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_(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
1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4 位作者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0.5°和1.0°×1.0°且预测窗长为5 a的两组参数模型下,获取2019—2027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当网格尺度为1.0°×1.0°时,PI热点效果优于0.5°×0.5°网格,且对平原地震和大丰海域地震的发震位置指示作用较好。当时间窗长和归一化阈值绝对值同时增大,个别窗口存在古冶地震的有效热点,但未找到热点能同时覆盖3个地震震中所在网格的参数模型。不同参数模型下的PI热点显示,未来3~4 a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存在发生M_(S)≥5.0地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局部地区M_(S)≥5.0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平原m_(s)5.5地震 2021大丰海域ms5.0地震 2020古冶ms5.1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 热点迁移
下载PDF
江苏天宁M_(S)4.2地震震源深度分析
2
作者 霍祝青 周文杰 +3 位作者 立凯 钱婷 孙小航 何奕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4期21-26,共6页
应用不同地震定位方法,对2021年12月22日江苏天宁M_(S)4.2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使用NonLinLoc方法对地震进行绝对定位,得出震源深度为11.9 km。以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值,利用该区域范围内历史地震事件,使用双差定位法对地震进行重定... 应用不同地震定位方法,对2021年12月22日江苏天宁M_(S)4.2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测定。使用NonLinLoc方法对地震进行绝对定位,得出震源深度为11.9 km。以绝对定位结果为初值,利用该区域范围内历史地震事件,使用双差定位法对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出震源深度为10.1 km。结合该地区构造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震源深度为10—12 km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天宁m_(s)4.2地震 震源深度 NonLinLoc定位 双差定位
下载PDF
InSAR观测与小震分布联合分析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应力卸载对周围区域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怡 徐克科 +2 位作者 刘新奇 张墨思 王帅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862,共14页
为分析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M_(S)6.4地震后震区应力变化对周围断层的影响,本文通过InSAR技术获得了漾濞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联合小震分布数据建立断层破裂滑动模型,继而通过计算断层面上的同震库仑应力来评估此次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 为分析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M_(S)6.4地震后震区应力变化对周围断层的影响,本文通过InSAR技术获得了漾濞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联合小震分布数据建立断层破裂滑动模型,继而通过计算断层面上的同震库仑应力来评估此次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影响,以便有效地分析地震破裂的时空解析度.结果显示:(1)在升降轨InSAR数据获得的精细同震形变场中,升轨最大视线向形变量约为5.00 cm,降轨最大视线向形变量约为7.80 cm;(2)余震精定位的主震震中为(99.89°E,25.67°N),震源深度为13.29 km,除主震之外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5—15 km;通过小震位置拟合出的发震断层走向为NW-SE(316.69°),断层倾角为88.56°,滑动角为177.97°;(3)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结果及小震拟合断层参数联合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断层滑动以右旋走滑为主,升轨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80 m,对应的深度为8.85 km,平均滑动量为0.22 m,矩震级为M_(W)6.41;降轨的断层最大滑动量为0.30m,对应的深度为6.88 km,平均滑动量为0.05 m,矩震级为M_(W)6.01;7.50 km和15 km深度处断层面上的应力计算结果表明,震后断层与其周围的应力差明显减小,对周围断裂具有显著的应力卸载作用.结合余震分布区域、模拟断层迹线以及同震库仑应力逐渐减小的方向,基本可以确定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为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隐伏次生断裂.该地震通过卸载周围断裂的应力释放区域应力,降低了周围断裂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2021云南漾濞m_(s)6.4地震 余震精定位 库仑应力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特征及其发震构造分析
4
作者 张珂 王鑫 +3 位作者 杨红樱 王玥 徐岩 李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1-251,共21页
2021年5月21日21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的震中位于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是该区4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未产生地表破裂,余震也未沿震区附近已知的断裂分布。研究者针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已有若... 2021年5月21日21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M_(S)6.4地震。该地震的震中位于川滇块体的西南边界,是该区40多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未产生地表破裂,余震也未沿震区附近已知的断裂分布。研究者针对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已有若干研究结果,但采用不同数据、方法和思考角度对这些结果进行验证并同时补充新认识是必要的。文中利用云南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分析了漾濞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重新定位,并通过CAP(Cut and Paste)方法获取序列中较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矩心深度。结果表明,漾濞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4~13km,余震带总体呈NW-SE走向,空间分段性明显:主震震中北西侧余震稀少且分布相对集中,东南侧余震密集且余震带宽度变大;前震序列发生在主震震中的东南侧,与余震密集段的位置基本重叠,反映主震震中北西侧的稀疏余震应属于触发型,而主震破裂可能属于由震中向SE扩展的单侧破裂型。余震带的深度横剖面显示主震破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序列北西段的结构较为简单,显示出一个地震丛集,而南东段则相对复杂,很可能由2条倾向SW的高倾角断层组成。漾濞地震序列中29个M_(S)≥3.0地震的矩心深度主要分布于3~13km,震源机制解以右旋走滑型为主,大多存在一个NW-SE走向的高倾角节面,且具有一定的正断倾滑分量。主震是以右旋走滑为主的破裂所引发的,矩心深度为5.2km,与重定位所得的震源初始破裂深度8.9km较为接近,反映该地震发生在上地壳,也反映震区的地震活动深度偏浅。文中对2021年5月云南漾濞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震源机制解的分析,反映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产状及力学性质与NW走向的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较为一致,但位置不同,证实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该断裂南段西侧一条SW陡倾的右旋走滑次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漾濞m_(s)6.4地震 地震序列精定位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21年酒泉阿克塞县M_(s)5.5地震前地电场变化分析
5
作者 辛建村 方炜 +3 位作者 杨宜海 李娜 颜文华 冯红武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68,共16页
2021年8月26日酒泉阿克塞县发生M_(S)5.5地震,基于距震中500km范围内6个地电场观测站2020-2021年的观测资料,利用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了地电场观测站优势方位角,结合震源机制以及安西站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获... 2021年8月26日酒泉阿克塞县发生M_(S)5.5地震,基于距震中500km范围内6个地电场观测站2020-2021年的观测资料,利用大地电场岩体裂隙水(电荷)渗流(移动)模型,计算了地电场观测站优势方位角,结合震源机制以及安西站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获知:①震前山丹、高台、白水河3个观测站的优势方位角出现异常变化,异常开始时间集中在2021年5月,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瓜州、都兰、嘉峪关3个观测站优势方位角无明显异常变化。②安西站伸缩仪、垂直摆与相距约12km的瓜州站地电场,其日均值数据在2021年4-7月出现近乎同步的趋势转变、加速、跃变等异常变化现象,显示出不同物理参数间具有关联性。应用地电场与定点形变观测数据,通过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判断区域应力状态变化,为探索不同物理参数异常演化在数据可靠性分析、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等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酒泉阿克塞县m_(s)5.5地震 地电场 定点形变 震源机制
下载PDF
人口、房屋数据空间化及在2021年拜城M_(S)5.4地震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江涛 李金香 +3 位作者 孙静 黄帅堂 马建 张风帆 《内陆地震》 2023年第1期60-71,共12页
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依赖于震区准确的人口、房屋等设施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是震后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烈度评估的核心支撑。以阿克苏地区的居民点、POI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算结合道路分布和房屋占地面积的方法,构建了人口密度权重模型,... 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依赖于震区准确的人口、房屋等设施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是震后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烈度评估的核心支撑。以阿克苏地区的居民点、POI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算结合道路分布和房屋占地面积的方法,构建了人口密度权重模型,获得了研究区1 km×1 km的人口、房屋格网数据。结果显示,各乡镇实际人口数量与模拟人口数量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09,线性拟合相对较好,表明人口空间化结果达到了较高精度。为了更好地验证上述方法和数据,以2021年拜城M_(S)5.4地震为例,叠加对比分析震区人口、房屋格网数据与地震评估区之间的定量关系。按照地震评估区进行了人口、房屋面积的模拟,该数据与实际现场数据之间误差较小,能够满足震后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的需求,可为灾害预评估及地震现场灾害快速评估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撑,同时空间化的方法也为后续该方向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 POI数据 人口空间化 房屋空间化 2021拜城m_(s)5.4地震
下载PDF
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_(S)7.4地震深部环境及发震构造模式 被引量:80
7
作者 詹艳 梁明剑 +7 位作者 孙翔宇 黄飞鹏 赵凌强 宫悦 韩静 李陈侠 张培震 张会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2-2252,共21页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截至5月27日,已记录余震2700多次.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7 km,震中坐标为34.59°N,98.34°E,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70 km左右,结合震中位置、余...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截至5月27日,已记录余震2700多次.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7 km,震中坐标为34.59°N,98.34°E,位于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东昆仑断裂带以南70 km左右,结合震中位置、余震分布、卫星影像解译及活动断裂分布,初步判断发震断裂为东昆仑断裂带南部的玛多—甘德断裂带.本文展示了沿玛多地震震中西北20 km,长约280 km的北东向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揭示主震震源及余震主体位于中下地壳高导与上部高阻体交界部位;对比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的不同震例的大地电磁探测结果,发现区域尺度上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发生的中强地震震源多位于块体边界显著电性边界带附近.东昆仑断裂玛曲段三条电磁剖面揭示出与本次玛多地震相似的深部构造背景,由于古地震、历史地震资料揭示出玛曲—玛沁段最后一次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已经超出或接近其复发周期,因此后续需重点关注玛曲—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及危险性.综合分析巴颜喀拉块体地质、地貌及深部电性结构特征,我们认为,玛多—甘德断裂带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其他北西向左旋走滑断裂,控制了诸如1947年达日M_(S)7.7地震、2021年玛多M_(S)7.4地震的发生,活动速率相对较低,强震复发间隔相对偏长;走滑速率更高的东昆仑、甘孜—玉树—鲜水河等边界断裂带,控制着边界断裂带内如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2011年玉树7.1级地震等大震、强震的发生,地震复发间隔短;两种不同规模、不同运动速率的断裂体系协同运动,共同调节着青藏高原不同块体的形变,变形过程更为弥散连续,明显有别于中国大陆内部如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扬子等更为刚性的块体.巴颜喀拉块体内部沿龙日坝断裂、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等地区仍存在一定的地震空区,建议后续加强地震地质、深部孕震环境等研究工作.本文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带中下地壳高导层厚度明显小于东部地区,我们推测龙日坝断裂西北侧阿坝次级块体内构造变形以左旋走滑的水平向运动为主,中下地壳增厚有限,但龙日坝断裂东南至龙门山构造带之间龙门山次级块体内,中下地壳的缩短增厚幅度明显偏大,表明西北侧的水平走滑运动不断被龙日坝断裂东南地区的构造缩短增厚所吸收,控制着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的构造变形与强震(如松潘、汶川、九寨沟地震等),同时驱动着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快速侵蚀剥露及地貌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玛多m_(s)7.4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大地电磁 深部结构 动力学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M_(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与震前重力变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敏章 郝洪涛 +12 位作者 韩宇飞 赵云峰 刘金钊 郑兵 张新林 张毅 李忠亚 王嘉沛 汪健 尹鹏 吴云龙 韦进 吴桂桔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35-3149,共15页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 本文综合利用EIGEN6C4布格重力异常、SIO V15.1地形和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研究2021年玛多M S7.4地震的重力挠曲均衡背景和震前重力变化特征.首先,基于岩石圈挠曲均衡模型,结合布格重力异常和地形数据,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震中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和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T_(e)为0~100 km,横向差异明显,且与块体构造关系密切.巴颜喀拉块体以北的柴达木块体T_(e)值高达50~80 km,以南的羌塘块体大部分区域的T_(e)大于20 km,五道梁以南出现局部大于30 km的高值区,玉树—德格地区出现局部大于40 km的高值区.巴颜喀拉块体T_(e)为0~20 km,较其南北块体明显偏小,更易于发生形变,从而在南北“夹持”下发生物质东向运动,是青藏高原中部物质东流的主要区域.地震易发生在岩石圈强弱变化的过渡地带(T_(e)变化梯度带),以及T_(e)较小区域的断裂带上.本次地震即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内部T_(e)低值区,震中附近有效弹性厚度约为15 km.震前流动重力变化分析表明,2015年以来3~5年的累积重力变化自西向东呈负-正-负的区域性变化特征,大致以震中为界形成了垂直于断裂带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主要反映了震前青藏高原物质东流过程中出现的深部构造运动态势.2018年以来的重力变化主要呈围绕震中形成西正-东负的弱区域性变化特征,显示震中地区已处于高应力应变的“固化”状态,地震即发生在重力变化零值线拐弯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青海玛多m_(s)7.4地震 重力均衡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 重力场变化
下载PDF
利用视应力研究强震前亚失稳阶段应力变化特征--以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 6.4地震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娥 陈学忠 +2 位作者 陈丽娟 任雅琼 郭祥云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156-159,共4页
1研究背景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漾濞县发生M_(S) 6.4强震。震前震源区是否存在应力增强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之一。在地震学中常用视应力和b值反映地壳应力水平。已有不少学者发现漾濞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 1研究背景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云南漾濞县发生M_(S) 6.4强震。震前震源区是否存在应力增强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之一。在地震学中常用视应力和b值反映地壳应力水平。已有不少学者发现漾濞地震发生在低b值区域,意味着地震前存在高应力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漾濞m_(s)6.4地震 视应力 相对变化 亚失稳阶段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前玉树地震台井水温异常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苏维刚 刘磊 +2 位作者 袁伏全 赵玉红 孙玺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2-396,共5页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_(7.4)地震,震中位于(34.59°N,98.34°E),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2021... 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S_(7.4)地震,震中位于(34.59°N,98.34°E),其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地震为高倾角走滑型(张喆,许立生,2021)。玛多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是东昆仑断裂的一条分支断裂(王未来等,2021)。玉树地震台位于甘孜—玉树断裂附近。玛多地震震中和玉树地震台均位于巴颜喀拉次级地块内,玉树地震台位于巴颜喀拉地块的南边界。此次地震震中处于玉树地震台的NE方向,距巴颜喀拉地块北边界85 km(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玛多m_(s)7.4地震 水温 异常特征 地震前兆 玉树地震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震前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11
作者 邹芳 孟国杰 +4 位作者 苏小宁 吴伟伟 赵倩 佘雅文 Thant Myo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36,共16页
2021年5月云南大理州漾濞发生一系列中强地震,其主震达到M_(s)6.4,主震震中位于滇南块体内部的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南侧,发震断层可能为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次级分支断裂,地表走向约为135°.本文收集1998年以来的震中周边GPS... 2021年5月云南大理州漾濞发生一系列中强地震,其主震达到M_(s)6.4,主震震中位于滇南块体内部的维西—乔后—巍山断裂西南侧,发震断层可能为维西—乔后—巍山断裂的次级分支断裂,地表走向约为135°.本文收集1998年以来的震中周边GPS测站观测数据,研究了此次地震序列震前区域地壳的水平形变特征及其与此次地震的关系.结合构造分析认为,漾濞地震发生在GPS测站水平运动速度陡变区域,该区域地壳水平运动受阻;震中区域应变积累明显,处于面应变率高值区,且为最大剪应变率的高低值转换区,符合易发地震区域特性.震中及其邻区的孕震环境以右旋剪切为主,兼具东西向拉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漾濞m_(s)6.4地震 滇南地区 GPs基线 地壳形变
下载PDF
2021年6月10日楚雄双柏M_(S)5.1地震发震断层与序列研判
12
作者 茶文剑 金明培 +2 位作者 高琼 李孝宾 黄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1年第6期28-35,共8页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震中190 km范围内方位角均匀分布的9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波形,采用CAP方法快速反演了2021年6月10日楚雄双柏M_(S)5.1地震及其3个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M_(S)5.1主震的震源机制节面Ⅰ:走向301.0°... 利用云南区域台网震中190 km范围内方位角均匀分布的9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波形,采用CAP方法快速反演了2021年6月10日楚雄双柏M_(S)5.1地震及其3个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M_(S)5.1主震的震源机制节面Ⅰ:走向301.0°,倾角90.0°,滑动角158.0°;节面Ⅱ:走向31.0°,倾角68.0°,滑动角0.0°,矩震级为M_(W)5.0,矩心深度最佳拟合结果为8.0 km。综合震后M_(L)≥1.0余震的空间展布长轴优势方向和震中周围已知断层分布,判定发震断层面应为节面Ⅱ,震源机制为左旋走滑型地震。另外,依据地震序列衰减h值、余震展布尺度与矩震级匹配程度、矩心深度逐步变浅等综合判定该序列应为主震—余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6月10日楚雄双柏m_(s)5.1地震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序列地震趋势
下载PDF
2021年中国-老挝边境M_(S)6.0地震序列研究
13
作者 王光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2年第S01期467-470,共4页
1研究背景2021年12月24日,中国-老挝交界发生M_(S)6.0地震,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震感强烈。在本次地震发生前,震源区于11月16日连续发生2次M_(S)≥4.0地震,形成4级震群。进入12月震源区地震频次逐渐降低,12月9日至15日平静... 1研究背景2021年12月24日,中国-老挝交界发生M_(S)6.0地震,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震感强烈。在本次地震发生前,震源区于11月16日连续发生2次M_(S)≥4.0地震,形成4级震群。进入12月震源区地震频次逐渐降低,12月9日至15日平静约6天后,中小地震再次活跃,连续发生多次2、3级地震。基于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判断(蒋海昆等,2015),此次M_(S)6.0地震序列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1中国—老挝边境m_(s)6.0地震 双差定位方法 B值 前震序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