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K3568的采煤机5G智能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勇 《煤矿机电》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随着煤矿智能化以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煤矿智能化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款基于RK3568为核心处理器的采煤机5G智能控制器,以矿用5G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该5G控制器、矿用隔爆5G路由器、矿用5G基站等组成采煤机5G通信系统,将采煤机... 随着煤矿智能化以及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煤矿智能化的发展需要,设计了一款基于RK3568为核心处理器的采煤机5G智能控制器,以矿用5G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该5G控制器、矿用隔爆5G路由器、矿用5G基站等组成采煤机5G通信系统,将采煤机摄像头视频、各传感器数据、采煤机工作状态数据等通过5G上传至地面调度中心,实现通信的高可靠、大带宽和低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矿用5g基站 RK3568 采煤机5g控制器 5g通信
下载PDF
一种融合5G通信技术的采煤机主控制器设计
2
作者 任文华 《煤矿机电》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设计了一种融合5G通信技术的采煤机主控制器。5G控制器具有以太网、CAN、485/422、Wi-Fi等通信接口,从而实现采煤机身传感器信息、控制机器动作、与显示屏人机交互。控制器内置5G通信模组,可直接接入5G环网,实现与工作面其他设备的数据... 设计了一种融合5G通信技术的采煤机主控制器。5G控制器具有以太网、CAN、485/422、Wi-Fi等通信接口,从而实现采煤机身传感器信息、控制机器动作、与显示屏人机交互。控制器内置5G通信模组,可直接接入5G环网,实现与工作面其他设备的数据交互。借助5G通信的高带宽、低延时,可以实现采煤机与工作面其他设备实时通信。将5G通信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减少了外接5G设备造成的易损坏、数据转发时延长的问题,进一步发挥了5G通信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采煤机 控制器
下载PDF
工作面高效回采智能化调控技术研究
3
作者 秦晓 刘春 陈伟杰 《煤》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针对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连续高速运转造成的能源浪费和运输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选取采煤机摇臂振动信号、截割电机电流信号以及调高油缸压力信号作为表征信号,利用RBF神经网络识别参数得到采煤机的煤岩截割状态。开... 针对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连续高速运转造成的能源浪费和运输效率低的问题,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选取采煤机摇臂振动信号、截割电机电流信号以及调高油缸压力信号作为表征信号,利用RBF神经网络识别参数得到采煤机的煤岩截割状态。开展采煤机煤岩截割实验,读取采煤机截割煤、岩时的参数信号进行分析,验证预测效果为97.2%.对采煤机双向割煤过程中刮板输送机载煤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负载与电机电流的关系,为刮板输送机-采煤机协同调速提供依据和控制策略,有效解决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恒速运行模式下刮板输送机负载变化过大,避免了煤量短时过度累积和卸载。研究结果为加强矿区的安全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避免了各种装置及设备的损失,对提高提煤矿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刮板输送机 精准控制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开采解放层采煤机电控箱组件减振系统研究
4
作者 吕晓 《煤矿机电》 2023年第4期64-67,共4页
开采解放层采煤机对设备的抗振性要求很高,传统的减振措施一般采用橡胶减振方式。针对橡胶减振方式可靠性差、寿命短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钢丝绳减振方式。建立并分析了电控箱减振系统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且提出了不同电控组件的钢丝绳... 开采解放层采煤机对设备的抗振性要求很高,传统的减振措施一般采用橡胶减振方式。针对橡胶减振方式可靠性差、寿命短等缺点,提出了一种钢丝绳减振方式。建立并分析了电控箱减振系统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且提出了不同电控组件的钢丝绳减振结构方式。在无减振和有减振条件下进行多点振动测试,实验结果说明钢丝绳减振效果更好,可以提升采煤机电控组件的寿命和系统稳定性。最后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钢丝绳减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层开采 采煤机 电控箱组件 钢丝绳减振
下载PDF
采煤机自动控制终端显示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宗义 高国强 陈汉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44-448,共5页
论述了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作原理。介绍了 Digital公司生产的 GP70系列触摸屏与 GE Fanuc系列 90 - 30可编程序控制器 ( PLC)相互连接、系统区位对应关系及通讯方式。设计了控制系统所要求的控制画面和显示程序。... 论述了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作原理。介绍了 Digital公司生产的 GP70系列触摸屏与 GE Fanuc系列 90 - 30可编程序控制器 ( PLC)相互连接、系统区位对应关系及通讯方式。设计了控制系统所要求的控制画面和显示程序。现场运行表明该显示系统直观、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自动控制终端 显示系统 电牵引 可编程序控制器 显示系统 触摸屏
下载PDF
综采三机联动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卫 余建林 《煤矿机械》 2015年第8期70-73,共4页
以某矿综采三机设备即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为例,通过对综采工艺的理论研究确立综采三机在采煤过程中的联动关系,提出了三机联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系统根据采煤机牵引位置和方向以及预定的联动规则控制液压支架动作,使其跟随... 以某矿综采三机设备即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为例,通过对综采工艺的理论研究确立综采三机在采煤过程中的联动关系,提出了三机联动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系统根据采煤机牵引位置和方向以及预定的联动规则控制液压支架动作,使其跟随采煤机完成收伸护帮板、移架及推溜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液压支架 刮板输送机 联动控制
原文传递
MGTY300/730采煤机的电牵引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冬莉 赵雪峰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2-133,共2页
现代化矿井自动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对采煤机电牵引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细地介绍了MGTY300/730型电牵引采煤机的电气结构、变频调速原理和应用特点。采煤机的电牵引控制实现了采煤机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降低了故障率,利于综采工作面... 现代化矿井自动化采煤技术的发展,对采煤机电牵引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细地介绍了MGTY300/730型电牵引采煤机的电气结构、变频调速原理和应用特点。采煤机的电牵引控制实现了采煤机操作简单,维修方便,降低了故障率,利于综采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电牵引 变频调速
下载PDF
MG200/456电牵引采煤机存在问题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2
8
作者 贺家忠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4,共2页
针对MG200/456采煤机在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永定庄煤业公司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满足了生产需要,取得显著成果。
关键词 电牵引采煤机 存在问题 技术改进
下载PDF
PLC在MG700-WD交流变频调速采煤机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琪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介绍了PLC在MG700-WD变频调速电牵引采煤机中的应用,给出了完整的硬件配置及牵引部分的祥细动作关系及牵引部分的编程工艺的部分流程图。通过系统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可靠性高,适合于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PLC 采煤机 控制
下载PDF
采煤机智能化控制技术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耀明 《江西煤炭科技》 2020年第3期42-43,47,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鸡西MG300/730BWD型采煤机的主控系统改造的方法,该方法将采煤机机载惯导系统、智能互感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智能传感器检测单元及智能遥控接收器采集的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至主控模块,并通过机载无线WiFi将CAN总线数... 本文介绍了一种鸡西MG300/730BWD型采煤机的主控系统改造的方法,该方法将采煤机机载惯导系统、智能互感单元、温度检测单元、智能传感器检测单元及智能遥控接收器采集的数据通过CAN总线,传输至主控模块,并通过机载无线WiFi将CAN总线数据及机载视频数据传输至采煤机集控中心,经集控中心的采煤机记忆割煤软件、视频监控系统与操作人员协调配合完成采煤机智能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智能化控制 记忆割煤
下载PDF
MG300/700-WD1型采煤机电磁调速系统的优化
11
作者 张宏伟 《煤炭与化工》 CAS 2013年第4期80-81,共2页
针对MG300/700-WD1电磁调速电牵引采煤机控制系统存在的光电编码器易损毁、电控箱内布线不合理和电气元件故障率高等问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测速元件、编码器接口、模拟信号、电控箱布线进行了改进与优化,降低了采煤机的实际运行故障。
关键词 电磁调速 电牵引 采煤机 控制系统
下载PDF
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终端显示系统的研究
12
作者 李永学 《煤》 2003年第4期7-9,12,共4页
论述了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作原理。介绍了Digital公司生产的GP70系列触摸屏与GE Fanuc系列90—30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相互连接、系统区位对应关系及通讯方式。设计了控制系统所要求的控制画面和显示程序。现场运行... 论述了电牵引采煤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作原理。介绍了Digital公司生产的GP70系列触摸屏与GE Fanuc系列90—30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相互连接、系统区位对应关系及通讯方式。设计了控制系统所要求的控制画面和显示程序。现场运行表明该显示系统直观、清晰、可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牵引采煤机 自动控制系统 终端显示系统 工作原理 触摸屏 可编程序控制器 通讯方式 内存 程序设计
下载PDF
QSPCA: A two-stage efficient power control approach in D2D communication for 5G networks 被引量:1
13
作者 Saurabh Chandra Prateek +2 位作者 Rohit Sharma Rajeev Arya Korhan Cengiz 《Intelligent and Converged Networks》 2021年第4期295-305,共11页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device-to-device(D2D)architecture suffers from a dearth of analysis under imperfect channel conditions.There is a need for rigorous analyses on the policy improvement and evaluation of netw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device-to-device(D2D)architecture suffers from a dearth of analysis under imperfect channel conditions.There is a need for rigorous analyses on the policy improvement and evaluation of network performance.Accordingly,a two-stage transmit power control approach(named QSPCA)is proposed:First,a reinforcement Q-learning based power control technique and;second,a 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model.This model replaces the unified communication model of the conventional D2D setup with a distributed one,thereby requiring lower resources,such as D2D throughput,transmit power,and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 as compared to existing algorithms.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QSPCA technique is better than existing models by at least 15.31%and 19.5%in terms of throughput as compared to SVM and Q-learning techniques,respectively.The customizability of the QSPCA technique opens up multiple avenues and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5G networks,such as factory auto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ice-to-device(D2D) interference Internet of Things(IoT) machine learning power control Q-LEARN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 5g
原文传递
AM型采煤机过滤系统的分析及其污染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混举 夏志新 +2 位作者 陈汉英 孙爱甫 宋晋 《矿山机械》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7,共4页
建立了AM500型采煤机牵引部过滤系统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定量地分析了减少油液污染浸入率、降低油液初始污染度和优化过滤系统多数等途径。在此基础上,对该采煤机牵引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实施了最优控制。
关键词 采煤机 过滤系统 污染控制 油液
原文传递
User Association in Ultra-Dense Small Cell Dynamic Vehicular Networks: A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15
作者 Shipra Kapoor David Grace Tim Clark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CSCD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Network densification is envisioned as one of the 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beyond wireless networks to satisfy the demand of high coverage and capacity whilst deliver an ultra-reliable low ... Network densification is envisioned as one of the key enabling technologie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beyond wireless networks to satisfy the demand of high coverage and capacity whilst deliver an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services especially to the users on the move.On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in wireless networks is user association.In the case of ultra-dense vehicular networks,due to the dense deployment and small coverage of the eNodeBs,there may be more than one eNodeB that may simultaneously satisfy the conventional maximum radio signal strength user association criteria.In addition to this,the spatial-temporal vehicle distribution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wards the rapidly changing radio environment that substantially impacts the user association,therefore,th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user experience.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 of user association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by proposing intelligent user association approach,variable-reward,quality-aware Q-learning(VR-QAQL)that has an ability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number of handovers per transmission and system performance whilst a guaranteed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is delivered.The VR-QAQL technique integrates the control-theoretic concepts and th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in an LTE uplink,using the framework of an urban vehicular environment.The algorithm is assessed using large-scale simulation on a highway scenario at different vehicle speeds in an urban setting.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VR-QAQL algorithm outperforms all the other investigated approaches across all mobility lev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access protocols adaptive algorithm control design dynamic range HANDOVER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multiagent systems radio access networks UPLINK user centered desig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