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0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
1
作者 于建兵 徐志强 +2 位作者 夏煜锋 管东芝 郭正兴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0,共12页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装配式局部活性粉末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4个足尺节点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之上,针对节点的连接特点,提出了强度和变形计算方法,构建了平顶的三折线骨架曲线理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试验滞回曲线各阶段曲线刚度值,并拟合得到试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各级加载、卸载刚度与加载位移角的关系,进而根据滞回规则建立恢复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通过理论计算所建立的三折线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该类连接节点在各阶段的受力特点,为弹塑性分析和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 活性粉末混凝土 梁柱节点 恢复力模型 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孔洞扩张模型的偏心受力焊接球节点延性断裂数值模拟
2
作者 尹越 韩磊旺 +1 位作者 徐丽森 李福康 《工程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8,共9页
在单层网壳结构中,焊接球节点偏心受力,常规有限元分析无法准确确定其与延性断裂对应的极限承载力。该文采用孔洞扩张模型(VGM)对偏心受力焊接球节点的延性断裂进行研究,明确了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焊接球节点的失效模式,准确确定了偏心... 在单层网壳结构中,焊接球节点偏心受力,常规有限元分析无法准确确定其与延性断裂对应的极限承载力。该文采用孔洞扩张模型(VGM)对偏心受力焊接球节点的延性断裂进行研究,明确了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焊接球节点的失效模式,准确确定了偏心受拉焊接球节点延性断裂的位置和极限承载力。针对孔洞扩张模型要求极小有限元网格、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基于VGM的连续损伤模型(CDM),编制用户子程序,在有限元分析中删除满足断裂判据的单元,对偏心受拉焊接球节点延性断裂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孔洞扩张模型的对比,验证了基于VGM的连续损伤模型对焊接球节点延性断裂分析的适用性。基于VGM的连续损伤模型允许采用较大网格进行断裂后裂纹扩展的数值模拟,极大地降低了计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性断裂 焊接球节点 偏心受力 连续损伤模型 孔洞扩张模型
下载PDF
基于引力影响模型的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研究
3
作者 左忠义 刘泽宇 杨广川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有效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分析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并制定轨道交通网络抗风险预案,保障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考虑轨道交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选取连接重要度(DC)、路径重要度(BC)和可达重要度(CC)作... 有效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有助于分析轨道交通网络鲁棒性,并制定轨道交通网络抗风险预案,保障轨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本文考虑轨道交通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选取连接重要度(DC)、路径重要度(BC)和可达重要度(CC)作为节点重要度的综合衡量指标;将现实轨道交通网络构造为相应拓扑网络,借助引力影响模型识别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的网络性能差异,得出最佳引力影响半径与攻击策略;结合现实轨道交通网络,从引力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节点的重要度由目标节点与其他节点产生的引力作用组成;当引力影响模型的引力影响半径R=8,并选取动态攻击策略时,与R=7和R=9相比,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下降率分别提高13.25%和10.39%,网络客流效率相对大小下降率分别提高5.12%和6.71%;相较于FGM(融合引力模型)、GC(万有引力中心性指标)、KSGC(基于k-shell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和考虑集体影响力的CI模型,引力影响模型在轨道交通网络关键节点识别中有明显优势。此外,在攻击前30个节点后,北京市地铁网络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降低91.68%,网络客流效率相对大小降低86.17%,表明引力影响模型在北京市地铁网络中具有适用性与有效性。通过引力影响模型识别轨道交通网络中关键节点,可以为分析网络鲁棒性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为决策者制定网络抗风险预案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关键节点 引力影响模型 网络性能 复杂网络
下载PDF
Q960高强钢锥形削弱梁柱节点滞回性能及恢复力模型
4
作者 聂诗东 龙泓州 +4 位作者 叶曦雨 邓颜智 陈振业 马成 潘进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3,共13页
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 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性恢复力模型,采用试验特征点拟合骨架曲线,并用指数函数微分方程求解滞回曲线表达式。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重构解析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可有效表征节点的滞回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模型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Q960高强钢 削弱型构造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韧性测度研究
5
作者 王红春 陈雅文 《工业工程》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为评估和提升供应链韧性,保障供应链平稳运作,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为对象展开节点韧性测度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等量的定性、定量指标,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借助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处理。... 为评估和提升供应链韧性,保障供应链平稳运作,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企业为对象展开节点韧性测度研究。通过文献研究选取等量的定性、定量指标,建立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借助序关系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赋权处理。以此为基础,利用云模型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节点韧性测度模型,以期实现定性语言与定量数值间的自然映射和转换,减少主观偏见的影响,增加定性概念界定的清晰度,提高测度结果的稳健可靠性和科学合理性。以某一装配式建筑项目为实证研究背景,对该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进行韧性测度,并运用MATLAB将该节点的韧性水平可视化。结果表明,该节点的韧性处于中等水平,具体体现在预测能力较低、应对能力较高、恢复能力较低、提升能力中等,与实际表现情况相符。因此,模型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得以验证,本研究为该行业其他节点企业提供韧性测度方法以及管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 节点韧性 组合赋权 模型
下载PDF
变节点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单元模型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耀 胥民尧 +1 位作者 纵岗 侯长超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70,共18页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 为了解决疏密单元网格交界面节点位移不协调、求解方程构造复杂及空间可扩展性能差的问题,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提出了一种可变节点数量及位置的单元模型,并针对任意单元类型建立了一种具有统一形式的显式求解方法.首先,建立了一种二维可变边中节点单元模型,介绍了边中节点的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显式表达式;随后,将该模型扩展到三维层次,建立了一种可变面中节点单元模型,并将节点柔度贡献矩阵及节点位移表达式扩展到三维单元.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平面及空间问题的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并通过端部承受弯矩荷载、集中荷载及拉伸荷载的悬臂梁算例,论证了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疏密网格悬挂单元模型的数值精度和适用性.研究表明,基于余能原理基面力元法建立的平面及空间可变节点单元模型具有较高的数值精度;此外,疏密网格之间的交界面无需进行任何处理措施,也无需构造插值函数或约束函数,仅依靠疏密网格交界面共用的边中节点(2D)及面中节点(3D)即可确保疏密网格交界面的节点位移协调;同时,模型和方法独立于单元类型、单元维度、节点数量及分布等因素,具有优异的空间可扩展性能及易于程序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面力元法 节点单元 余能原理 悬挂单元模型
下载PDF
基于Kano-IPA模型的滨水节点空间游憩满意度分析与场所依恋提升策略——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7
作者 王敏 郭宜心 +1 位作者 余谦益 汪洁琼 《园林》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更新需要重新构建人与水的情感联结,即强化滨水空间的场所依恋。游憩满意度是人们对游憩场所体验与认同感受的直接反映,是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场所依恋的传导因素。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水空... 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改造更新需要重新构建人与水的情感联结,即强化滨水空间的场所依恋。游憩满意度是人们对游憩场所体验与认同感受的直接反映,是物质环境要素影响场所依恋的传导因素。以上海市苏州河滨水节点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滨水空间贯通前后各200份实地问卷调研数据,采用Kano-IPA模型,探讨滨水节点空间环境要素如何影响游憩满意度,并通过贯通前后的数据比较,揭示滨水空间贯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苏州河滨水空间贯通后节点空间的游憩满意度提升明显,影响游憩满意度的环境要素按照优先级可划分为期望型要素6项、基本型要素7项、魅力型要素6项、无差异要素4项;贯通前后对比,3项环境要素优先级降低,7项环境要素优先级提升。据此提出滨水节点空间场所依恋优化策略,旨在通过物质环境精细化改善促进市民对滨水空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为城市滨水空间更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 游憩满意度 场所依恋 Kano-IPA模型 环境要素 提升策略
下载PDF
考虑断裂损伤的足尺透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8
作者 白福玉 董飞 +3 位作者 隋䶮 薛建阳 胡成明 吴晨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4,共13页
为研究断裂损伤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的影响,对3个足尺铁杉透榫节点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声发射测试确定节点临界荷载和临界能量释放率,分析节点断裂损伤模式、滞回性能,提出考虑断裂损伤效应的节点恢复力模... 为研究断裂损伤对古建筑木结构透榫节点抗震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的影响,对3个足尺铁杉透榫节点模型进行拟静力试验,通过声发射测试确定节点临界荷载和临界能量释放率,分析节点断裂损伤模式、滞回性能,提出考虑断裂损伤效应的节点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往复荷载下透榫节点破坏为变截面与榫颈局部断裂,变截面局部为RL、LT及RT型断裂,榫颈局部为LT与RT型断裂。负向加载松动程度对节点能量释放率影响较大,负向最大能量释放率相差217.48kN/mm。拔榫量随松动程度增加而降低,正向加载拔榫量最多降低33.72%,负向加载拔榫量最多降低35.53%。变截面裂纹贯通前,随着节点松动增加,正负向加载初始滑移增大,弹性刚度减小,屈服刚度变化不大;榫颈截面开裂后,随着节点松动增加,正向加载刚度减小,负向加载刚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足尺透榫节点 声发射 断裂损伤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全屈服线模型的X形方钢管节点抗弯承载力计算式
9
作者 赵必大 刘威 +1 位作者 王蓉 吴剑国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7,共9页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在土木工程、海洋工程中有广泛的运用,但当前规范公式(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仅考虑主管表面贡献而低估了节点抗弯承载力。对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平面内受弯加载试验,根据节点变形特征提出用于节点平面内抗弯承载力计算的全屈服线模型,该模型考虑节点域主管所有管壁(表面和侧壁)的承载贡献、且能反映支主管斜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形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为节点域主管管壁塑性软化后的撕裂破坏;根据试验和有限元参数化分析计算结果,基于全屈服线推导建立的理论计算式比规范公式能更好地预测节点实际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式仅略微高估节点抗弯承载力(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形方钢管相贯节点 平面内抗弯承载力 屈服线模型 支主管斜交 主管表面和侧壁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供水管网节点不完全混合模型
10
作者 郭文娟 李坤仪 +4 位作者 高金良 齐世华 于景洋 田园 王伟超 《给水排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5,共7页
由于供水管网中节点处溶质存在不完全混合现象,建立精确节点混合模型对于提高水质模拟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CFD数值模拟,确定影响十字、双T和H节点处影响溶质混合程度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入口和出口雷诺数比对3种节点混合程度都有显著影... 由于供水管网中节点处溶质存在不完全混合现象,建立精确节点混合模型对于提高水质模拟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CFD数值模拟,确定影响十字、双T和H节点处影响溶质混合程度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入口和出口雷诺数比对3种节点混合程度都有显著影响,而对于双T节点而言,两三通间距更为关键。基于响应曲面法开发节点处溶质不完全混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嵌入EPANET软件中,实现对完全混合模型改进。通过现实管网试验验证改进EPANET软件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不完全混合 水质模型 CFD RSM
下载PDF
天津市存量地区轨道交通站域更新潜力研究——“节点-场所-品质”三维魔方状态模型分析
11
作者 郭源园 郭淳锐 +2 位作者 王贞欢 陈放 刘康琦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促进当前大都市存量地区的提质增效,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城市更新问题是亟待突破的难点。以传统“节点-场所”模型为基础,纳入轨道交通站域的“品质”感知维度,构建“节点-场所-品质”三维魔方状态分析模型,探究在三维价值交... 为促进当前大都市存量地区的提质增效,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城市更新问题是亟待突破的难点。以传统“节点-场所”模型为基础,纳入轨道交通站域的“品质”感知维度,构建“节点-场所-品质”三维魔方状态分析模型,探究在三维价值交互下存量地区轨道交通站域的更新潜力。以天津市中心城区内环地区为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依赖型和失衡型站域分别占比高达35.49%和38.71%,平衡型和协调型则分别占比22.58%和3.22%;更新潜力较高的站域则集中分布在内环边缘地区,并且在建地铁站域的更新潜力也相对较高,而低更新潜力地区则集中分布于中心商务区。上述发现以期为大都市存量地区轨道交通站域的城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 节点-场所-品质”三维魔方状态模型 天津
下载PDF
转向架变刚度轴箱转臂定位节点AMESim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杨欣 公衍军 +2 位作者 杨东晓 韩旭 尹子轩 《铁道车辆》 2025年第2期105-112,共8页
介绍了变刚度转臂定位节点,依据其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节点非线性力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刚度转臂节点关键参数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AMESim与SIMPAC... 介绍了变刚度转臂定位节点,依据其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节点非线性力学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了变刚度转臂节点关键参数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AMESim与SIMPACK联合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力学模型能较好地体现实际模型的力学特性,外部激励频率较低时,节点的刚度较低,主要为橡胶元件的刚度;外部激励频率增大时,其刚度逐渐增大。变刚度转臂节点的动态性能受多个参数的影响,其中与橡胶元件相关的参数对转臂节点动态特性的影响较大,而与惯性通道相关的参数对其影响较小。相比于采用传统定位节点,采用变刚度转臂定位节点的车辆临界速度提升了2.9%,脱轨系数降低了13%,可改善车辆的曲线通过安全性并保持车辆直线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变刚度转臂节点 AMESim非线性力学模型 频变特性 动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工业互联网节点行为数据分析与追踪模型研究
13
作者 陈腾达 刘发德 +1 位作者 韩珊珊 韦茜娌 《微型计算机》 2025年第8期37-39,共3页
本文拟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工业互联网中的节点行为进行分析和溯源。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安全溯源方法,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 本文拟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工业互联网中的节点行为进行分析和溯源。随着工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地获取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和安全溯源方法,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拟在对已有的节点行为监控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块链的特点,构建一个既能高效地捕获节点实时行为,又能增强数据的可溯源性和透明性的新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工业互联网的优化管理和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工业物联网 恶意节点检测
下载PDF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连接节点本构模型及体系建模方法
14
作者 熊峰 吴朝安 +2 位作者 冉明明 钟亚超 王宇豪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具有建造快速、施工便捷、连接可靠、可拆卸和可修复等优势,适合低多层乡村住宅建筑,近年来工程应用逐渐增多。该体系预制墙板之间采用离散的干式螺栓连接,受力时接缝处产生滑移变形,与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 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具有建造快速、施工便捷、连接可靠、可拆卸和可修复等优势,适合低多层乡村住宅建筑,近年来工程应用逐渐增多。该体系预制墙板之间采用离散的干式螺栓连接,受力时接缝处产生滑移变形,与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或湿法连接的剪力墙结构存在本质区别,为了分析结构体系的整体性,建立适合该结构体系的“非等同现浇”的抗震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已进行的螺栓连接节点轴向拉伸试验和剪切试验,提出螺栓连接节点拉伸和剪切的本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单个螺栓连接节点简化为3个平动自由度(x、y、z)的非线性弹簧,模拟连接节点的力学行为,建立简化计算模型。借助螺栓连接预制墙板的拟静力试验结果验证了螺栓连接节点简化模型的有效性,显示可用于分析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基于节点简化模型,依托Midas Gen软件,提出了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的建模方法。以实际工程为例,建立了该结构的设计模型,并进行在小震、中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及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地震工况下,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侧向位移较小,层间位移角分别小于弹性位移角限值的1/1200和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1/120,符合规范要求,螺栓连接节点承载力满足抗震需求,墙板角部混凝土没有被压溃,说明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优越。研究成果可为螺栓连接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的工程建设提供设计依据,为该新型结构体系的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混凝土墙板结构 螺栓连接 本构模型 体系建模方法 抗震设计
下载PDF
双维引力场模型:个体潜能与地理位置对节点性能的量化评估
15
作者 梁宗文 廖俊卓 +1 位作者 薛崇琛 敖永才 《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1-286,共16页
在复杂网络研究中,客观且综合地评价节点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现有方法多基于引力模型,通过结合节点的局部或全局属性评估其影响力,在实际网络中,关键节点不仅在局部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跨社区的信息桥梁作用及显著的全局传播潜力... 在复杂网络研究中,客观且综合地评价节点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现有方法多基于引力模型,通过结合节点的局部或全局属性评估其影响力,在实际网络中,关键节点不仅在局部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具有跨社区的信息桥梁作用及显著的全局传播潜力.因此单纯依赖局部或全局属性的评价方法存在局限性.为更准确地描述网络中的引力场效应,本文提出了一种熵权重引力模型BGIM与BGIM+,通过引入节点信息熵替代传统度量指标,更全面地反映节点的不确定性与信息丰富性.此外,本文设计了引力修正因子,平衡节点的全局影响力和局部结构特性;同时,引入非对称吸引因子,量化核心与外围节点间的引力差异,并通过全局归一化调整机制缓解异质性网络中节点重要性分布的不均衡问题.实验在多个真实网络和合成网络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BGIM与BGIM+在关键节点识别和传播性能评估方面表现显著,为复杂网络研究中的关键节点识别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信息熵 引力模型 多维度特征
下载PDF
装配式节点质量信息虚体实化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茹 赵俊浩 +1 位作者 秦明 高欣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节点质量信息分散,难以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问题,提出虚体实化理念,将各阶段分散的节点质量信息实体化为BIM模型中的图元对象,并随时间属性关联节点质量过程信息,以实现不同阶段的协同管理。基于虚体实化和BIM技术,定义装... 为解决装配式建筑节点质量信息分散,难以进行标准化管理的问题,提出虚体实化理念,将各阶段分散的节点质量信息实体化为BIM模型中的图元对象,并随时间属性关联节点质量过程信息,以实现不同阶段的协同管理。基于虚体实化和BIM技术,定义装配式节点质量信息模型(AJQIM),提出质量实体需求、质量实体监控与质量实体检查基本过程信息模型,并阐述其运作流程、核心功能算法与实现路径。基于Revit平台与MySQL数据库,通过C#二次开发,实现AJQIM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AJQIM对提高装配式节点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节点 质量 建筑信息模型 虚体实化
下载PDF
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抗震性能与恢复力模型研究
17
作者 董炀 贾连光 +1 位作者 王春刚 赵庆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9-1037,共9页
目的基于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提出一种针对此类节点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为此类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个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开孔率、开孔位置、孔型为变化参数,研究节点的滞回性... 目的基于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的抗震性能的研究,提出一种针对此类节点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为此类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个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开孔率、开孔位置、孔型为变化参数,研究节点的滞回性能、承载性能、刚度退化、延性、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建立一种针对此类节点的恢复力模型。结果圆形孔节点开孔位置为0.75~1倍梁高、正六边形孔节点开孔位置为1~1.25倍梁高,开孔率均为60%~65%时,可实现塑性铰外移,并对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所建立的恢复力模型骨架曲线与模拟曲线吻合较好。结论蜂窝梁中柱节点抗震性能良好,可实现梁铰机制。笔者提出的恢复力模型可为此类节点的弹塑性反应分析和工程抗震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梁钢框架中柱节点 有限元分析 抗震性能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襄阳东站柱分叉铸钢节点缩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3期3-7,共5页
襄阳东站在南、北两端区域采用柱分叉支承钢屋盖以减小屋盖悬挑长度,柱分叉节点考虑到建筑美观要求及受力复杂等因素采用了铸钢节点型式,论文对柱分叉铸钢节点进行了1/2缩尺模型加载试验验证,详细介绍了试验加载装置、加载方案、试验现... 襄阳东站在南、北两端区域采用柱分叉支承钢屋盖以减小屋盖悬挑长度,柱分叉节点考虑到建筑美观要求及受力复杂等因素采用了铸钢节点型式,论文对柱分叉铸钢节点进行了1/2缩尺模型加载试验验证,详细介绍了试验加载装置、加载方案、试验现象及试验结果,有限元对比分析结果与加载试验吻合较好,结果表明柱分叉铸钢节点构造合理、承载力高,薄弱部位出现在与铸钢件相连的接长钢管上,满足强节点弱构件、强连接弱构件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东高铁站 站房钢屋盖 柱分叉 铸钢节点 缩尺模型试验
下载PDF
钢梁贯通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19
作者 陈丽华 张天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1426,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结合三折线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出计算骨架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滞回规则拟合出计算滞回曲线。将拟合所得计算骨架曲线和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吻合度均较好。结果表明:根据三折线模型拟合出的计算骨架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该节点的受力特征;根据滞回规则得到的计算滞回曲线可以有效反映该节点的滞回性能。该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贯通钢梁 三折线模型 滞回规则 恢复力模型
下载PDF
台风作用下轻钢屋面自攻钉节点的静力-疲劳统一设计模型
20
作者 杨娜 白凡 +1 位作者 刘威 葛瀚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1,共5页
对已受疲劳损伤的V125型屋面板自攻钉节点进行静力拉伸试验,获得该类节点在不同幅值疲劳加载作用后的剩余承载力,并分析其在受静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提出了风致疲劳作用下的承载力折减及退化系数计算方法,建立了静力-疲劳统一设计模... 对已受疲劳损伤的V125型屋面板自攻钉节点进行静力拉伸试验,获得该类节点在不同幅值疲劳加载作用后的剩余承载力,并分析其在受静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过程,提出了风致疲劳作用下的承载力折减及退化系数计算方法,建立了静力-疲劳统一设计模型.根据实验结果,推导拟合了风速与风致疲劳折减系数的相关关系.根据我国沿海11个城市的台风风速概率信息,给出了适用于相应城市的V125型自攻钉节点的静力-疲劳承载力退化模型.结果表明:V125型自攻钉节点的疲劳极限为其静力极限承载力的20%;在风致疲劳作用下,中国台北的轻钢屋面自攻钉节点的疲劳损伤折减系数最大,上海地区自攻钉节点的疲劳损伤折减系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钢屋面系统 自攻钉节点 风致疲劳 设计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