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NK和ADCC活性,sIL-2R表达水平的动态研究
1
作者 李升平 刘锦怀 +3 位作者 谭卫民 廖军 陈蕃 邓倩仪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围手术期 NK活性 adcc活性 SIL-2R
下载PDF
β-地中海贫血儿童脾栓塞治疗NK·ADCC活性观察
2
作者 魏东 张蒙恩 邓爱文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本文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我院儿科30名β-地中海贫血儿童经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前,三周后NK·ADCC活性,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别。提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不仅未受抑制,反而增强,这对PSE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研究有... 本文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我院儿科30名β-地中海贫血儿童经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前,三周后NK·ADCC活性,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别。提示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不仅未受抑制,反而增强,这对PSE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研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长期以来,脾切除一直作为治疗某些血液病的传统方法,但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小儿脾切除后,机体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锐降,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儿童 NK·adcc活性 脾栓塞治疗
下载PDF
孔雀绿比色法测定ADCC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恩江 潘菊芬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1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免疫 adcc活性 孔雀绿比色法
下载PDF
血红蛋白酶释放法检测ADCC活性及其在不育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苗 王鹤楼 《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 1990年第4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血红蛋白酶 adcc活性 不育症
下载PDF
艾灸对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ADCC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国胜 陈汉平 +3 位作者 侯永健 何金森 程子成 王瑞龄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03-404,共2页
采用艾灸治疗3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前外周血ADCC 活性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结合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经艾灸治疗后,两者都显著下降,并仍保持相关性。提示艾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很可能与其... 采用艾灸治疗3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结果发现:患者治疗前外周血ADCC 活性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结合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经艾灸治疗后,两者都显著下降,并仍保持相关性。提示艾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很可能与其降低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和 K 细胞活性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甲状腺炎 adcc活性
原文传递
四君子汤对小鼠脾细胞ADCC和NK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窦骏 吴敏毓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89年第5期24-26,共3页
用同位素(^(51)Cr、^(125)I-UdR)释放法检测了四君子汤对小鼠脾细胞ADCC和N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君子汤煎剂20g/kg连续灌胃7天,能显著提高小鼠脾细胞的ADCC活性,但对NK活性无显著影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100mg/kg明显降低ADCC和N... 用同位素(^(51)Cr、^(125)I-UdR)释放法检测了四君子汤对小鼠脾细胞ADCC和N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君子汤煎剂20g/kg连续灌胃7天,能显著提高小鼠脾细胞的ADCC活性,但对NK活性无显著影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100mg/kg明显降低ADCC和NK活性,四君子汤能明显拮抗Cy对小鼠脾细胞ADCC和NK活性的这种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 环磷酰胺 adcc活性 NK活性
下载PDF
靶向抗PD-1/CD19双特异性抗体的表达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晓翠 李冉冉 +3 位作者 胡亚利 李相国 李镜 李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重组表达和纯化靶向抗PD-1/CD19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以pCAR1为载体,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抗PD-1/CD19 BsAb真核表达载体,通过PEI试剂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株CHO-S瞬时表达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 目的:重组表达和纯化靶向抗PD-1/CD19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并验证其活性。方法:以pCAR1为载体,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抗PD-1/CD19 BsAb真核表达载体,通过PEI试剂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株CHO-S瞬时表达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对BsAb进行纯化,用SDS-PAGE和WB实验进行BsAb蛋白鉴定。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BsAb对PD-1/PD-L1的体外阻断活性,乳酸脱氢酶细胞毒实验检测BsAb依赖的PBMC介导细胞毒性(ADCC)活性。结果:成功构建双质粒真核表达载体pCAR1-19X3,BsAb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命名为pCAR1-19X3-TY。pCAR1-19X3-TY在体外能够有效地阻断PD-1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其量效曲线的EC50为0.306μg/ml。ADCC结果显示,pCAR1-19X3-TY能介导PBMC对Raji细胞产生细胞毒性,曲线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当效靶比为50∶1时,pCAR1-19X3-TY的杀伤率为(38.9±0.3)%,与阳性处理组的杀伤率(46.7±4.9)%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2±0.1)%杀伤率(P<0.05)。结论:重组表达的靶向抗PD-1/CD19BsAb能有效阻断PD-1和PD-L1的结合、激活PBMC介导的Raji细胞毒性作用,具有开发用于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PD-1 CD19 PD-1/PD-L1相互作用 adcc活性 肿瘤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