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3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孔颖 刘红丽 +3 位作者 郭凌翔 孙惠 刘雪花 祝欣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促肺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动态肺顺序性(Cdyn)、静态肺顺应性(Cst)]、临床指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T1时2组OI值、RI值、Cdyn水平及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OI值、Cdyn水平及C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使用高流量氧疗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LU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医护联合的多学科呼吸管理小组可明显改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联合 多学科 呼吸管理小组 a型主动脉夹层 肺功能
下载PDF
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疗效差异
2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l...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96例接受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60岁纳入中青年组(75例),≥60岁纳入老年组(2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术期指标、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术后30 d死亡率。结果:中青年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手术时间均少于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卒中、急性肾损伤及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术后30 d死亡率(9.33%)低于老年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全主动脉弓置换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中青年患者疗效明显优于老年患者,恢复更快、术后肺部感染率更低,可作为中青年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龄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置换治疗 疗效 差异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3
作者 范永峰 向道康 +1 位作者 刘秀伦 蒋振威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 h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氧合指数低于200 mmHg)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62例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入院心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高于非低氧血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ATAAD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F-α、hs-CRP、输血量以及体外循环时间是是ATAAD患者术后合并低氧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临床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带教策略
4
作者 王玲 孙伟 +1 位作者 张世明 刘瑞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89-193,共5页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进展快速,临床表现和主动脉夹层撕裂的范围及程度相关,因而误诊率较高。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唯一途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的危急重症,病情凶险,进展快速,临床表现和主动脉夹层撕裂的范围及程度相关,因而误诊率较高。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尽早进行外科手术是成功救治的唯一途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每年收治急诊及外院转诊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约100例。对于首诊医师而言,如何进行快速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完善术前相关准备,需要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文章针对外科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就近年来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带教的教学体会,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诊断(症状和体征、人群分布特点、时间生物模式及辅助检查几个方面)、鉴别诊断及术前准备等方面进行总结,提高初学者对该病的临床辨别能力、初步救治能力及转诊能力,进而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的整体救治能力,尽可能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 术前准备 临床教学 整体救治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
5
作者 王春亭 王辰 +3 位作者 周轶胄 邱实 庞昕焱 孙金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90例,体外循环术后依据AKI诊断及CRRT指征将其分为AKI行CRRT 77例(CRRT组)、无AKI未行CRRT 613例(非CRRT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前血胱抑素C升高比例、血肌红蛋白升高比例、血肌酐水平及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胱抑素C升高(OR=2.213,95%CI:1.006~4.868)、红细胞输注量大(OR=2.161,95%CI:1.705~2.738)、体外循环时间长(OR=1.221,95%CI:1.150~1.295)是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AKI行CRRT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胱抑素C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长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多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易发生AKI,需行CR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新发脑梗塞的预后及解剖学特征
6
作者 张琼 景驰 肖红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患者47例,排除介入取栓的5例患者,以90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进行统计,分析脑梗塞的解剖学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42例患者,死亡组13例(31%),生存组29例(69%)。死亡组的NIHSS评分(35比8,P=0.001)及双侧大脑半球受累率(69.2%比31.0%,P=0.021)明显高于生存组。累及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额叶脑梗塞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额叶脑梗塞的患者共17例,其中9例死亡,8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额叶脑梗塞的死亡组的病灶分别累及双侧额叶(55.6%比0,P=0.029)和联合基底节(33.3%比0,P=0.02)、半卵圆中心(50.0%比6.3%,P=0.008)、枕部(50.0%比11.5%,P=0.03)。确诊脑梗塞至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下四分位数为19 d。随访期间总死亡率为33.3%,90 d时累计死亡率为31.0%。结论NIHSS评分>16分,病变累及双侧额叶,或额叶合并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枕叶时,死亡风险高。脑梗塞后7 d为死亡高危期,19 d基本度过危险期,出院后远期生存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手术 脑梗塞 解剖学特征
下载PDF
免缝合Sun's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7
作者 黄海萍 朱海燕 +2 位作者 莫莉 蒋人杰 陈向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74-0177,共4页
总结2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心脏跳动中免缝合技术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采用心脏跳动中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28例患者,观察围术期病情变... 总结2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心脏跳动中免缝合技术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期间采用心脏跳动中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28例患者,观察围术期病情变化,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有效控制血压和心率,充分做好镇静和镇痛,防止夹层破裂,术后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等护理。结果 本组治愈出院23例,其中低氧血症11例、肾功能不全9例、谵妄8例、出血及心包填塞开胸止血2例、伤口严重渗血1例、意识障碍1例、下肢活动无力1例,死亡5例。结论 免缝合人工血管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发症相对减少,减轻了护理工作难度,总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人工血管置换 免缝合技术 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低灌注致肠缺血坏死的治疗策略
8
作者 俞文波 高建峰 熊健宪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快,病死率高,传统上通常在患者入院后紧急进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以防止主动脉破裂而导致死亡。然而,若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引起肠系膜上动脉低灌注会进一步导致肠坏死,严重影响手术预后...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起病快,病死率高,传统上通常在患者入院后紧急进行开放性主动脉修复术,以防止主动脉破裂而导致死亡。然而,若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引起肠系膜上动脉低灌注会进一步导致肠坏死,严重影响手术预后甚至引起不良后果,在治疗上带来极大困难。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造成器官灌注不良的机制、治疗现状、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目前针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灌注不良的手术方式选择可采用中心型主动脉修复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先进行开窗和/或支架置入,再对主动脉进行延迟开放修复;优先进行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重建,再行主动脉中心型修复术;中心型主动脉修复的同时,对肠系膜上动脉的远端真腔进行直接血流灌注,并且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外科主动脉修复术后,仍可能出现肠缺血坏死,此时需要积极进行剖腹探查并做出相应坏死肠切除处理,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肠系膜低灌注 肠坏死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基于DRGs分组付费模式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穆秀丽 宋菊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194-198,共5页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编码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际住院总花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DRGs付费模式实施前后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统计分析DRGs付费模式实... 目的分析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编码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际住院总花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DRGs付费模式实施前后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统计分析DRGs付费模式实施前后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DRGs实施后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与实施DRGs前相比,DRGs实施后总住院费用、手术药物相关费用、高价值手术耗材费用均显著降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费用支出结构主要由高值耗材和术后费用(并发症处理费用,术后监护费用)构成,其中高值耗材支出占比最高。胸主动脉手术,不伴有极重度或严重的并发症和伴随症(FS14B组)、胸主动脉手术,伴有极重度或严重的并发症和伴随症(FS14A组)、胸主动脉介入手术(FS13Z组)分别为(98685.95±2990.18)元、(93427.57±4615.32)元、(85230.41±4483.12)元,占比分别为34.94%、33.73%、30.32%。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高倍率住院费用二元Logistic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7 d、重症监护室(ICU)干预频次≥1次、初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E II)(≥10分)、初始脑钠肽(BNP)(≥450 pg/mL)、心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检查(是)、人工血管数量(≥2条)、使用血管支架(≥1支)、使用腔内修复装置、使用人工心脏瓣膜(≥1枚)、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年龄(≥65岁)是影响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住院费用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DRGs分组付费模式后主动脉夹层手术住院费用显著下降,可为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及合理费用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a型主动脉夹层 住院费用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谢海燕 李虹雨 +3 位作者 陈娟 邓艳丽 蔡纯 姜武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MPS)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4例ATAAD合并MPS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56例)和死亡组(88... [目的]探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合并灌注不良综合征(MPS)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4例ATAAD合并MPS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56例)和死亡组(88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按1∶1匹配后,两组均为54例,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合并MPS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对ATAAD合并MPS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利用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的稳定性。[结果]匹配后,与存活组(n=54)比,死亡组(n=54)的男性占比、饮酒史占比、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SB)、胆碱酯酶、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高敏肌钙蛋白、手术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住院时间、肢体远端灌注不良、肾灌注不良方面均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有饮酒史、NT-proBNP≥271.86 ng/L、D-D≥0.74 mg/L和NEU≥13.06×10^(9)L^(-1)是ATAAD合并MPS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T-proBNP、D-D、性别(男)、饮酒史和NEU(简称“五因素”)联合预测ATAAD合并MPS患者的价值最高,其AUC为0.979(95%CI:0.937~0.984),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91.8%,高于独立预测指标。五因素联合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5.02,>5.02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5.02组,Log Rank检验P<0.01。以ATAAD合并MPS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NT-proBNP≥271.86 ng/L、D-D≥0.74 mg/L、性别(男)、有饮酒史、NEU≥13.06×10^(9)L^(-1)是ATAAD合并MPS患者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应用可有效增加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术后死亡 危险因素 治疗策略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应对方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
11
作者 刘冰 陈瀚熙 +4 位作者 刘汶佶 黄颖雯 王燕 黄婵 由天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量表(MCMQ)、自主参与问卷(IPA)进行调查...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应对方式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量表(MCMQ)、自主参与问卷(IPA)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法分析疾病感知、应对方式与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社会参与得分(51.74±16.50)分,疾病感知总分为(49.74±12.61)分,面对应对得分(22.87±5.18)分,回避应对得分(14.96±3.05)分,屈服应对得分(10.80±3.93)分;疾病感知与社会参与呈正相关(P <0.01),应对方式中面对与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呈负相关(P <0.01),屈服与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呈正相关(P <0.01)。面对和屈服在疾病感知和社会参与间起平行中介作用(P <0.01),分别占总效应的29.65%、16.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的社会参与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对方式是疾病感知与社会参与的中介变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正性疾病感知,引导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社会参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社会参与 疾病感知 应对方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浩超 陈鹏飞 +2 位作者 赵狄铭 陈明剑 王立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较低,但预后凶险。了解病因和术前监测对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围手术期应明确危险因素、谨慎操作和积极预防。目前针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诊疗尚无明确建议。...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发生率较低,但预后凶险。了解病因和术前监测对预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围手术期应明确危险因素、谨慎操作和积极预防。目前针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诊疗尚无明确建议。本文综述近年来针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研究,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置换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再手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D-二聚体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陈士颖 张琼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D-二聚体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Stanford A型AAD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术后确诊为Stanford A型AAD 103例,非Stanford A型AAD 32例,... 目的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D-二聚体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Stanford A型AAD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术后确诊为Stanford A型AAD 103例,非Stanford A型AAD 32例,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法测定患者是否为Stanford A型AAD,分析其与术后确诊的一致性,比较Stanford A型AAD与非Stanford A型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差异,分析D-二聚体对Stanford A型AAD的诊断价值;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D-二聚体对Stanford A型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89例为Stanford A型AAD,27例为非Stanford A型AAD,与术后确诊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645,P<0.05);与非Stanford A型AAD患者相比,Stanford A型AA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血清D-二聚体诊断Stanford A型AAD的曲线下面积为0.814,诊断敏感度为79.6%,诊断特异度为81.2%,截断值为334.265μg/L;经胸超声心动图与血清D-二聚体联合检测出Stanford A型AAD 100例,非Stanford A型AAD 22例,其中漏诊3例,误诊10例,与术后确诊一致性高(Kappa=0.712,P<0.05)。联合检测较经胸超声心动图单独检测敏感度升高,但特异度降低(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电图与血清D-二聚体联合检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D-二聚体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山西医大二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完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1例
14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实施孙氏手术,充分展现了血管外科团队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患者,男,50岁。长期患有高血压,但未进行规范化治疗。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董红霖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实施孙氏手术,充分展现了血管外科团队一流的专业技术水平。患者,男,50岁。长期患有高血压,但未进行规范化治疗。1月21日下午4时左右,患者突然出现胸骨后及背部剧烈疼痛,伴有大汗淋漓,且疼痛呈持续性。急诊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立即行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为ATAAD,入住血管外科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a型主动脉夹层 急诊医学 规范化治疗 孙氏手术 主动脉 持续性 专业技术水平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
15
作者 许良燕 孙丽军 +3 位作者 陈媛 龚瑛 王冬雪 郑薇亮 《循证护理》 2024年第8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ProQuest和APA PsycNET数据库中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其独立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归纳总结研究结果。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6篇横断面研究、5篇队列研究和1篇病例对照研究。年龄、术后性活动受限、睡眠质量、服药依从性、术前身体状况、运动习惯的病人因素,术前灌注不良综合征、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恢复时间的疾病因素,以及手术方式、术后心脏康复的治疗因素,均可能影响TAAD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其中年龄、手术方式及术后恢复时间与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受病人因素、疾病因素及治疗因素影响,TAAD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部分影响因素尚存在争议,未来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系统评价 循证护理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6
作者 戴红英 曲霖 张扬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97-1101,共5页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7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81例和验证组126例,建模组患者依据是否发... 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307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81例和验证组126例,建模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72例和非AKI组10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正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实现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估。结果:建模组与验证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年龄、术前Scr、体外循环时间及器官灌注不良、心脏压塞、围术期输血患者比例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术前Scr高、体外循环时间长、有器官灌注不良、有心脏压塞、有围术期输血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模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敏感度为87.2%,特异度为81.9%;Hosmer-Lemeshow检验χ~2=0.136,P=0.271,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验证组ROC曲线的AUC为0.803,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79.2%;Hosmer-Lemeshow检验χ~2=0.239,P=0.12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结论:以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Scr、体外循环时间、器官灌注不良、心脏压塞、围术期输血为基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协助临床医师筛选AKI高危人群,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吴亚云 张亚慧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对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指导,两组均连...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对2022年4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指导,两组均连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压疮、肢体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量表(QOF)中主观幸福感、社会态度、健康主观以及疾病特异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促进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快速康复,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压疮等并发症风险,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早期康复训练术后康复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18
作者 胡青锟 林曦 +2 位作者 张本 王显悦 张卫达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36-138,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TAAD)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90例AS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 目的 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TAAD)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90例AS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分为发生组(45例)和未发生组(2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预测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高血脂史、收缩压、舒张压、手术时间和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患者伴有卒中史、心脏手术史占比高于未发生组,cTnⅠ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卒中史、心脏手术史和cTnⅠ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nⅠ水平预测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846(P<0.05)。结论 卒中史、心脏手术史和cTnⅠ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TnⅠ水平预测ASTAAD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脑神经系统并发症 心肌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19
作者 周轶胄 王春亭 +3 位作者 王辰 邱实 庞昕焱 鲍卫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根据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后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根据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后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每日1次,监测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止注射。对照组未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也未予其他血小板替代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第1、2、3、5、7、9天血小板数量变化,记录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野引流量、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天病死率以及术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连续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5天,血小板升至100×10^(9)/L。术后第5~9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手术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0天分别死亡1(5.00%)、3例(8.33%),两组术后30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症状较轻,未予处理,1~3天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无病例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a型 血小板减少症 体外循环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下载PDF
涎液化糖链抗原-6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原野 刘涛 刘华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8例,根据静态吸氧时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30例)和非...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确诊的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8例,根据静态吸氧时氧合指数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30例)和非肺损伤组(4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结果。检测所有患者术前12 h(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T3)、术后12 h(T4)的血清KL-6水平。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肺损伤组各时间点血清K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肺损伤组(P<0.001)。肺损伤组和非肺损伤组T3、T4时间点血清KL-6水平均高于T1、T2时间点(P<0.05)。肺损伤组与非肺损伤组之间夹层分期(急性期)例数、累及肠系膜上动脉例数和白细胞(WBC)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K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和KL-6是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2.063、2.555,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104~3.854、1.272~5.13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L-6、hs-CRP与氧合指数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61、-0.368,P<0.01)。结论血清KL-6水平与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液化糖链抗原-6 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