSu等抗性基因已经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3年 陕西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