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9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王晓梅 金涛 +2 位作者 王霞 俞淑静 费大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09,共6页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糖调节受损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142例糖调节受损患者,根据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组,仅糖调节受损患者为对照组(n=86),并发亚临床AS为观察组(n=56)。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earson法测定血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采集基线资料和血液学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亚临床AS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和免疫因子对亚临床AS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25(OH)D[(24.01±4.87)mmol/L vs 3(0.74±5.01)mmol/L,t=7.909,P=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TNF-α[(48.32±8.02)ng/L vs(33.21±9.00)ng/L,t=10.199,P=0.000)和IL-6[(41.22±9.43)ng/L vs(30.21±7.01)ng/L,t=7.492,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r=-0.428,P<0.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TNF-α和IL-6呈正相关(r=0.574,0.57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25(OH)D(OR=0.520,95%CI:0.401~0.675)、血清TNF-α(OR=1.667,95%CI:1.131~2.457)和血清IL-6(OR=1.478,95%CI:1.213~1.802)等是亚临床AS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最佳截断值为28.32 mmol/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9.64%,特异度为70.93%,AUC为0.803(95%CI:0.749~0.855);血清TNF-α临界值为40.56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72.09%,AUC为0.761(95%CI:0.717~0.823);血清IL-6截断值为36.13 ng/L,其对应的敏感度为60.71%,特异度为60.47%,AUC为0.627(95%CI:0.566~0.702);回归分析对应的敏感度为85.71%,特异度为81.40%,AUC为0.889(95%CI:0.830~0.915)。结论:血清25(OH)D与免疫相关因子单独和联合回归检测可有效预测亚临床AS的发生,上述指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且血清25(OH)D和免疫相关因子是亚临床AS发生的预测指标,临床宜根据指标进行针对性干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5-羟基维生素d 免疫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IAP、25(OH)D水平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王玉红 刘丽景 +3 位作者 杨帆 王智慧 董雅坤 李晓倩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42-646,726,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变化及2者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4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单纯TB... 目的探讨首次复治菌阳肺结核(TB)合并糖尿病(DM)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变化及2者对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48例为实验组,另选同期单纯TB患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AP、25(OH)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阴转的可能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IAP、25(OH)D对患者痰菌未转阴的预测价值。结果实验组痰菌阴转患者31例(64.58%)显著低于对照组痰菌阴转患者40例(83.33%)。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对照组血清IAP均显著降低,25(OH)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血清I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P高水平是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P<0.05),25(OH)D高水平是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IAP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719,25(OH)D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791,2者联合预测痰菌未阴转的AUC为0.871,明显高于2者单独诊断(Z联合vs IAP=2.605、P=0.009;Z联合vs 25(OH)D=2.408、P=0.016),且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46%、82.86%。结论首次复治菌阳TB合并DM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AP水平降低、25(OH)D水平升高,2者联合对菌阳TB合并DM患者痰菌未阴转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治菌阳肺结核 糖尿病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疗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基于25⁃羟基维生素D、血清学因子等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4
作者 申爽 季忠庶 +1 位作者 张悦 孙伟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其分为RA-ILD组(51例)和单纯RA组(169例)2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25-(OH)D、血清学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5(IL-35)、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分析老年RA患者25-(OH)D与各血清学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25-(OH)D及血清学因子构建老年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RA-ILD组和单纯RA组RF、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ILD组25-(OH)D、IL-35、KL-6低于单纯RA组,IL-33、LOXL-2、MMP-8高于单纯RA组(P<0.05,P<0.01)。老年RA患者25-(OH)D与IL-35、KL-6呈正相关,与IL-33、LOXL-2、MMP-8呈负相关(P<0.05)。25-(OH)D、IL-35、KL-6、IL-33、LOXL-2、MMP-8、RF和DAS28均为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在Nomogram预测模型中直接获取各预测因素对应得分,得分之和对应的预测概率即为该老年患者RA-ILD发生的风险概率,该模型对老年RA-ILD发生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且具有良好校准度。结论基于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RA-ILD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校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合并症 间质性肺疾病 老年人 25-羟基维生素d 类风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Nomogram预测模型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兰玲 王执勇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196-198,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115例妊娠晚期(28~40周)孕妇,根据孕妇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n=37,<50nmol/L)... 目的分析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115例妊娠晚期(28~40周)孕妇,根据孕妇血清25(OH)D水平分为缺乏组(n=37,<50nmol/L)、不足组(n=46,50~75nmol/L)、正常组(n=32,>75nmol/L),比较不同25(OH)D水平孕妇产后抑郁程度(EPDS)、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分析25(OH)D水平与EPDS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OH)D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OH)D水平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敏感度为0.875,特异度为0.768。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产后抑郁具有相关性,缺乏25(OH)D会增加产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且25(OH)D可以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建议临床重视并加强对孕妇维生素D的监测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孕妇 产后抑郁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孟玉梅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862例0~3岁婴幼儿,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10~30 ng/ml)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0... 目的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862例0~3岁婴幼儿,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10~30 ng/ml)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0~100 ng/m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喂养方式、户外活动时间、婴幼儿维生素D补充情况、母亲孕期维生素D补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1岁、纯母乳喂养、户外活动时间<1 h/d、婴幼儿未额外补充维生素D、母亲孕期未补充维生素D是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1岁、纯母乳喂养、户外活动时间<1 h/d、婴幼儿未额外补充维生素D、母亲孕期未补充维生素D是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血清25羟维生素d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分析
7
作者 张彪 曾丽娥 +4 位作者 卢鑫鑫 黄肖利 陈少婷 梅端容 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895-899,共5页
目的分析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及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2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分析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及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2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8例、类风湿关节炎(RA)45例、干燥综合征(SS)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60例、皮肌炎(DM)14例和系统性硬化症(SSc)15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2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血清标本中的25(OH)D进行检测,分析25-羟维生素D_(2)[25(OH)D_(2)]、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总25(OH)D水平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差异;分析总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的血清总25(OH)D水平表现为缺乏或不足的比例总体上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25(OH)D_(3)和总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疾病亚组25(OH)D_(3)、总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25(OH)D_(3)和总25(OH)D水平最低,与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血清25(OH)D_(3)和总25(OH)D水平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血清总25(OH)D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呈负相关(P<0.05),RA组血清总25(OH)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P<0.05),DM组总25(OH)D水平与ESR呈负相关(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总25(OH)D水平与ESR、CREA、BUN及RF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25(OH)D、D-D和FDP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
8
作者 马继登 吕艳锞 +6 位作者 李子安 阿祥仁 周健武 曹春花 周丹 程鹏 杨博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1例活动期RA患者作为RA活动组(RAA组),79例缓解期RA患者作为R...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01例活动期RA患者作为RA活动组(RAA组),79例缓解期RA患者作为RA缓解组(RAR组),9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OA)患者作为OA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HC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血25(OH)D、D-D、FDP、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评价D-D、FD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ESR、RF、CRP、28关节活动度评分与25(OH)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活动度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RAA组与RAR组、OA组和HC组25(OH)D、D-D、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组与HC组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与HC组D-D和FD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与7项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但相关性均较弱。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25(OH)D最佳截断值为16.41 U/mL时AUC为0.708,灵敏度为82.2%,特异度为60.8%;当D-D最佳截断值为1.90 U/mL时AUC为0.670,灵敏度为90.1%,特异度为46.8%;当FDP最佳截断值为6.10 U/mL时AUC为0.665,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44.3%;ESR、CRP、D-D、FDP与25(OH)D联合检测的AUC为0.959。结论血清25(OH)D、FDP和D-D对RA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ESR、CRP、D-D、FDP与25(OH)D联合检测时鉴别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25羟基维生素d d-二聚体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疾病活动度
下载PDF
踝肱指数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周换丽 石方方 +2 位作者 甘田 魏滢 孔艳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为未病变组(106例)与病变...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为未病变组(106例)与病变组(73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ABI联合血清25(OH)D水平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变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病变组,白蛋白、ABI、血清25(OH)D水平低于非病变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3,95%CI:1.250~6.468)、糖化血红蛋白(OR=3.056,95%CI:1.343~6.951)、ABI (OR=2.724,95%CI:1.197~6.196)、血清25(OH)D水平(OR=3.979,95%CI:1.749~9.051)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ABI、血清25(OH)D水平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ABI联合血清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25羟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特点及其与25-羟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
10
作者 生玉平 马晓迎 +2 位作者 杨星梦 刘烨 孙福云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特点及其与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于我院治疗的ESRD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钙化(AVC)和二尖瓣钙化(MVC)情况,根据是否存在CVC、AVC、MVC,将所有患者分别...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VC)特点及其与25-羟维生素D[25(OH)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于我院治疗的ESRD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瓣钙化(AVC)和二尖瓣钙化(MVC)情况,根据是否存在CVC、AVC、MVC,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CVC组和非CVC组、AVC组和非AVC组、MVC组和非MVC组,并分别比较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ESRD患者CVC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对ESRD患者CVC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657例ESRD患者,CVC的发生率为55.9%,其中AVC占42.8%,MVC占24.0%;25(OH)D缺乏的发生率为69.6%。CVC组年龄、透析龄、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及高龄、透析治疗、冠心病、糖尿病、AAC、25(OH)D缺乏患者比例均高于非CVC组,Alb及25(OH)D水平均低于非CVC组(P<0.05)。AVC组年龄、透析龄、Hb、hs-CRP、血磷、iPTH水平及高龄、透析治疗、冠心病、糖尿病、AAC、25(OH)D缺乏患者比例均高于非AVC组,Alb及25(OH)D水平均低于非AVC组(P<0.05)。MVC组女性、高龄、透析治疗、冠心病、糖尿病、AAC、25(OH)D缺乏患者比例及年龄、透析龄、hs-CRP、血磷、iPT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非MVC组,Alb及25(OH)D水平均低于非MV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龄、冠心病、糖尿病、hs-CRP、血磷、iPTH、AAC是ESRD患者CVC的独立危险因素,Alb、25(OH)D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OH)D预测ESRD患者CV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 0.681~0.763,P<0.001),最佳截断值为12.8 ng/ml,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76.4%。结论ESRD患者AVC与MVC的相关因素各有异同,25(OH)D缺乏是ESRD患者CVC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心脏瓣膜钙化 25-羟维生素d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想 王保法 金剑虹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根据体重指数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n=42例)和正常组(n=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尿微量白蛋白(UM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根据体重指数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n=42例)和正常组(n=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和UMA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25(OH)D和UMA水平变化因素。结果超重肥胖组患者体重指数、蛋白质摄入、脂肪摄入、腰臀比、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UMA水平均高于正常组患者(t分别=17.26、2.33、2.92、6.84、9.67、4.20、17.26,P均<0.05),超重肥胖组患者25(OH)D水平低于正常组患者(t=-20.89,P<0.05);体重指数、蛋白质摄入、脂肪摄入、腰臀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54、-0.44、-0.48、-0.50、-0.53、-0.37,P均<0.05),体重指数、蛋白质摄入、脂肪摄入、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与UM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51、0.41、0.46、0.49、0.28、0.48、0.34,P均<0.05);体重指数、腰臀比、甘油三酯均是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t分别=7.56、6.28、4.62,P均<0.05),体重指数、腰臀比均是UMA水平的影响因素(t分别=7.05、6.29,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患者UMA水平异常升高,25(OH)D水平异常降低,25(OH)D、UMA水平变化与体重指数、腰臀比有关,二者可能在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超重 肥胖 25羟维生素d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UA、25(OH)D、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2
作者 王颖斐 柏晓松 严春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9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脂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9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病变程度SYNTAX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为轻度组(SYNTAX<22分)32例、中度组(SYNTAX为23~32分)31例和重度组(SCORAD>33分)36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的SUA、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25(OH)D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其与冠状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广义线性回归(Logistic)模型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TC、TG、LDL-C、SUA水平逐渐升高,HDL-C、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患者的TC、TG、LDL-C、SUA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SU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261、0.345、0.203、0.456,P<0.05),血清25(OH)D、HDL-C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性(r=-0.237、-0.342,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C和SUA升高,HDL-C及25(OH)D降低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25-羟基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胆固醇代谢不良情况;TC、TG、LDL-C和SUA升高,HDL-C及25(OH)D降低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血尿酸 糖化血红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相关性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与下肢感染病变研究
13
作者 陶文玉 杨海英 +3 位作者 王飞英 冯倩 徐凡 李奕平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25-(OH)D与下肢感染病变的关系。方法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81例:未合并下肢感染(B组)184例,合并下肢感染(C组)97例;非糖尿病(A组)139例。分析血清25-(OH)D及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25-(OH)D,C组低于B、A组,...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25-(OH)D与下肢感染病变的关系。方法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81例:未合并下肢感染(B组)184例,合并下肢感染(C组)97例;非糖尿病(A组)139例。分析血清25-(OH)D及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25-(OH)D,C组低于B、A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人群及T2DM患者25-(OH)D均与HbA1c负相关,与血钙(Ca)正相关。总人群中,25-(OH)D与WBC、NEU、NLR负相关,与HDL正相关(P<0.05)。T2DM患者25-(OH)D与病程、HbA1c、UACR、CRP、VPT均呈负相关,与BMI、血Ca、LYM、股深动脉中内膜厚度均正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T2DM合并下肢感染病变VitD缺乏明显,临床需关注25-(OH)D水平,以更好地防治糖尿病下肢感染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中老年男性 2型糖尿病 下肢感染病变
下载PDF
慢阻肺并发勃起功能障碍与25羟维生素D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余飞 杨楠惠 +3 位作者 徐裕丰 胡艳 许影 李乾兵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有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并发有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COPD患者,分为COPD并ED组60例、COPD组6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血清学指标检测,6 min步行实验(6 mintute walking test,6MWD)测定。分析COPD并发E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患者25(OH)D对COPD并发ED的预测价值。结果 COPD并ED组与COPD组相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以及体重指数,既往有无吸烟和饮酒史、动脉粥样硬化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并ED组病程大于COPD组。两组患者血清的血红蛋白以及血清肌酐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以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并ED组HbA1c大于COPD组,25(OH)D小于COPD组。两组6MWD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HbA1c、25(OH)D是COPD患者合并E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示,25(OH)D预测COPD患者并发ED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敏感度70.0%,特异度83.3%,最佳截断值为15.7 ng/mL。结论 COPD患者并发ED血清25(OH)D降低,25(OH)D是COPD患者并发ED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25(OH)D值对COPD患者并发ED有一定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勃起障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关性
下载PDF
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与新生儿湿疹的相关性
15
作者 许红蕊 兰昕祎 +3 位作者 魏敬艳 刘瑶 史少文 兰桂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母亲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产妇及其娩出的新生儿临床资料,从中选取48例新生儿湿疹患儿纳入湿疹组,另选...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母亲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产妇及其娩出的新生儿临床资料,从中选取48例新生儿湿疹患儿纳入湿疹组,另选取48名未发生湿疹的健康新生儿纳入健康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湿疹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母亲妊娠晚期血清25(OH)D、DBP表达水平对新生儿湿疹的诊断价值,获取曲线下面积(AUC),置信区间、敏感度、特异性;采用Spearman法分析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湿疹组母亲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组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妊娠晚期血清25(OH)D、DBP诊断新生儿湿疹的AUC分别为0.908、0.884(P<0.05);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低表达均为新生儿湿疹的危险因素(P<0.05);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负相关(r=-0.665、-0.707,P<0.05)。结论妊娠晚期母亲血清DBP、25(OH)D的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湿疹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新生儿湿疹的发生风险随着母亲妊娠晚期血清DBP、25(OH)D表达水平的降低而升高,因此,应充分重视孕妇维生素D补充,保证孕妇与胎儿维生素D营养充足,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湿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维生素d 新生儿湿疹 维生素d结合蛋白 25-羟基维生素d
下载PDF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心电图改变及血清Hcy、25-(OH)D变化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邱红艳 何谦 +2 位作者 杜镇鸿 刘飞 王治清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98-302,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患者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25-羟维生素D[25-(OH)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58例老年S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动...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患者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25-羟维生素D[25-(OH)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158例老年S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n=72)和动脉正常组(n=86),比较两组受试者心电图变化及Hcy、25-(OH)D水平,并分析血清Hcy、血清25-(OH)D及心电图变化与S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高脂血症构成率、BMI、TC、TG、Hcy、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HDL-C、25-(OH)D水平低于动脉正常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窦性心动过缓、QRS低电压、矫正QT间期延长、ST-T改变、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构成比高于动脉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12.16μmol/L、25-(OH)D<21.28 mg/L、心电图异常等均是S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25-(OH)D评估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4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2.16μmol/L、21.28 mg/mL。结论 老年SH患者心电图异常率及血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且均是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同型半胱氨酸 25-羟维生素d 心电图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水平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
17
作者 丁劭瑞 曹佳伟 +4 位作者 铁华 马婷婷 吴赓 景丽娟 李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1063-1068,共6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1例诊断为P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将一氧化碳弥散量...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1例诊断为P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成人肺功能诊断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将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red)≥60%的患者纳入正常+轻度弥散功能障碍组(DN组,64例),DLCO%pred<60%的患者纳入中重度弥散功能障碍组(DD组,17例)。收集并比较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住院时长、住院次数、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25(OH)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F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OH)D、FVC单独及2项指标联合对PF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诊断价值。根据25(OH)D与PF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ROC曲线中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与维生素D非缺乏组,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DN组NEUT、住院时长、WBC、D-D水平均低于DD组,PT短于DD组,FEV_(1)、FVC、PEF、M、25(OH)D水平均高于D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M、RBC、PLT、APTT、TT、PO_(2)、PCO_(2)、住院次数、FEV_(1)/FVC、Hb水平、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VC降低、25(OH)D水平降低、住院时长延长是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OH)D与FVC单独诊断PF弥散功能障碍严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28,均低于2项指标联合检测的0.888(P<0.05)。根据25(OH)D与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的ROC曲线中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将血清25(OH)D<12.20 nmol/L的PF患者纳入维生素D缺乏组(24例),血清25(OH)D≥12.20 nmol/L的PF患者纳入维生素D非缺乏组(57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住院时长为10.77 d,维生素D非缺乏组住院时长为9.03 d,两组住院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OH)D可以判断PF患者弥散功能障碍程度,可以成为一种新型治疗PF的药物并为临床医生治疗PF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纤维化 25-羟维生素d 肺功能 病例对照研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肾移植早期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BK病毒感染风险的影响
18
作者 王坤英 王剑茹 +3 位作者 杨军 梁娇霞 尚丽红 陈好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89-1095,共7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早期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BK病毒(BKV)感染风险的影响,为肾移植术后BKV感染风险评估、早期预测及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肾移植受者573例,随访移植术后1年内BKV感染情况,按... 目的探讨肾移植早期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对BK病毒(BKV)感染风险的影响,为肾移植术后BKV感染风险评估、早期预测及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该院肾移植受者573例,随访移植术后1年内BKV感染情况,按照相关文献获得肾移植早期25(OH)D缺乏或不足的发生率;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25(OH)D缺乏或不足与BKV感染的相关性及对其风险的影响,以及肾移植术后早期25(OH)D水平对BKV感染的早期预测及诊断价值。结果(1)该研究BKV感染发生率为56.9%(326例),其中BKV尿症为56.7%(325例)、BKV血症为7.90%(45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为0.35%(2例)。(2)25(OH)D缺乏或不足发生率为71.8%(411例),其中25(OH)D缺乏组占比为37.2%(213例),不足组占比为34.6%(198例)。(3)BKV未感染、BKV尿症、BKV血症中,25(OH)D缺乏和不足发生率依次逐渐增高,25(OH)D正常率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25(OH)D缺乏或不足是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肾移植早期25(OH)D水平预测及诊断术后BK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742~0.819),截断值为15.45 ng/mL,联合性别后AUC为0.818(95%CI:0.772~0.844)。结论该院肾移植术后1年内BKV感染发生率较高,移植早期25(OH)D缺乏或不足普遍存在,是BK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且25(OH)D水平对BKV感染有一定早期预测、诊断价值。临床应重视肾移植早期25(OH)D水平的监测与补充,从而有效降低BKV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25-羟基维生素d BK病毒感染 风险因素
下载PDF
GDM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关系
19
作者 黎国春 周春兰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305例GDM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58例与血糖正常组247例...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305例GDM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58例与血糖正常组247例,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25-(OH)D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T3、FT4、25-(OH)D水平与血糖指标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糖正常组与低血糖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确诊时孕周、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及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无差异(P>0.05),低血糖组分娩期血糖控制不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1minApgar评分≤7分患儿占比、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血清FT3(6.25±1.47pmmol/L)、FT4(13.95±1.44pmmol/L)、25-(OH)D(27.56±3.28ng/ml)水平均低于血糖正常组(6.76±1.51pmmol/L、18.43±1.56pmmol/L、36.42±5.24ng/ml)(均P<0.05),两组血清TSH水平无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T3、FT4与FB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FINS、HOMA-IR无关(P>0.05);25-(OH)D与FBG、HbA1c、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5)。分娩期血糖控制欠佳、FBG升高、低出生体重儿、HbA1c升高、FT3降低、FT4降低、25-(OH)D降低是GDM孕妇分娩低血糖新生儿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与GDM孕妇血清FT3、FT4、25-(OH)D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低血糖 甲状腺激素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孕早期GDM患者血清25-OH-D、Hcy、HbA1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20
作者 付朝霞 王朝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134例为GDM组,同期年龄相近孕周匹配的76例正常孕...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GDM患者134例为GDM组,同期年龄相近孕周匹配的76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8~12周时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5-OH-D、Hcy、HbA1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Hcy、HbA1c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结果:GDM组TG、TC、L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25(OH)D(25.89±2.67nmmol/L)低于对照组(34.26±3.19 nmmol/L),Hcy(20.96±3.48μmol/L)、HbA1c(6.19%±0.31%)高于对照组(11.03±2.56μmol/L、5.67%±0.97%),FINS、HOMA-IR高于对照组,HOMA-β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25(OH)D降低和Hcy、HbA1c、FINS、HOMA-IR上升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患者25-OH-D与FINS、HOMA-IR呈负相关,与HOMA-β呈正相关;Hcy及HbA1c与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与HOMA-β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25-OH-D、Hcy、HbA1c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临床监测25-OH-D、Hcy、HbA1c及胰岛素抵抗情况有利于孕早期GDM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妊娠期糖尿病 25-羟维生素d 同型半胱氨酸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