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建宁 胡文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和常规6 F鞘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无鞘组(n=80)和有...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和常规6 F鞘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无鞘组(n=80)和有鞘组(n=80),比较两种方法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止血成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前臂疼痛或不适、前臂血肿、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皮肤缺血坏死等。结果无鞘组、有鞘组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分别为9例、2例,前臂疼痛或不适分别为7例、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前臂血肿、止血成功、桡动脉术后直径、桡动脉闭塞及皮肤缺血坏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6 F鞘导引导管相比,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鞘技术 桡动脉 7f普通导引导管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血管扩张药物干预下经桡动脉入径应用7 Fr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傅向华 耿巍 +4 位作者 谷新顺 郝国贞 范卫泽 姜云发 李世强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749-754,共6页
目的评价血管扩张药物干预下经桡动脉入径应用7 Fr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且适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6 Fr指引导管组(6... 目的评价血管扩张药物干预下经桡动脉入径应用7 Fr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分叉病变且适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6 Fr指引导管组(6 Fr组)和7 Fr指引导管组(7 F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动脉鞘管置入成功率、手术操作成功率、完成PCI操作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对比剂用量。随访住院期间、术后30 d内的入径血管相关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共纳入229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其中6 Fr组113例,7 Fr组1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 Fr组行常规鞘管置入;7 Fr组先行6 Fr鞘管置入,在充分局部麻醉并给予血管扩张药物的基础上更换为7 Fr动脉鞘管。6 Fr组有4例患者换用7 Fr指引导管进行手术操作;7 Fr组均成功完成PCI术,无患者转至6 Fr组。与6 Fr组相比,7 Fr组完成PCI操作时间更短[(52±9.2)min比(60±10.7)min,P<0.0001],球囊应用数量更少[(2.9±0.6)枚比(3.2±0.4)枚,P=0.002],X线透视时间更短[(24±8.2)min比(28±9.4)min,P=0.02]。两组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25.8)ml比(158±23.5)ml,P=0.20]。住院期间6 Fr组和7 Fr组前臂血肿[4/113例(3.5%)比6/116例(5.2%),P=0.76]及桡动脉闭塞[4/113例(3.5%)比9/116例(7.8%),P=0.26]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随访,两组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相似[2/99例(2.0%)比4/103例(3.9%),P=0.70],且均未见掌弓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结论在血管扩张药物的作用下,桡动脉血管内径增大,可容性增强,利于7 Fr指引导管分叉病变治疗操作,安全可靠,且并未增加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入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7 Fr指引导管 血管扩张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