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和泡沫铁对A356-SiC_(p)/Fe干滑动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黎若芸 何国球 +3 位作者 刘晓山 刘胤孚 周志强 廖逸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5-3041,3101,共8页
采用真空辅助熔渗工艺制备泡沫铁骨架作为增强SiC_(p)/A359复合材料A359-SiC_(p)/Fe,对比进行泡沫铁增强前后和T6热处理前后,两种材料的显微硬度和高温磨损性能,明确泡沫铁和T6热处理对A359-SiC_(p)/Fe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性能增强的效果,... 采用真空辅助熔渗工艺制备泡沫铁骨架作为增强SiC_(p)/A359复合材料A359-SiC_(p)/Fe,对比进行泡沫铁增强前后和T6热处理前后,两种材料的显微硬度和高温磨损性能,明确泡沫铁和T6热处理对A359-SiC_(p)/Fe复合材料高温磨损性能增强的效果,并结合使用SEM与EDS对表面磨损形貌、磨屑形貌的观察表征,以探究该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高温磨损机理。结果表示,使用真空辅助熔渗工艺制备A359-SiC_(p)/Fe, Al-Fe界面结合良好,不仅形成了机械结合,还形成了化学冶金结合(靠近铝基体界面的相为Al_(12)Fe_(5)Si_(3);靠近泡沫铁基体处为Fe_(2)Al_(5)相;远离泡沫铁组织,呈游离状态的合金相为Al_(4)FeSi)。A359-SiC_(p)/Fe在300~500℃的磨损量仅为未增强合金的25%~75%,有效将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温度提升50~100℃以上。T6热处理能够明显提高Al基体的硬度以及Al-Fe界面的冶金结合程度,且在300~500℃时效果更明显,有效提高材料的高温耐磨性能。材料的磨削形式受温度影响,100℃时为磨粒磨损,摩擦温度到达350℃时表面出现分层和剥落,500℃时,开始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SiC_(p)/Fe SiC_(p)/A359 T6热处理 摩擦温度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基于组织特征的挤压铸造A356合金局部力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马万里 赵海东 +2 位作者 王雪灵 杨鹏 黄智 《铸造》 CAS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采用基于微观组织特征的有限元分析(FEA),计算了A356挤压铸件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分析域尺寸、网格尺寸和FEA模型的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有限元模型,使用试验拉伸结果对FEA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组织特征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 采用基于微观组织特征的有限元分析(FEA),计算了A356挤压铸件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通过不同分析域尺寸、网格尺寸和FEA模型的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有限元模型,使用试验拉伸结果对FEA结果进行了验证,探讨了组织特征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粒子长度和形状因子增大,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均呈下降趋势;Si粒子的密度和面积分数的增大,抗拉强度提高和伸长率降低;A356合金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Si粒子断裂(微裂纹的形成)、裂纹的扩展和连接三个阶段;Si粒子小而圆整且分布较均匀时,局部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小,Si粒子长宽比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方向性时,局部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合金 挤压铸造 组织特征 有限元分析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原位纳米(TiB_(2)+ZrB_(2))颗粒与Sb协同增强A356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3
作者 王启航 李靖 +2 位作者 黄中月 严峰 祖方遒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56-362,共7页
在A356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颗粒(TiB_(2)+ZrB_(2))和元素Sb,通过纳米颗粒对基体的强化和Sb提高颗粒分散性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独引入(TiB_(2)+ZrB_(2))颗粒会细化α-Al基体,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但... 在A356铝合金中同时引入原位纳米颗粒(TiB_(2)+ZrB_(2))和元素Sb,通过纳米颗粒对基体的强化和Sb提高颗粒分散性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单独引入(TiB_(2)+ZrB_(2))颗粒会细化α-Al基体,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但复合材料内部存在严重团聚现象,不利于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引入Sb,降低纳米颗粒与Al基体间的界面能,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得到显著改善。原位纳米(TiB_(2)+ZrB_(2))颗粒和Sb的协同引入使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较A356基体大幅提高,当(TiB_(2)+ZrB_(2))和Sb的引入量分别为3%和0.6%(质量分数)时,铸态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16.4 MPa、119.7 MPa和7.2%,相较A356基体的性能分别提高29.7%、23.5%、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纳米(TiB_(2)+ZrB_(2))颗粒 a356合金 Sb元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A356铝合金的表面改性与耐磨及耐蚀性能研究
4
作者 禹露 许婄鑫 罗志翔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为了提升A356铝合金的表面耐磨耐蚀性能,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在A356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4种高熵合金涂层(FeCoCrNi和FeCoCrNi+Mn/Cu/Ti),对比分析了各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硬度、耐磨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4种等离子... 为了提升A356铝合金的表面耐磨耐蚀性能,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在A356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4种高熵合金涂层(FeCoCrNi和FeCoCrNi+Mn/Cu/Ti),对比分析了各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硬度、耐磨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4种等离子喷涂涂层中都可见面心立方固溶体和氧化物的衍射峰。在FeCoCrNi中加入Cu/Ti后,涂层中还出现了Cu/Ti的衍射峰。4种等离子喷涂涂层厚度都介于210~300μm,涂层与基体界面以机械结合为主。4种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硬度、平均摩擦系数都高于A356铝合金基体,磨损率从低至高顺序为:FeCoCrNi(涂层Ⅰ)<FeCoCrNiTi(涂层Ⅳ)<FeCoCrNiMn(涂层Ⅱ)<FeCoCrNiCu(涂层Ⅲ)<基体。相较A356铝合金基体,涂层的腐蚀电位发生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和点蚀电位减小,Nyquist圆弧半径、阻抗模值|Z|0.01 Hz和电荷转移电阻Rct增大。4种等离子喷涂涂层的耐蚀性能都优于A356铝合金基体,且涂层Ⅳ的耐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等离子喷涂 FeCoCrNi涂层 表面改性 耐磨性 耐腐蚀性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A356铝合金蠕变本构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杨紫毅 李书博 +4 位作者 景国玺 马天 孙帅 孙秀秀 周海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在150,250,300℃温度和20~150 MPa应力下,对A356铝合金进行单向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了其蠕变特性;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得到Norton-Bailey幂律模型、Garofalo双曲正弦模型和基于变形机制的真应力蠕变模型的参数,并采用这3种模型对A356铝... 在150,250,300℃温度和20~150 MPa应力下,对A356铝合金进行单向拉伸蠕变试验,研究了其蠕变特性;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得到Norton-Bailey幂律模型、Garofalo双曲正弦模型和基于变形机制的真应力蠕变模型的参数,并采用这3种模型对A356铝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应力曲线进行预测,分析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A356铝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与试验温度和应力成正相关,但温度对最小蠕变速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应力;基于变形机制的真应力蠕变模型具有最高的预测精度,对最小蠕变速率的预测结果中90%数据点均位于2倍误差带内。结合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得到的基于变形机制的真应力蠕变模型可以用来准确模拟宽幅温度和应力范围下A356铝合金的蠕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最小蠕变速率 蠕变本构模型 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电解质及其交互作用对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占营 马颖 +1 位作者 梁志龙 安凌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9-564,共16页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建立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点滴及电化学耐蚀性关于Na_(2)SiO_(3)、NaOH及KF浓度的回归方程,通过方差分析(ANOVA)对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合响应面图进一步分析电解质对膜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耐...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建立A356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点滴及电化学耐蚀性关于Na_(2)SiO_(3)、NaOH及KF浓度的回归方程,通过方差分析(ANOVA)对回归模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合响应面图进一步分析电解质对膜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显著,失拟不显著,且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及预测精度都比较高。帕累托分析显示,主盐Na_(2)SiO_(3)对膜层点滴、电化学耐蚀性的影响都比较大,NaOH的影响次之,且NaOH与Na_(2)SiO_(3)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响应面分析显示,高浓度的Na_(2)SiO_(3)搭配低浓度的NaOH才有利于涂层耐蚀性的提高。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膜层的点滴耐蚀性主要受膜层厚度的影响,而电化学耐蚀性主要依赖膜层的致密度及孔隙率。膜层点滴、电化学耐蚀性的腐蚀机制不同是导致电解质对两指标影响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微弧氧化 电解液 回归建模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动态再结晶−黏塑性自洽模型的A356铝合金高温变形行为
7
作者 朱必武 熊盛开 +4 位作者 胡铭月 刘筱 肖罡 陈宇强 刘文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90-2103,共14页
以A35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构建动态再结晶(DRX)模型耦合黏塑性自洽(VPSC)模型,研究其在500℃热压缩下的流变应力、织构演变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仿真A356铝合金高温热压缩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和织构演变;高温热... 以A35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构建动态再结晶(DRX)模型耦合黏塑性自洽(VPSC)模型,研究其在500℃热压缩下的流变应力、织构演变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较为准确地仿真A356铝合金高温热压缩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和织构演变;高温热压缩时A356铝合金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对材料起到明显的软化作用,同时弱化了(011)[100]织构组分,但强化了(2ˉ10)[132]织构组分;共晶Si发生的破碎细化消耗了塑性变形功,使晶粒转动角度变小;大部分晶粒形成Goss织构过程中以(111)[011]滑移和(111)[011]滑移为主,形成Brass织构过程中以(111)[101]滑移和(111)[101]滑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动态再结晶 黏塑性自洽 热压缩 织构
下载PDF
Y对再生A356铝合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振 韩维娜 +6 位作者 王晓民 赫丽杰 郭丽莉 张全庆 薛亮 张淼 卢伟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5-281,共7页
采用JMatPro软件、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Y对再生A356铝合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A356合金的凝固组织以初生α-Al和颗粒状共晶硅为主。随着Y加入量由0增加至0.5%... 采用JMatPro软件、直读光谱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和扫描电镜研究了Y对再生A356铝合金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A356合金的凝固组织以初生α-Al和颗粒状共晶硅为主。随着Y加入量由0增加至0.5%,合金的α-Al晶粒尺寸逐渐减小,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逐渐增大;合金中生成的Al_(3)Y相为α-Al的优良异质形核质点,同时其还对共晶Si起到显著的变质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a356合金 Y加入量 Al3Y相 凝固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热控制制度强化再生A356铝合金性能研究
9
作者 彭聪 蓝珊琳 +8 位作者 徐佐 柴立元 郑玉林 刘恢 朱志华 王凯 刘一顺 李世德 崔晓辉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3年第6期62-66,共5页
文章考察了废铝制品制备再生A356铝合金过程中精炼除杂脱气、冷却制度及热处理条件对再生铝合金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选了提升再生A356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投加自制Ti-C_(2)Cl_(6)精炼剂,再生铝合金浇注... 文章考察了废铝制品制备再生A356铝合金过程中精炼除杂脱气、冷却制度及热处理条件对再生铝合金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选了提升再生A356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通过投加自制Ti-C_(2)Cl_(6)精炼剂,再生铝合金浇注后立即室温水淬骤冷,以及固溶+时效的热处理等步骤,可实现脱气除杂、晶粒细化和抑制β-Fe相生成目的,所得铸态再生A356铝合金抗拉强度由201 MPa大幅度提升至277 MPa,将有助于推动汽车用再生铝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脱气除杂 冷却制度 热处理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356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数值模拟以及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东生 李世德 +3 位作者 徐佐 王佶 毕江 董国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0-1731,共12页
采用轻质铝合金构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策略,轮毂作为典型车用铝合金零件,其成形质量与低压铸造工艺参数密切相关。本文采用ProCAST有限元软件对A356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浇注温度及保压时间对轮毂成形质量的... 采用轻质铝合金构件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策略,轮毂作为典型车用铝合金零件,其成形质量与低压铸造工艺参数密切相关。本文采用ProCAST有限元软件对A356铝合金轮毂低压铸造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浇注温度及保压时间对轮毂成形质量的影响。并利用优化参数对轮毂进行铸造,对其成形质量及组织性能进行分析;同时,对轮毂不同部位进行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对轮辋部位进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浇注温度为700℃、保压时间为80 s时,铝液充型平稳,凝固符合顺序凝固原则,其铸造缺陷产生的概率最低;轮毂由内至外晶粒尺寸逐渐减小,由轮毂中心部位的58μm减小至外轮缘的23μm;轮辋部位抗拉强度可达228 MPa,屈服强度为170 MPa,断后伸长率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低压铸造 数值模拟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共晶Si形貌对A356铝合金动态、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及氢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超群 杨子旋 +2 位作者 彭文飞 Oleksandr Moliar 张明山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06-411,共6页
共晶Si形貌与A356铝合金的动态、准静态压缩变形下的力学性能及抗氢脆性能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文章通过Material Test System(MTS)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测试变质前后A356铝合金的动态/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并采用电化学充氢方法研究合... 共晶Si形貌与A356铝合金的动态、准静态压缩变形下的力学性能及抗氢脆性能的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文章通过Material Test System(MTS)及霍普金森压杆(SHPB)测试变质前后A356铝合金的动态/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并采用电化学充氢方法研究合金的抗氢脆性能。结果表明,准静态压缩变形后,合金中板状共晶Si垂直于压缩方向破裂成颗粒状。细化后的共晶Si提高了合金的塑性,延缓了合金的失效。而动态压缩变形后,板状共晶Si变形不均匀,并且碎成块状的共晶Si的尖端在压缩过程中会切割基体,导致其附近出现裂纹等缺陷。随着应变速率增大,铸态A356合金的屈服强度及抗压强度逐渐增大,合金具有一定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变质后,共晶Si得到细化,增大了Al/Si接触面积,共晶Si捕获原子氢后降低了其与基体的连结,导致合金在拉伸变形过程中裂纹更易沿其扩展,并且细化后的共晶Si会进一步降低合金的抗氢脆性能力。其中细化后残存的块状共晶Si在捕获原子氢后会出现脱粘现象,易成为裂纹萌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动态、准静态压缩性能 氢脆 共晶Si SHPB
下载PDF
细化变质保温时间对铸态A356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立雯 徐梅 +2 位作者 孙建英 余海存 丁万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40,共10页
对A356合金进行细化变质处理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用新型Al-Ti-La细化剂和Al-10Sr变质剂处理A356合金熔体,研究了细化变质保温时间对铸态A356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为15 min,采用Al-Ti-La细化... 对A356合金进行细化变质处理是提高其力学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用新型Al-Ti-La细化剂和Al-10Sr变质剂处理A356合金熔体,研究了细化变质保温时间对铸态A356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为15 min,采用Al-Ti-La细化剂和Al-10Sr变质剂复合处理A356合金时,铸态A356合金组织中α-Al的二次枝晶臂间距由31.10μm减小到15.56μm,减小了49.96%,共晶Si形貌由粗大针片状转变为细小短棒状和颗粒状。随着α-Al和共晶Si相形貌的改善,铸态A356合金的抗拉强度由169.67 MPa提高至216.33 MPa,提高了27.50%,伸长率由4.47%提高至10.53%,提高了135.57%,合金的维氏硬度也由56.37 HV提高到62.03 HV,提高了10.04%。断裂方式由穿晶断裂向沿晶断裂转变,合金的塑韧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合金 细化变质保温时间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Mg、Ce、Sr复合微合金化对A35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徐远财 李广宇 +3 位作者 蒋文明 管峰 张政 樊自田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7-1151,共5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样机等分析手段研究了Mg、Ce、Sr等元素复合添加对A356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素复合添加对A356铝合金的细化和变质效果较好,α-Al相尺寸减小,共晶硅也由针片状转变为...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样机等分析手段研究了Mg、Ce、Sr等元素复合添加对A356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素复合添加对A356铝合金的细化和变质效果较好,α-Al相尺寸减小,共晶硅也由针片状转变为颗粒状或短杆状。添加0.25%Mg、0.2%Ce、0.015%Sr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为345 MPa、289 MPa、7%。变质后合金的断裂以韧性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α-Al 共晶硅 组织细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EMS复合作用对A356铝合金半固态组织形貌的影响
14
作者 范永飞 孟令刚 +1 位作者 亚斌 张兴国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6-544,共9页
研究了蛇形通道制备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时,浇注温度和通道数量对半固态坯料中心和边缘微观组织的影响。并结合蛇形通道与螺旋磁场电磁搅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半固态制浆方法--S-EMS,研究了高过热度浇注对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初生形貌... 研究了蛇形通道制备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时,浇注温度和通道数量对半固态坯料中心和边缘微观组织的影响。并结合蛇形通道与螺旋磁场电磁搅拌,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半固态制浆方法--S-EMS,研究了高过热度浇注对A356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初生形貌和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加任何处理时,显微组织具有明显的枝晶特征,部分枝晶臂长度甚至超过200μm。采用蛇形通道制备半固态浆料时,随着浇注温度的降低或通道数量的增加,试样中心与边缘的平均晶粒尺寸均不断减小并趋于平缓,形状因子不断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缓,但从3个通道增加至4个通道时,心部形状因子略微降低。S-EMS法在浇注温度680℃下制备出平均晶粒直径78.68μm,形状因子0.65的微观组织,即使在高过热度浇注条件下也能制备出良好的半固态组织。当浇注温度降至660℃,制备出平均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分别为70.25μm及0.71的具有理想微观组织的半固态坯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S-EMS 半固态 组织形貌 形状因子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磁场下时效温度和时间对A356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潘浩 杨帆 +4 位作者 宫美娜 刘永珍 周金鑫 黄宇欣 麻永林(指导)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33,共5页
对A356铝合金进行T6热处理,在时效时施加33 mT低强度脉冲磁场,研究了时效温度(175,185℃)和时效时间(50,60,70 min)对A356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磁场作用下时效后,A356铝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随时效温度升高或... 对A356铝合金进行T6热处理,在时效时施加33 mT低强度脉冲磁场,研究了时效温度(175,185℃)和时效时间(50,60,70 min)对A356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脉冲磁场作用下时效后,A356铝合金的二次枝晶间距随时效温度升高或时效时间延长而减小,共晶硅的长径比随时效时间延长先减小后增大;时效温度为185℃时共晶硅的直径和长径比较175℃时有所增大,但其数量减少;在脉冲磁场作用下时效后,A356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时效时间延长或时效温度升高而增大;A356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可改进为540℃固溶60 min+175℃时效70 min,时效时施加33 mT脉冲磁场,该工艺处理后铝合金的拉伸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时效热处理 低强度脉冲磁场 共晶硅 力学性能
下载PDF
Al_(3)Ti/A356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亚龙 董志武 +4 位作者 陈咪 刘志伟 余申卫 何源 尚金翅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553-560,共8页
采用原位铸造法将Al_(3)Ti颗粒与铝基体复合可制备出高比强度的Al_(3)Ti/Al复合材料。原位Al_(3)Ti相易生成大尺寸长杆状颗粒且易团聚,降低熔体铸造性能并造成铸造缺陷。将超声处理工艺与原位铸造法结合,借助超声的空化和声流效应可有... 采用原位铸造法将Al_(3)Ti颗粒与铝基体复合可制备出高比强度的Al_(3)Ti/Al复合材料。原位Al_(3)Ti相易生成大尺寸长杆状颗粒且易团聚,降低熔体铸造性能并造成铸造缺陷。将超声处理工艺与原位铸造法结合,借助超声的空化和声流效应可有效分散并细化Al_(3)Ti颗粒,从而制备出组织均匀及性能优异的Al_(3)Ti/Al复合材料。本文以Al和K2TiF6为反应体系,通过超声辅助熔盐法制备出10%Al_(3)Ti/Al(质量分数)中间合金,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辅助重熔稀释法可制备出组织均匀及力学性能良好的5%Al_(3)Ti/A356(质量分数)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A356基体中加入5%(质量分数)Al_(3)Ti,能够显著细化晶粒,α-Al平均晶粒尺寸从250μm细化为135μm,降低了46%;T6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32 MPa、287 MPa、3.5%,相比于A356合金分别提高了10.4%、12.5%、9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3)Ti/a356复合材料 超声 重熔稀释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稀土Y对Sr+B复合变质A356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林灿鑫 程永奇 +3 位作者 潘育彤 鲁一田 谢泽源 洪瑞鑫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在Sr+B复合变质A356合金的基础上加入稀土Y,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不同Y添加量对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稀土Y的添加不会影响Sr+B的变质效果且会使合金组织进一步细... 在Sr+B复合变质A356合金的基础上加入稀土Y,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不同Y添加量对合金铸态显微组织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分析其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稀土Y的添加不会影响Sr+B的变质效果且会使合金组织进一步细化,α-Al晶粒尺寸由未加Y变质时的62μm降低至44μm,二次枝晶臂间距从未变质时的12μm降低至9μm;A356铝合金中引入稀土Y会导致导热性能小幅度降低,但可以显著提升拉伸性能。当稀土Y添加量为0.4wt.%时,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热导率为158.8 W/(m·K),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09.9 MPa和11.44%,与未加入稀土Y相比分别提升19.55%和16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 变质处理 稀土元素钇 拉伸性能 导热性能
下载PDF
T6热处理与焊接顺序对A35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吴嘉 杨昭 +3 位作者 范纲衔 路建琦 李一凡 谭力笳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1,共5页
研究了A356铝合金在T6热处理后进行搅拌摩擦焊(T6-FSW)和搅拌摩擦焊后进行T6热处理(FSW-T6)2种不同工艺下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6-FSW接头的焊核区由细小的动态再结晶晶粒构成,但析出相发生溶解或粗化,接头横向拉伸时抗拉强... 研究了A356铝合金在T6热处理后进行搅拌摩擦焊(T6-FSW)和搅拌摩擦焊后进行T6热处理(FSW-T6)2种不同工艺下的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6-FSW接头的焊核区由细小的动态再结晶晶粒构成,但析出相发生溶解或粗化,接头横向拉伸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14 MPa和5.3%,平均硬度为76HV_(0.5),焊核区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36 MPa和12.5%,接头冲击韧性为12.10 J;FSW-T6接头的焊核区发生异常晶粒长大,但具有高密度的细小析出相,接头横向拉伸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54 MPa和8.5%,平均硬度为96HV_(0.5),焊核区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297 MPa和7.0%,接头冲击韧性为8.23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T6热处理 析出相 异常晶粒长大 焊接接头 接头组织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变质后A356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袁昌文 李靖 +2 位作者 王启航 苏小洁 黄中月 《铸造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434-442,共9页
变质后A356合金力学性能常常达不到工业使用要求,需通过热处理进一步强化。本文以Al-Sr-Y合金变质后的A356合金为研究对象,应用OM、SEM、拉伸试验机等仪器研究固溶和时效处理对变质后A356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探索出一种... 变质后A356合金力学性能常常达不到工业使用要求,需通过热处理进一步强化。本文以Al-Sr-Y合金变质后的A356合金为研究对象,应用OM、SEM、拉伸试验机等仪器研究固溶和时效处理对变质后A356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探索出一种适用于变质后A356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过540℃×4 h+175℃×6 h热处理后,共晶硅更加圆整和均匀,合金中强化元素Mg能够充分溶入基体,有利于时效过程析出强化相。合金在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分别为303.5、223.1 MPa、9.5%,与铸态变质合金相比,分别提升了57.7%、99.7%、20.3%。此时,断口中韧窝尺寸增大,合金由脆性断裂转变成韧性断裂,塑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6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原文传递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rheocast A356 semi-solid slurry prepared by annular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20
作者 Mohammad Taghi Asadi Khanouki 《China Foundr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15-328,共14页
Nowadays,having an effective technique in preparing semi-solid slurries for rheocasting process seems to be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In this study,semi-solid slurry of A356 aluminum alloy was prepared by three-phase a... Nowadays,having an effective technique in preparing semi-solid slurries for rheocasting process seems to be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In this study,semi-solid slurry of A356 aluminum alloy was prepared by three-phase annular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A-EMS)technique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The effects of stirring current,pouring temperature and stirring time on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mean particle size,shape factor and solid frac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heocasting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drop weight setup and to inject the prepared semi-solid slurry in optimal conditions into the step-die cavity.The filling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rts were studied.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showed that the best semi-solid slurry which had fine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27μm and a shape factor of~0.8 was achieved at the stirring current of 70 A,melt pouring temperature of 670℃,and stirring time of 30 s.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step-die cavity was completely filled at die preheating temperature of 470℃.The hardness increases by decreasing step thickness as well as die preheating temperature.Moreover,the tensile properties are improved at lower die preheating temperatures.The fracture surface,which consists of a complex topography,indicates a typical ductile fra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solid slurry annular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rheocast a356 aluminum alloy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magnetic flux dens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