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孢子粉多糖对APAP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刘洋 韩忠明 +3 位作者 刘琳玲 李金涛 张楠 闫梅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多糖(Ganoderma lucidum spore polysaccharide,GLSP)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GLSP低剂量组和GLSP高剂量组,每组1... 目的:探讨灵芝孢子粉多糖(Ganoderma lucidum spore polysaccharide,GLSP)在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GLSP低剂量组和GLSP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连续14 d预给药后,使用APAP造模、取材,测定肝脏指数、血清指标(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ALT))及肝组织匀浆指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Caspase-3、Bax和Bcl-xl)。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ALT、AST、MDA及促凋亡基因Caspase-3、Bax均极显著升高(P<0.01),SOD、GSH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APAP处理的小鼠肝脏出现典型的小叶中心性坏死;多糖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ALT、AST极显著降低(P<0.01),多糖低剂量组SOD、GSH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在多糖高剂量组中,SOD、GSH极显著升高(P<0.01),MDA极显著降低(P<0.01),多糖组促凋亡基因Caspase-3、Bax极显著降低(P<0.01),且肝组织病理学观察中可见肝组织坏死面积减小。结论:灵芝孢子粉多糖对APAP肝损伤能够起到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凋亡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多糖 apap 抗氧因子 凋亡基因
下载PDF
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的线粒体自噬
2
作者 翟燕玲 徐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151-2155,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我国非感染性肝病中的第二大类别,也是美国肝衰竭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从机理上讲,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直接型(即剂量依赖型、内在型和可预测型)、特异型(大多数与剂量无关、特异型和不可预测型)两种主要类型。在临床前研... 药物性肝损伤是我国非感染性肝病中的第二大类别,也是美国肝衰竭和肝移植的主要原因。从机理上讲,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直接型(即剂量依赖型、内在型和可预测型)、特异型(大多数与剂量无关、特异型和不可预测型)两种主要类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大多数药物引发的非特异性肝毒性通常会被及时发现,因此不会进一步用于临床应用,然而,有一个例外情况,那就是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在正常治疗剂量下,这种药物是安全可靠的,但一旦超过建议用量,可能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在正确使用下,它对患者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但滥用或过量使用则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特别是对肝脏健康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如欧美,过量服用APAP是引发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因素。氧化应激是APAP诱导的肝脏致病性中一个关键的起始事件,线粒体自噬已被证明可促进生存并在抗氧化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深入探讨APAP所引发的肝损害机制,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害中的保护机制,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发用于干预肝损伤进程的治疗目标和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apap 线粒体自噬 机制
下载PDF
解毒护肝方防治APAP致药物性肝损伤作用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探讨
3
作者 胡巍巍 彪雅宁 +4 位作者 彭小园 巨晓 刘晨旭 路帅 张一昕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4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解毒护肝方防治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及解毒护肝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药液灌胃复制DILI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 目的:探讨解毒护肝方防治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6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及解毒护肝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APAP)药液灌胃复制DILI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连续14 d。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含量或活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16SrRNA测序法分析粪便中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DBIL、TBIL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内可见大量的嗜酸性变和炎性细胞浸润,Chao1、Observed species、Simpson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以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值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解毒护肝方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血清中ALT、AST、DBIL、TBIL的含量或活性(P<0.01或P<0.05),显著升高Chao1、Observed species、Simpson、Shannon指数以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P<0.01或P<0.05),显著降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以及F/B值(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与肝损伤标志物成正相关,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与肝损伤标志物成负相关。结论:解毒护肝方防治DILI的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护肝方 药物性肝损伤 胁痛 黄疸 药毒 对乙酰氨基酚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深度学习和APAP模型结合的大视差图像拼接算法
4
作者 熊禹 尹希庆 吴志运 《图像与信号处理》 2023年第2期104-115,共12页
图像间位置偏差较大时,图像拼接容易出现错位、重影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学习和APAP模型结合的大视差图像拼接算法,该算法使用基于学习的SuperPoint网络同时提取图像特征点和描述符,采用SuperGlue网络对特征点进行筛选和最优匹配,最后通过... 图像间位置偏差较大时,图像拼接容易出现错位、重影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学习和APAP模型结合的大视差图像拼接算法,该算法使用基于学习的SuperPoint网络同时提取图像特征点和描述符,采用SuperGlue网络对特征点进行筛选和最优匹配,最后通过APAP模型求取局部投影变换完成拼接。实际结果显示,在Mikolajczyk数据集上,基于学习的SuperPoint和SuperGlue网络在特征点提取和匹配方面相比传统算法重复率提升20%左右,准确率达到99%,鲁棒性更强,准确率更高。最终拼接图相比传统算法图像质量评价指标NIQE降低6.5%左右,基本消除错位、重影问题,更符合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深度学习 apap模型 SuperPoint网络 SuperGlue网络
下载PDF
民族药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对CCl_4、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曾万玲 董学新 +1 位作者 曲丽莎 梁光义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扑热息痛(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APA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连续灌胃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8 d后,测定小鼠血清酶学、甘胆酸等相关指标,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变化。结... 目的:探讨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扑热息痛(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Cl4、APAP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连续灌胃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8 d后,测定小鼠血清酶学、甘胆酸等相关指标,并观察肝脏病理切片变化。结果: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各剂量对CCl4、APAP引起小鼠血清转氨酶(ALT、AS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呈不同程度降低作用,亦降低升高的血清甘胆酸(CG)含量,病理检查显示用药组肝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金石油醚提取物 CCL4 apap 肝损伤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的APAP影像匹配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冬梅 卢小平 +2 位作者 苗沛基 周雨石 马靓婷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针对无人机影像匹配时易出现影像重影、透视失真和耗时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PAP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SIFT算法选取特征点,通过改进RANSAC算法去除误匹配点;然后根据APAP算法对影像进行网格划分,求每个网格的单应性矩阵,并... 针对无人机影像匹配时易出现影像重影、透视失真和耗时较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PAP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SIFT算法选取特征点,通过改进RANSAC算法去除误匹配点;然后根据APAP算法对影像进行网格划分,求每个网格的单应性矩阵,并对单应性矩阵进行线性化;最后根据线性化的单应性矩阵进行影像匹配,单应性矩阵的线性化不仅对影像匹配时产生的重影现象有较好的削弱作用,而且能减少非重叠区域的透视失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匹配效率和匹配效果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影像 apap算法 RANSAC算法 单应性矩阵 线性化
原文传递
异甘草酸镁对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金娟 李祥杨 善峰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3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组(12.5 mg/kg,25 mg/kg,50 mg/kg)、NAC组(40 mg/kg)、Cs A组(15 mg/kg),比较各组的效果。结果:异甘草...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5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组(12.5 mg/kg,25 mg/kg,50 mg/kg)、NAC组(40 mg/kg)、Cs A组(15 mg/kg),比较各组的效果。结果:异甘草酸镁能明显改善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异甘草酸镁能够明显改善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对治疗APAP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apap 诱导 大鼠
下载PDF
垂盆草总黄酮对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蒋志涛 王雪 +2 位作者 韩怡 潘金火 柳春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9-355,共7页
目的研究垂盆草总黄酮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联苯双酯,300 mg/kg),垂盆草总黄酮低(150 mg/kg)、中(30... 目的研究垂盆草总黄酮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n=8),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联苯双酯,300 mg/kg),垂盆草总黄酮低(150 mg/kg)、中(300 mg/kg)、高剂量组(600 mg/kg)。各组小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于第7天灌胃后1 h,除正常组外(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进行肝损伤造模。APAP造模24 h后,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测定肝组织和血清的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rf2、HO⁃1 m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Nrf2、HO⁃1蛋白表达。结果垂盆草总黄酮降低了APAP诱导的ALT、AST、ALP、TBIL、LDH水平,降低肝脏指数和MDA水平,增加肝组织CAT、GSH水平以及SOD、GSH⁃PX活性;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病变;增加Nrf2、HO⁃1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垂盆草总黄酮对APAP诱导的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总黄酮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西咯他唑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蔡运 樊帮林 +1 位作者 陈浩 张欣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3期2735-2738,共4页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能否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方法通过腹腔注射APAP诱导小鼠发生急性肝损伤,观察西洛他唑对肝损伤的作用时,从APAP腹腔注射前2天起给予小鼠腹腔注射西洛他唑(20 mg/kg/天)。检测APAP腹腔注射后12 h小鼠血清转氨...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能否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方法通过腹腔注射APAP诱导小鼠发生急性肝损伤,观察西洛他唑对肝损伤的作用时,从APAP腹腔注射前2天起给予小鼠腹腔注射西洛他唑(20 mg/kg/天)。检测APAP腹腔注射后12 h小鼠血清转氨酶ALT和AST、血清MDA的活性以及小鼠肝组织中GSSG/GSH比值、H_2O_2水平,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西洛他唑能显著降低APAP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表明西洛他唑对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和APAP单独处理组相比,西洛他唑显著降低肝组织中H_2O_2水平、下调GSSG/GSH比值以及部分降低血清MDA水平。西洛他唑明显抑制APAP引起的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表明西洛他唑对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抗炎、抗氧化活性有关。结论西洛他唑能够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apap 急性肝损伤 保护
下载PDF
基于APAP模型的大视差图像拼接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玳辉 谢益武 《测控技术》 2021年第1期34-39,共6页
针对待拼接图像具有大视差时,重叠区域会出现重影和拼接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ORB算法的大视差图拼接模型。首先构建尺度空间,借助FAST算法提取特征点并建立主方向,再对特征采样区域建立MLDB描述符,然后采用向量场一致性算法... 针对待拼接图像具有大视差时,重叠区域会出现重影和拼接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ORB算法的大视差图拼接模型。首先构建尺度空间,借助FAST算法提取特征点并建立主方向,再对特征采样区域建立MLDB描述符,然后采用向量场一致性算法筛选内点,最后通过APAP模型完成配准拼接。实验表明,与ORB算法相比,改进ORB算法的鲁棒性更好,与SIFT算法和AKAZE算法相比,匹配速度更快;本算法拼接与GlobalHomography算法、传统APAP模型和AANAP模型相比,效率更高、拼接效果更好,符合视觉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B算法 MLDB描述符 向量场一致性算法 apap模型
下载PDF
人工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对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1
作者 郑伟 宋晓雪 +2 位作者 严翔 张智勇 常虎林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60-63,110,共5页
目的研究人工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R-IPC)和缺血再灌注后处理(R-IPOST)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处理前后腹腔注射1ml... 目的研究人工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R-IPC)和缺血再灌注后处理(R-IPOST)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处理前后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APAP组(腹腔注射1ml APAP溶液)、R-IPC+APAP组(缺血再灌注预处理后腹腔注射1ml APAP溶液)、R-IPOST+APAP组(腹腔注射1ml APAP溶液后实施缺血再灌注后处理)。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形态变化;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各组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酶(GSH)的水平和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光镜下R-IPC+APAP组和R-IPOST+APAP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APAP组均明显减轻。R-IPC+APAP组血清ALT,AST,TNF-a,IL-6和肝匀浆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PAP组[(3742±519.7 U/L,3471±631.4U/L,264.8±70.4pg/ml,738.7±71.0 pg/ml,8.9±1.2nmol/mg.prot)vs(5564±621.7U/L,4647±813.9U/L,351.7±52.3pg/ml,929.7±140.6pg/ml,13.1±1.7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0~7.032,均P<0.05);R-IPC+APAP组肝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APAP组(11.0±1.9U/mg.prot vs 8.6±1.1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3,P<0.05);R-IPOST+APAP组血清ALT,AST,TNF-a,IL-6和肝匀浆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PAP组[(3410±588.6 U/L,3546±499.5U/L,256.6±48.1pg/ml,775.4±98.4pg/ml,9.3±1.9nmol/mg.prot)vs(5564±621.7U/L,4647±813.9U/L,351.7±52.3pg/ml,929.7±140.6pg/ml,13.1±1.7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6~4.981,均P<0.05);R-IPOST+APAP组肝匀浆GSH活性明显高于APAP组(10.3±1.2U/mg.prot vs 7.9±0.6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2,P<0.05)。结论R-IPC和R-IPOST能降低APAP诱导的药物性肝损伤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程度,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预处理 远端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处理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小鼠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诗语 李振坤 +2 位作者 张慧敏 李朝一 李丽娟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9-21,共3页
为探究柴胡疏肝散对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是否有治疗作用,试验将3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组、APAP(300 mg/kg)模型组、柴胡疏肝散(40 mg/kg)对照组、APAP+柴胡疏肝散10 mg/kg组、APAP+柴胡疏肝散20 mg/kg组、APAP+... 为探究柴胡疏肝散对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是否有治疗作用,试验将3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组、APAP(300 mg/kg)模型组、柴胡疏肝散(40 mg/kg)对照组、APAP+柴胡疏肝散10 mg/kg组、APAP+柴胡疏肝散20 mg/kg组、APAP+柴胡疏肝散40 mg/kg组。试验结束后采血检查指标。结果:40 mg/kg柴胡疏肝散对于治疗APAP引起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效果,使得升高的ALT、AST活性明显降低。结论:40 mg/kg柴胡疏肝散对APAP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apap急性肝损伤 小鼠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在APAP、TAA诱导的肝细胞药物性损伤中C/EBPβ对FXR的调控机制
13
作者 洪炜龙 彭旭云 +3 位作者 杨帆 李攀龙 梁伟铖 叶志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2-340,共9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药物性肝损伤(DILI)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在APAP、硫代乙酰胺(TAA)介导的小鼠肝细胞药物性损伤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对法尼醇X受体(FXR)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信...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药物性肝损伤(DILI)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研究在APAP、硫代乙酰胺(TAA)介导的小鼠肝细胞药物性损伤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对法尼醇X受体(FXR)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生信分析筛选APAP诱导的DILI模型中的关键基因;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AA(0、13、33 mmol/L)、APAP(0、2、5μmol/L)对小鼠肝细胞AML12中C/EBPβ及FXR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针对C/EBPβ基因设计两条不同的shRNA,并分别克隆至pLKO载体,用于构建C/EBPβ稳定敲低的AML12细胞系;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TAA、APAP对AML1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FXR是APAP所致DILI模型中的关键性基因;(2)TAA和APAP导致AML12小鼠肝细胞损伤中FX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3)TAA和APAP导致AML12小鼠肝细胞损伤中C/EBP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4)C/EBPβ稳定敲低的AML12细胞系中FXR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5)奥贝胆酸(OCA)可以抑制凋亡基因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结论:在TAA及APAP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C/EBPβ可能是调控FXR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法尼醇X受体 对乙酰氨基酚 硫代乙酰胺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学筛查APAP诱发ALF患者外周血中的关键基因
14
作者 邹巧玲 黄卫锋 +1 位作者 袁秋林 关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从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下载数据集GSE80751,该数据集包含22例人体血液样本(对照组5例,ALI组5例,ALF组12例),以|Log FC|>1.5,P<0.05分别筛选出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组与对照组、急性肝衰竭(acu... 从GEO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下载数据集GSE80751,该数据集包含22例人体血液样本(对照组5例,ALI组5例,ALF组12例),以|Log FC|>1.5,P<0.05分别筛选出急性肝损伤(acute liver injury,ALI)组与对照组、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分别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发ALF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及重要通路.其次构建差异表达基因在蛋白层面的生物网络,并将网络数据导入Cytoscape实现可视化,利用Cytoscape中的插件寻找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功能模块及核心基因.以ALI组数据为对照,重点分析了ALF组数据,结果筛选出ALF组满足阈值要求的差异表达基因共266个,包括上调基因239个,下调基因27个,其中ALF组中特异性上调基因120个,特异性下调基因15个,且基因NAMPT在ALI组表达上调,在ALF组表达下调.ALF组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下调基因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等过程.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调控、系统性红斑狼疮、补体和凝血级联等通路,下调基因没有富集到明显通路.对比分析ALI组和ALF组所获取的疾病相关功能模块,发现p53信号通路与ALF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利用cytoHubba插件中的网络拓扑算法MCC在ALF组差异表达基因中共筛选出25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且都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其在发生ALF的肝组织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发现NCAPG、DLGAP5、TOP2A、ASPM、NUSAP1和MKI67在ALF组血液细胞和肝细胞中都显著差异表达.本文分析结果表明,细胞周期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衰老等生物过程和p53信号通路可能与ALF的发展过程相关,基因NCAPG、DLGAP5、TOP2A、ASPM、NUSAP1、MKI67和NAMPT可能是研究APAP诱发ALF发生的新靶点和潜在血液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apap ALF 差异表达基因 关键基因
原文传递
毛果芸香碱减轻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5
作者 麦尔哈巴·麦麦提艾力 许少全 +5 位作者 李婧 刘辉 周润 夏衣旦木·吐尼牙孜 赵金龙 吕国栋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 研究毛果芸香碱减轻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AP模型组、毛果芸香碱组,每组6只。毛果芸香碱组小鼠腹腔... 目的 研究毛果芸香碱减轻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PAP模型组、毛果芸香碱组,每组6只。毛果芸香碱组小鼠腹腔给药毛果芸香碱(2.5 mg/kg体重)7 d,末次给药1 h后,APAP模型组和毛果芸香碱组腹腔注射APAP(400 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PAP注射后12 h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液和肝脏等组织样本。血清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肝功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肝脏病理评估毛果芸香碱对APAP诱导肝损伤的药效作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 ERK1/2)蛋白表达,探索肝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AP模型组小鼠的ALT和AST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表明APAP模型建立成功;与APAP模型组比较,毛果芸香碱组小鼠血清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ALT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病理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AP模型组小鼠肝脏出现肝小叶中心坏死、肝内出血和细胞核消失或固缩;与APAP模型组比较,毛果芸香碱组小鼠改善了肝小叶中心坏死、肝内出血和细胞核固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APAP模型组比较,毛果芸香碱组小鼠肝脏PC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对照组和APAP模型组比较,毛果芸香碱组小鼠p-ERK/ER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毛果芸香碱能减轻APAP所致肝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毛果芸香碱通过激活肝细胞中m3AchR-ERK1/2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细胞增殖来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毛果芸香碱 毒蕈碱受体 肝细胞增殖
下载PDF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hepatic non-parenchymal cells in autoprotection against acetaminophen-induced hepatotoxicity
16
作者 Lingqi Yu Jun Yan +6 位作者 Yingqi Zhan Anyao Li Lidan Zhu Jingyang Qian Fanfan Zhou Xiaoyan Lu Xiaohui F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26-941,共16页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utoprotection against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may provide new strategie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herapy.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is phenome...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utoprotection against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may provide new strategies for its prevention and therapy.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is phenomenon.We us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to characterize the dynamics and functions of hepatic non-parenchymal cells(NPCs)in autoprotection against DILI,using acetaminophen(APAP)as a model drug.Autoprotection was modeled through pretreatment with a mildly hepatotoxic dose of APAP in mice,followed by a higher dose in a secondary challenge.NPC subsets and dynamic chang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PAP(hepatotoxicity-sensitive)and APAP-resistant(hepatotoxicity-resistant)groups.A chemokine(C-C motif)ligand 2^(+)endothelial cell subset almost disappeared in the APAP-resistant group,and an R-spondin 3^(+)endothelial cell subset promoted hepatocyte proliferatio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PAP autoprotection.Moreover,the dendritic cell subset DC-3 may protect the liver from APAP hepatotoxicity by inducing low reactivity and suppressing the autoimmune response and occurrence of inflammation.DC-3 cells also promoted angiogenesis through crosstalk with endothelial cells vi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ssociated ligand-receptor pairs and facilitated liver tissue repair in the APAP-resistant group.In addition,the natural killer cell subsets NK-3 and NK-4 and the Sca-1^(-)CD62L^(+)natural killer T cell subset may promote autoprotection through interferon-γ-dependent pathways.Furthermore,macrophage and neutrophil subpopulations with anti-inflammatory phenotypes promoted tolerance to APAP hepatotoxicity.Overall,this study reveals the dynamics of NPCs in the resistance to APAP hepatotoxicity and provides nove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autoprotection against DILI at a high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utoprotection against apap hepatotoxicity Endothelial cells Dendritic cells
下载PDF
蛋氨酸预防兔对乙酰氨基酚的肝中毒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仲娟 杨朝令 汪宏良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7-718,共2页
对乙酰氨基酚(paraeetamol,APAP,又称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镇痛剂,又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有报道指出,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是肝脏的重要代谢产物和谷胱甘肽的... 对乙酰氨基酚(paraeetamol,APAP,又称扑热息痛),是常用的解热镇痛剂,又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有报道指出,腺苷蛋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是肝脏的重要代谢产物和谷胱甘肽的前体,可治疗猫APAP中毒。本实验采用家兔为实验对象,通过提前注射SAMe,比较家兔体内对乙酰氨基酚血液浓度与血糖值,探讨SAMe在预防APAP中毒方面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腺苷蛋氨酸 肝中毒 家兔 预防 体内代谢产物 apap 实验对象
下载PDF
温敏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少华 田博士 +6 位作者 詹秀环 杜晓迪 张修平 王旗 张吉苹 姚新建 王子云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分子,温敏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为载体,研究了药物在凝胶上的负载和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负载量约为35wt%,并且与载体PNIPAAm存... 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物分子,温敏水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为载体,研究了药物在凝胶上的负载和在不同温度(25和37℃)下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负载量约为35wt%,并且与载体PNIPAAm存在氢键作用。药物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体外模拟释放结果显示,当温度(37℃)高于凝胶的LCST时,对乙酰氨基酚释放的较慢;当温度(25℃)低于其LCST时,释放的较快。因此,可通过环境温度的改变达到APAP在载体PNIPAAm上控制释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 对乙酰氨基酚(apap) 氢键 控制释放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动物血浆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佩 吴锡铭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91-592,共2页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对动物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与血浆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测定血浆氨基酸含量。结果 :N -乙酰半胱氨酸能降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动物血浆主要氨基...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对动物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与血浆氨基酸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检测测定血浆氨基酸含量。结果 :N -乙酰半胱氨酸能降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动物血浆主要氨基酸含量 ,提高支链氨基酸/芳香氨基酸比值 ,降低动物死亡率。结论 :N -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与其影响血浆氨基酸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祛痰剂 血浆氨基酸 apap 肝毒剂 FHF
下载PDF
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赖荣陶 谢青 《肝脏》 2011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通用名为4′-羟乙酰苯胺,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APAP于1893年首次合成,20世纪50年代引起临床注意,1960年作为非处方药(OTC),是公认推荐剂量安全有效、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1],但大剂量可... 对乙酰氨基酚(APAP)通用名为4′-羟乙酰苯胺,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解热镇痛药。APAP于1893年首次合成,20世纪50年代引起临床注意,1960年作为非处方药(OTC),是公认推荐剂量安全有效、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的解热镇痛药[1],但大剂量可致肝毒性。目前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APAP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在美国该比例达50%以上。APAP过量导致的死亡与年龄较大、男性、饮酒及应用毒品等因素有关。目前在中国由APAP引起的肝损伤正在被众多的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将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的临床诊治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临床诊治 肝损伤 胃肠道不良反应 急性肝功能衰竭 解热镇痛药 apap 乙酰苯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