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Ag@Ni核壳结构粉体镍基复合涂层的多循环高温摩擦学性能
1
作者 何乃如 方子文 +3 位作者 贾均红 杨杰 陈威 辛骅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8-628,共11页
为了抑制Ag的扩散,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Ag@Ni核壳结构粉体,并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NiCrAlY-Mo-Ag@Ni涂层,详细研究核壳结构设计对涂层在高温循环工况下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g的核壳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镍基涂层... 为了抑制Ag的扩散,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Ag@Ni核壳结构粉体,并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NiCrAlY-Mo-Ag@Ni涂层,详细研究核壳结构设计对涂层在高温循环工况下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g的核壳结构设计可以提高镍基涂层中Ag与NiCrAlY的界面结合强度,进而显著提高复合涂层的硬度。Ni覆层有效地抑制了Ag在高温摩擦过程中的扩散与耗散。800℃时NiCrAlY-Mo-Ag@Ni涂层的摩擦因数仅为0.25,磨损率仅为1×10^(-5)mm^(3)/(N·m),显著低于NiCrAlY-Mo-Ag涂层。同时,Ag的核壳结构设计使得涂层在高温多循环工况下始终保持良好的自润滑性和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ag@ni NI基复合涂层 摩擦学性能 高温热循环
下载PDF
二维镍配位聚合物(Ni-CP)和Ag@Ni-CP肖特基结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阳离子染料
2
作者 马志虎 任宜霞 +2 位作者 王智香 张美丽 王记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09-2019,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二维镍配位聚合物(Ni-CP),命名为[Ni(DDB)_(0.5)(2,2'-bipy)(H_(2)O)]·H_(2)O(H_(4)DDB=1,4-二(3,5-二羰基苯氧基)苯,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二维镍配位聚合物(Ni-CP),命名为[Ni(DDB)_(0.5)(2,2'-bipy)(H_(2)O)]·H_(2)O(H_(4)DDB=1,4-二(3,5-二羰基苯氧基)苯,2,2'-bipy=2,2'-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通过DDB~(4-)配体以μ4方式形成二维波浪状网络结构。采用光还原法制备了具有肖特基结的Ag负载产品(Ag@Ni-CP)。研究了Ni-CP和Ag@Ni-CP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后者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效果,特别是对罗丹明B和亚甲蓝,60 min内降解率快速高达99%,与报道的金属有机骨架催化剂材料相比,Ag@Ni-CP表现出更高更快的降解性能。通过自由基俘获实验研究了Ag@Ni-CP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位聚合物 ag@ni-CP 晶体结构 光催化降解 阳离子染料
下载PDF
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宽温域多循环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文怀兴 黄琰 何乃如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分析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从室温到800℃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其在800℃时的多循环摩擦学性能,并通过磨损表...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分析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了Al_(2)O_(3)-Ag@Ni-Mo自润滑材料从室温到800℃的摩擦学性能以及其在800℃时的多循环摩擦学性能,并通过磨损表面分析探讨了其在宽温域以及多循环条件下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将软金属润滑剂以Ag@Ni核壳结构的形式添加到基体材料中,可使Al_(2)O_(3)陶瓷在宽温域环境下摩擦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材料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连续润滑.同时,由于Ni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Ag在高温下的扩散问题,使其在5个循环周期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摩擦学性能,从而延长材料服役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核壳结构 宽温域润滑 多循环摩擦学性能 服役寿命
下载PDF
核壳结构Ag@Ni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乃如 方子文 +2 位作者 贾均红 刘宁 杨杰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利用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硫酸镍作为主盐,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通过化学镀法制备核壳结构Ag@Ni粉体;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核壳结构Ag@Ni粉体的形貌、结构及化学组... 利用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硫酸镍作为主盐,柠檬酸钠作为络合剂,通过化学镀法制备核壳结构Ag@Ni粉体;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核壳结构Ag@Ni粉体的形貌、结构及化学组分进行表征分析;通过设计单因素实验,并以化学镀液浓度为单因素,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柠檬酸钠浓度为影响因子,研究化学镀液浓度对核壳结构Ag@Ni粉体镀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结构Ag@Ni粉体镀层具有良好的包覆性和完整性;核壳结构Ag@Ni粉体制备过程中Ag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镀Ni层以单质Ni存在,且主要沿Ni的(111)晶面生长;随着硫酸镍、次亚磷酸钠、柠檬酸钠浓度的增大,核壳结构Ag@Ni粉体镀层厚度显著增加,次亚磷酸钠的浓度对镀层厚度增长速率的影响最显著,柠檬酸钠浓度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化学镀
下载PDF
多孔Ag@Ni泡沫金属的制备及其在非水性锂空气电池上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蕾 朱丁 +2 位作者 宋明 陈云贵 王晓飞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507-2510,共4页
通过改进的置换反应,以三维网状结构泡沫镍为基底,制备了新型多孔Ag/Ni复合泡沫金属材料(Ag@Ni泡沫金属)。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表明,泡沫镍基底上生成的金属Ag颗粒呈枝晶状且分布均匀。将其作为集流体... 通过改进的置换反应,以三维网状结构泡沫镍为基底,制备了新型多孔Ag/Ni复合泡沫金属材料(Ag@Ni泡沫金属)。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表明,泡沫镍基底上生成的金属Ag颗粒呈枝晶状且分布均匀。将其作为集流体首次应用于锂空气一次电池正极,通过线性伏安扫描(LSV)、电化学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Ag@Ni泡沫金属作为锂空气一次电池的氧气极集流体,明显提高了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改善了电化学反应性能,电流密度0.1 mA/cm2时,放电电压平台从2.66升高到2.73 V,容量也由2000 mAh/g增大到2750 mAh/g,且大电流密度下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反应 集流体 锂空气电池 多孔ag@ni泡沫金属
原文传递
Ag-Ni/KCC-1的制备及其在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醇酸甲酯中的催化性能
6
作者 张舜光 崔阳 +2 位作者 刘林林 张金颐 陈学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针对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备乙醇酸甲酯(MG)反应中,银(Ag)基催化剂成本较高、催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为降低成本并提高催化性能,以水热合成法制备的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球(KCC-1)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g/KCC-1、Ag-Ni/KCC-... 针对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备乙醇酸甲酯(MG)反应中,银(Ag)基催化剂成本较高、催化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为降低成本并提高催化性能,以水热合成法制备的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球(KCC-1)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g/KCC-1、Ag-Ni/KCC-1负载型催化剂。考察了Ag的较优负载量及总负载量不变时,Ag与镍(Ni)较佳的质量比。结果表明,Ag/KCC-1催化剂中,不同Ag负载量的催化剂,其结构和催化性能均有所不同,Ag负载量(质量分数)为15%时,性能较好;Ag-Ni/KCC-1催化剂中,适量Ni的引入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当Ag和Ni的负载量分别为12%和3%时,催化性能较佳,与单组分负载的Ag/KCC-1催化剂相比,DMO转化率由90.37%提高至96.75%,MG转化率由90.77%提高至92.48%,MG收率由82.04%提高至89.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乙醇酸甲酯 催化剂 树枝状纤维形二氧化硅纳米球 Ag-Ni/KCC-1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Fe-Ni基奥氏体合金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郑军宝 闫英杰 曹睿 《电焊机》 2024年第3期18-23,79,共7页
针对Fe-Ni基奥氏体合金在740℃时效处理后的析出相随时效时间的演变进行探究;并通过电化学腐蚀试验以及Mott-Schottky分析,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40℃时效处理可以促进γ′沉淀强化相[Ni_(3)(Al,Ti)]在合金... 针对Fe-Ni基奥氏体合金在740℃时效处理后的析出相随时效时间的演变进行探究;并通过电化学腐蚀试验以及Mott-Schottky分析,研究了时效处理对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40℃时效处理可以促进γ′沉淀强化相[Ni_(3)(Al,Ti)]在合金中的析出;随时效时间的增加,γ′析出相的密度和尺寸增加;同时,时效处理会增加合金表面点缺陷数量,降低合金钝化膜致密性,从而导致合金耐点蚀性降低;通过恒电位阳极极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合金表面点缺陷数量,提高合金耐点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基奥氏体合金 时效处理 γ′析出相 耐点蚀性能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时效处理对Ni-Ti-La合金微结构、相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晶 李维雅 赵春旺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时效处理是调节合金微结构,影响合金性能的有效方法。用实验的方法分析了Ni-Ti-La合金的微结构,研究了合金的相变行为,测定了合金的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用La元素替代Ni元素形成的Ti_(50)Ni_(49.5)La_(0.5)合金,经时效处理后合金由N... 时效处理是调节合金微结构,影响合金性能的有效方法。用实验的方法分析了Ni-Ti-La合金的微结构,研究了合金的相变行为,测定了合金的维氏硬度。实验结果表明,用La元素替代Ni元素形成的Ti_(50)Ni_(49.5)La_(0.5)合金,经时效处理后合金由NiTi基体、NiLa沉淀相和Ti_(2)Ni沉淀相组成,并且沉淀相的数量随着时效温度升高而减少,合金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均为一步相变B2↔B19',合金相变开始温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金的硬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La元素替代Ti元素形成的Ti_(49.5)Ni_(50)La_(0.5)合金,经时效处理后合金由NiTi基体、NiLa沉淀相组成,并且沉淀相的数量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合金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呈现一步相变B2↔B19',相变开始温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金的维氏硬度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时效处理对Ti_(50)Ni_(49.5)La_(0.5)合金和Ti_(49.5)Ni_(50)La_(0.5)合金的微结构产生了影响,进而影响了合金的相变行为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La合金 微观结构 相变行为 维氏硬度 时效处理
下载PDF
细胞色素c电子供体SERS活性基底
9
作者 唐金萍 赵冰 韩晓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7-158,共2页
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存在可相互转化的还原和氧化态两种分子形式。基于之前的研究,发现镍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电子供体特异性还原细胞色素c。镍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能力,但其增强因子较小,限制了其应用。在该研究中,成功... 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存在可相互转化的还原和氧化态两种分子形式。基于之前的研究,发现镍纳米粒子可以作为电子供体特异性还原细胞色素c。镍纳米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能力,但其增强因子较小,限制了其应用。在该研究中,成功合成了Ag@Ni核壳纳米粒子,借助于Ag核的拉曼信号增强能力和Ni壳的电子供体特性,该SERS基底可用于氧化还原蛋白的电子传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 ag@ni纳米粒子 电子传递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时效对重度冷变形Ni-W-Co-Ta高密度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鑫 熊毅 +4 位作者 查小琴 厉勇 舒康豪 杨苗苗 任凤章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8-157,共10页
在650~900℃温度区间内对重度冷变形Ni-W-Co-Ta高密度合金(总压下量90%)进行了16 h时效处理,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时效温度... 在650~900℃温度区间内对重度冷变形Ni-W-Co-Ta高密度合金(总压下量90%)进行了16 h时效处理,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拉伸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对不同温度时效处理前后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时效温度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度冷变形可将Ni-W-Co-Ta高密度合金的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时效处理后新相Ni_4W从基体析出,且该相的尺寸和体积分数随时效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合金的力学性能指标随时效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时效温度为700℃时,合金强度达到最大值,相应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为2286和1989 MPa,显微硬度为765 HV。时效温度为750℃时,冷变形合金开始发生再结晶现象。合金时效处理前后断口形貌均呈现韧-脆混合型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重度变形 Ni-W-Co-Ta高密度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Ag/Ni复合材料界面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 杜晓明 刘纪德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四种不同晶体学位向关系的Ag/Ni复合材料的界面能量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Ag(100)/Ni(100)和Ag(110)/Ni(110)界面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高于Ag(110)/Ni(100)和Ag(111)/Ni(100)界面;界面区...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并分析四种不同晶体学位向关系的Ag/Ni复合材料的界面能量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Ag(100)/Ni(100)和Ag(110)/Ni(110)界面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高于Ag(110)/Ni(100)和Ag(111)/Ni(100)界面;界面区的原子成键作用以第一层原子为主,界面处Ag原子和Ni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Ag(100)/Ni(100)和Ag(110)/Ni(110)界面的原子成键能力较强,易于形成稳定的界面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Ag/Ni复合材料 稳定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时效态Ti-50.8Ni-0.5V合金的组织、相变和形状记忆行为
12
作者 贺志荣 刘曼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44-3753,共10页
为了揭示时效温度和时间对Ti-50.8Ni-0.5V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SE)和形状记忆效应(SME)的影响规律,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分别研究了经300℃、400℃、500℃分别时效0.5 h、1 h、5 h、10 h、20 h、50 h后Ti-50... 为了揭示时效温度和时间对Ti-50.8Ni-0.5V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SE)和形状记忆效应(SME)的影响规律,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示差扫描量热仪和拉伸试验分别研究了经300℃、400℃、500℃分别时效0.5 h、1 h、5 h、10 h、20 h、50 h后Ti-50.8Ni-0.5V合金的显微组织特征、相变行为和形状记忆行为。结果表明:300~500℃时效态Ti-50.8Ni-0.5V合金的显微组织由基体和Ti3Ni4析出相组成,其中Ti3Ni4析出相呈透镜状,分布在基体的晶内和晶界。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Ti3Ni4析出相尺寸增大,密度减小。在冷却/加热过程中,300℃和400℃时效态合金发生B2→R→B19′/B19′→R→B2(B2—母相,CsCl型结构;R—R相,菱方结构;B19′—马氏体,单斜结构)型相变,500℃时效态合金发生B2→R→B19′/B19′→B2型相变。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R相变温度TR和马氏体相变温度TM增加,马氏体相变热滞ΔTM减小,R相变热滞ΔTR变化不大,其中TR400℃>TR300℃>TR500℃,TM500℃>TM400℃>TM300℃,ΔTM400℃>ΔTM300℃>ΔTM500℃,ΔTR300℃≈ΔTR400℃≈4℃。室温下,(300℃,0.5~50 h)、(400℃,0.5~10 h)和(500℃,0.5~1 h)时效态Ti-50.8Ni-0.5V合金呈SE特性,(400℃,10~50 h)和(500℃,1~50 h)时效态合金呈SE+SME特性。要使Ti-50.8Ni-0.5V合金在室温下获得优异的SE特性,可对其进行(300℃,0.5~50 h)或(400℃,0.5~10 h)或500℃/0.5~1 h时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V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时效 显微组织 相变 形状记忆行为
下载PDF
钎焊温度对TA1/Ti-Zr-Cu-Ni-Ag/TA1接头界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修凯 路英瑶 +5 位作者 卞红 宋晓国 沈元勋 李明 万志文 郭鹏 《电焊机》 2023年第8期78-85,共8页
采用Ti-Zr-Cu-Ni-Ag钎料进行TA1钛合金的连接,并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钎焊温度下获得的接头界面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TA1/Ti-Zr-Cu-Ni-Ag/TA1接头典型界面微观组... 采用Ti-Zr-Cu-Ni-Ag钎料进行TA1钛合金的连接,并使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不同钎焊温度下获得的接头界面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TA1/Ti-Zr-Cu-Ni-Ag/TA1接头典型界面微观组织为α-Ti/α-Ti+β-Ti+(α-Ti+γ)/α-Ti。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缝宽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共析组织更加分散,α-Ti组织逐渐增多,α-Ti和(α-Ti+γ)的片层状结构也逐渐明显;剪切试验表明当钎焊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20 min时,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172.04 MPa的峰值,接头的断裂模式为韧脆混合断裂;接头平均抗拉强度为260.04 MPa,达到了母材的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温度 TA1钛合金 Ti-Zr-Cu-Ni-Ag钎料 界面组织性能
下载PDF
退火和时效工艺对富镍Ti-Ni形状记忆合金显微组织和相变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贺志荣 王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72-6178,共7页
为了给富镍Ti-Ni形状记忆合金热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以Ti-50.8Ni合金丝为对象,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退火和时效工艺对富镍Ti-Ni合金显微组织、相变类型、相变温度和相变热滞的影响规律。Ti-50.8Ni合... 为了给富镍Ti-Ni形状记忆合金热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以Ti-50.8Ni合金丝为对象,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退火和时效工艺对富镍Ti-Ni合金显微组织、相变类型、相变温度和相变热滞的影响规律。Ti-50.8Ni合金丝经350~800℃+5~120 min退火处理后,随退火温度和时间增加,合金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过程,再结晶温度在600℃左右,显微组织形态由纤维状向等轴状变化;冷却/加热相变类型由B2→R→B19′/B19′→R→B2型向B2→R→B19′/B19′→B2型向B2→B19′/B19′→B2型转变(B2-母相,CsCl型结构;R-R相,菱方结构;B19′-马氏体相,单斜结构);R相变温度θ_(R)先升后降,极大值35.2℃在400℃退火态合金中取得;马氏体(M)相变温度θ_(M)升高,M相变热滞Δθ_(M)降低,R相变热滞Δθ_(R)约为4℃。该合金经300~500℃+0.5~50 h时效处理后,随时效温度和时间增加,合金中Ti3Ni4析出物形貌由细小颗粒状→针状→粗片状变化;300℃和500℃时效态合金的相变类型分别为B2→R→B19′/B19′→R→B2和B2→R→B19′/B19′→B2,400℃时效态合金的相变类型由B2→R→B19′/B19′→R→B2型向B2→R→B19′/B19′→B2型转变;θ_(R300)、θ_(R400)、θ_(R500)、θ_(M300)和θ_(M500)升高;θ_(M400)先降后升,极小值-121.4℃在400℃+1 h时效态合金中取得;Δθ_(M300)和Δθ_(M400)先升后降,极大值70.5℃和129.4℃分别在300℃+5 h和400℃+1 h时效态合金中取得;Δθ_(M500)降低,Δθ_(R300)和Δθ_(R400)约为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I合金 Ti-50.8Ni合金 形状记忆合金 退火 时效 显微组织 相变
下载PDF
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常君 王明飞 +1 位作者 接金川 李廷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15-3228,共14页
采用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研究织构对Ni/Co质量比与弯曲成形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Ni/Co质量比能够促进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并且可以细... 采用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研究织构对Ni/Co质量比与弯曲成形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Ni/Co质量比能够促进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并且可以细化铸态和峰时效态合金的晶粒。在RD方向上,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小,主要含有R{124}〈211〉和Copper{112}〈111〉织构。在TD方向上,Ni/Co质量比为1.5时合金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小,主要含有Copper{112}〈111〉、S{123}〈634〉和R{124}〈211〉织构。此外,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电导率和伸长率以及相对高的强度。通过理论计算发现,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在RD方向上最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弯折试验结果表明,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具有最好的纵向(GW)弯曲成形性能,最小弯曲比为2.1,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o-Si合金 时效处理 弯曲成形性能 织构
下载PDF
镍铝化物增强摩擦堆焊Al-Cu-Mg合金基复合涂层的非等温时效行为
16
作者 Ramezanali FARAJOLLAHI Hamed JAMSHIDI AVAL +1 位作者 Roohollah JAMAATI Mousa JAVIDAN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696-3708,共13页
本文研究了镍铝化物对Al-Cu-Mg合金非等温时效行为的影响。对经非等温时效处理的含镍铝化物Al-Cu-Mg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Al-Cu-Mg基体中加入1.5 wt%Ni后,Al-Cu-Mg基体中镍铝化物的存在使析出物由S-Al_(... 本文研究了镍铝化物对Al-Cu-Mg合金非等温时效行为的影响。对经非等温时效处理的含镍铝化物Al-Cu-Mg合金的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Al-Cu-Mg基体中加入1.5 wt%Ni后,Al-Cu-Mg基体中镍铝化物的存在使析出物由S-Al_(2)CuMg转变为θ-Al_(2)Cu。在非等温时效过程中,达到最大力学性能的非等温时效处理温度由250℃转变为300℃。与170℃等温人工时效处理相比,经非等温时效处理的含镍铝化物Al-Cu-Mg合金的最大硬度和力学性能均提高了9%。含镍铝化物试样在300℃时达到最大硬度和抗剪强度,分别为HV0.1(143.4±6.4)和(298.6±9.6)MPa。非等温时效处理后,与AA2024铝合金基体和不含镍铝化物涂层相比,含镍涂层的腐蚀电流强度分别降低了约58%和49%。与传统的人工时效处理相比,经非等温时效处理的含镍铝涂层的腐蚀电流降低了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时效 镍添加剂 摩擦堆焊 微观结构 腐蚀行为
下载PDF
Sc元素对Ag-Ni合金力学性能与抗硫化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金斌俊 刘奎仁 +5 位作者 倪帅 王春新 孙宏志 韩庆 陈建设 李斌川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58,77,共7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Ag-Ni-Sc系列合金。采用浸泡腐蚀、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系列合金在0.1mol/L的Na_(2)S溶液和H_(2)S气氛中的腐蚀行为,采用SEM、EDS、OM及硬度测试研究了Sc含量对Ag-Ni合金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分、显微结构及力学...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制备Ag-Ni-Sc系列合金。采用浸泡腐蚀、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系列合金在0.1mol/L的Na_(2)S溶液和H_(2)S气氛中的腐蚀行为,采用SEM、EDS、OM及硬度测试研究了Sc含量对Ag-Ni合金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组分、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Sc元素可以降低合金的腐蚀电流,提高合金的抗硫化性能,细化合金晶粒,提升合金的硬度。过量的Sc会导致合金组织中出现过多金属间化合物、晶界偏析,从而使得合金硬度和抗硫化性能变差。综合考虑,Sc元素在Ag-Ni合金中的最优添加量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 Ag-Ni合金 腐蚀形貌 力学性能 抗硫化性能 电化学腐蚀性能
原文传递
珊瑚状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葡萄糖无酶传感
18
作者 裴苑娇 陈渊 +3 位作者 王瑞娟 景钇淇 王静 陈志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5-531,共7页
本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在镍基底上制备珊瑚状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建立灵敏度优异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安培电流法(i~t)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V下,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电化学... 本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法在镍基底上制备珊瑚状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建立灵敏度优异的无酶葡萄糖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安培电流法(i~t)对该传感器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V下,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其灵敏度为1102μA·mmol·L^(-1)·cm^(-2),线性范围为0.002 mmol/L~10.11 mmol/L,检出限为0.29μmol/L(S/N=3),且重复性好,抗干扰性强,重现性和稳定性好,这主要是因为银、镍纳米复合材料间的相互协同效应,比表面积增大,使其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该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表明制备的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具有检测葡萄糖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i(OH)_(2)纳米复合电极 电化学传感器 葡萄糖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应变时效和消除应力热处理对9%Ni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王伟 戴清晨 陈高俊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应变时效和消除应力热处理对9%Ni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Ni钢在应变时效后,20℃冲击吸收能量无明显变化,-196℃冲击吸收能量略有下降。-196℃冲击吸收能量的下降幅度随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形变量为7.5%时,经250... 通过试验研究了应变时效和消除应力热处理对9%Ni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Ni钢在应变时效后,20℃冲击吸收能量无明显变化,-196℃冲击吸收能量略有下降。-196℃冲击吸收能量的下降幅度随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形变量为7.5%时,经250℃应变时效后-196℃应变时效敏感系数为26%。经540~580℃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后,9%Ni钢强度和冲击韧性稍有降低,延伸率略有增大。综合分析可以认为,9%Ni钢的力学性能对应变时效和所选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温度范围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应变时效 消除应力热处理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不同剪切速率下锡银铜系/镍金焊点的断裂行为研究
20
作者 王加俊 蔡珊珊 +1 位作者 罗晓斌 彭巨擘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对锡银铜系高可靠性焊料合金的研究虽然已经较为广泛,但是缺乏对其焊点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剪切强度和断裂模式的研究。本文将牌号为SAC305和Innolot不同成分的锡银铜系焊料合金锡膏印刷在镍金镀层(Ni(P)/Au)上回流成BGA焊点,采用DAGE400... 对锡银铜系高可靠性焊料合金的研究虽然已经较为广泛,但是缺乏对其焊点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剪切强度和断裂模式的研究。本文将牌号为SAC305和Innolot不同成分的锡银铜系焊料合金锡膏印刷在镍金镀层(Ni(P)/Au)上回流成BGA焊点,采用DAGE4000HS焊接强度测试仪进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剪切性能测试,并对其剪切曲线、剪切强度及断裂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再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焊点界面微观结构及断口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合金本身成分的差异导致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IMC层)厚度和分布存在差异,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SAC305和Innolot合金焊点的强度总体上都随之增加,且焊点的断裂模式由焊点基体内部的韧性断裂向界面金属间化合物脆性断裂发生转变,Innolot合金由于其他金属元素添加导致的强化作用使得其剪切强度得到较大提升而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可靠无铅焊料 锡银铜系 镍金镀层 剪切速率 断裂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