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细胞3D无支架培养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药效评价中应用
1
作者 陈艳阁 汪海峰 《上海医药》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作为三维(3D)细胞培养技术之一的3D无支架培养技术,其广泛应用于肿瘤3D细胞模型的构建之中。了解当前肿瘤细胞3D无支架培养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肿瘤3D细胞模型的构建成果对于抗癌药物的研发与评价很重要。本文介绍了构建肿瘤3D细胞模型... 作为三维(3D)细胞培养技术之一的3D无支架培养技术,其广泛应用于肿瘤3D细胞模型的构建之中。了解当前肿瘤细胞3D无支架培养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肿瘤3D细胞模型的构建成果对于抗癌药物的研发与评价很重要。本文介绍了构建肿瘤3D细胞模型的超低吸附着板培养法、悬滴培养法、磁悬浮培养法和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以及它们的局限性,并简述了肿瘤3D细胞模型用于药效评价的新进展,以期为肿瘤3D细胞模型的构建及抗癌药的药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肿瘤细胞模型 无支架细胞培养技术 药效评价
下载PDF
3D肿瘤支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2
作者 傅思佳 刘星星 +3 位作者 胡梦博 李超婧 王富军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5,32,共10页
3D肿瘤支架作为新兴的肿瘤细胞培养平台,能够重现肿瘤组织的3D结构,提供仿生微环境和降低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在肿瘤生理学研究和肿瘤耐药机制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综述了3D肿瘤支架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从模拟肿瘤-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和... 3D肿瘤支架作为新兴的肿瘤细胞培养平台,能够重现肿瘤组织的3D结构,提供仿生微环境和降低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在肿瘤生理学研究和肿瘤耐药机制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综述了3D肿瘤支架的类型及其优缺点,从模拟肿瘤-间质细胞相互作用和肿瘤内部梯度缺氧环境两方面介绍了3D肿瘤支架模拟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并对3D肿瘤支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揭示了肿瘤支架在研究肿瘤耐药性机制、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以及作为个性化肿瘤治疗临床前平台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肿瘤支架的构建和应用提出设想和展望,旨在为构建高仿真肿瘤模型,研究肿瘤的异质性和肿瘤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肿瘤支架 药物筛选 肿瘤微环境 肿瘤模型 3d细胞培养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研究模型的演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安训 周万航 曹琮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9期653-663,共11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以及抗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赖于各种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的建立。近几十年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体内外研究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因检测技术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进展促进了生物...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以及抗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赖于各种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的建立。近几十年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体内外研究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因检测技术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进展促进了生物信息学飞速发展和恶性肿瘤概念的转变;体外细胞研究模型从单层的二维培养、原代培养向立体的三维构型发展,从而更好地重现肿瘤组织的细胞间交互作用与功能;体内动物研究模型由传统的致癌物诱导、细胞或组织形成移植瘤逐渐演变为基因编辑的动物模型或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从而可以针对性地研究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传统的临床研究也从简单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更多地向前瞻性研究转变,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为临床研究增添了活力。目前恶性肿瘤研究模型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模型的单一性、对肿瘤微环境的模拟不足、动物肿瘤模型与人类肿瘤差异性,以及缺乏对个性化医疗的考量。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研发和优化研究模型,并更有效地将不同模型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优化的整体实验模型系统。本文将系统回顾恶性肿瘤研究模型的演化并对相关模型进行阐述,为科研工作者进行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合理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研究模型 3d培养技术 肿瘤类器官培养 动物模型 人源肿瘤细胞系异种移植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基因检测 生物信息学 数字肿瘤学 智能肿瘤学
下载PDF
3D肿瘤球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体外激活扩增及抗肿瘤的作用
4
作者 许鑫鑫 张艳梅 +6 位作者 王子萱 张青 李杨 戴建莉 高云鹤 熊卓 陈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1535,共13页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介导的过继性免疫治疗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良好疗效。然而,传统TILs体外扩增方法效率低,难以达到治疗级别的细胞数量和高肿瘤杀伤活性要求。为了研究3D肿瘤模型对TILs体外激活...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介导的过继性免疫治疗已在多种实体瘤中取得良好疗效。然而,传统TILs体外扩增方法效率低,难以达到治疗级别的细胞数量和高肿瘤杀伤活性要求。为了研究3D肿瘤模型对TILs体外激活扩增及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为TILs体外扩增提供新策略,本研究从肺癌患者手术样本中获取TILs和原代肿瘤细胞,对比观察2D及3D培养条件下肺癌细胞系NCI-H1975及原代肺癌细胞对TILs激活扩增及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向3D培养原代肿瘤~+TILs中添加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抗体,验证PD-1抗体对该体系中TILs浸润杀伤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2D培养,3D培养的H1975肺癌细胞系可使TILs在一定时间内显著扩增,并提升TILs中CD3~+/CD8~+细胞的比例(61.6%);3D培养的原代肿瘤球也可刺激增加CD3~+/CD8~+TILs细胞的比例(45.5%,54.4%),诱导肿瘤上皮细胞的凋亡,使其存活率降至16.7%;进一步研究表明,PD-1抗体的引入促进3D原代肿瘤球共培养介导的TILs的增殖、提高CD3~+/CD8~+细胞的比例(50.9%,57.0%),并显著提高其抗肿瘤效力(肿瘤上皮细胞整体存活率降至9.36%)。综上所述,3D肿瘤球显著增强TILs细胞的体外激活增殖及抗肿瘤能力,且PD-1抗体进一步促进3D肿瘤球介导的TILs细胞增殖及其杀伤肿瘤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培养 肿瘤模型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细胞体外扩增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原文传递
类器官模型国内外数据库近10年文献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秀梅 翟运开 +1 位作者 赵杰 赵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49-1255,共7页
背景:类器官模型可部分还原细胞在体内的组织和分子特性,是一种有良好潜力的临床前模型。与传统精准、再生医学手段相比,类器官能最大程度模拟体内器官,具有组织器官功能;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数据较全基因组测序更加准确;能与体外基因编辑... 背景:类器官模型可部分还原细胞在体内的组织和分子特性,是一种有良好潜力的临床前模型。与传统精准、再生医学手段相比,类器官能最大程度模拟体内器官,具有组织器官功能;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数据较全基因组测序更加准确;能与体外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实现器官水平上的基因改造。目的:总结和分析近10年国内外数据库类器官模型文献的研究热点。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Web of Scienc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及SooPAT中国专利数据库与类器官相关的近10年文献,对类器官模型文献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万方数据库检索结果:纳入187篇文献,2019年类器官中文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其中肠类器官模型研究较多,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精准医疗、肿瘤研究和个体化医疗;②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检索结果:共纳入2450篇文献,采用Histcite软件分析20篇高被引文章筛选出5条类器官原始经典文献,分别介绍了肠道类器官、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三维大脑类器官、从活检标本和循环肿瘤细胞中长期培养的前列腺癌类器官、含有肾单位的肾类器官及人胃组织三维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均分别为各领域的开山之作,为类器官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③临床注册信息检索结果:检索到与类器官研究有关的中国临床注册方案13篇,北美临床注册方案23篇,美国类器官临床研究领域更广泛,开展时间更早,但多为队列研究和单臂试验,而中国近年来在类器官临床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有2个受人瞩目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案正在进行中;④SooPAT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共检索到55项有权专利,主要专利技术涉及3D大脑类器官新型培养方法,高通量3D细胞、类组织及类器官动态培养系统的研发等;⑤上述数据说明,目前研究者已经能够成功构建出多种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类器官体外模型(如肠、脑、肾及各种癌组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因此临床适用性还有待探讨,而利用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直接培养生成体外肿瘤类器官,分析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进行抗癌药物筛选及开发抗肿瘤新药,将是未来类器官领域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类器官 体外 3d培养 模型 肿瘤 精准医疗 肿瘤研究 个体化医疗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微环境的三维细胞培养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慧婷 娄阁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57-560,共4页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癌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通过各种机制参与促进卵巢癌发生、发展、免疫抑制和炎性反应。TME包括肿瘤血管和淋巴管,以及肿瘤细胞、间质细...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一种具有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癌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通过各种机制参与促进卵巢癌发生、发展、免疫抑制和炎性反应。TME包括肿瘤血管和淋巴管,以及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免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CM)等。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卵巢癌TME三维细胞培养模型,以及总结了许多不包含原始基质细胞的三维模型,旨在总结和寻找卵巢癌治疗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微环境 三维模型
下载PDF
乳腺癌类器官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7
7
作者 焦慧 张一宁 +2 位作者 宋雨晴 林宇 王秀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2-1128,共7页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模拟体内肿瘤情况的理想乳腺癌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类器官与体内来源的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是一种新型的体外三维培养模...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因此建立一个能够准确模拟体内肿瘤情况的理想乳腺癌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类器官与体内来源的组织或器官高度相似,是一种新型的体外三维培养模型,近年来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目的:综述乳腺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以期为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方法:第一作者以“类器官、乳腺癌类器官、肿瘤类器官、乳腺球、3D培养”“organoid,breast cancer organoids,cancer organoids,mammosphere,three-dimensional culture”为检索词,检索1980年1月至2020年2月CNKI、万方、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文献类型不限,排除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及重复性的文献,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文章简要介绍了类器官技术,回顾了构建乳腺癌类器官模型的过程,总结了乳腺癌类器官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乳腺癌类器官在疾病建模、肿瘤发生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为乳腺癌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模型,特别是为乳腺癌个性化治疗开辟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类器官 干细胞 肿瘤模型 3d培养 个性化治疗 药物筛选 综述
下载PDF
癌细胞体外实验模型及成型技术现状和展望
8
作者 王高 王晓晨 +2 位作者 刘婷 刘如川 刘雳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73-181,共9页
传统的癌症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小白鼠的活体组织切片了解肿瘤的形成及癌症的各阶段发展情况,相比于活体实验,癌细胞的体外实验因为可以灵活地操控实验变量和实时观测癌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特点从而得以快速发展.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诸如... 传统的癌症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小白鼠的活体组织切片了解肿瘤的形成及癌症的各阶段发展情况,相比于活体实验,癌细胞的体外实验因为可以灵活地操控实验变量和实时观测癌细胞生长和发育的特点从而得以快速发展.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诸如培养皿二维环境中培养的细胞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实际所处的三维环境中的细胞行为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借助于微加工和微流体技术以及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生物3D打印技术、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和水凝胶的紫外光固化等技术,越来越多的癌细胞体外三维实验模型得以制造并用于癌症的研究.但同时,现有的技术也面临着精度与速度的矛盾和模型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问题.本文讨论了二维及三维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实验的模型及制造技术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提出了未来几年三维实验模型成型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侵袭转移实验模型 三维结构成型技术 癌症生物物理
下载PDF
肝脏肿瘤体外培养模型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邢家利 王禹歆 杜顺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563-570,共8页
肝癌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公众健康的重要负担,而各种抗癌药物在肝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选择药物,将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体外肝癌细胞培养模型是研究肝癌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的重要途径.长期的实践证明传统的二维药物筛选方... 肝癌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公众健康的重要负担,而各种抗癌药物在肝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选择药物,将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体外肝癌细胞培养模型是研究肝癌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筛选的重要途径.长期的实践证明传统的二维药物筛选方法无法真实的再现肿瘤复杂的耐药机制,三维体外肝癌细胞模型的出现丰富了肝癌体外实验的方法选择的同时,在体外肝癌药物实验敏感性及肝癌细胞病理、生理学体外研究方面也带了较大提高.本文回顾了现有不同类型的肝癌细胞体外培养的主要类型、讨论其各自存在的优势及缺陷,以明确肝癌体外培养模型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来源 二维肝癌细胞培养 类器官 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三维肝癌细胞培养 三维生物打印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肝癌模型及顺铂药敏试验
10
作者 徐怡朦 杨亚冬 +3 位作者 杨耿 唐靓 赵思雨 张文元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探讨3D生物打印的肝癌模型用于顺铂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分别构建SMMC-7721和Hep G2细胞3D水凝胶肝癌模型,并对不同浓度的顺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LIVE/DEAD细胞荧光染色观察药物敏感性。并与2D培养药敏试验比较... 目的探讨3D生物打印的肝癌模型用于顺铂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分别构建SMMC-7721和Hep G2细胞3D水凝胶肝癌模型,并对不同浓度的顺铂进行药敏试验,采用LIVE/DEAD细胞荧光染色观察药物敏感性。并与2D培养药敏试验比较。结果在打印的3D肝癌模型环境中,SMMC-7721和Hep G2细胞分别形成葡萄串状细胞球体和块状肿瘤球体。而在2D培养中形成单层细胞。打印的3D肝癌模型中SMMC-7721细胞和Hep G2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均显著低于2D培养模型(P<0.05)。结论3D打印的肿瘤模型可更真实地模拟体内肿瘤生长的微环境,有助于提高药敏试验的可靠性,可在细胞实验与临床实验的联系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肝癌细胞 3d肝癌模型 顺铂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