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测试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小初衔接阶段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岩 王毕涵 +1 位作者 周振华 张强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目的:探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为《标准》测试项目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方法:3000名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标准》(小学六)和《标准》... 目的:探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为《标准》测试项目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支持。方法:3000名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分别进行《标准》(小学六)和《标准》(初中一)测试(有效测试人数2870人),对比两次测试成绩差异。结果:(1)学生《标准》(小学六)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显著高于《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2)女生《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总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标准》(初中一)非共性项目得分;(3)学生《标准》成绩在组别性别上存在交叉效应,男生得分的下降幅度高于女生。结论:(1)《标准》测试项目调整显著影响小初衔接阶段学生测试成绩;(2)《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后,男生成绩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女生。为有效应对《标准》测试项目调整带来的影响,应统一男女《标准》非共性项目数量,同时降低男生《标准》非共性项目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测试项目 小初衔接 共性项目 非共性项目 得分
下载PDF
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知度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王莉 杜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在当今现代社会,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认识情况的调查,使学生明白和清楚新《标准》的合格线、良好线、优秀线,对照新《标准》进行相关锻炼... 在当今现代社会,学生体质下降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北方民族大学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认识情况的调查,使学生明白和清楚新《标准》的合格线、良好线、优秀线,对照新《标准》进行相关锻炼,为北方民族大学制定相关体育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北方民族大学2018级和2019级本科生关于新《标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大多数学生对身体健康具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2)学生对新《标准》能清楚地知道测试项目以及项目的评分标准;(3)大部分学生对新《标准》的目的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关于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政策;(4)影响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因素中主要以心理因素、天气因素以及测试时间过于集中为主,表明学生对北方民族大学开展的体测工作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大学 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认知度
下载PDF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3
作者 肖金宇 徐岳仁 +3 位作者 刘雷 张伟恒 李文巧 杜朋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8,共18页
不同地貌环境下的同震触发滑坡类型会有巨大差异,确认同震滑坡类型对认识致灾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数据,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方法,分析这次中强地... 不同地貌环境下的同震触发滑坡类型会有巨大差异,确认同震滑坡类型对认识致灾特征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为例,利用多时相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数据,结合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方法,分析这次中强地震触发滑坡的主体类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触发滑坡数量6209处,总解译面积9.72km^(2),其中10处面积大于70000m^(2)的滑坡造成震中区主要的堰塞湖堵江、生命线中断等严重灾情;②同震滑坡主体为基岩崩塌,物源区较小、流通区狭长,堆积区沿坡脚倒石堆,具有同震滑坡解译面积大而体积小的特征;③本次鲁甸M_(S)6.5地震触发滑坡具有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貌背景下的以基岩崩塌为主的特征。以上认识对该地区地震滑坡的定量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M_(s)6.5地震 地震滑坡 牛栏江 遥感解译 解剖地震
下载PDF
2014年鲁甸MS6.5地震触发滑坡编录及其对一些地震参数的指示 被引量:42
4
作者 许冲 徐锡伟 +4 位作者 沈玲玲 窦帅 吴赛儿 田颖颖 李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6-1203,共18页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倒塌,还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一些滑坡掩埋了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基于震后高分辨率TH01-02与SJ9A卫星影像,震前高分辨率GF1卫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倒塌,还触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一些滑坡掩埋了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基于震后高分辨率TH01-02与SJ9A卫星影像,震前高分辨率GF1卫星影像,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鲁甸地震滑坡编录图。并基于部分滑坡的野外照片与超高分辨率航片对解译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鲁甸地震至少触发了1024处面积>100m2的滑坡。这些滑坡分布在一个面积约为250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5.19km2,总体积约为2.2×107m3。滑坡分布区内的滑坡点密度约为4.03个·km-2,面密度约为2.04%,滑坡平均剥蚀厚度约为86.7mm。对震中周围不同方位的滑坡数量与面积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滑坡总体上呈NW-SE方向分布,且大多数滑坡位于震中的SE方向。这表明鲁甸地震发震构造更可能是一条NW向断层,且破裂方向是自NW向SE。这与其他地震、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证据所表现出来的发震断层性质相吻合。将鲁甸地震滑坡分布面积、滑坡数量、面积、体积与全球其他震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鲁甸地震滑坡分布区较小,但是大滑坡较多、滑坡体积相对大。这反映了鲁甸地震具有震源浅与地震能量衰减迅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地震 滑坡编录 卫星影像 目视解译 发震断层
下载PDF
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占山 李云婷 +5 位作者 孙峰 邱启鸿 张大伟 姜磊 周一鸣 潘丽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4-1663,共10页
使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和PM2.5化学组分观测等手段,对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气重污染发生时北京市近地面后散射激光强度变强,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说明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 使用垂直观测、地面观测和PM2.5化学组分观测等手段,对2014年10月上旬北京市一次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气重污染发生时北京市近地面后散射激光强度变强,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说明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重污染期间气象要素特征为:风场弱,湿度大,地面受弱气压场控制.从PM2.5浓度变化趋势来看,这次重污染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两个台阶"型的浓度爬升阶段(P1和P2)、高浓度维持阶段(P3)和迅速清除阶段(P4).结合地面观测、遥感反演和PM2.5组分分析可发现,区域传输是导致本次重污染的诱因,其中秸秆焚烧是影响因素之一,随后区域传输和本地污染物排放共同维持并加重了重污染过程.大气氧化剂OX与PM2.5浓度、二次离子浓度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表明较强的大气氧化性能促进PM2.5浓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10月上旬 北京 重污染 PM2.5 化学组分 秸秆焚烧
下载PDF
大凉山次级块体内强震发生的构造特征与2014年鲁甸6.5级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程佳 刘杰 +1 位作者 徐锡伟 甘卫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8-1243,共16页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 2014年8月3日,在云南鲁甸发生MS6.5地震。该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川滇块体与华南块体三者之间的以挤压和左旋走滑为主要活动特征的大凉山次级块体内部。该次级块体吸收了来自川滇块体和巴颜喀拉块体的挤压作用,主要以各边界断裂带的挤压作用和内部大凉山断裂带、峨边断裂带等NNW向的左旋走滑次级断裂为主要特征;在历史上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上以7级以上强震活动为主要特征,而在次级块体内部则以5级地震频繁活动为主。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发生在逆冲走滑断裂带内部的NNW向左旋走滑断裂上,该地震主要受到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上的1733年M7和则木河断裂带上的1850年M 7强震的影响,这两次地震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有促进作用,而2014年鲁甸6.5级地震促进了2014年10月1日越西5.0级地震的发生,此外鲁甸地震对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峨边断裂带、昭通-鲁甸断裂带东段以及则木河断裂带南段有一定的库仑应力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 大凉山次级块体 强震活动 应力触发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及其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程佳 杨文 +1 位作者 刘杰 周龙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0-361,共12页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该震前1天曾发生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截止到2月20日12时,该地震序列记录到4 00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月12日MS5.7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该地震前震的b值明显低于该区域正常活...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发生MS7.3地震,该震前1天曾发生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截止到2月20日12时,该地震序列记录到4 000多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月12日MS5.7地震,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该地震前震的b值明显低于该区域正常活动的b值和余震的b值.这次地震位于西昆仑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的交汇区域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余震区NE向长70km、宽20km,分为主余震分布区和次余震分布区,其中ML4.0以上强余震基本位于NE向主余震分布区,N--S向的次余震分布区则以ML3.0左右地震分布为主,显示该部分可能受到主震的触发作用.于田地区曾发生的2008年3月21日MS7.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0km;2012年8月12日发生的MS6.2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正断型,距这次地震约10km.该地区的发震构造背景是:在NE向阿尔金断裂带尾端向SW方向延伸过程中,左旋走滑作用逐渐转换为拉张作用,形成多条左旋走滑兼具拉张作用的断裂.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模式表现为:左旋走滑的阿什库勒断裂北段与南段因速率差异而产生的小型构造盆地,在区域拉张作用力下顺时针旋转;2008年MS7.3张性地震后区域的伸展作用增强,导致盆地南侧的苦牙克断裂发生2012年MS6.2张性地震,该地震引起2014年MS5.4前震,两者激发其后在盆地北侧阿什库勒断裂发生了2014年MS7.3主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 3地震 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阿什库勒断裂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Mw6.9于田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云 王卫民 +1 位作者 熊林 何建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4-193,共10页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在该地震震中附近,前人研究证明发育了大量规模不同的活动断层(如康西瓦断裂与贡嘎错断裂等).根据地震触发理论,地震发生后因地壳同震变形会导致其周边不同性质断裂破裂应力发生变化,...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在该地震震中附近,前人研究证明发育了大量规模不同的活动断层(如康西瓦断裂与贡嘎错断裂等).根据地震触发理论,地震发生后因地壳同震变形会导致其周边不同性质断裂破裂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地震的潜在危险性.本文利用地震远场波形记录,反演了该地震滑动模型.之后,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计算了该地震在近场范围内活动断裂上的同震应力变化.其目的在于讨论于田地震引起的附近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变化以及这些活动断裂可能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在地震发生后,从国际地震学联合会(IRIS)地震数据中心,下载了震中距离介于30°-90°的地震远场波形记录,为保证台站方位角分布均匀,从中挑选了27个不同方位角的高信噪比地震记录参与理论地震图的生成和波形反演过程.我们采用广义射线理论计算生成远场理论地震波形数据.每个子断层参数的反演则利用基于全局化反演的快速模拟退火反演方法.在有限断层反演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强调波形拟合的相关误差函数作为待反演的目标函数,拟合的断层参数使目标函数为最小.之后,根据弹性无限半空间位错理论,以库仑破裂准则为基础,结合反演得到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地震位错模型,计算该地震引起的近场断层面上库仑应力的变化.由远场波形计算结果可以看到,于田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0km,地震断层的倾角约71.9°,破裂面上最大的同震位移达到210cm,以左旋走滑为主并具有正倾滑分量,地震能量主要在前15s内释放.由此得到该地震的地震矩为2.91×1019 N·m,地震震级为Mw6.9.于田地震引发的余震,大致分布在三个区域内:普鲁断裂北部、康西瓦断裂东部和贡嘎错断裂中部.弹性应力计算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导致阿尔金断裂西段、普鲁断裂中段、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贡嘎错断裂中段的静态库仑应力明显增加,其中以康西瓦断裂东段和贡嘎错断裂中段应力增量为最大,分别达到了0.05 MPa和0.04 MPa.大量研究证明,当地震所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大于0.01 MPa时将具有明显的地震触发作用.根据本文结果,2014年于田Mw6.9地震使普鲁断裂、贡嘎错断裂和康西瓦断裂上的库仑应力增量均超过了触发阈值,具有被触发出地震的潜在危险.因此,在以后的地震学研究中,应加强对该三条断裂地震危险性的研究和监测.此外,近6年以来,研究区域发生了3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些地震均沿着贡嘎错断裂,由南西向北东迁移,逐步靠近阿尔金断裂,并且逐渐由正倾滑型地震转变为走滑型地震.阿尔金断裂的走滑速率达到了9mm·a-1,所以,尽管本次地震导致的阿尔金断裂库仑应力增量小于0.01 MPa,阿尔金的地震危险性也应该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地震 同震破裂 库仑应力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成因、破裂特征和余震分布特征的库仑应力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程佳 徐锡伟 刘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6-567,共12页
根据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区域构造和余震共轭分布特征,本文首先计算了1733年小江断裂带北段M7.75地震,1850年则木河断裂带M7.5地震和1974年马边MS7.1地震对鲁甸MS6.5地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NW向发生主... 根据2014年鲁甸MS6.5地震的区域构造和余震共轭分布特征,本文首先计算了1733年小江断裂带北段M7.75地震,1850年则木河断裂带M7.5地震和1974年马边MS7.1地震对鲁甸MS6.5地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NW向发生主破裂的包谷垴—小河断裂受到这3次地震,尤其是1850年M7.5地震明显的库仑应力作用,我们认为则木河断裂的高速左旋走滑运动以及7级以上强震的重复发生对于包谷垴—小河断裂的强震孕育和断裂演化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然后分析了鲁甸6.5级地震的共轭破裂与余震分布特征,并分别计算了两个共轭破裂面单独破裂对另一破裂面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显示NEE向破裂促进NNW向破裂的发生,而NNW向破裂后则阻碍了NEE向破裂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成以NNW向破裂为主的共轭破裂事件;最后计算了共轭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影响,认为位于NEE向破裂面西侧的余震集中分布主要是由于应力触发作用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鲁甸6.5级地震 包谷垴—小河断裂 库仑应力 共轭破裂 余震分布
下载PDF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制约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荥 蒲毕文 徐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对广东省4个地市的80所中、小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广东省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35.0%的中、小学校达不到《标准》测试场地的基本要求;开展《标准》测试工作经费缺乏,投入严重不... 对广东省4个地市的80所中、小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实施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广东省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35.0%的中、小学校达不到《标准》测试场地的基本要求;开展《标准》测试工作经费缺乏,投入严重不足,96.25%的学校《标准》测试采用人工测试办法;《标准》推广、宣传不到位,36.15%的体育教师不了解《标准》测试项目;《标准》测试上报数据与抽测复查数据一致率极低。提出加强《标准》宣传、培训工作,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标准》抽查复核比对工作力度;探讨仪器合作购置、互助测试的合作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质健康 青少学生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 广东省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明帅 王海涛 +5 位作者 李艳永 热依木江 孔祥艳 魏芸芸 上官文明 魏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6-2137,共12页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前一天在震区发生了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由于震区台站十分稀疏和不均匀、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台网常规定位结果精度有限,很难从中获得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趋势的正确认识.本...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前一天在震区发生了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由于震区台站十分稀疏和不均匀、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台网常规定位结果精度有限,很难从中获得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趋势的正确认识.本文首先利用位于震区附近的于田地震台5年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了震区附近的地壳结构,建立了震源区的地壳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联合震相到时和方位角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从2014年02月11日—2014年04月30日,共计577次地震)进行了重新绝对定位.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的前震和主震震中位置明显向地表破裂带及其附近的阿尔金分支断裂(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靠近,两者相距5.4km,主震位置为36.076°N、82.576°E,震源深度为22km,前震位置为36.055°N、82.522°E,震源深度为19km;(2)本文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沿NEE-SWW展布,优势分布长度约73km、宽度约16km,平均震源深度为14.8km,其中77%的余震分布在地表破裂带的西南端,这部分余震中少数沿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分布,绝大多数沿北东东向的南肖尔库勒断裂分布,位于地表破裂带东北端的余震沿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分布,但发生在地表破裂带的余震极少;重定位后,位于地表破裂带西南侧的震中分布由台网目录的近南北向变为北东向,与地表破裂带、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走向一致;(3)沿重定位剖面的地震分布,可推断位于地表破裂带西南段的南肖尔库勒断裂与位于北东段的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倾向反向,南肖尔库勒断裂的倾向为SE,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的倾向为NW,这与本次地震野外考察得到的断裂性质一致.综合重定位结果、地表破裂带分布、震源机制解、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的性质认为,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尔金断裂西南尾段的两条分支断裂——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 联合震相到时和方位角绝对定位法 重新定位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于田Mw6.9地震破裂过程初步反演:兼论震源机制对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勇 许力生 +1 位作者 陈运泰 汪荣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 通过反演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W6.9地震的远震波形记录,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断层面倾角的破裂过程模型,于震后2.2小时确定并发布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并讨论了震源机制不确定性对破裂过程反演的影响.根据所确定的破裂模型可知,2014年于田MW6.9地震的滑动量分布比较集中,具有朝西南延伸的优势破裂方向的特征.这一特征与该地震的余震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反演 破裂过程 2014年2月12日于田Mw6 9地震
下载PDF
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及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13
13
作者 肖芳 施勇 +3 位作者 龚甜 周珺 刘师文 熊英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了解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和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对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 目的了解2014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状况和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方法对2014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横断面研究,整群抽样方法采集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水平调查。结果⑴2014年江西省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5560例,平均发病率为12.3/10万,其中景德镇市发病率最高,为36.7/10万。各月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发生,其中4-7月为流行高峰。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4~10岁发病数较多,<18月龄发病数较少。⑵18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出腮腺炎抗体阳性1247例,阳性率为69.28%。不同县区流行性腮腺炎Ig G抗体阳性率在58.67%~75.67%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22.78%~89.44%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月~17月龄这部分人群的抗体水平最低。结论江西省免疫策略给18月龄孩子接种第一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合理的。应加大工作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发病,建立更有效的免疫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 江西省 腮腺炎 健康人群 抗体
下载PDF
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概要 被引量:13
14
作者 冯蔚 朱林 +1 位作者 侯建盛 李卫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0-426,共7页
根据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 根据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2014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灾害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本文分析了2014年度地震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及多震地区的"活跃性"与"周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 全球 地震灾害
下载PDF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参数测定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晓欣 刘瑞丰 +5 位作者 邹立晔 袁菲 陈宏峰 陈运泰 张立文 梁建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2-528,532,共7页
引言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48.3秒(北京时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36.10°N,82.50°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12 km.此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侧,靠近西昆仑山区域边缘的阿尔金地震... 引言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48.3秒(北京时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36.10°N,82.50°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12 km.此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南侧,靠近西昆仑山区域边缘的阿尔金地震带,震中位于新疆与西藏交界的无人区,平均海拔5100m,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2008年3月21日于田县境内也曾发生过一次MS7.3地震,两次地震震中仅相距96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 3地震 矩震级 面波震级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14年毛细管电泳技术年度回顾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晓倩 赵新颖 +3 位作者 屈锋 胡猷浩 龚芮 魏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本文为2014年毛细管电泳(CE)技术的年度回顾。介绍了2014年涉及CE技术的国际会议5个,国内会议2个,总结了各会议的研究报道情况;归纳了在ISI 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2014年度发表的与CE技术相关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在生物医药研究、检... 本文为2014年毛细管电泳(CE)技术的年度回顾。介绍了2014年涉及CE技术的国际会议5个,国内会议2个,总结了各会议的研究报道情况;归纳了在ISI Web of Science中检索到的2014年度发表的与CE技术相关的论文,并对以上论文在生物医药研究、检测器使用以及重要分析化学杂志发表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说明。最后,回顾和比较了2012-2014年的CE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2014年 度回顾
下载PDF
2014年于田M_S7.3地震对后续余震和远场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琼 解朝娣 +1 位作者 冀战波 刘建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83-1393,共11页
本文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断层破裂在近场和远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结合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MS7.3地震对后续余震活动和远场区域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 MS7.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本文采用离散波数法,计算了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断层破裂在近场和远场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结合地震活动特征,讨论了MS7.3地震对后续余震活动和远场区域小震活动的动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 MS7.3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其西南侧主体余震区的地震活动起到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本次MS7.3地震序列余震活动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距主震约30km的北东方向余震区后续地震活动受到了主震产生的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的共同触发作用,动态应力变化峰值为2.78 MPa,静态应力变化为0.80 MPa,这与该区余震较为活跃相一致;距主震约45km的北部余震区受到动态应力触发作用,应力变化峰值为0.72 MPa.2 MS7.3地震产生的动态库仑应力变化空间分布呈非对称性,其中北东方向、北部余震分布与动态应力变化正值区存在相关性,从应力变化的角度解释了MS7.3地震的后续余震空间活动特征.3 MS7.3地震在沙雅、伽师地区的远场接收点产生的动态应力变化峰值分别为0.09 MPa、0.1 MPa,对两个区域的小震活动具有动态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应力触发 区域地震活动
下载PDF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强震构造背景及其与2008年M_S7.3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佳 刘杰 +2 位作者 盛书中 姚琪 刘代芹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3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年MS7.3地震和2008年MS7.3地震... 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3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年MS7.3地震和2008年MS7.3地震是阿尔金断裂带南端尾部向西南方向延伸,由左旋走滑为主逐渐转变为拉张作用为主的过程中,在阿什库勒断裂带不同位置发生的2次地震,它们存在着相同的力源作用,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同样显示2008年MS7.3地震促进了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于田MS7.3地震 构造背景 发震断层 2008于田MS7.3地震
下载PDF
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简述 被引量:20
19
作者 廖移山 汪小康 +2 位作者 邓雯 闵爱荣 何立富 《暴雨灾害》 2015年第1期88-96,共9页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4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4... 利用日降水资料(08—08时)和常规天气图资料,以1981—2010年30 a平均降水量为气候态,统计2014年4—10月我国主要暴雨天气过程,概述各主要暴雨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出现时段、范围及累积降水量。结果表明:2014年4—10月我国共出现194个暴雨日,32次主要暴雨过程。5—9月为我国主汛期,国内每天基本上都有暴雨发生,主要暴雨过程也基本上集中在这5个月。2014年共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偏少但强度偏大,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Rammasun)"造成海南昌江578 mm的当年全国最大日降水量。2014年华南前汛期开始早、雨量多,5月暴雨日数和主要暴雨过程次数均高于近6年平均,广东东南部较常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2倍,暴雨过程频发,深圳遭遇2008年以来最强暴雨。9月8—18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陕西中南部、河南等地共有百余站出现极端连续降水日数和连续降水量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日数 暴雨过程 影响系统 2014年
下载PDF
2014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林海 庞乾林 +1 位作者 王志刚 鄂志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2,共6页
对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69个次(有5个品种在2个省份省审定),其中,籼型三系杂交稻185个、籼型两系杂交稻94个、籼型常规稻36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7... 对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69个次(有5个品种在2个省份省审定),其中,籼型三系杂交稻185个、籼型两系杂交稻94个、籼型常规稻36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7个、粳型常规稻122个;籼型三系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为543.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5.5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95%,籼型常规稻为479.0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83%,粳型杂交稻为617.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16%,粳型常规稻为612.8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45%;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粳稻品质优质达标率为63.31%、籼稻为39.38%,常规稻为61.39%、杂交稻为38.87%。病虫害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审定品种 产量 品质 病虫害 抗性 2014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