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4G直式留置针在肾病内科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何玮 张长英 +2 位作者 伍桂蓉 石翠 孙良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肾内科病人上肢表浅静脉内留置24G直式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并发症的分布特点、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按单盲自身对照法在肾内科600例长期输液患者上肢先后留置24G直式留置针或22G Y型留置针,... 目的观察肾内科病人上肢表浅静脉内留置24G直式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并发症的分布特点、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按单盲自身对照法在肾内科600例长期输液患者上肢先后留置24G直式留置针或22G Y型留置针,以22G Y型留置针留置在常规穿刺静脉内为对照组;将经热敷或热水浸泡后以24G直式留置针留置在表浅静脉内为实验组,以导管堵塞、局部渗液、非计划拔管等为研究指标,探究不同留置天数下不同留置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1)留置于手腕、掌指关节表浅静脉内的24G直式留置针3 d后导管堵管、局部渗液、非计划拔管指标与对照组3 d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5 d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留置于前臂、手背表浅静脉内的24G直式留置针4d后导管堵塞指标与对照组4 d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4G直式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在肾内科,表浅静脉内留置24G直式留置针前臂和手背不宜超过4d,手腕和掌指关节不宜超过3 d;(2)24G直式留置针价格便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在常规静脉穿刺困难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内科 24g直式留置针 护理
下载PDF
24G留置针在改良塞丁格尔术置PICC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卓龙彩 王艳茹 +1 位作者 欧阳雪 黄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探讨24G留置针在改良塞丁格尔入置PICC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用24G留置针初步穿刺,再用改良赛丁格尔术置入PICC导管。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8例,1例穿刺后导丝置入不畅,成功率99.9%。结论 24G留置针应用于MST置入... 目的:探讨24G留置针在改良塞丁格尔入置PICC中应用的优势。方法: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用24G留置针初步穿刺,再用改良赛丁格尔术置入PICC导管。结果: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8例,1例穿刺后导丝置入不畅,成功率99.9%。结论 24G留置针应用于MST置入PICC置管中,减轻患者疼痛,能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24g留置针 改良塞丁格尔术
下载PDF
24G静脉留置针在骨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朝 唐小华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2期5009-5011,共3页
目的:观察24G静脉留置针在骨科老年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400例骨科老年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2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防逆流Y型留... 目的:观察24G静脉留置针在骨科老年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400例骨科老年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2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防逆流Y型留置针,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不舒适度、静脉炎、导管堵塞、针眼发红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舒适度、静脉炎、导管堵塞、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G静脉留置针比较22G静脉留置针更适合骨科老年患者的静脉治疗,24G静脉留置针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更关键是满足骨科患者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静脉留置针 骨科老年患者 应用
下载PDF
抗氧剂PEP-24G的研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宝花 郑云江 +2 位作者 穆阳 冯向辉 王爱秋 《辽宁化工》 CAS 1998年第6期328-331,共4页
介绍了抗氧剂PEP-24G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发展前景及应用特点,详尽描述了两步法合成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实验过程。通过优化实验,筛选出最佳的催化剂和反应溶剂;根据尾气吸收情况来判断反应时间;利用正交设计,确定了物料配比... 介绍了抗氧剂PEP-24G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发展前景及应用特点,详尽描述了两步法合成技术的工艺流程和实验过程。通过优化实验,筛选出最佳的催化剂和反应溶剂;根据尾气吸收情况来判断反应时间;利用正交设计,确定了物料配比与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工艺稳定,产品纯度高,收率超过80%。最后简单介绍了该抗氧剂在聚丙烯加工中的应用情况,并与其它抗氧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效果优于抗氧剂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制备 应用 塑料 助剂 PEP-24g
下载PDF
输液泵配合24G留置针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静滴硫酸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慧龄 王小龙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输液泵配合24G留置针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静滴硫酸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产妇共168例,按照产妇入院日期单双分为两组,单日入院的81例为对照组;双日入院的87例为观察组。入... 目的探讨输液泵配合24G留置针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静滴硫酸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住院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产妇共168例,按照产妇入院日期单双分为两组,单日入院的81例为对照组;双日入院的87例为观察组。入院后两组产妇均需静滴硫酸镁解痉治疗,其中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法静滴硫酸镁,观察组使用电脑输液泵配合24G留置针静滴硫酸镁。结果两组产妇在输液过程中调节滴数的次数、输液所需时间与医嘱要求相符的程度、产妇疲劳感、穿刺局部肿胀、局部药液渗出等方面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静滴硫酸镁时使用输液泵配合24G留置针,能够减少输液过程中的调节滴数次数,按时完成输液任务,保证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和护士的疲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泵 24g留置针 高血压 妊娠性 硫酸镁
下载PDF
24G直型安全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静 陈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0期169-170,共2页
目的探究和评价24G直型安全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行PICC置管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方法进行穿刺置管,研究组采用24... 目的探究和评价24G直型安全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行PICC置管术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盲穿方法进行穿刺置管,研究组采用24G直型安全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ICC置管术治疗的患儿采用24G直型安全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置管,不仅能有效提高患儿一次穿刺和置管的成功率,同时还能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直型安全留置针 改良塞丁格技术 儿童PICC置管术
下载PDF
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红琼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第5期146-147,共2页
目的观察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24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静脉渗漏等情况。... 目的观察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静脉输液的应用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采用24G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静脉炎、静脉渗漏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观察组的静脉炎、静脉渗漏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患者使用24G留置针穿刺于前臂静脉采用改进的穿刺和固定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留置针 老年患者 外周静脉
下载PDF
MC—24G型卧式加工中心
8
《钻镗床》 1989年第4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加工中心 卧式 MC-24g 模块化
下载PDF
TO1262C24G自动化分选系统的技术改造
9
作者 章胜利 《轻工科技》 2013年第7期87-87,共1页
重点介绍TO1262C24G系列测试(三脚管)的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改造后的组成及结构,它替代了国外进口昂贵的设备,彻底改变了以前大量用手工来测试的历史。
关键词 TO1262C24g 测试系统 分选结构
原文传递
临床多中心观察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较24G封闭型留置针的优势 被引量:1
10
作者 强万敏 《首都医药》 2013年第2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多中心观察。方法收集全国8个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患者数据,将9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压安全型留置针组和封闭型留置针组,分别采用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的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和24G封... 目的探讨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的临床多中心观察。方法收集全国8个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患者数据,将9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正压安全型留置针组和封闭型留置针组,分别采用福建省百仕韦医用高分子股份有限公司的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和24G封闭型留置针,观察两组在针刺伤、堵管、延长管回血、留置时间、静脉炎及血源性感染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在针刺伤、堵管、延长管回血、留置时间、静脉炎及血源性感染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24G正压安全型留置针应用于多科室患者,针刺伤率较低,堵管少见,延长管回血少见,留置时间较长,静脉炎少见及无血源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压安全型留置针 封闭型留置针 24g 静脉穿刺
原文传递
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谷玉琴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探讨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可行性及优异性。方法:选择60-80岁需连续输液治疗5天以上的内科住院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24G和20G留置针输液,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对照组。对穿刺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 目的:探讨24G留置针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可行性及优异性。方法:选择60-80岁需连续输液治疗5天以上的内科住院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24G和20G留置针输液,前者为实验组,后者为对照组。对穿刺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速度、注射部位血管反应及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内科住院病人乐意接受用24G留置针输液,在减轻穿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损伤程度、有效控制滴速等方面明显优于20G留置针。结论:24G留置针虽然针梗细、短,但它足以完成老年患者的输液功能,血管损伤程度及疼痛轻微,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留置针 静脉输液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四君子汤对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杨靖 詹向红 +2 位作者 孙晔 李秀昌 李厚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1-533,共3页
杨靖詹向红孙晔李秀昌李厚刚摘要目的研究四君子汤(SJ)对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10%的D-gal0·01g/g注射于小鼠颈背部皮下,... 杨靖詹向红孙晔李秀昌李厚刚摘要目的研究四君子汤(SJ)对D-半乳糖(D-gal)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10%的D-gal0·01g/g注射于小鼠颈背部皮下,每日1次,连续6周,建立小鼠衰老模型;于造模同时,3个给药组(低、中、高剂量)分别按6g/(kg·d)、12g/(kg·d)、24g/(kg·d)的药量(容积为0.2ml/10g体重)喂饲四君子汤,连续用药6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喂饲同体积的蒸馏水。TBA比色法检测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PCR-ELISA法检测小鼠心、肝、脑组织端粒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心、肝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给药组小鼠心、肝、脑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低、中剂量给药组小鼠心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给药组小鼠心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3个给药组小鼠肝组织端粒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低、中剂量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给药组小鼠脑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四君子汤能拮抗自由基损伤,减少D-gal衰老模型小鼠心、肝、脑组织MDA含量,并能提高其心、脑组织端粒酶活性,但对肝组织端粒酶活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A含量 D-半乳糖 衰老模型 四君子汤 小鼠心 脑组织 组织端粒酶活性 丙二醛(MDA) ELISA法检测 正常对照组 TBA比色法 抗自由基损伤 D-gal 高剂量 每日1次 连续用药 中剂量 药组 颈背部 24g 蒸馏水 升高 小鼠肝 喂饲 心脏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动脉插管与传统动脉插管实验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魏玉 王曜晖 +1 位作者 刘佳云 李丽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57-2458,共2页
目的比较并评价2种动脉插管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组和改进组(静脉留置针)分别对大鼠动脉插管所用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以及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组插管时间为(2.35±0.75)min,改进组时间为(0.68±0.21... 目的比较并评价2种动脉插管实验方法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传统组和改进组(静脉留置针)分别对大鼠动脉插管所用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以及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组插管时间为(2.35±0.75)min,改进组时间为(0.68±0.21)min,改进组的插管时间明显少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插管成功率为70%,改进组插管成功率为100%,改进组插管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监测血压为(93.26±5.89)mmHg,改进组监测血压为(95.36±8.41)mmHg,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直接测定的血压实验研究中,采用改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插管 血压 24g静脉留置针 大鼠
原文传递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艳 李素芳 +2 位作者 付勤 李蔷 王春艳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3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1...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PICC置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位置以及贵要静脉置管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位置和选择的血管条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并提高了导管留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儿童 PICC 24g留置针
下载PDF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权小香 权燕 +2 位作者 陈燕丹 谢泽曼 吴北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置...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周围组织损伤情况,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白血病 PICC 24g开放式留置针
下载PDF
肾气丸与右归丸对肾阳虚小鼠睾丸酮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管华全 欧阳思清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5期471-471,共1页
关键词 右归丸 肾气丸 肾阳虚小鼠 实验研究 睾丸酮 氢化可的松 实验材料 24g
下载PDF
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186
17
作者 彭翠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10期617-617,共1页
关键词 普通外科 输液 置针 22G 24g 结果比较
下载PDF
留置针导管作支撑物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应用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杨影 樊映川 陈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2035-2036,共2页
目的:研究用24G留置针导管作支撑物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3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行泪小管吻合术中用24G留置针导管作支撑物,术后随访1~3mo。结果:23例中18例无溢泪,泪道通畅,2例泪点外翻,冲洗泪道通畅,3例泪点外... 目的:研究用24G留置针导管作支撑物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应用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3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行泪小管吻合术中用24G留置针导管作支撑物,术后随访1~3mo。结果:23例中18例无溢泪,泪道通畅,2例泪点外翻,冲洗泪道通畅,3例泪点外翻溢泪,冲洗泪道欠通畅。结论:24G留置针导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作支撑物,易于操作,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24g留置针导管
下载PDF
PICC导管体外侧漏患儿1例修整维护效果
19
作者 刘慧萍 薛晓茹 +1 位作者 曾繁霞 李红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220-220,共1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侧漏的原因及其对导管进行修整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例PICC体外侧漏的患者进行导管修整,将24G静脉留置针管套入1.9F PICC管腔外,修整后继续输液。结果修整后的PICC可继续输液,...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侧漏的原因及其对导管进行修整维护的效果。方法对1例PICC体外侧漏的患者进行导管修整,将24G静脉留置针管套入1.9F PICC管腔外,修整后继续输液。结果修整后的PICC可继续输液,无感染、堵塞、栓塞、漏液和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用24G留置针套入1.9F PICC管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延长PICC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再次置管的痛苦,减少家属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留置针 PICC 体外侧漏 修整维护
下载PDF
老药六味地黄丸的新用途 被引量:1
20
作者 金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18期2772-2772,共1页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从方剂的命名规律可知,组成该方的中药有六味,其中最重要的药物是“地黄”,其原方为:熟地黄24g,山茱萸12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g。六味地黄丸用途广泛,但主要针对肾阴虚而广泛应用的。随着...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一种中成药。从方剂的命名规律可知,组成该方的中药有六味,其中最重要的药物是“地黄”,其原方为:熟地黄24g,山茱萸12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g。六味地黄丸用途广泛,但主要针对肾阴虚而广泛应用的。随着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的扩大和其药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以前不为鲜知的功效。现介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几个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临床应用 治疗作用 中成药 24g 熟地黄 山茱萸 牡丹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