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Flavonoids fro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Stems and Leaves on Oligodendrocyte Damage Induced by Aβ1-42
1
作者 Tangtang Song Yinhui Yao Yazhen Shang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Aim: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flavonoids from the stem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SSFs) against Aβ<sub>1-42</sub>-induced oligodendrocytes (OL) damage. ... Aim: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flavonoids from the stem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SSFs) against Aβ<sub>1-42</sub>-induced oligodendrocytes (OL) damage. Methods: Immunofluorescence was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 (MAG), a characteristic protein of rat oligodendrocytes (OLN-93 cells).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SSFs on OLN-93 cells injured by Aβ<sub>1-42</sub>, an injur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subjecting OLN-93 cells to Aβ<sub>1-42</sub> exposed. Cell morphology was examined using an inverted microscope, while cell viability was assessed using the colorimetric method of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dditionally,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was measured using the pyruvic acid reduction assay. The Ginkgo biloba leaf extract (GBE) injection was used as a positive control. Results: A total of >95% of the MAG immunofluorescence-positive cells were identified as oligodendrocytes. Gradually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SSFs impaired the cells, and the maximum nondetrimental dose for OLN-93 cells was 75 mg/L.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SSFs on OLN-93 cells damaged by Aβ<sub>1-42</sub>.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SF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LN-93 cell morphological abnormal changes, increased the OLN-93 cell survival rate, and reduced LDH release. Conclusion: SSFs can alleviate Aβ<sub>1-42</sub>-induced damage of 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vonoids form the Stem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1-42 OLIGODENDROCYTES DAMAGE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和通络救脑滴丸对2种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Aβ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贾亚泉 宋军营 +6 位作者 曾华辉 谢治深 张紫娟 袁永 原野 张振强 狄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66-1973,共8页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和通络救脑滴丸对“肾精不足”和“毒损脑络”2种不同痴呆症模型动物脑组织Aβ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SAMP8小鼠和在SAMR1小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0)分别复制痴呆动物模型,采用水迷宫测定行为功能学,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和通络救脑滴丸对“肾精不足”和“毒损脑络”2种不同痴呆症模型动物脑组织Aβ降解的影响。方法:通过SAMP8小鼠和在SAMR1小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0)分别复制痴呆动物模型,采用水迷宫测定行为功能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海马和皮层中Aβ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和皮层中胰岛素降解酶(IDE)、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结果:2种痴呆模型在游速、避暗错误次数、错误区时间、脑组织海马和皮层中IDE、RAGE和海马中LRP1等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双侧海马区注射Aβ_(1-40)模型小鼠比较,SAMP8模型小鼠的游速和避暗错误次数下降,脑组织中RAGE表达升高,IDE和LRP1表达降低;通络救脑滴丸对改善双侧海马注射Aβ_(1-40)模型小鼠的避暗潜伏期、脑组织海马区IDE和RAGE的表达水平作用明显;六味地黄丸对改善SAMP8模型小鼠水迷宫寻台成功率、避暗潜伏期、脑组织皮层和海马区IDE表达和海马Aβ的表达水平作用明显。结论:六味地黄丸可改善“肾精不足”证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Aβ清除障碍,通络救脑滴丸可改善“毒损脑络”证痴呆模型小鼠脑组织Aβ清除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六味地黄丸 通络救脑滴丸 β-淀粉样蛋白 胰岛素降解酶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下载PDF
促进Aβ42形成不溶性聚集物的一种真菌化合物
3
作者 邹永东 梁泽秋 +3 位作者 董瑶 陈国栋 刘国宝 郑易之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32,共8页
β-类淀粉蛋白42(amyloid-β42,Aβ42)聚集形成的可溶性寡聚体具有神经细胞毒性,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浊度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原子力显微... β-类淀粉蛋白42(amyloid-β42,Aβ42)聚集形成的可溶性寡聚体具有神经细胞毒性,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浊度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技术,分析在真菌化合物demethoxyviridin存在情况下,Aβ42聚集过程中荧光强度、浊度、寡聚体和聚集物的比例及颗粒表观形态等动态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化合物demethoxyviridin可明显促进Aβ42小分子寡聚体形成高分子量寡聚体后,形成不溶性大分子聚集物沉淀,减少可溶性Aβ42寡聚体比例.探讨了硫磺素T荧光法、浊度法、SDS-PAGE法和AFM法在研究Aβ42聚集及活性化合物影响Aβ42聚集中的互补性,认为综合应用4种方法有助于揭示活性化合物影响Aβ42寡聚体沉淀形成的分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学 阿尔茨海默症 β-类淀粉蛋白 42寡聚体 42聚集 42大分子聚集沉淀 真菌化合物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抑制JNK信号减少T2DM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Aβ和p-Tau蛋白水平
4
作者 李梦伟 奉水东 +5 位作者 颜欣 王紫涵 李琪 吕慧婕 颜灿群 凌宏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9-200,共2页
海马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细胞之一,与认知功能有密切的联系[1]。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海马损伤与其海马Tau蛋白磷酸化和Aβ沉积有关[2]。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 海马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细胞之一,与认知功能有密切的联系[1]。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海马损伤与其海马Tau蛋白磷酸化和Aβ沉积有关[2]。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等作用[3]。研究显示:减少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抑制JNK信号[4]。本实验通过高糖高脂和低浓度STZ喂养SD大鼠复制T2DM大鼠模型,探讨DHM通过抑制JNK信号降低T2DM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Aβ和p-Tau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JNK信号 T2DM大鼠 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p-Tau蛋白
下载PDF
单体、寡聚体及纤维状Aβ毒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孔繁军 陈强 +1 位作者 周亮 崔德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9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采用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阐明单体与寡聚体Aβ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方法本实验孵育获得寡聚体及纤维状Aβ,采用核黄素标记光度法测定Aβ凝聚度。采用寡聚体Aβ损伤大鼠海马CA1区来制备AD大鼠模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法... 目的采用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阐明单体与寡聚体Aβ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方法本实验孵育获得寡聚体及纤维状Aβ,采用核黄素标记光度法测定Aβ凝聚度。采用寡聚体Aβ损伤大鼠海马CA1区来制备AD大鼠模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AD大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寡聚体Aβ神经毒性比单体及纤维化Aβ组,海马含亚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多;寡聚体Aβ组与单体及纤维化Aβ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寡聚体Aβ神经毒性比单体及纤维状Aβ更加显著,寡聚体Aβ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A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凋亡 单体 寡聚体 纤维状
下载PDF
Aβ寡聚体与阿尔采末病及其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明 辛现良 +2 位作者 周瑞宇 杜晓光 耿美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54-1557,共4页
Aβ在阿尔采末病(AD)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寡聚化的Aβ分子被认为是AD发病的原发性因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引发记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和应用也已初露端倪。该文对Aβ寡聚体在AD中的毒性作用和... Aβ在阿尔采末病(AD)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寡聚化的Aβ分子被认为是AD发病的原发性因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神经毒性作用,引发记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和应用也已初露端倪。该文对Aβ寡聚体在AD中的毒性作用和以Aβ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体 阿尔采末病 作用靶点
下载PDF
基于转基因细胞模型研究通络醒脑泡腾片对Aβ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付文君 代渊 +4 位作者 魏江平 郑航 马涛 徐世军 王永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71-1578,共8页
目的 采用转基因细胞模型,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Aβ生成和降解关键靶点的影响,探索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的培养液(含通络醒脑泡腾片血清0%-40%)干预48h,采用MT... 目的 采用转基因细胞模型,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对Aβ生成和降解关键靶点的影响,探索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的培养液(含通络醒脑泡腾片血清0%-40%)干预48h,采用MTT法确定无毒浓度,LDH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Aβ1-40和Aβ1-42分泌量;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PP基因和蛋白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APP剪切片段sAPPα和sAPPβ蛋白表达;qRT-PCR、Westernblot及荧光检测试剂盒分别测定BACE1基因、蛋白水平和酶活性;Westernblot检测Aβ降解酶IDE和NEP蛋白表达;体外培养SH-SY5Y,通络醒脑泡腾片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培养液孵育48h,MTT法检测Aβ25-35诱导后细胞存活率。结果 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对SH-SY5Y-APP和SH-SY5Y-C99细胞均无明显毒性作用(P〉0.05);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SH-SY5Y-APP细胞Aβ的分泌(P〈0.05),对SH-SY5Y-C99细胞Aβ分泌量无影响;对SH-SY5Y-APP细胞APP基因及蛋白水平、sAPPα及Aβ降解酶NEP和IDE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sAPPβ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对BACE1基因、蛋白水平、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此外,研究发现通络醒脑泡腾片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P〈0.01)。结论 通络醒脑泡腾片对β-分泌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Aβ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提示抑制β-分泌酶和拮抗Aβ神经细胞毒性是通络醒脑泡腾片发挥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通络醒脑泡腾片 SH-SY5Y-APP细胞 SH-SY5Y-C99细胞 生成 降解
下载PDF
电刺激大鼠皮神经外周端对相邻脊髓节段皮神经内Aβ纤维的机械感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启新 赵晏 +2 位作者 张世红 史文春 王会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1-507,共7页
为观察Aβ类初级传入纤维是否参与相邻脊髓节段外周末梢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其相关机制 ,实验自近中端切断一侧T8~T12 脊髓节段背侧皮神经 ,将一支被切断的皮神经的外周端分离成数支细束 ,以单个Aβ纤维放电为指征 ,检测单位的传导速度、... 为观察Aβ类初级传入纤维是否参与相邻脊髓节段外周末梢之间的信息传递及其相关机制 ,实验自近中端切断一侧T8~T12 脊髓节段背侧皮神经 ,将一支被切断的皮神经的外周端分离成数支细束 ,以单个Aβ纤维放电为指征 ,检测单位的传导速度、适应特性、机械感受阈值、感受野的形状和面积 ;在相邻脊髓节段、也与中枢断离的皮神经干上施加逆向电刺激 ( 0 45mA ,0 1ms,2 0Hz,10s) ,以观察该刺激对Aβ纤维的上述机械感受特性的影响。在 42只大鼠上共记录了 5 0个Aβ类单位。逆向电刺激相邻节段皮神经后 ,60 6% (n =3 3 )的单位感受野增大 ,全部单位的感受野平均面积从 8 94± 6 5 1mm2 显著增加到 2 0 3 4± 16 17mm2 (P <0 0 1)。 81 8% (n =2 0 )的单位感受野形状从点状、圆或与身体长轴垂直的椭圆变成与身体长轴斜行或平行的椭圆。 68 0 % (n =5 0 )的单位机械感受阈值下降 ,全部单位的平均阈值从 2 3 7± 1 2 4mN降至 2 2 9± 1 2 4mN (P <0 0 5 )。上述机械感受特性的改变可持续 5 2 2 3± 9 2 7至 5 6 93± 15 76min。跨节段电刺激后 ,有 5 0 0 % (n =5 0 )的单位同时出现放电的增加 ,但该增加仅持续 1 5 2± 0 46min ,显著短于机械感受特性改变的时程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初级传入纤维 感受野 信息传递 电刺激 大鼠 皮神经外周端 相邻脊髓节段皮神经 纤维 机械感受特性
下载PDF
活血荣络方对Aβ25-35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阿尔兹海默病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瑶 宋洋 +4 位作者 杨仁义 杨小钰 胡华 刘利娟 周德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21-2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研究,揭示活血荣络方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neCards、String、DAVID数据库预测AD疾病潜在靶点,并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GO分析,绘制"靶点-G... 目的:本研究旨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实验研究,揭示活血荣络方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neCards、String、DAVID数据库预测AD疾病潜在靶点,并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GO分析,绘制"靶点-GO"热图。同时采用体外Aβ25-35损伤星形胶质细胞诱导AD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多奈哌齐组、sFRP、0.5倍活血荣络方组、1倍活血荣络方组、2倍活血荣络方组组,加相应刺激分别处理12 h、24 h、48 h、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APP、Aβ蛋白定位、定量表达,以初步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结果:收集筛选出AD共35个靶点,其中APP、APOE、PSEN1、PSEN2、SNCA相互作用明显,且APP、APOE在GO中显著富集。MTT结果显示各组OD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各药物组细胞活性均高于空白组,其中2倍组细胞活性最高;sFRP组低于空白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药物组Aβ及APP的表达均低于空白组,2倍活血荣络方组均低于其它给药组,并且各组Aβ及APP表达随时间延长有逐渐减少趋势,但2倍活血荣络方组减少最明显。结论:基于"阴虚血瘀-荣气虚滞"理论立方的活血荣络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成分、多通路发挥治疗AD疾病的作用,并进一步实验验证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APP、Aβ蛋白的表达,降低AChE活性,从而改善神经突触炎症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活血荣络方 阿尔兹海默病 25-35损伤星形胶质细胞 APP
下载PDF
Aβ寡聚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婧霞 陈雪 蒋常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274-2276,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随着近年来对AD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β可能是AD发生的原发性病理因子,Aβ寡聚体比Aβ纤维具有更大的神经毒性。由于...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随着近年来对AD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Aβ可能是AD发生的原发性病理因子,Aβ寡聚体比Aβ纤维具有更大的神经毒性。由于Aβ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逐渐改变,聚集态的Aβ累积引发连串的复杂反应,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认知功能障碍。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综述了Aβ寡聚体(Aβ-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ADDLs)和阿尔茨海默病最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体 纤维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NALP1
下载PDF
HSP90通过PTK2B影响Aβ_(1-42)诱导的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11
作者 刘思钰 郝凯敏 +2 位作者 王冰怡 王浩玉 祁文秀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33-340,共8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蛋白酪氨酸激酶2β(PTK2B)与Aβ_(1-42)诱导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32只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NS)、痴呆模型组(Aβ_(1-42)+NS)、HSP90抑制剂Luminespib处理组(Aβ_(1-42)+Lum)以及PTK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蛋白酪氨酸激酶2β(PTK2B)与Aβ_(1-42)诱导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关系。方法:32只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NS)、痴呆模型组(Aβ_(1-42)+NS)、HSP90抑制剂Luminespib处理组(Aβ_(1-42)+Lum)以及PTK2B抑制剂PF431396处理组(Aβ_(1-42)+PF)。实验组侧脑室注射Aβ_(1-42)构建痴呆模型后分别注射HSP90抑制剂或PTK2B抑制剂进行处理。采用水迷宫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海马HSP90、PTK2B的表达情况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p-ta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HSP90和PTK2B的表达,real time RT-PCR检测PTK2B mRNA表达。结果:在Aβ_(1-42)诱导的痴呆模型小鼠海马中,PTK2B及p-tau水平均升高,HSP90水平降低(P<0.01)。而应用HSP90抑制剂则更进一步导致小鼠海马PTK2B、PTK2B mRNA及p-tau的水平升高(P<0.05),并使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抑制PTK2B后小鼠海马中tau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且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改善,但HSP90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Aβ_(1-42)诱导的痴呆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HSP90降低,PTK2B升高。抑制HSP90可能通过促使PTK2B表达和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上升使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热休克蛋白90 蛋白酪氨酸激酶2β 小鼠
原文传递
胡黄连苷Ⅱ通过增强自噬改善Aβ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12
作者 李兆伦 杜烨鸿 +6 位作者 王茂菊 何彦 石岫屿 田秋云 范业鹏 任风鸣 董志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86-1194,共9页
目的:探究胡黄连苷(picrosideⅡ,PicrⅡ)对体内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及自噬相关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在PicrⅡ(12.5~400μmol/L)对AD细胞模型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 目的:探究胡黄连苷(picrosideⅡ,PicrⅡ)对体内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及自噬相关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在PicrⅡ(12.5~400μmol/L)对AD细胞模型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切割酶1(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 1,BACE1)、早老素蛋白1(presenilin 1,PS1)和APP羧基末端片段(carboxyl terminal fragment of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CTF)蛋白表达影响,以及PicrⅡ和氯喹(Chloroquine,CQ)(50μmol/L)或巴佛洛霉素(bafilomycin A1,BafA1)(10μmol/L)共处理后对APP、BACE1、PS1、C99、螯合体1(sequestosome 1,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影响;利用免疫荧光分析自噬通量;后期构建β-淀粉蛋白(amyloidβ,Aβ)模型小鼠,分为WT+PBS组、WT+PicrⅡ组、Aβ+PBS组和Aβ+PicrⅡ组(20 mg/kg),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验证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并检测小鼠海马蛋白中P62与LC3蛋白水平。结果: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icrⅡ(50μmol/L)可显著降低APP(60.46±7.97,P=0.049)及相关代谢产物蛋白水平,并降低P62[(65.31±3.51)%,P=0.041]水平,增加LC3Ⅱ[(162.01±12.24)%,P<0.001]水平,并且在CQ作用下,PicrⅡ可降低P62[(147.24±10.69)%,P<0.001]及LC3水平[(826.23±39.18)%,P<0.001];自噬通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icrⅡ增加总荧光数(23.24±1.50,P<0.001)和红色荧光数(3.52±0.33,P<0.001);行为学结果显示:与WT+Aβ组相比,Aβ+PicrⅡ组学习(F=17.25,P<0.001)与记忆能力(F=6.627,P<0.001)提高,且小鼠海马蛋白中Aβ+PicrⅡ组P62降低[(176.66±11.47)%,P=0.023],LC3Ⅱ升高[(81.20±3.69)%,P<0.001]。结论:PicrⅡ可通过促进自噬体-溶酶体融合和提高自噬通量增强自噬,从而促进Aβ清除并改善其引起的学习和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蛋白 胡黄连苷Ⅱ 自噬 认知
原文传递
Aβ_(42)及其C端亚单位疫苗接种正常SD大鼠后产生高滴度的抗Aβ_(42)抗体 被引量:22
13
作者 林贤 汪华侨 +1 位作者 徐杰 姚志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 探讨Aβ4 2 及其C端亚单位肽疫苗接种正常成年SD大鼠后能否产生高滴度的抗Aβ4 2 抗体。 方法 将Aβ36~ 4 2 与不同载体偶联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和Aβ4 2 全肽疫苗分别接种于SD大鼠。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其血... 目的 探讨Aβ4 2 及其C端亚单位肽疫苗接种正常成年SD大鼠后能否产生高滴度的抗Aβ4 2 抗体。 方法 将Aβ36~ 4 2 与不同载体偶联制成的亚单位疫苗和Aβ4 2 全肽疫苗分别接种于SD大鼠。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其血清和脑匀浆上清液中的抗体的特异性以及滴度 ,并用HE染色对大鼠的脑、肝、脾和肾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 第 2次接种后各实验组的血清均开始有抗Aβ4 2 抗体产生 ,且抗体滴度随接种次数的增多而增高 ,第 4次接种后各实验组血清的抗Aβ4 2 抗体滴度均达到 1∶10 0 0 0以上 ,同时脑匀浆上清液也检测到低滴度的抗Aβ4 2 抗体 ;实验鼠的大脑、肝、脾和肾均未发现病理性变化。 结论 Aβ4 2 及其亚单位疫苗 (Aβ36~ 4 2 )接种于正常SD大鼠后 ,均能产生高滴度的抗Aβ4 2 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 C端 亚单位疫苗 预防接种 SD大鼠 高滴度抗体 老年性痴呆
原文传递
高脂血症与Aβ的协同作用促进引发阿尔茨海默症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江淇 张欣 +5 位作者 龙倩 楚世峰 郭蕾 贺文彬 张俊龙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8-506,共9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β样淀粉蛋白(amyloid-beta peptides,Aβ)在衰老大鼠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时的相互作用及病理变化。方法 7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除sham组及Aβ_(25-35)、HLD组外,其余大鼠均给予...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β样淀粉蛋白(amyloid-beta peptides,Aβ)在衰老大鼠发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时的相互作用及病理变化。方法 7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除sham组及Aβ_(25-35)、HLD组外,其余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6周,制备衰老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模型,以及双侧海马CA1区定位注射凝聚态Aβ_(25-35)构建衰老期高脂血症伴发AD的复合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尼氏染色、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高脂血症对老年A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神经元凋亡以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特异性位点改变的影响。结果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sham组相比,Aβ_(25-35)组、D-gal+Aβ_(25-35)组以及D-gal+Aβ_(25-35)+HLD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也减少(P<0.01),而D-gal组、HLD组、D-gal+HLD组与sha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尼氏染色中,与sham组相比,Aβ_(25-35)组、D-gal+Aβ_(25-35)组以及D-gal+Aβ_(25-35)+HLD组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多(P<0.01);与Aβ_(25-35)组相比,D-gal+Aβ_(25-35)组神经元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但D-gal+Aβ_(25-35)+HLD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Dgal+Aβ_(25-35)组相比,D-gal+Aβ_(25-35)+HLD组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多(P<0.01)。Western blot中,与sham组、Aβ_(25-35)组、Dgal组、HLD组、D-gal+Aβ_(25-35)组以及D-gal+HLD组相比,Dgal+Aβ_(25-35)+HLD组大鼠tau蛋白Thr181位点的磷酸化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脂血症对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影响;高脂血症可与Aβ协同作用,加重Aβ对神经元的损伤,并促进tau蛋白Thr18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是引发A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阿尔茨海默病 TAU 过度磷酸化 衰老
下载PDF
APP17肽对Aβ_(25-35)诱导神经细胞凋亡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蔡贞 姬志娟 +1 位作者 徐艳玲 盛树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通过形态学和生化学指标观察APP17肽对Aβ2 5 3 5诱发SH SY5Y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 ,并对其保护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选用细胞形态观察、半定量LM PCRDNAladderAssay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观察APP17... 目的 通过形态学和生化学指标观察APP17肽对Aβ2 5 3 5诱发SH SY5Y细胞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 ,并对其保护作用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方法 选用细胞形态观察、半定量LM PCRDNAladderAssay和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观察APP17肽是否对Aβ2 5 3 5诱发SH SY5Y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 ;通过测定细胞MTT代谢率 ,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β2 5 3 5和APP17肽对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WesternBlotting观察细胞内凋亡诱导因子AIF及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情况 ,探讨了APP17肽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 APP17肽可以明显改善Aβ2 5 3 5造成的细胞形态损伤 ,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比率 ;与Aβ2 5 3 5损伤组相比 ,APP17肽预孵育能明显提高细胞MTT代谢率 ,稳定线粒体膜电位 ,减少AIF的表达 ;有效降低Aβ2 5 3 5引起的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增高 ;并且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核转录因子NF κB表达增加。结论 APP17肽可以稳定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内过氧化物含量 ,激活NF κB并使其持续表达 ,对Aβ2 5 3 5诱导的SH SY5Y细胞凋亡有比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35 APP17肽 SH-SY5Y细胞 线粒体 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葛根素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海英 胡海涛 +3 位作者 刘亦恒 王洪权 冯改丰 陈国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应用Aβ25-35孵育PC12细胞株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研究葛根素对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β25-35和葛根素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 目的:应用Aβ25-35孵育PC12细胞株制作细胞损伤模型,以研究葛根素对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Aβ25-35和葛根素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MTT法检测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AnnexinⅤ及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以确认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PC12细胞经过Aβ25-35处理后,细胞生存率下降,且呈现时间依赖性。电镜观察显示Aβ25-35可导致PC12细胞凋亡,使用葛根素后,模型细胞凋亡情况明显改善。流式细胞技术显示Aβ25-35损伤模型组凋亡率明显升高,使用葛根素后,细胞凋亡率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拮抗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25-35) 葛根素 凋亡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干预快速老化痴呆鼠大脑APP及Aβ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翀 吕艳 李谈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8)海马中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及β-淀粉样肽蛋白(Aβ)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防治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AMP8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电... 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快速老化痴呆鼠(SAMP8)海马中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APP)及β-淀粉样肽蛋白(Aβ)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足三里防治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SAMP8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电针组及非穴组,每组各6只,并设正常对照组(SAMR1)。电针足三里干预结束后,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APP及A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APP及A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非穴组(P<0.05);而模型组与非穴组间APP及Aβ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降低SAMP8脑部APP及Aβ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改善痴呆鼠的智能状态,这可能是针刺足三里治疗改善AD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足三里 APP AD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加减地黄饮子对Aβ-40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脑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谢宁 牛英才 +1 位作者 宋琳 邹纯朴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2期57-58,共2页
用大鼠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老年性痴呆模型 ,并以正常老龄鼠为空白对照 ,西药脑复康为阳性对照 ,对加减地黄饮子预防组和治疗组从行为学、单胺氧化酶 (MDA)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观察 ,以探讨加减地黄饮子对Aβ - 40所致痴... 用大鼠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老年性痴呆模型 ,并以正常老龄鼠为空白对照 ,西药脑复康为阳性对照 ,对加减地黄饮子预防组和治疗组从行为学、单胺氧化酶 (MDA)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验观察 ,以探讨加减地黄饮子对Aβ - 40所致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MDA活性影响。实验证明造模大鼠较好地模拟了老年性痴呆行为学表现和MDA改变 ;加减地黄饮子可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功能 ,并能降低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氏病 加减地黄饮子 -40 行为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复智散对抗Aβ25-35神经细胞毒性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温世荣 王德生 +1 位作者 张景艳 盛树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 研究自制中药复智散对 Aβ2 5 - 35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测定 Aβ2 5 - 35及复智散孵育下 SH- SY 5 Y神经母细胞瘤株的 MTT值 ,利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 CREB、Bcl- 2、Cyt C的表达。结果  Aβ2 5 - 35致培养神... 目的 研究自制中药复智散对 Aβ2 5 - 35神经毒性作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测定 Aβ2 5 - 35及复智散孵育下 SH- SY 5 Y神经母细胞瘤株的 MTT值 ,利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 CREB、Bcl- 2、Cyt C的表达。结果  Aβ2 5 - 35致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率下降、CREB和 Bcl- 2表达下调、Cyt C表达增加 ,复智散促进神经细胞存活、上调CREB和 Bcl- 2、减少 Cyt C释放入胞浆。结论 复智散通过对 CREB、Bcl- 2和 Cyt C的影响对抗 Aβ2 5 - 35的神经细胞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智散 25-35 神经细胞 毒性 神经母细胞瘤
下载PDF
血浆T-tau、Aβ-42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蔡源 董莉萍 +4 位作者 宋小红 李华 吴扬 位红兰 董骏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T-tau、Aβ-42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血浆T-tau、Aβ-42蛋白浓度。分析两组血浆T-tau、Aβ-42蛋白浓度差异,及... 目的探讨血浆T-tau、Aβ-42蛋白浓度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血浆T-tau、Aβ-42蛋白浓度。分析两组血浆T-tau、Aβ-42蛋白浓度差异,及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CI组较对照组血浆T-tau蛋白浓度升高(P <0.05);两组Aβ-42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T-tau蛋白浓度与尿素下降率、每2周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249,P=0.020);T-tau≥980.96 pg/ml为MCI的危险因素[O^R=1.521(95%CI:1.168,1.981),P=0.00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MCI患者血浆T-tau蛋白浓度较认知功能正常者升高,降低血浆T-tau蛋白浓度可能是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CI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T-tau/血蛋白质类 -42/淀粉样蛋白 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