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樟叶越桔组培苗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尚俊可 唐军荣 +3 位作者 罗旭璐 付羚 刘云 赵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7-162,共6页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长势及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WPM培养基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为(1.78±0.14)%和(0.75±0.09)%... 以樟叶越桔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组培苗长势及其主要次生代谢产物6′-O-咖啡酰熊果苷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CK的WPM培养基组培苗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为(1.78±0.14)%和(0.75±0.09)%;在WPM+0.2 mg/L NAA培养基中樟叶越桔组培苗长势最好,但叶片和茎段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分别仅为(1.59±0.01)%和(0.83±0.005)%;在WPM+2.0 mg/L ZT+0.05 mg/L NAA培养基中叶片和茎段中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0.77±0.31)%和(3.67±0.09)%,但组培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长势较弱且叶片枯黄;在WPM+0.5 mg/L ZT+0.2 mg/L NAA培养基中组培苗长势良好且6′-O-咖啡酰熊果苷含量相对较高,在叶片和茎段中分别为(7.33±0.18)%和(2.00±0.05)%,适宜于樟叶越桔组培苗的生长和6′-O-咖啡酰熊果苷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叶越桔 组培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 6′-O-咖啡酰熊果苷
下载PDF
6’-O-咖啡酰基熊果苷对Ⅰ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2
作者 陶俊葓 何舒悦 +1 位作者 孔令朋 程桂广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8-176,共9页
探讨6’-O-咖啡酰基熊果苷(C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干预和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注射四氧嘧啶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6’-O-咖啡酰基熊果苷低剂量组(100 mg/kg/d bw)... 探讨6’-O-咖啡酰基熊果苷(C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干预和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注射四氧嘧啶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6’-O-咖啡酰基熊果苷低剂量组(100 mg/kg/d bw)、6’-O-咖啡酰基熊果苷高剂量组(200 mg/kg/d bw)。以6’-O-咖啡酰基熊果苷为受试药进行灌胃干预,连续给药4周后,对各组小鼠耐糖量、脏器指数、血清指标、肝脏和肾脏组织指标进行测定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6'-O-咖啡酰基熊果苷能够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TC、TG、NEFA和LDL-C含量,升高HDL-C和NEFA含量;提高肝脏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ALT活力、AKP活力和肾脏组织中BUN的含量;降低肾脏、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的损伤。结论:6’-O-咖啡酰基熊果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胰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O-咖啡酰基熊果苷 降血糖 Ⅰ型糖尿病
下载PDF
雀嘴茶中三大酚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桢 吕玉秀 +6 位作者 张璟雯 谢东 王琪 雷悦 赵平 朱绍志 杨晓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05-411,共7页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 为深入挖掘雀嘴茶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其中含量丰富的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三大酚类成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酪氨酸酶抑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6’-O-咖啡酰熊果苷(CA)、β-熊果苷和绿原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3.56±0.14、104.41±6.52和8.42±0.21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18.01±0.06、50.60±1.25和26.93±0.38μg/mL,清除OH自由基的IC_(50)值为2.64±0.06、>10.00和<1.00 mg/mL,对铁离子总还原能力的强度依次为绿原酸>CA>β-熊果苷;雀嘴茶三大酚类成分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差异较大,CA对酪氨酸酶兼具单酚酶和二酚酶抑制作用,其IC_(50)值分别为1.114±0.035和95.198±1.117μmol/L,β-熊果苷仅有单酚酶抑制作用,IC_(50)值为681.335±17.975μmol/L,绿原酸既无单酚酶抑制作用,也无二酚酶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雀嘴茶中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剂
下载PDF
雀嘴茶中咖啡酰熊果苷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3-180,共8页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 【目的】确定雀嘴茶中6′-O-咖啡酰熊果苷(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雀嘴茶中的CA,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甲醇体积分数(50%,60%,70%,80%,90%)、液(mL)料(g)比(8∶1,10∶1,12∶1,14∶1,16∶1)、超声时间(10,15,20,25,30min)、提取次数(1,2,3,4,5次)对CA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CA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法提取CA的理论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72.87%、液料比15.87∶1、超声时间18.96min、提取次数3.63次,CA提取率的理论预测值可达到23.12%。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将提取工艺条件修正为甲醇体积分数73%、液料比16∶1、超声时间19min、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CA实际提取率为23.03%,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雀嘴茶中CA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雀嘴茶咖啡酰熊果苷水提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娜 但汉龙 +4 位作者 刘云 罗旭璐 贺鹏 阚欢 赵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82-186,191,共6页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 采用水浴法提取雀嘴茶中的6'-O-咖啡酰熊果苷,研究水浴温度、液料比、提取次数、水浴时间对6'-O-咖啡酰熊果苷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对6'-O-咖啡酰熊果苷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浴提取6'-O-咖啡酰熊果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72℃、液料比12∶1(m L/g)、提取次数4次和水浴时间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6'-O-咖啡酰熊果苷平均得率为19.63%,与理论预测值较为接近,说明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法分析优化雀嘴茶6'-O-咖啡酰熊果苷水浴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嘴茶 6'-O-咖啡酰熊果苷 水浴提取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不同提取工艺及不同部位的雀舌茶中6种多酚成分
6
作者 孔令朋 刘会灵 +2 位作者 王增援 程桂广 赵天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4176-4180,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雀舌茶Vaccinium dunalianum 6种主要化学成分6′-O-咖啡酰基熊果苷、熊果苷、robustaside A、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的方法。方法采用Sun Fire?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雀舌茶Vaccinium dunalianum 6种主要化学成分6′-O-咖啡酰基熊果苷、熊果苷、robustaside A、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的方法。方法采用Sun Fire?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流量为1.0 m L/min,柱温为30℃,优化雀舌茶的提取方法,并考察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结果以蒸馏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20 min可以得到最高的提取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6′-O-咖啡酰基熊果苷、熊果苷、robustaside A、对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咖啡酸甲酯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线性关系、稳定性、重复性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以作为上述6种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舌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学验证 含量测定 6′-O-咖啡酰基熊果苷 熊果苷 robustaside A 对羟基苯甲酸 咖啡酸 咖啡酸甲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