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家庭支持的中介效应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2例GDM患者,采用GDM专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利用糖尿病专用...目的基于家庭支持的中介效应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2例GDM患者,采用GDM专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利用糖尿病专用家庭支持问卷评价其家庭支持情况,且均随访统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1 min Apgar评分。Pearson法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支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家庭支持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相关性;Mplus8.3软件分析家庭支持在GDM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间的中介效应,并经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72.08±13.03)分,家庭支持总分(20.33±4.2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308.10±1005.31)g,Apgar评分(8.23±1.69)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与家庭支持总分、Apgar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庭支持总分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影响家庭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间呈部分中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直接效应为0.65、0.68,家庭支持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间接效应为0.24、0.22,总效应为0.89、0.90。结论GDM自我管理能力待提升、家庭支持水平低,且二者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有关,家庭支持在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间起中介效应。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驱梅治疗时机的不同分成3组,其中早期组(孕<12周)38例,中期组(孕12~27周)32例,晚期组(孕≥28周)30例。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母婴RPR滴度、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病率。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89%(3/38)、34.38%(11/32)和53.33%(16/30),其中早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中期组妊娠期患者RPR滴度<1∶8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RPR滴度<1∶8的比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中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分别为0(0/38)、6.25%(2/32)及26.67%(8/30),早期组和中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驱梅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母婴RPR滴度,并能有效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BIPI组102例、非BIPI组140例,并将BIPI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重度BIPI组53例、轻度BIPI...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BIPI组102例、非BIPI组140例,并将BIPI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重度BIPI组53例、轻度BIPI组49例。检测各组脐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并行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BIP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BIPI组、非BIPI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IPI组脐动脉pH低于非BIPI组,脐动脉乳酸水平高于非BIPI组,1、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BIPI组脐动脉pH低于轻度BIPI组,乳酸水平高于轻度BIPI组,1、5、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轻度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动脉血pH与1、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7、0.576,P均<0.05),脐动脉血乳酸与1、5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691,P均<0.05),脐动脉血pH与乳酸呈负相关(r=-0.694,P<0.05)。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预测BIPI发生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联合预测BIP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与任一单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Apgar评分对BIPI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目的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21.67%,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有积极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家庭支持的中介效应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2例GDM患者,采用GDM专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价其自我管理能力,利用糖尿病专用家庭支持问卷评价其家庭支持情况,且均随访统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出生1 min Apgar评分。Pearson法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支持、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家庭支持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相关性;Mplus8.3软件分析家庭支持在GDM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间的中介效应,并经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72.08±13.03)分,家庭支持总分(20.33±4.2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308.10±1005.31)g,Apgar评分(8.23±1.69)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与家庭支持总分、Apgar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庭支持总分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gar评分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可影响家庭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间呈部分中介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管理能力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直接效应为0.65、0.68,家庭支持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的间接效应为0.24、0.22,总效应为0.89、0.90。结论GDM自我管理能力待提升、家庭支持水平低,且二者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有关,家庭支持在自我管理能力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间起中介效应。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驱梅治疗时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母婴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胎传梅毒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与玛曲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接受驱梅治疗时机的不同分成3组,其中早期组(孕<12周)38例,中期组(孕12~27周)32例,晚期组(孕≥28周)30例。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情况、母婴RPR滴度、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病率。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7.89%(3/38)、34.38%(11/32)和53.33%(16/30),其中早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中期组妊娠期患者RPR滴度<1∶8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RPR滴度<1∶8的比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P<0.05);中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分别为0(0/38)、6.25%(2/32)及26.67%(8/30),早期组和中期组胎传梅毒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患者在孕早期进行驱梅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母婴RPR滴度,并能有效阻断梅毒垂直传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风险。
文摘目的探讨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BIPI)及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4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BIPI组102例、非BIPI组140例,并将BIPI组根据脑损伤程度分为重度BIPI组53例、轻度BIPI组49例。检测各组脐动脉血pH及乳酸水平,并行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早产儿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对BIP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BIPI组、非BIPI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IPI组脐动脉pH低于非BIPI组,脐动脉乳酸水平高于非BIPI组,1、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BIPI组脐动脉pH低于轻度BIPI组,乳酸水平高于轻度BIPI组,1、5、10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轻度BI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脐动脉血pH与1、5 min Apgar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7、0.576,P均<0.05),脐动脉血乳酸与1、5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691,P均<0.05),脐动脉血pH与乳酸呈负相关(r=-0.694,P<0.05)。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预测BIPI发生灵敏度、特异度较高,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及Apgar评分联合预测BIP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与任一单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脐动脉血pH、乳酸水平、Apgar评分对BIPI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预测价值。
文摘目的研究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镇痛分娩产妇,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以及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21.67%,低于对照组的43.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对行分娩镇痛初产妇分娩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