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及调控基因marOR突变与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任静朝 段广才 +3 位作者 宋春花 吕锐利 张卫东 郗园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 目的:研究志贺菌的耐药状况,检测临床分离志贺菌主动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及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和有机溶剂耐受试验,对其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结果:159株临床分离的志贺菌属细菌筛选出4株敏感株、18株耐单药株和137株耐多药株,耐多药率为86.2%(137/159);159株中有122株对有机溶剂耐受,耐受率为76.7%(122/159);159株均扩增出acrAB-tolC基因和marOR基因,未发现基因缺失株;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155株耐药菌株中,marOR基因的突变率为17.4%,acrA基因的突变率为5.8%,acrB基因的突变率为3.9%,tolC基因的突变率为2.6%;4株敏感株未发现marOR、acrA、acrB和tolC基因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志贺菌耐多药率和有机溶剂耐受率均较高,且存在较高的marOR基因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acrab-tolc主动外泵基因 marOR基因 耐多药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AcrAB-TolC外排泵表达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红霞 马述清 +1 位作者 刘玉堂 伞治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9-452,共4页
AcrAB-TolC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引起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AcrAB-TolC外排泵的表达水平主要受其正向调节因子、负向调节因子以及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调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crAB-TolC外排泵调控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外排泵 AcrAB—TolC
下载PDF
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AcrA蛋白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2 位作者 马福旺 刘环香 喻研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研究其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细菌的AcrA蛋白部分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这与其实现生物学功能有关,非保守区域是主要的进化区域。可为不同菌株的进化提供参考,同时为以AcrAB-Tolc型外排泵为靶标的新药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菌 acrab-tolc型外排泵 AcrA蛋白 进化分析
下载PDF
志贺菌属外排泵AcrAB-TolC及其调控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贤 董利娟 +3 位作者 祁伟 程玉谦 吕星 梁帆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氟喹诺酮志贺菌外排泵Acr AB-Tol C基因及其调控基因mar OR、acr R、sox S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使用K-B纸片扩散法筛选临床耐药菌,测定加入泵抑制剂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萘啶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耐氟喹诺酮志贺菌外排泵Acr AB-Tol C基因及其调控基因mar OR、acr R、sox S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使用K-B纸片扩散法筛选临床耐药菌,测定加入泵抑制剂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萘啶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变化,PCR扩增外排泵基因acr A、acr B及其调控基因mar OR、acr R、sox S并测序。结果 159株志贺菌中共筛选出11株氟喹诺酮耐药菌株;加入质子泵抑制剂后2株耐药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MIC下降;7株耐药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MIC不变;2株耐药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MIC上升。基因测序发现氟喹诺酮耐药菌株外排泵Acr AB-Tol C调控基因mar OR第36、37、38、39位存在CATT碱基缺失。结论泵抑制剂可部分抑制外排泵的活性。mar OR突变可能与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喹诺酮类 抗药性 细菌 外排泵acrab-tolc marOR 羰基氢氯苯腙
下载PDF
AcrAB-TolC外排泵在多重耐药肠杆菌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华炜聪 邓在春 +2 位作者 张筠 朱丹萍 陈众博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4期184-188,共5页
耐多药肠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AcrAB-TolC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引起肠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主要由周质融合蛋白AcrA、外膜通道蛋白TolC和药物质子转运子AcrB构成,受整体调控因子、局部调控因子以及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 耐多药肠杆菌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AcrAB-TolC外排泵的过量表达是引起肠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主要由周质融合蛋白AcrA、外膜通道蛋白TolC和药物质子转运子AcrB构成,受整体调控因子、局部调控因子以及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调节。对AcrAB-TolC外排泵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相关耐药本质,还有助于研制有临床意义的外排泵抑制剂(EPIs),为解决肠杆菌多重耐药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文对AcrAB-TolC外排泵的结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ab-tolc 外排泵 肠杆菌 多重耐药
下载PDF
苦参碱逆转外排泵系统AcrAB-ToIC介导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
6
作者 伍慧妍 钟瑶 +2 位作者 詹铀超 彭亮 张艳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7-1122,共6页
目的评估苦参碱对由外排泵AcrAB-TolC介导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逆转耐药性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使用棋盘稀释法,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替加环素组、苦参碱组、联合用药组;培养24 h后,酶... 目的评估苦参碱对由外排泵AcrAB-TolC介导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耐药的影响并探究其逆转耐药性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使用棋盘稀释法,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替加环素组、苦参碱组、联合用药组;培养24 h后,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记录各药物组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抑菌率和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取各药物组MIC对应孔和阳性对照孔,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AcrAB-TolC外排泵系统调控基因AcrB、MarA、RamA、AcrR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单用替加环素或苦参碱相比较,替加环素与苦参碱联合应用能更明显的抑制外排泵系统AcrAB-TolC介导的替加环素耐药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生长(P<0.05),替加环素与苦参碱的药理主要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联合用药下,替加环素与苦参碱的MIC值均明显降低,替加环素的MIC均能恢复至替加环素敏感MIC值;苦参碱单独或联合作用后,AcrAB-TolC外排泵RamA、AcrB表达明显降低(P<0.05),AcrR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苦参碱能下调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AcrAB-Tolc外排泵调控蛋白RamA和AcrB基因的表达、及上调AcrR基因的表达,起到逆转替加环素耐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替加环素耐药 acrab-tolc外排泵
下载PDF
安妥沙星体外诱导大肠埃希菌耐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安祥 朱瑞奇 +2 位作者 吴韩 曾杨梅 吴俊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92,共5页
为了探讨耐药外排泵AcrAB-TolC在大肠埃希菌对安妥沙星的诱导耐药中的发生机制,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安妥沙星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1/2 MIC为起点采用浓度递增法对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并将... 为了探讨耐药外排泵AcrAB-TolC在大肠埃希菌对安妥沙星的诱导耐药中的发生机制,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安妥沙星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1/2 MIC为起点采用浓度递增法对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并将诱导后的细菌在不含药的培养基上传代培养5次,每次传代后测定MIC值,以获得稳定耐药的菌株。并检测安妥沙星诱导前后大肠埃希菌株外排泵AcrAB-TolC基因序列的突变和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的耐药菌株acrA有8处、acrB有40处、tolC有27处发生了碱基突变,其中acrB和tolC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了改变,并且诱导后的菌株耐药外排泵AcrAB-TolC的基因acrA、acrB、acrZ、tolC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妥沙星 大肠埃希菌 外排泵acrab-tolc
下载PDF
苦豆子碱对耐多药大肠杆菌AcrAB-ToLC蛋白表达量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贾芳 杨江流 《河套学院论坛》 2014年第1期72-87,91,共17页
本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筛选出了2株耐环丙沙星(CIP)、头孢噻肟(CTX)、阿米卡星(AN)、氨苄西林(AM)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测定了苦豆子碱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的MIC值为12.5mg/mL,MH肉汤稀释棋盘式法测定环丙沙星联合苦豆子碱、... 本文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筛选出了2株耐环丙沙星(CIP)、头孢噻肟(CTX)、阿米卡星(AN)、氨苄西林(AM)药物的多重耐药性大肠杆菌,测定了苦豆子碱对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菌株的MIC值为12.5mg/mL,MH肉汤稀释棋盘式法测定环丙沙星联合苦豆子碱、CCCP MIC值,通过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判断环丙沙星联合苦豆子碱呈协同作用,优化试验确定最适宜的逆转条件对耐药性大肠埃希菌进行逆转,对编码外排泵系统中AcrA、AcrB、AcrR、ToLC蛋白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同时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苦豆子碱对多重耐药菌株作用前后AcrA、AcrB、AcrR、ToLC蛋白的mRNA表达量影响。数据分析发现作用前后编码大肠杆菌外排泵系统AcrA、AcrB、AcrR、ToLC蛋白基因碱基序列未发生变化,但苦豆子碱作用后外排泵系统中AcrA、AcrB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负调控蛋白AcrR mRNA表达量上升。苦豆子碱从整体上可以抑制耐多药大肠埃希氏菌AcrAB-ToLC的蛋白mRNA表达量,使大肠杆菌多药外排泵AcrAB-ToLC的蛋白mRNA表达量下降,从而恢复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相对敏感性。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苦豆子碱逆转耐药性大肠杆菌其它机制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碱 多重耐药 外排泵acrab-tolc 实时定量PCR
原文传递
革兰氏阴性菌AcrAB-TolC多药外排泵结构数据对抑制剂研发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顾容兆 郑威 石小东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63-1873,共11页
革兰氏阴性菌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广泛聚焦的问题。近年研究发现,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esistance-nodulation-cell division,RND)家族外排泵的过表达,与革兰氏阴性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在RND家族中,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AcrA... 革兰氏阴性菌的多重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广泛聚焦的问题。近年研究发现,耐药结节细胞分化(resistance-nodulation-cell division,RND)家族外排泵的过表达,与革兰氏阴性菌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在RND家族中,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的AcrAB-TolC外排泵被认为是导致多重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开发有效的抑制剂,需要对AcrAB-TolC外排泵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往对该外排泵结构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体外采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或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来解析其单个组分或全泵的结构。细胞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为揭示AcrAB-TolC外排泵在天然细胞膜环境中的组装和运行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综述了AcrAB-TolC不同层级的结构数据在研发外排泵抑制剂方面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耐药结节细胞分化家族外排泵 acrab-tolc 外排泵抑制剂
原文传递
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mRNA转录水平与氟喹诺酮耐药的相关性
10
作者 刘奉云 张豪杰 +2 位作者 杨贤 吴晓妹 祁伟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6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Acr AB-Tol C外排泵的3个组成基因(acr A、acr B、tol C)m RNA转录水平与其氟喹诺酮耐药水平。方法收集2009至2015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儿童医院3家三甲医院就诊腹泻患者的... 目的探讨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Acr AB-Tol C外排泵的3个组成基因(acr A、acr B、tol C)m RNA转录水平与其氟喹诺酮耐药水平。方法收集2009至2015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儿童医院3家三甲医院就诊腹泻患者的非重复粪便样本,分离培养获得192株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志贺菌株分为氟喹诺酮耐药组和氟喹诺酮全敏感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两组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 AB-Tol C外排泵基因在m RNA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使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氟喹诺酮耐药组志贺菌株共计9株(对3种及3种以上氟喹诺酮耐药的菌株),依次编码为F2、N8、F44、157、187、368、1113、3171和3327,氟喹诺酮全敏感组志贺菌株共计9株,依次编码为F13、1、22、174、186、377、1506、3283和3326;耐药组外排泵acr A基因的m RNA转录水平高于全敏感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2);耐药组外排泵acr B和tol C基因的m RNA转录水平均值虽然高于全敏感组相应基因m RNA转录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4、P=0.30,t=1.17、P=0.29)。结论受试菌株外排泵acr A基因m RNA转录水平增高与氟喹诺酮耐药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耐药性 氟喹诺酮 外排泵 acrab-tolc
原文传递
志贺菌主动外排泵调控基因marOR突变与泵表达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任静朝 段广才 +3 位作者 宋春花 吕锐利 张卫东 郗园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志贺菌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主动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0株临床分离志贺菌和本实验室筛选的敏感菌及标准株的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志贺菌调控基因marOR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与主动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00株临床分离志贺菌和本实验室筛选的敏感菌及标准株的marOR基因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对marOR基因突变株进行测序,利用RT-PCR测定其泵基因acrA、acrB和tolC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四环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100株临床分离志贺菌、敏感株及标准株均扩增出marOR基因,未发现该基因缺失株;SSCP分析发现marOR基因的突变率为23%;随机选择11株marOR基因突变株和1株敏感株及标准株进行测序,其中有9株存在4个碱基的缺失和3个位点的碱基突变,RT-PCR分析表明11株marOR基因突变株的acrAB—tolC主动外排泵表达水平高于敏感株和标准株,且该11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结论在该实验中志贺菌marOR基因突变率较高,其突变株的acrAB—tolC主动外排泵基因高表达,可能增加耐多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marOR基因 acrAB—tolC主动外排泵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