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NOR染色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进 周晓军 张太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核仁组成区(NOR)是位于细胞核仁中的DNA片断,含有rRNA的基因,其数量和构型常常反映了细胞的活性。利用银染色方法可显示与NOR相关的一些蛋白质,即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近年来有人发现用AgNOR染色对于区分良恶性肿瘤及肿瘤的... 核仁组成区(NOR)是位于细胞核仁中的DNA片断,含有rRNA的基因,其数量和构型常常反映了细胞的活性。利用银染色方法可显示与NOR相关的一些蛋白质,即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近年来有人发现用AgNOR染色对于区分良恶性肿瘤及肿瘤的分型、分级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而这种染色方法迅速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染色 染色方法 肿瘤诊断
下载PDF
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静尘 吴婷婷 杨军军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银染技术观察 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其中ALL1 2 8例 ,ALL2 1 2例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 /核及性状。结果 :ANLL平均A... 目的 :研究AgNOR染色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银染技术观察 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其中ALL1 2 8例 ,ALL2 1 2例 ,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及 2 0例正常对照组的细胞AgNOR数 /核及性状。结果 :ANLL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P <0 .0 1 ) ,ALL2平均AgNOR/核计数显著高于ALL1 (P <0 .0 1 )。ALLAgNOR以点状分布为主。ANLL以块状分布为主 ,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白血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AgNOR观察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染色 急性白血病 核仁组成区(NOR) 诊断
下载PDF
AgNOR染色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菊兴 刘桂娟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 Ag NOR染色技术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染色效果及对淋巴结病变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银染色法 ,对 2 0 8例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 Ag NOR染色 ,油镜下行 Ag NOR颗粒计数和形态、分布观察。结果  Ag NO... 目的  探讨 Ag NOR染色技术在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染色效果及对淋巴结病变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银染色法 ,对 2 0 8例淋巴结病变针吸细胞学涂片进行 Ag NOR染色 ,油镜下行 Ag NOR颗粒计数和形态、分布观察。结果  Ag NOR颗粒均值在 81例淋巴结转移癌为( 8.84± 3.1 2 ) ;30例非霍奇金病 ( NHL)为 ( 9.42± 2 .78) ;1 1例霍奇金病 ( HL)为 ( 4 .69± 1 .0 8) ;34例慢性淋巴结炎为 ( 1 .32± 0 .2 8) ;2 8例淋巴结结核为 ( 1 .46± 0 .34) ;2 4例增生性淋巴结炎为 ( 2 .2 6± 0 .45 )。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细胞 Ag NOR颗粒数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 ,并且二者之间的 Ag NOR颗粒大小及分布亦呈现明显的不同。结论  Ag NOR染色技术是定量鉴别良恶淋巴结病变 ,尤其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淋巴结 agnor染色 针吸细胞学 定量诊断 淋巴结转移癌
下载PDF
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AgNOR染色的研究
4
作者 林考兴 阮绍坤 +1 位作者 戚晓平 戴晓汶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59-60,共2页
我们应用核仁组成区银染色(AgNOR染色)计数技术,对1984年~1989年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45例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观察比较,评价该技术在上尿路肿瘤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肾盂 输尿管 移行细胞癌 agnor染色 肿瘤
下载PDF
鸡肺石蜡切片AgNOR染色方法的探讨
5
作者 曾健滢 李英 +2 位作者 冯宇麟 郑倩 潘家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agnor染色 染色方法 肺小动脉 石蜡切片 肉鸡 血管平滑肌细胞 嗜银蛋白 细胞增殖
下载PDF
AgNOR染色法与免疫组化在检测口腔白斑的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
6
作者 蒋文晖 王文梅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3-495,共3页
关键词 口腔白斑 念珠菌病 agnor染色 免疫组化学
下载PDF
AgNOR染色的探讨
7
作者 高凌云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96-97,共2页
AgNOR染色的探讨高凌云关键词:AgNOR染色AgNOR是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简称。AgNOR染色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区分良恶性病变及分型分级有一定的价值。AgNOR染色结果要在油镜下观察200~500个细胞... AgNOR染色的探讨高凌云关键词:AgNOR染色AgNOR是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简称。AgNOR染色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区分良恶性病变及分型分级有一定的价值。AgNOR染色结果要在油镜下观察200~500个细胞核中银染的AgNOR颗粒后换算成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染色 肿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AgNOR染色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菊兴 张纪云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1994年第1期57-58,共2页
AgNOR染色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高菊兴,张纪云(临沂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临沂医专诊断学教研室)关键词细胞诊断学;肿瘤;AgNOR染色核仁组成区(Nucleolarorgranizerregions.NOR)是细胞... AgNOR染色法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高菊兴,张纪云(临沂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临沂医专诊断学教研室)关键词细胞诊断学;肿瘤;AgNOR染色核仁组成区(Nucleolarorgranizerregions.NOR)是细胞核仁中的DNA片段·其相关蛋白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诊断学 肿瘤 agnor染色
下载PDF
AgNoR染色对白血病诊断价值
9
作者 陈源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3期8-9,共2页
AgNoR染色对白血病诊断价值福建省立医院陈源来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简称AgNoR),对于各期骨髓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白血病的分型、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了新的指标,本文对15例正常及90例白血病的骨髓细胞进行Ag... AgNoR染色对白血病诊断价值福建省立医院陈源来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简称AgNoR),对于各期骨髓细胞增生分化成熟、白血病的分型、鉴别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了新的指标,本文对15例正常及90例白血病的骨髓细胞进行AgNoR染色观察,报告如下。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gnor染色 诊断
下载PDF
AgNOR染色对良恶性疾患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10
作者 孔庆贵 《医师进修杂志》 1993年第4期38-39,共2页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简称AgNOR)染色自从1987年J.Crocker应用于淋巴瘤的研究以来,巳成为肿瘤细胞学上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我室自1990年1月至1991年6月将AgNOR染色应用于细胞学涂片良恶性细胞的鉴别诊断上,经过90例的应用观察,结...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简称AgNOR)染色自从1987年J.Crocker应用于淋巴瘤的研究以来,巳成为肿瘤细胞学上一项具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我室自1990年1月至1991年6月将AgNOR染色应用于细胞学涂片良恶性细胞的鉴别诊断上,经过90例的应用观察,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均为临床送检的细针吸取物涂片、切除组织印片。其中淋巴结35例,胃37例、食管3例、结肠5例、其它10例。(二)方法:1.制片:针吸物采用涂片,切除组织采用印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染色 疾病 鉴别诊断
下载PDF
AgNoR染色法及其在肿瘤病理学上的应用
11
作者 孙幼芳 余景瑞 《铁道医学》 1993年第2期99-100,共2页
AgNOR技术是一项新定量指标,受到肿瘤病理学家高度重视。我们已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认为该技术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检测癌前病变及肿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各种标本388例,包括胃130例,结肠45例,甲状腺50例,乳腺4... AgNOR技术是一项新定量指标,受到肿瘤病理学家高度重视。我们已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认为该技术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检测癌前病变及肿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各种标本388例,包括胃130例,结肠45例,甲状腺50例,乳腺40例,子宫内膜42例,膀胱28例,平滑肌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agnor染色 病理学
下载PDF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在口腔念珠菌性白斑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蒋文晖 王文梅 黄晓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在口腔念珠菌性白斑(OCL)诊断中的综合应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并对照PAS染色法,检测154例口腔白斑及鳞癌组织中念珠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4种检测方法之... 目的:探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在口腔念珠菌性白斑(OCL)诊断中的综合应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AgNOR染色法,并对照PAS染色法,检测154例口腔白斑及鳞癌组织中念珠菌的感染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处理,4种检测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白斑真菌感染率为71.8%(89/124),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为56.5%(70/124)。本研究中只发现1例热带念珠菌感染。真菌感染中78.7%(70/89)为白色念珠菌。鳞癌真菌感染率63.3%(19/30),均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结论:AgNOR染色法、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综合应用,可以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对OCL进行定位研究,为OCL的准确诊断提供客观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念珠菌性白斑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agnor染色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AgNORs染色研究
13
作者 唐书谦 叶庆佾 +1 位作者 钟白玉 刘荣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48-149,共2页
本文应用胶银染色法研究40例尖锐湿疣、15例脂溢性疣和11例寻常疣的病变,并以11例正常皮肤作对照,观察AgNORs的数目、形态、大小和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尖锐湿疣与脂溢性疣、寻常疣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脂溢性疣和寻常... 本文应用胶银染色法研究40例尖锐湿疣、15例脂溢性疣和11例寻常疣的病变,并以11例正常皮肤作对照,观察AgNORs的数目、形态、大小和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尖锐湿疣与脂溢性疣、寻常疣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脂溢性疣和寻常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作者认为:AgNORs的差异对此类疾病的鉴别、分类和诊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agnor染色
下载PDF
AgNORs染色在病原菌检测中的特殊应用
14
作者 胥维勇 杨红 +1 位作者 李科 杨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6-116,共1页
AgNORs染色在病原菌检测中的特殊应用胥维勇,杨红,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72)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法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银浸润染色技术,它在判断细胞增殖状态,区别良恶性肿瘤研究... AgNORs染色在病原菌检测中的特殊应用胥维勇,杨红,李科,杨群(四川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72)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法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银浸润染色技术,它在判断细胞增殖状态,区别良恶性肿瘤研究时有一定意义[1]。我们应用A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s染色 病原菌检测 抗酸菌 幽门螺杆菌 淋巴结结核 四川省人民医院 染色方法 核仁组成区 染色 特殊应用
下载PDF
AgNOR-Alcian蓝染色应用
15
作者 何毅 胡永伟 +6 位作者 许宁宁 周琪 高林梅 林明钢 张桂琴 刘安根 符雪莲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75-176,共2页
AgNOR-Alcian蓝染色应用何毅,胡永伟,许宁宁,周琪,高林梅,林明钢,张桂琴,刘安根,符雪莲(上海市纺二医院病理科200090)AgNOR是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缩写。早在1975年Howell等研究成一种银胶... AgNOR-Alcian蓝染色应用何毅,胡永伟,许宁宁,周琪,高林梅,林明钢,张桂琴,刘安根,符雪莲(上海市纺二医院病理科200090)AgNOR是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缩写。早在1975年Howell等研究成一种银胶染色技术,即AgNOR染色技术[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r染色 染色 方法
下载PDF
黄鳝染色体Ag-NoRs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任修海 余其兴 韦萍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4-311,共8页
采用PHA活体处理直接制片,对黄鳝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NORs等相继系列研究。结果发现,黄鳝的染色体Ag-NORs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的数目多态、分布多态和形态多态现象。11尾被检测个体中,多态特征可分为4种类型。位于第3或第... 采用PHA活体处理直接制片,对黄鳝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NORs等相继系列研究。结果发现,黄鳝的染色体Ag-NORs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异性的数目多态、分布多态和形态多态现象。11尾被检测个体中,多态特征可分为4种类型。位于第3或第7号染色体臂内的次缢痕是Ag-NORs所在的区域,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结构异染色质,即Ag-NORs与C-带强阳性呈现严格的同步对应。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对黄鳝AS-NORs多态性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结构异染色质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染色 agnor染色 多态性 C带
下载PDF
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肝针吸良恶细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玉旺 吴霞 +2 位作者 丁华野 邓永江 黄晓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针吸肝细胞癌及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肝针吸细胞中的20例肝癌及5例增生肝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肝针吸癌细胞核内AgNOR的平均面积... 目的:探讨AgNOR图像定量分析对针吸肝细胞癌及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技术对肝针吸细胞中的20例肝癌及5例增生肝细胞核内AgNOR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肝针吸癌细胞核内AgNOR的平均面积、平均积分光密度、直径及平均颗粒数明显高于增生肝细胞(P<0.01)。结论:AgNOR图像定量分析可为肝针吸癌细胞和增生肝细胞的鉴别诊断提供一种新的定量指标;AgNOR在形态、数量及分布上的不同特征也可作为鉴别两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agnor染色 针吸 诊断
下载PDF
食管鳞状上皮涂片细胞AgNORs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东煜 项芸岩 +3 位作者 沈琼 阎爱华 任秀花 蔡祥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6-28,共3页
应用银染技术对105例食管拉网涂片细胞进行了AgNORs计量研究。检测结果:正常底层细胞AgNORs均数(3.08)多于正常中层细胞(2.37)。随增生和病变级别增高,AgNORs均数逐级增高:轻度增生、重度增生Ⅰ级... 应用银染技术对105例食管拉网涂片细胞进行了AgNORs计量研究。检测结果:正常底层细胞AgNORs均数(3.08)多于正常中层细胞(2.37)。随增生和病变级别增高,AgNORs均数逐级增高:轻度增生、重度增生Ⅰ级、重度增生Ⅱ级、近癌和鳞癌细胞分别为3.61、4.69、5.64、6.64和8.06(P<0.01)。证明AgNORs是一种反映细胞增殖水平的较敏感的指标;食管上皮细胞学增生分级方法是合理可靠的,它反映了不同级别细胞增殖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细胞学 agnor染色 癌前状态
下载PDF
大肠腺癌AgNOR计数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宜先 唐志佼 +1 位作者 肖静 谭诗云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0-31,共2页
本文对44例大肠腺癌进行AgNOR计数研究,结果显示生存期在5年以上的病例AgNOR计数(4.03±1.66)明显低于生存期不足5年的病例(6.19±2.18),两者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5)。与肿... 本文对44例大肠腺癌进行AgNOR计数研究,结果显示生存期在5年以上的病例AgNOR计数(4.03±1.66)明显低于生存期不足5年的病例(6.19±2.18),两者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5)。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大体类型、生长方式及浸润深度等病理因素比较,AgNOR检测在判断肿瘤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一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agnor染色 预后
下载PDF
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AgNORs定量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敦发 陈培辉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4,共3页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 本文对83例大肠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非肿瘤性息肉核DNA含量接近正常粘膜,均为二倍体,腺瘤及腺癌DNA含量依次增高,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分别有33.33%(10/30)和69.70%(23/33)的异倍体率。各组AgNORs计数结果也遵循类似的规律,且正常肠粘膜、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及腺癌各组间AgNORs计数无重叠。表明DNA含量分析结合AgNORs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对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NA 含量 agnor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