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1
作者 刘城 温玉 +2 位作者 杨雪 林泽洪 张振华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 目的 研究即穿型人工血管在血管通路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从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资阳市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血管内瘘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流出道静脉直径>4mm分为即穿型人工血管组(n=41),流出道静脉直径3~4 mm分为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人工血管组(n=42),分别选用即穿型人工血管、ePTFE人工血管进行造瘘手术。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为期18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手术后通畅率,治疗效果,手术后并发症,手术后生存率。结果 即穿型人工血管组与e PTFE人工血管组手术后6、12、18个月初级通畅率(t=1.437、0.609、0.595,P=0.231、0.435、0.441)及次级通畅率(t=2.108、0.149、0.310,P=0.147、0.699、0.578)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即穿型人工血管组首次穿刺时间、手术后透析导管移除时间均短于ePTFE人工血管组(t=78.386、21.491,均P<0.001);2组手术后透析血流量及人工血管使用率对比均不明显(t/χ^(2)=0.214、0.988,P=0.831、0.320)。即穿型人工血管组手术后肿胀、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ePTFE人工血管组(χ^(2)=24.418、7.540,P<0.001、0.006)。2组手术后6、12、18个月患者生存率对比均不明显(χ^(2)=1.037、0.239、0.183,P=0.309、0.625、0.668)。结论 即穿型人工血管应用于血管通路中可实现早期穿刺,通畅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即穿型人工血管 应用效果 并发症 生存率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付松 任为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23-26,共4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 腹主动脉瘤(AAA)是腹主动脉节段的病理性扩张,腔内治疗(EVAR)是解剖结构合适的AA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径路血管作为EVAR术中穿刺以及器械输送的途径,其解剖学特征对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对EVAR径路血管解剖学特征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腹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径路血管 解剖学特征 并发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血管通路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叶锡兰 邱碧辉 +5 位作者 宁志芳 夏运风 宋利 李志莲 梁馨苓 符霞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长期静脉置管、临时静脉置管、直接动...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血液净化中心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长期静脉置管、临时静脉置管、直接动静脉穿刺5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以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42.86%),临时静脉置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19.77%),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首选。但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无法建立时,其他4种仍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的重要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自体股部大隐静脉移植内瘘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玉柱 杨涛 +6 位作者 任树风 刘音 张丽红 刘丽芳 刘瑞林 郝瑞红 肖光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9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上肢移植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12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超声检查证实上肢无合适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且超声提示股部大隐静脉通畅。吻合动脉采用上肢肱动脉或桡动脉,静...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上肢移植内瘘的建立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12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经超声检查证实上肢无合适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且超声提示股部大隐静脉通畅。吻合动脉采用上肢肱动脉或桡动脉,静脉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J形或U形搭桥术式端侧吻合。观察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及移植静脉不同时段的内径,观察血液透析泵控血流量并计算透析充分性。结果所有患者内瘘术后全部即刻畅通,术后未见感染、血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于内瘘术后2.5月血栓形成并堵塞,1例于3月时堵塞。术后15d时动脉吻合口、静脉吻合口的内径分别为0.48±0.06cm、0.52±0.10cm(配对t检验,P=0.045);透析泵控血流量(内瘘使用1月)为270.8±32.0ml/min,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65±0.19,尿素清除率75.3%±3.3%。手术平均花费为人民币1807元。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上肢内瘘术后并发症少,长期通畅率高,易于护理操作,透析充分性好,总体费用低,可作为难以建立透析通路患者的一种有效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大隐静脉 自体血管移植
下载PDF
人造血管透析通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陆石 张金元 +1 位作者 孙晶 田军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8-329,共2页
对于因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其它原因而不能建立理想自身血管内瘘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我们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olytetrafluoroethylene)为这类患者建立了永久性动静脉血管透析通路,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对于因自身血管条件差或其它原因而不能建立理想自身血管内瘘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我们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polytetrafluoroethylene)为这类患者建立了永久性动静脉血管透析通路,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通畅率高、血流量大、穿刺方便和使用时间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血管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月娥 吴燕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4期849-850,共2页
介绍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现状,提出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动、静脉内瘘,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护理
下载PDF
前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应用的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元庄 胡女元 +1 位作者 马滚韶 冼翠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6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2年8月,对48例尿毒症患者以e-PT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 目的探讨前臂以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自2008年2月~2012年8月,对48例尿毒症患者以e-PT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对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建立内瘘,术后并发症16例,发生率达33.3%,分别为人工血管栓塞10例,心功能衰竭2例,肿胀手综合征2例,血清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前臂人工血管透析通路有一定的并发症,积极正确地处理有利于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下载PDF
起重船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海 严兵 习俊通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5,共4页
针对起重船设计开发中对母船选型及改造技术的需要,提出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Access构建起重船数据库系统.用户可通过VBA使用ADO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并利用系统与Excel的无缝连接导出完整数据,达到了船舶型值信息输入输出自动化的目的.该... 针对起重船设计开发中对母船选型及改造技术的需要,提出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Access构建起重船数据库系统.用户可通过VBA使用ADO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并利用系统与Excel的无缝连接导出完整数据,达到了船舶型值信息输入输出自动化的目的.该数据库能够方便快速的存储和查询所需要的船型信息,提高船体与起重负荷的相互匹配,缩短母船选型与改造的研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船 数据库 型值表 access EXCEL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新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郝旭阳(综述) 张丽红 王玉柱(审校)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在透患者透析龄延长,血管通路建立及维护越来越困难。自1966年Bresia和Cimino首次外科手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以来,血管通路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的增加以及在透患者透析龄延长,血管通路建立及维护越来越困难。自1966年Bresia和Cimino首次外科手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以来,血管通路技术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新技术及新器械的陆续出现,使血管通路建立与维护突飞猛进。本文拟综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腔内技术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新型移植物材料建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药物涂层球囊、覆膜支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 腔内自体动静脉内瘘 生物工程移植物血管 药物涂层球囊 覆膜支架
下载PDF
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康祺 范科 梁思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12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临床研究及应用。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及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套血透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其置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 目的:分析和探讨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临床研究及应用。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及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套血透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其置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留置时间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超过2年且至今仍在用,平均18.5个月。与临时导管比较,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出现感染、血栓形成、脱管等并发症情况更低、使用时间更长(P<0.05)。结论: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尤其在条件有限基层医院的透析患者提供一条可行的长期血管通路,确保透析继续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病人上肢血管通路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茜 季倩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3-207,共5页
血液透析治疗是大多数终末期肾病病人维持生命的方式。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而上肢通路血管建立的成功率及建立后的并发症是影响透析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临床上主要采用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超声、CT、数字减... 血液透析治疗是大多数终末期肾病病人维持生命的方式。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而上肢通路血管建立的成功率及建立后的并发症是影响透析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临床上主要采用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超声、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来监测及评估内瘘血管。为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价血管通路情况,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着重就几种影像方法对评价终末期肾病病人上肢血管通路的价值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上肢血管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即穿型人工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现状
12
作者 杨玉丽 段思宇 +6 位作者 匡彬 方倩瑜 赖容芳 唐杏明 刘璠娜 苏晓燕 李佛兰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S01期11-14,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即穿型人工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护理新进展。方法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从我国维持性血透患者即穿型人工血管的使用现状、并发症及护理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即穿型人工血管具有手术后可立即穿刺的优点,在... 目的了解目前即穿型人工血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护理新进展。方法通过复习国内外文献,从我国维持性血透患者即穿型人工血管的使用现状、并发症及护理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即穿型人工血管具有手术后可立即穿刺的优点,在并发症方面与传统聚四氟乙烯膨体人工血管相近,在初级及次级通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可在术后早期穿刺,避免了中心静脉置管,有效降低导管使用率,保护了中心静脉资源。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即穿型人工血管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精心的护理和患者日常维护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即穿型人工血管 血管通路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琴 廖宝 梁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1,33,共5页
目的探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远端通路导管进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1~88岁,平均年龄(63.56±11.63)岁。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17例(42.5%),颈内动脉段闭塞13例(32.5%),基底动脉闭塞10例(25%)。分析机械取栓的再通率、并发症以及90 d预后。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的评价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血管再通情况分析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mTICI),术后90 d患者预后评估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入院时中位NIHSS为16.5(12.00,22.25)分,出院时中位NIHSS为4(2,1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mTICI分级≥2b的37例,血管再通率92.5%;其中23例(57.5%)使用单纯抽吸,19例(82.61%)实现一次血管再通。90 d良好预后(mRS为0~2)占75.68%。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17.5%),其中1例(2.5%)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5.0%)栓子逃逸,4例(10.0%)出现症状性的颅内出血,4例(10.0%)死亡,均为血管再通的患者。结论在以直接抽吸技术作为首选取栓策略时,远端通路导管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方面相对安全,初步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大血管闭塞 直接抽吸技术 远端通路导管
下载PDF
支线集装箱船货舱及甲板通道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莫继华 姜伟 +1 位作者 耿继文 郑天祥 《船舶设计通讯》 2018年第2期15-25,共11页
货舱通道和甲板通道的设计是支线集装箱船舾装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支线集装箱船货舱通道和甲板通道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船体结构、货舱通风系统、甲板吊机和吊臂托架对通道的影响,并给出了常用的布置方法。介绍了货舱... 货舱通道和甲板通道的设计是支线集装箱船舾装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支线集装箱船货舱通道和甲板通道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船体结构、货舱通风系统、甲板吊机和吊臂托架对通道的影响,并给出了常用的布置方法。介绍了货舱内冷藏箱维护手孔、二甲板进入货舱的通道以及货舱盘梯的布置方案;提出了确定舱口间甲板条为满足通道布置要求所需的最小宽度的方法,为船型方案设计阶段中的货舱布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线集装箱船 货舱通道 甲板通道 舱口间甲板条
下载PDF
"管"控之路"道"阻且长——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策略探讨
15
作者 田丽 黄艳林 王晓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年第24期1841-1845,共5页
血管通路装置是把"双刃剑",充当生命通道同时也会引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从国家政策推动、医保支付革新及临床管理需求等方面阐述了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围绕导管全生命周... 血管通路装置是把"双刃剑",充当生命通道同时也会引发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从国家政策推动、医保支付革新及临床管理需求等方面阐述了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围绕导管全生命周期分析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的关键环节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基于目前难点与盲区思考我国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通路装置 血管导管相关感染 感染控制 管理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前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术后维护
16
作者 陈花 仝煦楠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712-716,共5页
绝大多数肾移植受者在接受肾移植前都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血液净化通路有临时透析置管、带隧道带涤纶环透析置管、自体血管的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4种。不同的通路类型各... 绝大多数肾移植受者在接受肾移植前都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血液净化通路有临时透析置管、带隧道带涤纶环透析置管、自体血管的动静脉内瘘(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4种。不同的通路类型各有优缺点,临床实际工作中会根据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血管条件、病情缓急、预期透析时长等因素进行选择,但针对肾移植等待者尚无明确的血液透析通路选择推荐。本文将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比各类血液透析通路的优劣,结合肾移植等待者的临床特点,为解决肾移植等待者血液透析通路选择及移植术后受者血液透析通路维护2大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液净化 动静脉内瘘 人工血管 血液透析 通路
原文传递
下肢透析使用动静脉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春民 朱仁明 张望德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841-844,共4页
血管通路是当前肾病终末期患者透析的生命线。当上肢血管耗尽时,下肢透析使用动静脉通路是首选。下肢透析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通路和人工血管通路两种,与上肢不同,下肢动静脉通路在其通畅率、并发症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近几年... 血管通路是当前肾病终末期患者透析的生命线。当上肢血管耗尽时,下肢透析使用动静脉通路是首选。下肢透析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通路和人工血管通路两种,与上肢不同,下肢动静脉通路在其通畅率、并发症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近几年下肢透析使用动静脉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下肢 血管通路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人工血管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志 林龙英 +4 位作者 王家兴 张杰 李捷 张恒 胡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通畅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1例...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间在我院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57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后通畅率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2周因心肌梗死死亡内瘘未能使用,内瘘成熟率为98%。围术期并发上肢肿55例,人工血管隧道内血清肿3例,人工血管内血栓2例,出血1例,经过积极处理后均成功用于透析。结论对自体血管条件不适合行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利用人工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是安全、可行的;术后并发症经积极处理能促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早期成熟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透析通路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人工血管移植建立尿毒症患者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元庄 胡女元 +1 位作者 马滚韶 冼翠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4期59-61,共3页
目的评价以人工血管移植建立尿毒症患者前臂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46例尿毒症患者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门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并对其术后内瘘的应用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 目的评价以人工血管移植建立尿毒症患者前臂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46例尿毒症患者以膨体聚四氟乙烯(e-门FE)人工血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并对其术后内瘘的应用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均成功建立内瘘,1例术后2周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内瘘应用1个月后死于心力衰竭,其他43例均获随访3~42个月,能满足每周2~3次的血液透析,临床应用有效率为93.5%。4例应用9~12个月后因内瘘栓塞而改行腹透,5例行2次人工血管内痿术,其中内瘘栓塞3例、锁骨下静脉栓塞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在尿毒症患者前臂浅静脉条件欠佳而难以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时,以人工血管移植能有效地建立起满足血透要求的内瘘,是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艳艳 汪宇鹏 +5 位作者 祖凌云 郑康 李楠 赵一鸣 郑亚安 高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1-904,共4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在危重症患者中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的时间、满意度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入骨髓腔内通路组或中心静脉通路组,分别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并经上述通路...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在危重症患者中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的时间、满意度和安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入骨髓腔内通路组或中心静脉通路组,分别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并经上述通路给予药物或液体治疗,记录第一次穿刺是否成功、穿刺时间、满意度、并发症等数据。结果本试验共人组24例患者,骨髓腔内通路组和中心静脉通路组各12例,年龄、性别、BM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腔内通路组和中心静脉通路组中诊断为休克和心脏骤停者分别占83.3%、58.3%。骨髓腔内通路组和中心静脉通路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1.7%、66.7%(P=0.158),建立骨髓腔内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的时间分别为(74.9±43.7)s、(944.0±491.5)s(P〈0.01),骨髓腔内通路组操作者和中心静脉通路组操作者对使用器械的满意度分别为(8.0±1.1)分、(7.2±0.8)分(P=0.053),对总体操作的满意度分别为(3.7±0.7)分、(3.9±0.3)分(P=0.377),两个组的患者均未观察到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骨髓腔内通路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中心静脉通路,平均穿刺时间远小于中心静脉置管,且操作简单,实用性更强,在危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在外周血管通路难以建立时,骨髓腔内通路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桥接方法,快速建立血管通路,赢得抢救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内通路 中心静脉通路 危重症 血管通路 第一次穿刺成功率 穿刺时间 满意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