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杰 赵强 +1 位作者 孙子尧 范超雄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4年第2期17-18,共2页
针对2自由度的1/4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以被动悬架系统为参考模型,运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半主动1/4车悬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了3个输入和输出变量,在MATLAB/Simulink里建立了以模糊推理规则为基础的控制器,路面输入采用白噪声,仿真结果... 针对2自由度的1/4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以被动悬架系统为参考模型,运用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半主动1/4车悬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了3个输入和输出变量,在MATLAB/Simulink里建立了以模糊推理规则为基础的控制器,路面输入采用白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很好的降低车辆悬架的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以便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 模糊控制 仿真
下载PDF
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动态逆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甄亮 冯永保 +2 位作者 李淑智 何祯鑫 韩小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17-125,共9页
针对现有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受模型中存在非仿射问题和控制增益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逆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总和... 针对现有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控制方法受模型中存在非仿射问题和控制增益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动态逆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动态逆控制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状态和总和扰动,动态逆用以求解非仿射情况下的控制律。通过仿真试验表明,悬架系统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明显改善,定量分析得到半主动动态逆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的车体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与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相比,分别下降了38.9%、17.8%,悬架动行程下降了7.8%、1.8%,车轮动变形下降了26.5%、11.5%,半主动动态逆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性能明显优于被动悬架和半主动线性自抗扰磁流变悬架。因此,动态逆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既解决了重型车辆半主动磁流变悬架系统模型中存在的非仿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经典线性自抗扰控制中控制增益标称值选取困难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半主动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动态逆自抗扰控制 非仿射系统
下载PDF
基于准零刚度的坦克装甲车辆半主动惯容悬架控制策略
3
作者 杜甫 董明明 +2 位作者 汪浒江 赵艳辉 郑凤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29-2935,共7页
为了提高坦克装甲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性能,提出“惯容-弹簧”准零刚度的基本架构,以惯容、弹簧、阻尼三元件并联作为悬架构型,对惯容连续控制和惯容开关控制两种方案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准零刚度控制策略后,车... 为了提高坦克装甲车辆悬架系统的减振性能,提出“惯容-弹簧”准零刚度的基本架构,以惯容、弹簧、阻尼三元件并联作为悬架构型,对惯容连续控制和惯容开关控制两种方案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准零刚度控制策略后,车体振动加速度大幅度减小,乘坐舒适性改善明显,同时降低了对阻尼系数的需求,提升了减振效率。通过分析悬架减振过程中各元件的瞬时功率,发现可变惯容起能量补偿作用,使一部分振动能量在弹簧和惯容之间反复动态地传递和转换,突破了弹簧缓冲储能、阻尼生热耗能的传统减振机理,达到了更好的减振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克装甲车辆 系统 准零刚度 半主动惯容 连续控制 开关控制 能量转换
下载PDF
基于电磁阀减振器的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柳青 陈无畏 +1 位作者 高振刚 陈一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36,共8页
在电磁阀减振器力-速度特性试验基础上,针对电磁阀减振器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特性和电磁阀减振器可调阻尼力输出饱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饱和的滑模控制策略。建立半主动悬架1/4车辆非线性模型和输入简化的悬架参考模型。设计半... 在电磁阀减振器力-速度特性试验基础上,针对电磁阀减振器1/4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特性和电磁阀减振器可调阻尼力输出饱和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输入饱和的滑模控制策略。建立半主动悬架1/4车辆非线性模型和输入简化的悬架参考模型。设计半主动悬架1/4车辆非线性模型滑模控制器,同时考虑电磁阀减振器阻尼力存在的输出饱和特性,设计辅助分析系统,以控制补偿信号对滑模控制器进行饱和补偿。Matlab/Simulink仿真与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输入饱和滑模控制器能有效消除电磁阀减振器输出饱和特性影响,使电磁阀减振器半主动悬架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等性能指标很好地跟踪或接近悬架参考模型理想输出,优化电磁阀减振器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与设计,有效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半主动 电磁阀减振器 非线性 饱和滑模控制 试验 仿真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模型参考滑模控制 被引量:22
5
作者 姚嘉凌 郑加强 蔡伟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38,共5页
提出采用模型参考滑模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使用四分之一汽车动力学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的控制器易于实现,并且不需要测量路面的输入信号和减振器的阻尼力。该控制器用一个改进的天棚控制系统作为参考模型,并确定了控... 提出采用模型参考滑模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控制策略,使用四分之一汽车动力学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的控制器易于实现,并且不需要测量路面的输入信号和减振器的阻尼力。该控制器用一个改进的天棚控制系统作为参考模型,并确定了控制律,以使渐近稳定滑模能在实际被控系统和参考模型间的误差动力学系统中产生,用等速趋近率改善滑模运动段的动态品质。将控制器的性能和被动悬架系统、实际天棚系统以及理想天棚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研究证实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半主动 模型参考 滑模控制
下载PDF
装甲车辆座椅半主动悬架模糊PID控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向家佑 戴巨川 +1 位作者 陈盛钊 陈哲吾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6,共9页
装甲车辆行驶路况通常较差,严重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以某装甲车辆为研究对象,建立“装甲车辆-座椅-人体”13自由度整体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商业软件RecurDyn,对所建立动力学模型开展仿真验证。以提升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为目标,设计模... 装甲车辆行驶路况通常较差,严重影响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以某装甲车辆为研究对象,建立“装甲车辆-座椅-人体”13自由度整体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商业软件RecurDyn,对所建立动力学模型开展仿真验证。以提升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为目标,设计模糊PID控制策略获取座椅半主动悬架期望输出载荷,利用BP神经网络训练逆向模型,将该期望载荷转化为座椅半主动悬架中磁流变减振器控制电流,实现半主动悬架控制载荷调节,从而提升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选取正弦路面与随机路面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弦路面工况下,频率为4.0、5.0、6.3、8.0 Hz时,盆骨加速度响应幅值分别降低20.83%、18.12%、18.46%与19.40%。在E级随机路面工况下,半主动悬架使座椅与盆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19.15%与18.00%。在F级随机路面工况下,半主动悬架使座椅与盆骨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19.35%与18.37%。因此,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策略座椅半主动悬架能有效改善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半主动 模糊PID控制 逆向模型 乘坐舒适性
下载PDF
基于4自由度车辆模型的电液主动悬架H_∞控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莹 方敏 陈无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2,23,共5页
对带有电液主动悬架的车辆进行了力学分析 ,建立了 4自由度车辆状态空间模型。在路面干扰激励下 ,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基于二次型干扰抑制指标 ,对此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设计出了H∞ 控制器 ,并且用MATLAB6 1进行了数值仿... 对带有电液主动悬架的车辆进行了力学分析 ,建立了 4自由度车辆状态空间模型。在路面干扰激励下 ,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基于二次型干扰抑制指标 ,对此多输入多输出 (MIMO)系统设计出了H∞ 控制器 ,并且用MATLAB6 1进行了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带H∞ 控制器的主动悬架有效降低了车身垂直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液主动 干扰抑制指标 4自由度车辆模型 控制器 垂直加速度 俯仰角加速度
下载PDF
基于T-S模型和PID控制的车辆半主动悬架仿真比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丽萍 弓栋梁 薛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3-186,共4页
路面的不平度是行驶的车辆所受主要激励源之一,因此,把积分白噪声随机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作为基础,建立了四分之一车辆2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PID控制器;针对车辆半主动悬架运动存在非... 路面的不平度是行驶的车辆所受主要激励源之一,因此,把积分白噪声随机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作为基础,建立了四分之一车辆2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PID控制器;针对车辆半主动悬架运动存在非线性的特点,运用T-S模糊控制理论,构建了车辆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T-S模型。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实现了PID控制和T-S模糊控制仿真模型并输出其仿真比较图形,进行了两种控制算法的车辆平顺性性能评价指标的均方根值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T-S模糊控制器在提高车辆的平顺性方面,与PID控制相比,控制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 PID控制 模糊控制 T-S模型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研究
9
作者 杨怡婷 李广棵 吴磊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3-82,共10页
针对传统悬架控制策略中权重因子固定不可变的问题,提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3个模糊控制回路组成,3个模糊控制器分别控制影响车辆动态性能的3个悬架响应参数。α模糊控制器、β模糊控制器和γ模... 针对传统悬架控制策略中权重因子固定不可变的问题,提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3个模糊控制回路组成,3个模糊控制器分别控制影响车辆动态性能的3个悬架响应参数。α模糊控制器、β模糊控制器和γ模糊控制器根据路面条件分别控制簧载质量加速度控制函数权重因子、动载荷控制函数权重因子和动挠度控制函数权重因子,分别建立了各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和输入输出变量的函数关系。车辆半主动悬架模糊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是在以A级、B级路面为代表的高等级路面上增大簧载质量加速度控制权重,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在以C级路面为代表的中等级路面上增大动挠度控制权重,以提高车辆综合性能;在以D级路面为代表的低等级路面上增大动载荷控制权重,以提高车辆安全性。凸块路面激励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控制和定权重因子控制,模糊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40.2%和28.6%,动挠度峰值分别降低了41.5%和21.0%,动载荷峰值分别降低了40.1%和31.8%,各响应的衰减速度几乎没有减小,衰减时间基本保持一致,在衰减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振荡现象。随机路面激励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控制和定权重因子控制,模糊变权重因子自适应控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48.8%和23.5%,动挠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23.6%和13.4%,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11.9%和9.7%,悬架性能得到了大幅改善。在低等级路面激励输入时,安全性指标改善量较大;在高等级路面激励输入时,舒适性指标改善量较大;在中等级路面激励输入时,综合性指标改善量较大,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半主动 模糊变权重因子 自适应 变目标 模糊控制
下载PDF
车辆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的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金霞 陈宁 +1 位作者 姚嘉伶 蔡伟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车辆两自由度系统的悬架振动模型为基础,针对该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以最优控制系统为参考模型的模型跟踪变结构半主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极点配置法确定切换面参数,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指数趋近率求取变结构控制律,使系统状... 以车辆两自由度系统的悬架振动模型为基础,针对该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设计了以最优控制系统为参考模型的模型跟踪变结构半主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用极点配置法确定切换面参数,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指数趋近率求取变结构控制律,使系统状态能够快速到达切换面,对逼近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且能较为有效地削弱抖振。最后用Simulink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能较好地提高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跟踪变结构控制 非线性 半主动 最优控制
下载PDF
基于EGA优化的农用UTV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11
作者 夏长高 张凡 韩江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5,101,共6页
针对UTV在恶劣路面行驶引起的车辆振动,以某款农用UTV悬架系统为对象,建立包含俯仰的四自由度(4-DOF)半车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一种EGA-LQR复合控制策略,设计满足物理约束的悬架系统自适应最优控制器。利用EGA算法的全局寻优与... 针对UTV在恶劣路面行驶引起的车辆振动,以某款农用UTV悬架系统为对象,建立包含俯仰的四自由度(4-DOF)半车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一种EGA-LQR复合控制策略,设计满足物理约束的悬架系统自适应最优控制器。利用EGA算法的全局寻优与快速收敛特性,对LQR最优控制器的权重矩阵寻优,输出悬架系统最优控制阻尼力。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UTV的路面与悬架模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EGA-LQR控制显著减小了车体质心垂向振动加速度、车体俯仰角加速度、前后轮动位移以及前后悬架动行程的均方根值,有效保证了UTV在农田路面下行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V 半主动 动力学模型 精英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下载PDF
一种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延 王峻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2-466,共5页
文中对适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阻尼力与位移、速度以及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有阻尼器模型的优点,提出一种精确的便于控制的双曲正切磁滞模型。接着,将磁流变阻尼器安装在硬件在环... 文中对适用于车辆半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分析阻尼力与位移、速度以及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现有阻尼器模型的优点,提出一种精确的便于控制的双曲正切磁滞模型。接着,将磁流变阻尼器安装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上进行试验,利用试验得到的阻尼器动态特性数据,进行阻尼器模型的参数辨识和曲线拟合。最后,将基于拟合参数的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 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磁滞模型 试验建模 模型辨识
下载PDF
基于全尺寸模型的半主动悬架车辆平顺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军超 唐飞 胡光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126,共5页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模糊PID算法;选用二自由度1/4车半主动全尺寸悬架为研究对象,用Adams软件建立半主动悬架全尺寸模型,对模型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进行设计,利用联合仿真分析技术,对建立的机械模型和控制算...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的自适应模糊PID算法;选用二自由度1/4车半主动全尺寸悬架为研究对象,用Adams软件建立半主动悬架全尺寸模型,对模型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进行设计,利用联合仿真分析技术,对建立的机械模型和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并与被动悬架及模糊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采用自适应糊PID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相对采用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以及被动悬架,车身加速度峰值分别降低了5.0%和2.9%,悬架动行程分别降低了3.2%和1.68%,轮胎动位移分别降低了0.29%和0.25%。采用自适应模糊PID算法的半主动悬架,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为研究车辆平顺性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半主动全尺寸模型 平顺性 联合仿真 模糊PID控制
下载PDF
车辆惯容器-弹簧-阻尼器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汪若尘 孟祥鹏 +3 位作者 施德华 陈兵 陈龙 席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惯容器-弹簧-阻尼器(ISD)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2自由度车辆ISD半主动悬架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策略,以车身垂直加速度及车身垂直加速度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对ISD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 为了研究惯容器-弹簧-阻尼器(ISD)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平顺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2自由度车辆ISD半主动悬架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策略,以车身垂直加速度及车身垂直加速度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对ISD半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dSPACE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分析了ISD半主动悬架系统在不同车速下对随机输入路面的相应。仿真结果和台架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ISD半主动悬架数学模型正确,采用模糊控制的ISD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减少振动,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方面要优于ISD悬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两级串联式ISD 模糊控制 半主动 试验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0
15
作者 汪若尘 陈龙 +1 位作者 张孝良 朱兴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136,共5页
建立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控制器以及台架试验系统。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调阻尼减振器试验与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1/4模型台架试验,分析了半主动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 建立了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可调阻尼减振器、半主动悬架控制器以及台架试验系统。在仿真的基础上,进行了可调阻尼减振器试验与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1/4模型台架试验,分析了半主动空气悬架及其控制系统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计算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提高了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半主动空气 可调阻尼减振器 模糊控制 试验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16
16
作者 严天一 闫海敬 +3 位作者 侯兆萌 王玉林 张鲁邹 陈焕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73,共8页
在Matlab中建立4自由度1/2半主动悬架车辆模型后,构建模糊混合控制器,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混合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同时进行优化,开发了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为了有效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搭建的车辆半主动悬... 在Matlab中建立4自由度1/2半主动悬架车辆模型后,构建模糊混合控制器,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糊混合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同时进行优化,开发了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为了有效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在搭建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的半实物仿真试验。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粒子群模糊混合控制策略明显优于传统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综合性能,并且在不同路面输入激励下均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半主动 粒子群优化 模糊混合控制 硬件在环
下载PDF
半主动油气悬架的神经网络模型参考控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林 赵玉壮 +1 位作者 陈思忠 吴志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提高平顺性为目的,针对油气悬架系统刚度及阻尼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以天棚阻尼为参考模型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二自由度的非线性油气悬架模型,分析了控制系统结构以及神经网络辨识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以D级路面作为随机路面... 以提高平顺性为目的,针对油气悬架系统刚度及阻尼非线性的特点,提出了以天棚阻尼为参考模型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建立了二自由度的非线性油气悬架模型,分析了控制系统结构以及神经网络辨识器和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以D级路面作为随机路面输入,分别在满载和空载下,对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参考控制能够有效地衰减车身振动,提高行驶平顺性;并对控制对象的参数变化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神经网络 模型参考 半主动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阻尼多模式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龙 马瑞 +3 位作者 王寿静 黄晨 孙晓强 崔晓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48-155,共8页
为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多模式切换减振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阻尼可调减振器,该新型减振器通过控制两个高速开关电磁阀的通断状态即可实现四种不同的阻尼工作模式,从而使得车辆半主动悬架的阻... 为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多模式切换减振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及其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阻尼可调减振器,该新型减振器通过控制两个高速开关电磁阀的通断状态即可实现四种不同的阻尼工作模式,从而使得车辆半主动悬架的阻尼控制更加高效和节能。分析了阻尼多模式切换减振器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结合车辆悬架系统的阻尼比范围,确定了减振器关键部件参数,并通过仿真获取了四种阻尼工作模式下的减振器复原阻尼系数和压缩阻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车辆半主动悬架数学模型,采用模糊控制逻辑设计了悬架阻尼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被动悬架和基于天棚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基于阻尼多模式切换减振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可以进一步改善车辆行驶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半主动空气 减振器 阻尼多模式 模糊控制
下载PDF
车辆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龙 李德超 +1 位作者 薛念文 周孔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共4页
给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将模糊系统辨识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 ,对自适应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了修正 ,使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复杂性得以简化 ,提高了半主动悬架控制的实时性 ,从而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给出了车辆半主动悬架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将模糊系统辨识和模糊控制结合起来 ,对自适应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了修正 ,使自适应模糊控制的复杂性得以简化 ,提高了半主动悬架控制的实时性 ,从而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与被动悬架的对比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车辆
下载PDF
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晓强 陈龙 +2 位作者 汪少华 杨晓峰 徐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 针对常规自适应控制器中辨识算法的收敛速度难以跟随半主动空气悬架模型参数实际变化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参数大范围变化时对控制品质较高要求的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为改善系统控制速度,根据半主动空气悬架阻尼实际控制过程,建立了针对不同车辆运行状态的多个局部线性固定模型,同时引入一个能够重新赋初值的自适应模型,以提升系统控制精度。基于误差最小的模型切换控制策略在线选择最佳匹配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调节最佳阻尼力,从而构成系统阻尼多模型自适应控制。仿真与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半主动空气悬架在大范围行驶工况下的控制品质,车辆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降幅达22.8%,车辆行驶平顺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空气 阻尼控制 模型 自适应控制 实车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