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何昕宇 王莉 王玲玲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880-1887,共8页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风险因素及预后相关性,为进一步推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就诊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发症状性脑梗死患者50例...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风险因素及预后相关性,为进一步推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就诊于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发症状性脑梗死患者50例(男性39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龄(66.6 ± 10.54)岁。以A1166C基因型进行分组:野生型组(AA)、突变组(AC CC),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量表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疾病是否复发。结果: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症状首发年龄、出院时NIHSS评分、AGTR1 (A1166C)基因型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 单因素分析示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均与脑梗死患者的严重程度、复发、Barthel指数具有相关性(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GTR1 (A1166C)基因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AC、CC基因型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是AA型的8.72倍,即AGTR1 (A1166C)基因突变时,脑梗死的复发率增高。结论: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联,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r1 (A1166C)基因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AGTR1拮抗剂奥美沙坦对HTF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王丽君 李宏松 +3 位作者 张文怡 邵美琳 任梅梅 王建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GTR1)拮抗剂奥美沙坦(OMS)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斜视手术的患者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HTF,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GTR1)拮抗剂奥美沙坦(OMS)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斜视手术的患者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HTF,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原代细胞。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HTF建立细胞纤维化模型。将体外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和OMS组,各组细胞分别予以普通培养液、含TGF-β2的培养液、含TGF-β2和OMS的培养液、含OMS的培养液培养细胞48 h。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中procaspase-9、cleaved caspase-9、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原代HTF,所培养细胞呈长梭形,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培养原代细胞中vimentin表达阳性率>99%。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和OMS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92、3.96、41.82,均P<0.05),其中TGF-β2+OMS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明显升高,TGF-β2+OMS组晚期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和OMS组cleaved caspase-9/procaspase-9、bax、bax/bcl-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7.98、4.61,均P<0.05),其中TGF-β2+OMS组bax/bcl-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GF-β2+OMS组cleaved caspase-9/procaspase-9、bax、bax/bcl-2较TGF-β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OMS组细胞LDH活性值分别为(783.99±79.97)、(913.16±196.86)、(2529.06±240.21)、(2134.29±138.96)μmol/(min·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5,P<0.05),其中与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比较,TGF-β2+OMS组和OMS组LDH活性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OMS组细胞SOD活性值分别为(50.35±0.97)、(41.61±4.56)、(28.88±3.26)、(37.61±4.83)μmol/(min·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P<0.05),其中TGF-β2+OMS组SOD活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OMS组SOD活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GTR1拮抗剂OMS可以有效促进HTF凋亡,bax/bcl-2/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及氧化应激途径可能是OMS调控HTF凋亡过程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奥美沙坦 agtr1拮抗剂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与AGTR1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艳香 朱峰 +3 位作者 廖玉华 陶军 袁勇 王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产生与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及单倍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39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样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AT1-AAs检测并将其分为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同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AT1受体自身抗体(AT1-AAs)产生与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及单倍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抽取394例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血样标本,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AT1-AAs检测并将其分为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同时,用试剂盒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运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基因AGTR1中rs1492078、rs12721226、rs1064533、rs5186及rs3804005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进行基因表型频率统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经校正协调变量后,比较抗体阴性和阳性组中上述各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单倍型分析后发现含htSNP的单倍型[A-A-T]和[G-C-T]其发生频率在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其P值分别是0.032和0.014。结论:AT1受体基因AGTR1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AT1-AAs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1受体 自身抗体 agtr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miR-152通过靶向下调AGTR1抑制人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全裔 杨峻 +2 位作者 秦韬 王秀娟 胡玉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152模拟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GTR1 mRNA表达,Transwell^(TM)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AGTR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2和AGTR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未转染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52组细胞miR-152表达水平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CE、AngⅡ、AGTR1 mRNA表达水平和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以及vimentin、N-cadherin、AGT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果证实miR-152可与AGTR1靶向结合。结论miR-152可能通过靶向下调AGTR1表达抑制肝癌HCCLM3细胞的EMT及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RNA-152(miR-152)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
原文传递
AGTR1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懿桐 王爽 +2 位作者 董天葳 张磊艺 杨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其他疾病而居第一位,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1]。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逐年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其他疾病而居第一位,成为中国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1]。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其中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以上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寻找相关基因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已成为临床研究和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r1 基因多态性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AGTR1基因多态性与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汇民 林曙光 +3 位作者 钟久昌 张宇清 马文君 刘国仗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7-64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GTRI基因A50058C多态性与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用贝那普利10—20mg·d11对25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降压治疗;用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患者的AGTRl基因多态性。结果:基因型... 目的:研究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AGTRI基因A50058C多态性与贝那普利降压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用贝那普利10—20mg·d11对25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降压治疗;用PCR结合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患者的AGTRl基因多态性。结果:基因型为AA者有230例,AC者有2l例,未检测到CC基因型患者;在整体分析中,未发现该多态性与降压疗效相关;在男性亚组中,AC和AA基因型患者在无效、有效及显效3组中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C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AA基因型患者。结论:在中国男性高血压患者中,A50058C多态性可能会影响贝那普利的降压疗效;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最终的结论尚需在更大样本量的研究中加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AGTRl基因 贝那普利 多态性
下载PDF
miR-155与AGTR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许晨 孙丽君 +4 位作者 柴市平 张文琦 姚春凤 杨蕾 杨静宜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207-211,227,共6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155(miR-155)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7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及唐山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29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15例子痫前期孕产妇(子痫前期组)... 目的分析微小RNA155(miR-155)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7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及唐山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29例正常孕产妇(对照组)、15例子痫前期孕产妇(子痫前期组)及21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胎盘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iR-155与AGTR1的表达。结果miR-155在对照组、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18±0.12)、(1.57±0.07)及(1.98±0.10),呈升高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4.2,P<0.001);AGTR1蛋白在对照组、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08)、(0.57±0.04)及(0.29±0.07),呈下降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4,P<0.001)。结论在病情程度不同的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miR-155与AGTR1的表达情况不同;随着疾病的加重,miR-155表达升高,AGTR1表达降低;推测miR-155可能通过调控AGTR1影响子痫前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胎盘 MIR-155 agtr1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PPARγand AGTR1 Polymorphisms with Hypertriglyceridemia in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2
8
作者 DING Yi GUO Dao Xia +4 位作者 JING Yang WANG Jie SHEN Chong KHOU Hui DONG Che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619-622,共4页
Hypertriglyceridemia (HTG) is an importantmetabolic disease and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HTG risk is aff... Hypertriglyceridemia (HTG) is an importantmetabolic disease and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the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HTG risk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andmight occur owing to the complex synergistic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ndenvironmental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SOCIATION of PPARY agtr1 POLYMORPHISMS HYPERTRIGLYCERIDEMIA Chinese POPULATION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GTR1基因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孟令梅 李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为对象,设...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门诊就诊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为对象,设为EH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7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测序(微测序)检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双抗体夹心法测定EH患者及正常体检者的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并研究EH患者不同基因型(AA、AC、CC)与各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 EH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身高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 EH组AC/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 EH组与对照组相比较,EH组AngⅡ、ALD水平及ALD/PRA高于对照组(P<0.05); EH组与对照组相比,AA基因型之间及AC/CC基因型之间PRA、AngⅡ、ALD水平及ALD/P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EH组中AC/CC基因型与AA基因型相比,AC/CC基因型ALD水平及ALD/PRA高于AA基因型(P<0.05),而PRA、Ang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AGTR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有关,EH患者AGTR1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ALD水平及ALD/P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agtr1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下载PDF
AGTR1过表达对肝细胞癌细胞株BEL-7404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蒋会荣 黄皓 +4 位作者 李晓龙 张馨月 台宗光 朱全刚 鲍蕾蕾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9期68-74,共7页
目的为肝细胞癌(HCC)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中的HCC RNA芯片数据集,比较数据集中AGTR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AGTR1过表达对HC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AGTR1与VEGFA... 目的为肝细胞癌(HCC)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检索TCGA数据库中的HCC RNA芯片数据集,比较数据集中AGTR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AGTR1过表达对HCC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AGTR1与VEGF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且随着AGTR1表达的上升相关性增强。通过对HCC细胞株BEL-7404的体内外实验发现,AGTR1的过表达能引起VEGFA的表达上调,进而促进HCC细胞的生长;洛沙坦对过表达AGTR1的BEL-7404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抑制VEGFA蛋白的表达。结论AGTR1抑制剂对AGTR1过表达引起的VEGFA上调具有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GTR1抑制剂应用于AGTR1高表达HCC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agtr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血管生成 洛沙坦
下载PDF
AGTR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多种易患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雪冬 李娟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24-25,2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GTR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多种易患因素(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吸烟史)的关系。方法:EH患者100人,健康对照组99人。收集临床资料并采取原位杂交荧光染色脱氧核糖... 目的:探讨分析I型血管紧张素II受体(AGTR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多种易患因素(性别、年龄、家族遗传史、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吸烟史)的关系。方法:EH患者100人,健康对照组99人。收集临床资料并采取原位杂交荧光染色脱氧核糖核酸测序(微测序)测定方法进行AT1R基因DNA的提取、目的片段的扩增及PCR产物的酶切和基因型判断。对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检测空腹血糖(BS)、空腹血清TC、甘油三酯(TG)浓度,计算BMI,并询问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做好记录。结果:EH组A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 EH组AA、AC基因型家族史与吸烟史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年龄、性别、BMI及血糖、血脂没有显著区别(P> 0. 05); EH组AC基因型BMI、家族史、吸烟史显著高于AA基因型(P <0. 05)。结论:AGTR1基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 AGTR1基因A1166C位点基因突变可能与家族史、吸烟史、BMI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 agtr1基因多态性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AGTR1A1166C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绯 徐娟 邸晓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541-2542,2545,共3页
目的建立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焦磷酸测序的检测方法,并对此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对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ABI公司的3730型测序仪检验192例志愿者的焦磷酸测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100例EH患... 目的建立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焦磷酸测序的检测方法,并对此方法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对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用ABI公司的3730型测序仪检验192例志愿者的焦磷酸测序结果的准确性。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100例EH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AGTR1 A1166C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焦磷酸测序结果与3730型测序仪相一致。EH患者中C等位基因频率(7.5%)与健康组(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是一种可靠、简便的测序方法。AGTR1 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EH的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焦磷酸测序
原文传递
AGTR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超重、腹型肥胖联合作用对糖尿病患病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昭楠 林谋凤 +5 位作者 孙义 林少炜 林杰 万春雨 李煌元 吴思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了解AGTR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超重、腹型肥胖联合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建省福清市、长乐市和南安市抽取60个社区共8 371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目的了解AGTR1基因甲基化及其与超重、腹型肥胖联合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建省福清市、长乐市和南安市抽取60个社区共8 371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抽取其中在福清市3个社区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进行1:4病例对照匹配的205名居民进行AGTR1基因甲基化水平测定,并采用叉生分析表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与Delta法分析AGTR1基因甲基化与超重、腹型肥胖联合作用对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福建省福清市、长乐市和南安市8 371名居民中,患糖尿病者705例,糖尿病患病率为8.42%;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规律饮食情况等混杂因素调整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正常体重者的1.999倍(OR=1.999,95%CI=1.671~2.392),腹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非腹型肥胖者的1.272倍(OR=1.272,95%CI=1.060~1.527);经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规律饮食情况、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混杂因素调整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TR1基因低甲基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高甲基化者的2.222倍(OR=2.222,95%CI=1.093~4.518);联合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且AGTR1基因低甲基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非超重且AGTR1基因非低甲基化者的3.584倍(OR=3.584,95%CI=1.175~10.928),腹型肥胖且AGTR1基因低甲基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为非腹型肥胖且AGTR1基因非低甲基化者的4.141倍(OR=4.141,95%CI=1.138~15.07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和腹型肥胖与AGTR1基因低甲基化均不存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均P> 0.05)。结论 AGTR1基因低甲基化水平与超重、腹型肥胖联合作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agtr1基因甲基化 超重 腹型肥胖 联合作用 影响
原文传递
AGTR1基因多态性与多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令梅 李娟 +2 位作者 李小芳 吴春丽 彭博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60-63,共4页
多个研究显示AGTR1基因的1166A→C突变与糖尿病、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乳腺癌等其他肿瘤、慢性肾脏病等疾病有关。目前对于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在高血压病有关研究中,有学者证明1166A→C突变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多个研究显示AGTR1基因的1166A→C突变与糖尿病、脑梗死、原发性高血压、乳腺癌等其他肿瘤、慢性肾脏病等疾病有关。目前对于高血压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在高血压病有关研究中,有学者证明1166A→C突变会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肾素、醛固酮水平,因此,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机制及AGTR1基因的1166A→C突变是否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这将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r1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糖尿病 脑梗死 肾病
原文传递
活细胞内人AGTR1-3′UTR的荧光标记及应激定位分析
15
作者 张毅 高星杰 +6 位作者 付雪 苏超 史雪彬 段中潮 付晓 何津岩 杨洁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1-637,共7页
利用噬菌体衣壳蛋白MS2和带有序列特异性茎环结构(含有MS2蛋白结合位点)的RNA之间的高度亲和力,对外源性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 type 1,AGTR1)mRNA 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片段进行红色荧... 利用噬菌体衣壳蛋白MS2和带有序列特异性茎环结构(含有MS2蛋白结合位点)的RNA之间的高度亲和力,对外源性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 type 1,AGTR1)mRNA 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片段进行红色荧光标记,进而在活细胞(HeLa)内研究该mRNA片段的应激生物学行为。通过在pSG5空载体质粒上先后插入两个双链DNA目的片段AGTR1-3′UTR和24×MS2,构建重组质粒pSG5/AGTR1-3′UTR/24×MS2,并将该质粒与重组质粒pERFP/MS2和pEGFP/C1-G3BP共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成像结果显示,AGTR1-3′UTR-24×MS2 mRNA片段能够携带具有入核信号的MS2-RFP融合蛋白离开胞核进入胞浆,而且在亚砷酸盐刺激下,红色荧光标记的AGTR1-3′UTR-24×MS2 mRNA片段可在胞浆中形成与应激蛋白G3BP-GFP共定位的颗粒。该结果表明,针对AGTR1-3′UTR片段的MS2-RFP荧光标记系统构建成功,该荧光标记系统能有效避免假阳性的荧光信号。在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AGTR1-3′UTR会被招募至胞浆中的应激颗粒结构中,启示了AGTR1-3′UTR区域对于调控AGTR1 mRNA在细胞内的应激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 3’端非翻译区 MS2标记 重组质粒 荧光标记
原文传递
AGTR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旭君 范瑞 +1 位作者 张莉娜 郝玲妹 《预防医学》 2017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宁波市居住3代及以上的35~70岁汉族居民3 000人,分为新发病例组、既往病例组和对照组;按年龄、性别1∶1∶1匹配后有96对(共288人...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宁波市居住3代及以上的35~70岁汉族居民3 000人,分为新发病例组、既往病例组和对照组;按年龄、性别1∶1∶1匹配后有96对(共288人)进入病例对照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取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及血生化指标。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AGTR1基因启动子区Cp G1~Cp G5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分析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敏感的Cp G位点。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U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的Cp G1甲基化水平(9.66±5.45)%比较,新发病例组(6.74±4.32)%(OR=0.888,95%CI:0.792~0.995)和既往病例组(4.99±3.97)%(OR=0.454,95%CI:0.226~0.913)均偏低,而新发病例组与既往病例组间,未见有差异的Cp G位点(均P>0.05)。结论 AGTR1基因Cp G1的低甲基化是EH的影响因素,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能对AGTR1基因DNA甲基化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启动子区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荧光PCR检测高血压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方法的建立
17
作者 刘秀卿 李延武 黄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建立联合检测高血压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CYP2D6*10、CYP2C9*3、ADRB1(1165G>C)、AGTR1(1166A>C)、ACE(I/D)突变位点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 目的建立联合检测高血压用药相关基因多态性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CYP2D6*10、CYP2C9*3、ADRB1(1165G>C)、AGTR1(1166A>C)、ACE(I/D)突变位点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建立荧光PCR反应体系。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检出限、抗干扰能力。收集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本院EDTA-K2抗凝全血样本362例临床样本,分别用荧光PCR法、基因芯片法、测序法进行检测,以基因芯片法为对比方法,测序法为金标准,评价荧光PCR法的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建立的荧光PCR法对五个位点的检测CV值均小于5%,检出限分别为5、10、20、5、20 ng/m L。362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测序法的一致性为100%,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基因芯片法。结论建立的联合检测高血压用药基因多态性的荧光PCR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且操作简单、结果判读容易,可为高血压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CYP2D6 CYP2C9 ADRB1 agtr1 ACE
下载PDF
AGTRI基因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单梓梅 严卫丽 张源明 《地方病通报》 2006年第3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agtr1基因 高血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48
19
作者 项坤三 郑泰山 +1 位作者 孙多奇 李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1)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CHD)、高血压(HTN)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相关情况,并在相关疾病中观察AGTR1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在发...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GTR1)基因与中国人冠心病(CHD)、高血压(HTN)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相关情况,并在相关疾病中观察AGTR1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在发病中的相互关系。方法以270例CHD、HTN及NIDDM单一或不同组合的中国人为对象,用PCR/DdeⅠ酶解检测位于AGTR1基因3′-UTR的A1166C变异,并用PCR检测ACE基因内含子16的插入/缺失多态标记。结果(1)GATR1基因与CHD相关(1ogistic回归分析,P=0.02)而与HTN及NIDDM无相关;(2)AGTR1基因对CHD的参与风险率为12.4%,比数比4.55。与ACE基因同属CHD的独立变异因素(分别为P=0.032及P=0.002);(3)AGTR1-A1166C变异不是通过对体脂含量、血脂水平及血压的影响参与CHD发病;(4)个体的AGTR1基因及ACE基因的联合基因型分析见到CHD者与对照者间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02)。结论AGTR1基因参与中国人CHD发病,并是CHD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冠心病 高血压 糖尿病 agtr1
原文传递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个关键基因与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松华 项坤三 +3 位作者 郑泰山 孙多奇 翁青 李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1-334,共4页
目的 了解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中三个关键基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血管紧张素原 (AGT)及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 (AGTR1)基因中的 4个多态位点是否与中国人 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的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有关联。方法 在 173例... 目的 了解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中三个关键基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血管紧张素原 (AGT)及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 (AGTR1)基因中的 4个多态位点是否与中国人 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的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有关联。方法 在 173例上海地区中国汉族人中用PCR基因扩增 ,内切酶消化或同位素标记放射自显影等方法进行基因分析 ,比较DN组及其亚组和对照组各组间的基因频率 ,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多态位点和其他因素对DN发病风险的影响。 结果 DN组的ACE基因等位基因D和DD型频率增高 (P分别为 0 .0 2 2和 <0 .0 0 1)。按病程划分 ,<5年及≥ 5年亚组与DN(- )组比较亦可见等位基因频率差异 ,但进一步按DD型和非DD型分组 ,并经连续校正试验发现其阳性主要表现在病程 <5年与DN(- )组比较中。DN组的AGT M2 35T多态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未合并DN的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分别为 0 .0 18和 0 .0 0 4) ,表现为等位基因T与TT型增多 ,且仅表现于病程 <5年亚组。不同病期DN亚组间的基因频率无显著变化。ACE、AGT及AGTR1基因四个多态位点与合并的高血压、冠心病等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ACE基因及AGT M 2 35T为DN ,尤其病程 <5年亚组的发病风险因素。结论 RAS中ACE基因I/D和AGT基因M 2 35T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ACE AGT 基因多态性 agtr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