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thephon on Aerenchyma Formation in Rice Roots 被引量:4
1
作者 KONG Yu WANG Zhong +3 位作者 CHEN Juan PAN Xue-tong LIU Da-tong ZHANG Er-jin 《Rice science》 SCIE 2009年第3期210-216,共7页
The effects of ethephon on the constitutive aerenchyma formation in roots were studied with a rice variety Yangdao 6 as material. The number of air spaces formed by disintegrated cells in mediopellis increased signifi... The effects of ethephon on the constitutive aerenchyma formation in roots were studied with a rice variety Yangdao 6 as material. The number of air spaces formed by disintegrated cells in mediopell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ising ethephon concentrations, wherea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showed downward trend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 (XET) gene were markedly higher both at the apical 10 mm and distal parts of roots in 100 mg/L ethephon treated plants. The accumulation of XET was suppos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aerenchyma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earlier cortical cell death was observed under the ethephon treatments, and most of nuclei of cells at 4 mm from the root apex disintegrated with many Golgi apparatus, mitochondria and membrane-bound vesicles around the cell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组织 乙烯利 水稻根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细胞死亡 扬稻6号 水稻品种 组织形成
下载PD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Fields:Necessity for Molecular Approach for Mitigation
2
作者 Sujeevan RAJENDRAN Hyeonseo PARK +6 位作者 Jiyoung KIM Soon Ju PARK Dongjin SHIN Jong-Hee LEE Young Hun SONG Nam-Chon PAEK Chul Min KIM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159-178,共20页
Anthropogenic methane emissions are a leading 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global averagetemperatures,often referred to as global warming.Flooded soi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thaneproduction,where the anaerobic cond... Anthropogenic methane emissions are a leading 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global averagetemperatures,often referred to as global warming.Flooded soi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methaneproduction,where the anaerobic conditions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methane by methanogenicmicroorganisms.Rice fields contribute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agricultural methane emissions,as riceplants provide both factors that enhance and limit methane production.Rice plants harbor both methaneproducingand methane-oxidizing microorganisms.Exudates from rice roots provide source for methaneproduction,while oxygen delivered from the root aerenchyma enhances methane oxidation.Studies haveshown that the diversity of these microorganisms depends on rice cultivars with some genes characterizedas harboring specific groups of microorganisms related to methane emissions.However,there is still aneed for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balance between methane production and oxidation,as rice plantspossess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net methane production.Various agronomical practices,such as fertilizerand water management,have been employed to mitigate methane emissions.Nevertheless,studiescorrelating agronomic and chemical management of methane with productivity are limited.Moreover,evidences for breeding low-methane-emitting rice varieties are scattered largely due to the absence ofcoordinated breeding programs.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such as rootbiomass,shoot architecture,and aerenchyma,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methane emissions.This reviewdiscusses available studies that invol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nt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aneemissions.It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breeding low-methane-emitting rice varieties inaddition to existing agronomic,biological,and chemical practices.The review also delves into the idealphenotypic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w-methane-emitting rice and potential breeding techniques,drawing from studies conducted with diverse varieties,mutants,and transgenic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hane emission rice breeding aerenchyma greenhouse gas radial oxygen loss
下载PDF
Aerenchyma Formed Under Phosphorus Deficiency Contributes to the Reduced Roo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 Maize Roots 被引量:7
3
作者 Mingshou Fan Ruiqin Bai +1 位作者 Xuefeng Zhao Jianhua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98-604,共7页
根水力的电导率被显示了在磷(P) 缺乏下面减少。这研究调查通气组织的形成与这个变化有关的独桅三角帆船。Rootanatomy,以及根水力的电导率在玉米(Zea mays L.) 被学习在不同的磷营养条件下面的根。在应力显示出的 P 下面的植物根提高... 根水力的电导率被显示了在磷(P) 缺乏下面减少。这研究调查通气组织的形成与这个变化有关的独桅三角帆船。Rootanatomy,以及根水力的电导率在玉米(Zea mays L.) 被学习在不同的磷营养条件下面的根。在应力显示出的 P 下面的植物根提高了外皮的房间的降级,通气组织形成与他们的减少的根被联系水力的电导率,支持我们让在根柱体在强调 ofphosphorus 的根阻碍的外皮形成水的光线的运输的空格通风的假设。进一步的证据由于 genotyplc 差别来自变化 inaerenchyma 形成。有在他们的根外皮的不同的孔的五个玉米近交系与他们的根显示出一道重要负相关水力的电导率。当如此的处理足够被延长时,相对含水量也被发现的射击在 P 足够的比那在 P 缺乏的玉米植物降低,建议由于 P-deficlent 的水力的电导率种的降低的根的水运输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通气组织 磷缺乏 水分传导
原文传递
Dramatic changes in anatomical traits of a C4 grass Chrysopogon serrulatus Trin.(Poaceae)over a 1000 m elevational gradient
4
作者 FATIMA Sana HAMEED Mansoor +8 位作者 AHMAD Farooq AHMAD Muhammad Sajid Aqeel ANWAR Majid MUNIR Mahwish ASHRAF Muhammad SHAH Syed Mohsan Raza BASHARAT Sana AHMAD Iftikhar KHALIL Sangam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316-1335,共20页
Chrysopogon serrulatus(false beard-grass)is a dominant component of vegetation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To study whole plant morphology,individuals of C.serrulatu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plots at each of s... Chrysopogon serrulatus(false beard-grass)is a dominant component of vegetation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Himalayas.To study whole plant morphology,individuals of C.serrulatu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plots at each of six locations spanning from 400 to 1,400 m.The population colonizing the highest elevation modifications in different plant organs.Roots showed increased metaxylem number and area.In the stem,especially outside of the vascular tissue,there was intensive sclerification indicative of increased xeromorphy as a survival strategy.At the highest elevation,leaves were wider;aerenchyma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sclerification were noted in the leaf sheath;and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storage parenchyma was observed in the leaf blade,all indicators of succulence.In contrast,leaves at lower elevations had xeric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increased epidermal thickness,sclerification and more developed metaxylem area.In conclusion,shifting of morphological features in below-and above-ground plant parts of C.serrulatus were linked to shifts 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long this elevation gradient,thus enabling the successful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along this elevation grad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component Storage parenchyma Sclerification Metaxylem aerenchyma
原文传递
根系通气组织发育程度对水稻苗期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5
作者 石承智 王瑞 +1 位作者 施卫明 李奕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8-536,共9页
水稻苗期由于根系通气组织发育不完善导致根际缺氧是限制水稻生长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水培条件下通过施用不同种类通气组织刺激剂(硝普钠、亚硒酸钠、硫氢化钠)研究其对水稻苗期生长、氮素积累、根系内部通气组织发育(孔隙度)及外部形... 水稻苗期由于根系通气组织发育不完善导致根际缺氧是限制水稻生长的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水培条件下通过施用不同种类通气组织刺激剂(硝普钠、亚硒酸钠、硫氢化钠)研究其对水稻苗期生长、氮素积累、根系内部通气组织发育(孔隙度)及外部形态、根际氧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通气组织刺激剂均能通过刺激通气组织发育改善根际氧环境从而促进苗期水稻生长。其中施用0.01 mmol/L亚硒酸钠处理效果最佳,植株干物质量、氮积累量、根孔隙度及根际氧含量分别较不添加刺激剂的对照处理显著增加36.7%、16.1%、57.3%和39.9%。无论是生物量还是氮积累均与水稻苗期通气组织发育程度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阈值(42%),当孔隙度小于该阈值时,孔隙度每增加1%时,单株水稻生物量和氮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8.8 mg和0.2 mg;而当孔隙度超过阈值时,二者则迅速降低。因此,苗期添加适宜浓度的通气组织刺激剂可以通过提高根系泌氧来缓解苗期水稻根际环境中溶解氧不足对水稻发育的抑制,同时也为提高水稻氮素吸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通气组织 根系泌氧 氮素吸收 根际环境
下载PDF
水母雪莲通气组织形成的相关基因SmLSD1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欣悦 史国民 +2 位作者 代吴斌 李凤珍 何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0-558,共9页
该研究以水母雪莲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LSD1(GenBank登录号为OL690334),并对该基因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及编码蛋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水母雪莲SmLSD1基因全长965 bp,包含537 bp... 该研究以水母雪莲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mLSD1(GenBank登录号为OL690334),并对该基因在不同胁迫下的表达量及编码蛋白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水母雪莲SmLSD1基因全长965 bp,包含53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78个氨基酸。(2)同源序列比对发现,水母雪莲SmLSD1蛋白与菊科植物牛蒡LSD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到98.31%。(3)亚细胞定位显示SmLSD1基因主要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表达;原核表达显示,SmLSD1基因编码氨基酸的分子量约为18 kD。(4)荧光定量分析显示,SmLSD1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且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低温、低氧及紫外胁迫下,SmLSD1基因的表达量下调。研究推测,SmLSD1基因在水母雪莲通气组织的形成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雪莲 SmLSD1基因 通气组织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黑毛雪兔子通气组织发育相关基因ShCTR1的克隆及表达
7
作者 代吴斌 史国民 +2 位作者 巨秀婷 蒋欣悦 何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2-749,共8页
黑毛雪兔子(Saussurea inversa Raab-Straube)是一种典型的高山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该研究以黑毛雪兔子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hCTR1),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分析、表达分析和亚细胞... 黑毛雪兔子(Saussurea inversa Raab-Straube)是一种典型的高山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该研究以黑毛雪兔子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通气组织形成相关基因(ShCTR1),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系统进化分析、表达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及其与通气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ShCTR1基因cDNA全长为2891 bp(NCBI登录号为:ON081649),包含25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849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5.90,分子式C_(4066)H_(6417)N_(1159)O_(1268)S_(43),为疏水蛋白,无跨膜结构。(2)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黑毛雪兔子ShCTR1与菜蓟(Cynara cardunculus L.)CcCTR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非编码区序列分析发现ShCTR1基因含有大量的光响应元件,表明ShCTR1基因可能参与对紫外胁迫的响应。(3)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ShCTR1基因在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且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紫外、低温和低氧胁迫下,ShCTR1基因的表达量均上调,证明ShCTR1基因参与了对以上3种环境胁迫的响应。(4)亚细胞定位显示,ShCTR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研究推测,黑毛雪兔子ShCTR1基因可能在通气组织的形成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毛雪兔子 ShCTR1基因 通气组织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根结构及呼吸代谢差异 被引量:34
8
作者 僧珊珊 王群 +2 位作者 李潮海 刘天学 赵龙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141-4148,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幼苗根显微结构及呼吸代谢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差异。【方法】以耐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浚单20(耐涝性强)和登海662(耐涝性弱)为试材,设CK、淹水2、4、6、8 d共5个处理,比较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根结构及呼吸... 【目的】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幼苗根显微结构及呼吸代谢对淹水胁迫的响应差异。【方法】以耐涝性不同的玉米品种浚单20(耐涝性强)和登海662(耐涝性弱)为试材,设CK、淹水2、4、6、8 d共5个处理,比较淹水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根结构及呼吸代谢差异。【结果】淹水后,两品种幼苗的根干重、根总长度、根系活力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天数增加,下降幅度增大,两品种间表现为登海662各指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浚单20。其中淹水8 d时,登海662和浚单20根干重分别比对照降低29.7%和12.1%,根系活力分别比对照降低30.6%和8.7%。淹水增加了两品种玉米根气腔面积和根孔积率,平均比对照增加3.9倍和2.8倍,且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增大。淹水使玉米根系的乙醇脱氢酶(ADH)、丙酮酸脱羧酶(PDC)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比对照平均增加27.7%、55.0%和2.6倍,其中登海662的增加幅度大于浚单20,且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玉米品种根系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不同,耐涝品种具有完整根结构、较高的根系活力、大面积较发达的通气组织、适度的无氧呼吸代谢,因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淹水胁迫,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淹水 无氧呼吸酶 通气组织 孔积率
下载PDF
水稻植株通气系统与稻田CH_4排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1
9
作者 傅志强 黄璜 +2 位作者 何保良 谢伟 廖晓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58-1467,共10页
水稻植株是稻田甲烷(CH4)排放的重要通道,90%的CH4气体由水稻植株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探讨水稻植株通气组织与水稻CH4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为水稻栽培和育种实践中减排CH4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05年早、晚两季大田试验测定了16个... 水稻植株是稻田甲烷(CH4)排放的重要通道,90%的CH4气体由水稻植株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探讨水稻植株通气组织与水稻CH4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为水稻栽培和育种实践中减排CH4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05年早、晚两季大田试验测定了16个水稻品种CH4排放量和植株地上部各节间组织16个数量特征及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早、晚两季,杂交稻品种CH4排放量比常规稻分别减少了29.8%和6.9%;早、晚品种植株节间组织数量特征与CH4排放量相关的因子并不一致。水稻植株地上部5个节间中与CH4排放量相关的因子主要在第2、3节间,其次是第1节间。早稻品种中与CH4排放量达α=0.01水平显著相关的仅有第2节间叶鞘横切面积与节间横切面积之比;晚稻品种中与CH4排放量达α=0.01以上水平的因子按相关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株高、第1节间叶鞘维管束面积与茎壁横切面积之比、第3节间叶鞘横切面积与节间横切面积之比、第2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节间横切面积之比、第1节间维管束总面积与茎壁横切面积之比、第3节间茎秆维管束面积与茎秆横切面积之比。株高、维管束面积、气腔面积是影响水稻植株甲烷排放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植株 通气组织 甲烷排放 相关性
下载PDF
三峡库区河岸植物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var. depauperata Keng)茎通气组织发生对水淹的响应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小萍 曾波 +3 位作者 陈婷 叶小齐 罗芳丽 刘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64-1871,共8页
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var. depauperata Keng)在三峡库区长江及其支流江(河)岸有广泛分布,对水淹有很好的耐受能力。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在水淹时通气组织发生增强,通气组织的产生改善了植株通气状况,提高了植物对水淹的抵御能力... 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var. depauperata Keng)在三峡库区长江及其支流江(河)岸有广泛分布,对水淹有很好的耐受能力。有研究表明许多植物在水淹时通气组织发生增强,通气组织的产生改善了植株通气状况,提高了植物对水淹的抵御能力。为了研究水淹是否会影响野古草的通气组织发生以及野古草通气组织发生对水淹的反应,考察了不同水淹深度、不同水淹时间和不同水淹方式处理时野古草茎中通气组织的发生情况。实验中共设置3个水淹深度:不进行水淹(对照)、植株地下部分淹没、植株完全淹没于水下2m深处;5个淹没时间:植株被淹没的时间长度分别为5、10、20、30d和60d;2种水淹方式:连续水淹和间歇水淹。实验结果表明:(1)在无水淹情况下野古草茎中可以产生通气组织,通气组织产生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强;水淹加快了野古草通气组织发生的进程,促进了野古草通气组织的提前发生。(2)野古草茎中通气组织并不会因为水淹的时间越长而产生越多,植株通气组织的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因水淹时间的增长而继续增大。(3)淹没深度对通气组织发生有一定影响,总的看来,地下部分淹没野古草植株的通气组织发生要强于完全淹没植株。(4)不同水淹方式对野古草通气组织发生的影响因水淹深度不同而有差异。在完全淹没情况下,连续水淹植株的通气组织比间歇水淹植株的通气组织发达;在地下部分淹没情况下,除水淹初期外,随水淹时间的延长,连续水淹植株通气组织发生与间歇水淹植株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VAR. depauperata Keng) 通气组织 水淹
下载PDF
乙烯利诱导水稻根内通气组织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孔妤 王忠 +3 位作者 顾蕴洁 熊飞 陈刚 韩鹰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扬稻6号(Oryza sativa L.)幼苗为材料,研究乙烯利对根内组成型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乙烯利浓度的增高,中皮层部位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空腔数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以正常生长的水稻根系为对照,100mg/... 以扬稻6号(Oryza sativa L.)幼苗为材料,研究乙烯利对根内组成型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乙烯利浓度的增高,中皮层部位细胞解体形成通气空腔数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呈下降趋势;以正常生长的水稻根系为对照,100mg/L乙烯利处理后根尖10mm和距根尖10mm以上部位的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XE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相应部位,XET基因的积累与通气组织形成具有一致性;对处理与对照根尖10mm部位超微结构比较发现,乙烯利处理后根系皮层细胞发生死亡解体的时间早,在距离根尖4mm处多数细胞内核已解体消亡,细胞壁周围可见较多的高尔基体、线粒体和膜包裹的空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乙烯利 组成型通气组织 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基因
下载PDF
白茅解剖结构和屏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朝东 李守峰 +3 位作者 邓仕明 姚兰 袁龙义 张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白茅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白茅不定根解剖结构为表皮、外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内皮层和中柱;根茎结构为角质层、表皮、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和髓。2)不定...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白茅进行了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白茅不定根解剖结构为表皮、外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内皮层和中柱;根茎结构为角质层、表皮、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皮层、厚壁机械组织层和髓。2)不定根具内侧内皮层及其邻近皮层细胞、外侧表皮和皮下层组成的屏障结构;根茎具内侧厚壁机械组织层、外侧角质层和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组成的屏障结构,屏障结构胞壁具凯氏带、木栓质和木质素沉积的组织化学特点。3)白茅通气组织包括根中通气组织,茎皮层通气组织和维管束中的气腔。4)白茅的屏障结构和解剖结构是其适应湿地环境的重要特征,但是根茎周缘厚壁机械组织层没有栓质化,髓部没有髓腔,推测其在湿地环境中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 解剖结构 质外体屏障结构 组织化学 通气组织
下载PDF
湿地植物根系泌氧的特征 被引量:44
13
作者 邓泓 叶志鸿 黄铭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6,共8页
研究了10种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泌氧不仅在物种间存在差异,而且在根系的不同部位也有明显不同.根据泌氧速率在根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可将湿地植物的根部泌氧方式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ROL在根的... 研究了10种湿地植物的根系泌氧(radial oxygen loss,ROL)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泌氧不仅在物种间存在差异,而且在根系的不同部位也有明显不同.根据泌氧速率在根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可将湿地植物的根部泌氧方式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为ROL在根的任意部位均较高,且沿氧传输方向逐渐降低;类型Ⅱ为ROL在根尖区域最高,之后沿根基部方向迅速降低;类型Ⅲ为ROL在根的任何位置泌氧速率非常低,且不随根的部位而变化.溶液培养条件下,缺氧胁迫能使植物根的直径增粗,根孔隙度提高,通气组织更加发达,诱导根基部泌氧屏障的生成,使泌氧速率和泌氧方式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径向泌氧 通气组织
下载PDF
高氮磷胁迫下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通气组织和根系释氧的响应 被引量:14
14
作者 黄丹萍 贺锋 +2 位作者 肖蕾 徐栋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3-88,共6页
以湿地植物菖蒲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观察3个浓度梯度的氮磷污水(处理组1、2、3依次为N:40 mg/L、P:4 mg/L;N:80 mg/L、P:8 mg/L;N:120 mg/L、P:12 mg/L)对其胁迫后的根系释氧和通气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高氮磷胁迫明显抑制菖蒲... 以湿地植物菖蒲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观察3个浓度梯度的氮磷污水(处理组1、2、3依次为N:40 mg/L、P:4 mg/L;N:80 mg/L、P:8 mg/L;N:120 mg/L、P:12 mg/L)对其胁迫后的根系释氧和通气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高氮磷胁迫明显抑制菖蒲株高和根系长度的生长,减少植物根系数量;高氮磷胁迫还可以增加植物根系释氧量和促进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由于根系长度和数量的减少,处理组的根系释氧总量不及对照组;高氮磷胁迫不改变菖蒲根系释氧趋势,根尖最大,离根尖越远释氧越小.研究还发现,根尖释氧量大小和通气组织呈正相关,根基和根中部释氧量与通气组织关系不显著,说明植物通气组织的形式更有利于根尖释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根系释氧 通气组织 氮磷胁迫 水生植物
下载PDF
低pH条件下不同氮源对水稻根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汪晓丽 司江英 +1 位作者 陈冬梅 封克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0,共5页
以5个水稻品种(农垦57、泗优917、扬稻6号、汕优63和巴西旱稻)为试验材料,在pH4.5和6.5的条件下分别供应NH+4-N和NO-3-N2种形态氮源,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低pH条件下,不同氮形态对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距... 以5个水稻品种(农垦57、泗优917、扬稻6号、汕优63和巴西旱稻)为试验材料,在pH4.5和6.5的条件下分别供应NH+4-N和NO-3-N2种形态氮源,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低pH条件下,不同氮形态对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距水稻幼苗根尖0~10mm内和15mm处通气组织都未明显发育,但在距根尖25mm处的切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近中性条件(pH6.5)下,氮源的形态对水稻根通气组织的发育几乎没有影响。在低pH条件下,NH+4-N加快了籼稻(扬稻6号和汕优63)皮层细胞通气组织的形成,而NO-3-N减慢了粳稻(农垦57和泗优917)和旱稻(巴西旱稻)通气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PH 氮形态 通气组织
下载PDF
乙烯利诱导玉米根皮层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高鸿 王辉 黄久常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3-467,共5页
乙烯利可诱导玉米根皮层细胞发生死亡解体而形成通气组织.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根皮层细胞的死亡数目升高.利用TUNEL(末端标记法)实验显示:根皮层细胞核DNA发生了断裂现象,出现了暴露的3′OH末端.这为乙烯利诱导的通气组织形成中有程... 乙烯利可诱导玉米根皮层细胞发生死亡解体而形成通气组织.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升高,根皮层细胞的死亡数目升高.利用TUNEL(末端标记法)实验显示:根皮层细胞核DNA发生了断裂现象,出现了暴露的3′OH末端.这为乙烯利诱导的通气组织形成中有程序化细胞死亡(PCO)的发生首次提供了直接证据;同时在外源乙烯利处理的玉米根部发现SOD和CAT活性显著下降,继而造成活性氧的积累,由于活性氧是诱导PCD的重要原因,因此,外源乙烯利诱发的PCD的发生极有可能是通过活性氧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程序化死亡 通气组织 活性氧 末端标记 玉米 乙烯利 根皮层
下载PDF
缺磷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发育时间及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2
17
作者 樊明寿 陈刚 孙国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0-1124,共5页
为了研究通气组织在缺磷植物中的生理作用,对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通气组织的形成时间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磷营养效率不同的8个玉米自交系根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内皮层细胞解体及通气组织的形成早于植株... 为了研究通气组织在缺磷植物中的生理作用,对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通气组织的形成时间进行了观察,并比较了磷营养效率不同的8个玉米自交系根组织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玉米种子根内皮层细胞解体及通气组织的形成早于植株生物量、根冠比、比根长的变化,甚至早于茎叶磷浓度的变化;在相同的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发育状况呈现出显著差异,而且通气组织的发育面积与玉米比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比根长的增加意味着根系与土壤接触面积的增加,且被普遍认为是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之一,所以玉米根内通气组织的形成可能与玉米适应低磷胁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胁迫 玉米 通气组织 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五种红树植物通气组织对人工非潮汐生境的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伍卡兰 彭逸生 +2 位作者 郑康振 李旭林 陈桂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927-6934,共8页
红树植物自然条件下生长于河口、海岸潮间带。受潮汐作用影响,红树植物在生理、形态、结构上对渍水环境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机制。其中红树植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与其耐淹水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是衡量红树植物耐淹浸能力的重要依据。... 红树植物自然条件下生长于河口、海岸潮间带。受潮汐作用影响,红树植物在生理、形态、结构上对渍水环境产生了相应的适应机制。其中红树植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与其耐淹水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相关性,是衡量红树植物耐淹浸能力的重要依据。利用测定孔隙率和石蜡切片面积比两种方法揭示了华南地区5种红树植物优势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在自然条件和人工生境下根通气组织的发育规律,并用石蜡切片研究了茎和叶的通气组织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得根的通气组织发育程度的结果相关性显著(P<0.05)。5种红树植物通气组织主要产生于根部,茎和叶发育较少,除了潮汐生境中白骨壤根的通气组织为根、茎、叶总和的48.16%、非潮汐生境中桐花树根为43.81%,其余树种根部通气组织占总体的50%以上。自然潮间带生境中,桐花树、木榄、白骨壤、秋茄、红海榄,通气组织分别为(14.98±3.34)%、(27.83±2.3)%、(29.64±3.17)%、(30.09±4.12)%、(42.12±3.14)%,通气组织比例与其在潮间带上的分带性和演替序列较为吻合。非潮汐人工生境下,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根部通气组织较自然生境下均有所增加,说明各树种对非潮汐淹浸条件具备一定的适应力。根据非潮汐生境下通气组织的比例可判定它们对恒定水位的适应能力依次为:桐花树>白骨壤>秋茄>木榄>红海榄。红树植物对非潮汐淹浸条件的适应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开展人工生境下红树林的栽培与推广应用,研究结果对提高栽培成活率,更大限度地发挥红树林的生态服务价值,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通气组织 非潮汐生境 适应性
下载PDF
淹水胁迫下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的PCD特征及活性氧作用初探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邓祥宜 李继伟 +3 位作者 阳超男 姜珍 肖诗鑫 周竹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2-838,共7页
为了解淹水条件下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的细胞学特点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通气组织形成中的作用,以高度耐湿的华麦8号幼苗为材料进行淹水处理,在显微水平上系统地观察了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了... 为了解淹水条件下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的细胞学特点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通气组织形成中的作用,以高度耐湿的华麦8号幼苗为材料进行淹水处理,在显微水平上系统地观察了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在分子水平上检测了细胞核DNA的断裂情况,并对ROS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荧光观察。结果表明:(1)通气组织最先起源于根皮层中部,然后逐渐扩展,到淹水8d时基本形成,淹水60d时更为发达;(2)淹水1.5~48h根皮层出现大量细胞核DNA断裂,且细胞核DNA降解为180~200bp的片段,证明小麦根通气组织的形成过程是根皮层细胞发生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过程,而且淹水1.5~48h是根皮层细胞死亡高峰期;(3)ROS在细胞核DNA发生断裂前开始积累,在通气组织形成中呈现动态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小麦根通气组织形成是一个皮层细胞PCD的过程,并且ROS可能参与介导了PCD的进程。另外,淹水胁迫在前期抑制了次生根的产生,随后又促进了次生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淹水胁迫 根皮层 通气组织 细胞程序化死亡 活性氧
下载PDF
两种通气组织不同的水稻品种根表铁膜的形成及砷吸收积累的差异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婧 胡莹 +3 位作者 王新军 陈学萍 黄益宗 朱永官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11-717,共7页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两种通气组织结构不同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农垦57)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吸收积累As的差异.结果表明,通气组织结构不同对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As的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通气组织结构发达的扬稻6号根表铁膜...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两种通气组织结构不同的水稻品种(扬稻6号和农垦57)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吸收积累As的差异.结果表明,通气组织结构不同对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及其对As的吸收积累有显著影响.通气组织结构发达的扬稻6号根表铁膜数量和铁膜中As含量均显著高于农垦57,扬稻6号根表铁膜量为431.53g·kg-1,铁膜中As含量达到220.2mg·kg-1,分别是农垦57的1.3和1.7倍.发达的通气组织结构显著抑制了As由水稻地下部到地上部的转运以及地上部对As的吸收:扬稻6号地上部As含量为10.77mg·kg-1,显著低于农垦57(12.85mg·kg-1);扬稻6号对As的转移系数(TF)为0.067,仅为农垦57的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通气组织 铁膜 As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