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氨基咪唑-4-甲酰胺盐酸盐的电位滴定法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更亮 周胜利 +2 位作者 李志伟 王德先 陈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0,共2页
5-氨基咪唑-4-甲酰胺盐酸盐(C4H6N4O·HCI,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hydrochloride,1),为治疗肝炎类药物阿卡明(aicamin)的组分,其含量测定多采用重氮化反应,以KI淀粉溶液为指示剂,该法不够灵敏.本文采用电位滴定法,准确度略... 5-氨基咪唑-4-甲酰胺盐酸盐(C4H6N4O·HCI,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hydrochloride,1),为治疗肝炎类药物阿卡明(aicamin)的组分,其含量测定多采用重氮化反应,以KI淀粉溶液为指示剂,该法不够灵敏.本文采用电位滴定法,准确度略高,能满足药物质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酰胺盐酸盐 电位滴定法 含量测定 阿卡明
下载PDF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苗雨 刘昊 +3 位作者 王振川 陈芙蓉 张飞雄 阮继刚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994-997,1002,共5页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AICAR)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0.5、1、2和3mmol·L^(-1) AICAR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应用...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AICAR)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将0.5、1、2和3mmol·L^(-1) AICAR作用于人胃癌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GC823细胞内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蛋白的表达。2mmol·L^(-1) AICAR作用24h后,应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0.5、1、2和3mmol·L^(-1) AICAR分别作用24、48和72h后,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被抑制,随着AICAR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BGC823细胞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2mmol·L^(-1) AICAR作用后,BGC82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减弱(P均<0.01);随着AICAR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p-AMPK蛋白表达逐渐增加(P均<0.01)。结论 AICAR可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AICAR通过上调BGC823细胞内p-AMPK蛋白表达而发挥肿瘤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酰胺核苷 胃癌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联合干扰素对K562细胞的影响
3
作者 王红娟 刘蕊 +1 位作者 张媛媛 葛繁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2-1898,共7页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联合干扰素(IFN-ɑ-2b)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Wright-Giemsa方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糖核苷酸(AICAR)联合干扰素(IFN-ɑ-2b)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Wright-Giemsa方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FITC AnnexinV/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野生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不同浓度AICAR于不同作用时间24、48和72 h对K56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r=0.71,r=0.84)。AICAR与IFN-ɑ-2b联合应用后可以有效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联合作用72 h时细胞的抑制率可达(45.26±2.54)%,联合作用48 h早期凋亡率达(33.72±0.23)%,与对照组及单用AICAR和单用IFN-ɑ-2b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AR与IFN-ɑ-2b联合作用促进野生型P53蛋白的表达。结论:AICAR和(或)IFN-ɑ-2b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K562细胞凋亡,2药联合具有协同抗瘤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野生型P53蛋白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酰胺核糖核苷 干扰素 K562细胞株
原文传递
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芳基磺酰胺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4
作者 徐志红 董宏波 +3 位作者 韩金涛 刘斌 金淑惠 王明安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9-666,共8页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在三乙胺或吡啶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磺酰氯反应,得到44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 R、HR-M 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在三乙胺或吡啶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磺酰氯反应,得到44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芳基磺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 R、HR-M 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4p和4u在50μg/m L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otiorum的抑制率分别为76.0%和75.2%,化合物3j在100μg/m L下对稗草生长的抑制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氨基苯基/苄基)-2 4-咪唑啉二酮 芳基磺酰胺 合成 除草活性 杀菌活性
下载PDF
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磺酰胺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5
作者 徐志红 李俊凯 王明安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82-1885,共4页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与取代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HR-ESIMS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50μg/m L浓度的部分目标... 以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三乙胺为缚酸剂,与取代苯磺酰氯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5-(4-氨基苯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1H-NMR、HR-ESIMS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50μg/m L浓度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稗草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2种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率达到7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氨基苯基/苄基)-2 4-咪唑啉二酮磺酰胺 合成 杀菌活性 除草活性
下载PDF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6
作者 宋语桐 任立红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L-60细胞,以CCK-8法行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计算加入不同浓度AICAR(1 000μM、500μM、250μM、125μM)、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对...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L-60细胞,以CCK-8法行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计算加入不同浓度AICAR(1 000μM、500μM、250μM、125μM)、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寻找最佳浓度和时间点,然后以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再以逆转录-PCR(RT-PCR)方法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p27、CDK2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定性分析。结果:CCK-8实验显示AICAR浓度越大,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越高。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加入AICAR后细胞发生了S期停滞。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加入AICAR后加药组HL-60细胞CDK-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p21、p27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AICAR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p27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 HL-60细胞 抑制率 细胞周期 调控因子
下载PDF
2-(2,6-二氟苯基)-1H-咪唑-5(4H)-酮的合成及机理的研究
7
作者 王明慧 冯继收 许良忠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3-954,共2页
通过N-乙酰氨基-2,6-二氟苯甲酰胺在POCl3催化下脱水制得标题化合物。标题化合物经IR、1HNMR和GC-MS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咪唑啉酮 N-乙酰氨基-2 6-二氟苯甲酰胺 2-(2 6-二氟苯基)-1H-咪唑-5(4H)- 反应机理
下载PDF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对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江红 毛连根 +4 位作者 雷小光 许群 陈校丹 李子刚 汤慧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孕SD大鼠和未孕SD大鼠的子宫平滑肌,制备子宫肌条,采用累积给药法加入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或双丁酸环腺苷酸(dibutyryl-cAMP,dbcAMP)(浓度从1... 目的研究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孕SD大鼠和未孕SD大鼠的子宫平滑肌,制备子宫肌条,采用累积给药法加入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或双丁酸环腺苷酸(dibutyryl-cAMP,dbcAMP)(浓度从10-9到10-4mol.L-1),或采用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或双丁酸环腺苷酸预孵(浓度10-5mol.L-1)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然后采用乙酰胆碱及缩宫素诱导子宫平滑肌收缩,利用RM6240-BD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的变化。结果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或双丁酸环腺苷酸对孕鼠和未孕鼠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幅度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对孕大鼠子宫平滑肌,在浴槽浓度达10-7mol.L-1时,能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1),-log(IC50)分别为7和7.5。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和双丁酸环腺苷酸对乙酰胆碱及缩宫素诱导的子宫平滑肌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对孕鼠及未孕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其具有松弛子宫平滑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 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 环磷酸腺苷 大鼠 子宫平滑肌 体外研究
原文传递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对飚62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王红娟 葛繁梅 +1 位作者 刘蕊 张媛媛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15-619,共5页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激酶(a monophosphate kinase,AMPK)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aminimidazole-4-formamide nucleotide,AICA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Wright-Gi...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激酶(a monophosphate kinase,AMPK)激动剂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5-aminimidazole-4-formamide nucleotide,AICAR)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增殖、分化、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K562细胞增殖;Wright-Giemsa染色及光学显微镜下观察K562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表面CD7、CD11b、CD34、HLA-DR表达;FITC Annexin-V/PI双染检测K562细胞早期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野生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1.0~2.0 mmol/L)AICAR及不同作用时间(24-72 h)对K56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AICAR可促进野生型p53蛋白的表达.2.0 mmol/LAICAR处理的K56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CD7、CD11b、CD34、HLA-DR表面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CAR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野生型P53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酰胺核苷 K562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5-[4-羟(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磺酸酯(酰胺)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斌 董宏波 +3 位作者 韩金涛 徐志红 金淑惠 王明安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38-2544,共7页
以5-(4-羟基/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在三乙胺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磺酰氯反应,得到28个新的5-(4-羟基/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苯磺酸酯/酰胺类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测结... 以5-(4-羟基/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为原料,在三乙胺作傅酸剂的条件下与取代磺酰氯反应,得到28个新的5-(4-羟基/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苯磺酸酯/酰胺类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在100μg/mL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均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和油菜显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如5-(4-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对碘苯磺酰胺(4d)对黄瓜灰霉病菌抑制率为80.7%,5-(4-羟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邻甲基苯磺酸酯(3n)和5-(4-氨基苄基)-2-硫代-2,4-咪唑啉二酮-2,4-二氯苯磺酰胺(4m)对油菜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7.4%和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羟基 氨基苄基)-2-硫代-2 4-咪唑啉二酮 苯磺酸酯 酰胺 除草活性 杀菌活性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AICAR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容志惠 刘伟 +2 位作者 李文斌 蔡保欢 刘东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943-946,共4页
目的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不同时期应用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AICAR),观察其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大鼠1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AICAR30 min组、A... 目的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的不同时期应用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咪唑-甲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AICAR),观察其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新生大鼠16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AICAR30 min组、AICAR24 h组和AICAR72 h组,各32只。采用Cresyl violet染色法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点(30 min,24 h,72 h)给予AICAR(500 mg·kg-1)对脑组织保护作用的差异;采用Foot-faults法评估大鼠远期预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P-AMPK及三磷酸腺苷(ATP)的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大脑存活面积比例分别为(100.0±0.1)%和(45.3±6.3)%(P<0.05);手术后30 min、24 h给予AICAR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且手术后30 min治疗效果优于24 h(P<0.05),手术后72 h给予AICAR没有发现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早期给予AICAR治疗后可增加P-AMPK活性至假手术组约3倍,ATP含量可升至接近假手术组水平(P<0.05)。结论 HIE发病早期补充AICAR可调控AMPK信号通路,增加ATP含量,保护受损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酰胺核苷酸转甲酰酶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脑病 缺血性 缺氧 神经元
下载PDF
AICAR通过激活Foxc1信号抑制小鼠F9细胞增殖
12
作者 艾志营 杨丽萍 +4 位作者 邵婧婧 吴勇延 史晓燕 杜娟 郭泽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0-886,共7页
为了探索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抑制小鼠F9细胞(F9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增殖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了Foxc1的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以及细胞增殖检测试验,探... 为了探索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抑制小鼠F9细胞(F9 embryonal carcinoma cells)增殖的作用机制,本文构建了Foxc1的慢病毒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以及细胞增殖检测试验,探索AICAR抑制小鼠F9细胞的增殖作用机制.结果发现,AICAR可以在RNA和蛋白水平促进Foxc1的基因表达,并可以作用于核转录因子κB通路.另外在培养液中添加AICAR或过表达Foxc1都能抑制F9细胞的增殖.信号通路报告载体检测发现Foxc1可以激活核转录因子κB通路以及细胞周期相关的通路.总之,本研究证明,AICAR通过激活Foxc1通路及其下游多条信号通路来抑制F9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氨甲酰核糖核苷(aicar) FOXC1 F9细胞 增殖
原文传递
AMPK激活剂在腺病毒36诱导肥胖研究中的进展
13
作者 张哲铭 董剑 +5 位作者 洪俊 高亮 高挚逸 艾孜哈尔·艾海提 张弘睿 张晓峥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3期2930-2932,共3页
肥胖是影响人类生活的许多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与炎症因子、激素作用、酶调节等多种作用有关,人类腺病毒36(Ad36)后会出现胰岛素敏感性,但血清脂质水平正常,这与肥胖似乎是矛盾的。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作为AMP-激活的蛋白... 肥胖是影响人类生活的许多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与炎症因子、激素作用、酶调节等多种作用有关,人类腺病毒36(Ad36)后会出现胰岛素敏感性,但血清脂质水平正常,这与肥胖似乎是矛盾的。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作为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的激活剂,可进一步探究AMPK在Ad36引起的肥胖中发挥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 腺病毒36 5-氨基味唑-4-酰胺核苷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激活的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对软脂酸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莹 母义明 +2 位作者 汪保安 潘长玉 陆菊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57-960,共4页
目的:观察激活的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软脂酸(PA)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HUVEC培养液中成分不同,实验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PA培养组、5-氨基咪唑-4... 目的:观察激活的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软脂酸(PA)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按HUVEC培养液中成分不同,实验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PA培养组、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培养组、PA+AICAR培养组、二甲双胍(Met)培养组、PA+Met培养组、吡格列酮(PGZ)培养组和PA+PGZ培养组。HUVEC在各组培养液中分别培养24、48和72 h,MTT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测定培养24 h时各组细胞的磷酸化AM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组细胞24、48和72 h的存活率明显降低,分别为58.95%、36.68%和15.09%(P<0.05);培养72 h,AICAR+PA组、Met+PA组和PGZ+PA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PA组(P<0.05);单独应用AICAR、Met和PGZ培养对细胞的存活率影响不大,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和PA组相比,培养24 h时,AICAR、Met和PGZ刺激HUVEC的磷酸化AMPK表达增加(P<0.05)。结论:AICAR、Met和PGZ可能通过激活AMPK,显著减轻PA诱导的HUVEC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活化蛋白激酶 5-氨基-4-酰胺核苷 二甲双胍 吡格列酮
下载PDF
力竭运动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相关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祖靓 朱荣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84,共8页
目的:研究力竭运动对C57BL/6小鼠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AMPK在骨骼肌自噬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8周龄C57BL/6小鼠96只,随机分为AICAR注射组,力竭运动组,Compound C注射+力竭运动组及相应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在AICAR注射后1h... 目的:研究力竭运动对C57BL/6小鼠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AMPK在骨骼肌自噬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方法:8周龄C57BL/6小鼠96只,随机分为AICAR注射组,力竭运动组,Compound C注射+力竭运动组及相应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在AICAR注射后1h,2h和6h或在进行终强度为11m/min的力竭跑台运动后即刻,3h,6h,12h,24h取材,每组6只。通过ELISA法测定AMPK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ULK1,ATG 7,LC3,Beclin1和p62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测定AMPK/ULK1结合量。结果:AICAR注射后1h时AMPK酶活性、p-ULK1、AMPK/ULK1结合量、LC3-I和LC3-II显著升高(P<0.05),LC3-II/LC3-I比值显著增大(P<0.01),ATG 7、Beclin1显著下降(P<0.05),p62变化不明显,2h时除LC3-II显著下降外(P<0.01),其余指标基本恢复;力竭运动组AMPK酶活性,p-ULK1、AMPK/ULK1结合量,LC3-I和LC3-II运动结束即刻增加非常显著(P<0.01),LC3-II/LC3-I比值显著增大(P<0.01),恢复期(3h、6h、12h、24h)显著下降(P<0.01),ATG 7、Beclin1和p62运动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恢复期ATG 7始终低于对照组,Beclin1和p62逐渐恢复;Compound C注射+力竭运动组AMPK活性,p-ULK1含量和AMPK/ULK1结合量基本不变,LC3-I,LC3-II和LC3-II/LC3-I比值在运动后变化同力竭组一致,但显著低于力竭组(P<0.05),ATG 7,Beclin1变化同力竭组,但显著高于力竭组(P<0.05),p62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恢复期(3h、6h、12h、24h)显著下降(P<0.05)。结论:AMPK是骨骼肌内细胞自噬的重要调节因子,力竭运动可以通过AMPK/ULK1途径显著提高骨骼肌细胞自噬水平,但AMPK/ULK1并非是调节骨骼肌细胞自噬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细胞自噬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失调51样激酶 5-氨基咪唑-4-甲酰核苷 复合物C 动物实验
下载PDF
AMPK激活剂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胰腺损伤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伟 孔丽君 +1 位作者 叶亚群 王宏伟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11期1606-1611,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4-咪唑羧基酰胺核苷(AICAR)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组)、模型组(SAP组)和实验组[(SAP+AICAR)组,造... 目的探讨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剂5-氨基-4-咪唑羧基酰胺核苷(AICAR)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C组)、模型组(SAP组)和实验组[(SAP+AICAR)组,造模前2 h给予AICAR 400 mg/kg干预],5%牛黄胆酸钠按0.1 mL/kg泵入胆管造模,每组6只大鼠。造模24 h后异氟烷麻醉大鼠,取腹主动脉血5~7 mL,并剪除心脏使大鼠安乐死。Western blot测定胰腺磷酸化p-AMPK/AMPK比值;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损伤和水肿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胰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细胞数量;ELISA测定血清淀粉酶、脂肪酶、IL-6和TNF-α含量,并测定胰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SAP组胰腺磷酸化AMPK水平较NC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磷酸化AMPK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P<0.01);SAP组胰腺的病理评分、胰腺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NC组(P<0.05),实验组胰腺的病理评分、胰腺水分含量较SAP组明显降低(P<0.01);SAP组MCP-1表达量、MPO阳性细胞数量、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脂肪酶含量、血清IL-6和TNF-α含量以及胰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而实验组MCP-1表达量、MPO阳性细胞数量、血清淀粉酶含量、血清脂肪酶含量、血清IL-6和TNF-α含量以及胰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较SAP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AMPK激活剂抑制SAP大鼠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胰腺损伤和胰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 5-氨基-4-咪唑羧基酰胺核苷(aicar) 氧化应激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下载PDF
AMPK活性对宰后牛肉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高永芳 宫玉霞 +5 位作者 杨雅媛 韩玲 余群力 朱跃明 韩广星 薄文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5-52,共8页
为探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对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以0.50 mol/L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AICAR)处理的西... 为探究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kinase,AMPK)对糖酵解、肌肉内环境及品质的影响,以0.50 mol/L 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AICAR)处理的西杂牛背最长肌为对象,于4℃进行成熟,测定宰后成熟期间肌肉AMPKα基因(PRKAA1、PRKAA2)转录量、P-AMPK表达量、AMPK活性、糖酵解水平及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宰后24~120 h,处理组AMPKα基因转录量、P-AMPK表达量及AMPK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168 h,处理组pH值和肌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2~168 h,处理组L*、b*值及ATP、ADP、AMP和IM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120 h,处理组蒸煮损失率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ICAR通过激活AMPK并加快宰后糖酵解影响肌肉内环境、肉色、剪切力及肌纤维微观结构变化,加快宰后肌肉成熟进程,说明AMPK活性对宰后肌肉糖酵解及品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且可通过调控宰后肌肉AMPK活性来调节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牛肉 糖酵解 品质 5-氨基咪唑-4-酰胺核苷
下载PDF
ATIC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德钱 向敏 +7 位作者 盛玉程 孙文 黄文康 许亚晨 葛彦锋 宗明慧 殷凯 舒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目的 探讨5-氨基咪唑-4-羟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转移酶(ATIC)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GEO、TCGA、GTEx数据库和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对结直肠癌中ATIC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 目的 探讨5-氨基咪唑-4-羟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转移酶(ATIC)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GEO、TCGA、GTEx数据库和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对结直肠癌中ATIC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TIMER生物数据库对结直肠癌组织中ATIC的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联合TCGA和GTEx生物数据库评估ATIC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预后判断价值。建立稳定敲低ATIC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系sh-ATIC-SW480,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TIC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ATIC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ATI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在结直肠癌中,ATIC的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的TNM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密切相关;结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ATIC的表达显著相关;敲低ATIC表达后,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抑制。结论 ATIC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具有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并对结肠癌具有评估预后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咪唑-4-酰胺核糖核苷酸甲酰转移酶 结直肠癌 增殖 迁移 免疫细胞
下载PDF
Hedgehog通路抑制剂HhAntag的合成
19
作者 顾寿胜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第1期117-118,126,共3页
在许多人体组织中,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配体依赖性激活与肿瘤发生相关联,具有抗肿瘤活性,而Hh Antag是GLi1介导的转录抑制剂,是一种Hedgehog信号通路拮抗剂。本文介绍了以5-氯-2-硝基苯胺为原料通过四步反应合成Hedgehog通路抑制剂Hh... 在许多人体组织中,Hedgehog(Hh)信号通路的配体依赖性激活与肿瘤发生相关联,具有抗肿瘤活性,而Hh Antag是GLi1介导的转录抑制剂,是一种Hedgehog信号通路拮抗剂。本文介绍了以5-氯-2-硝基苯胺为原料通过四步反应合成Hedgehog通路抑制剂Hh Antag(N-[4-氯-3-[5-(二甲基氨基)-1H-苯并咪唑-2-基]苯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信号通路抑制剂 N-[4--3-[5-(二甲基氨基)-1H-苯并咪唑-2-基]苯基]-3 5-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合成
下载PDF
大气PM2.5加重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损伤与AMPK抑制的相关性
20
作者 张佳 蒋硕 +2 位作者 潘坤 宋丽莹 赵金镯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582,共7页
[背景]有研究发现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会导致肝纤维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本身因出现胰岛素抵抗、脂质堆积及炎症而致肝脏损伤严重。大气PM2.5暴露是否会加重T2DM患者肝损伤目前还不清楚,对该机制的研究较少。[目... [背景]有研究发现大气细颗粒物(PM2.5)暴露会导致肝纤维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本身因出现胰岛素抵抗、脂质堆积及炎症而致肝脏损伤严重。大气PM2.5暴露是否会加重T2DM患者肝损伤目前还不清楚,对该机制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索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大气PM2.5所致T2DM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6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洁净空气暴露组(FA组)、洁净空气暴露+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酸(AICAR)干预组(FA-AIC组)、浓缩PM2.5暴露组(PM组)和浓缩PM2.5暴露+AICAR干预组(PM-AIC组)。小鼠在气象-环境动物暴露系统中每天暴露10 h,共12周,FA-AIC和PM-AIC组在第11周开始每天腹腔注射AICAR(250 mg/kg),共2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脏组织中AMPK、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AMPK、P-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酶1(SIRT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P38-MAPK、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M组肝脏脂肪变性分数、肿大分数、小叶和门管区炎症分数分别为1.50±0.42、1.10±0.35、0.80±0.12、0.70±0.16;PM-AIC组肝脏脂肪变性分数、肿大分数、小叶和门管区炎症分数分别为1.40±0.31、1.20±0.29、0.70±0.22、0.60±0.18,均大于相应的FA组(P < 0.05);FA-AIC组肝脏肿大分数和肝小叶炎症分数均小于FA组(P < 0.05);PM-AIC组和PM组肝脏脂肪变性分数、肿胀分数、小叶和门管区炎症分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PM2.5抑制了肝脏AMPK mRNA的表达,促进了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无论是暴露于浓缩PM2.5还是清洁空气,注射AICAR后均能增加AMPK的mRNA表达(P < 0.05)。此外,暴露于浓缩PM2.5的小鼠肝脏SIRT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MP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与暴露于清洁空气的小鼠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注射了AICAR后,暴露于洁净空气的小鼠肝脏AMP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增加(P < 0.05),但暴露于浓缩PM2.5的小鼠在注射AICAR后,肝脏内这些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大气PM2.5加重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损伤与AMPK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肝脏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5-氨基-4甲酰胺咪唑核糖核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